话剧《秋声赋》舞美设计刍议

2018-05-14 12:46阳海鸥
歌海 2018年3期
关键词:舞美设计

阳海鸥

[摘 要]《秋声赋》是2014年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为纪念西南剧展70周年而推出新西南剧展活动的重要剧目,话剧演出后获得各界的好评。而这其中,舞美设计也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从统一与对比的运用、舞台空间感的营造、独特的热抽象艺术形式、校园话剧的适度设计等层面,可以探析《秋声赋》的舞美设计。

[关键词]《秋声赋》;舞美设计;校园话剧

1944年的2月15日到5月19日,在桂林这片土地上曾举行了持续94天的西南剧展,规模之大影响之广极为罕见。2014年,为了纪念西南剧展70周年,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以黄伟林教授为核心的团队打造了新西南剧展活动,集中排演了《秋声赋》(田汉)、《桃花扇》(欧阳予倩)等经典剧目,其中的《秋声赋》演出之后得到社会各界好评,先后得了共20个奖项,包括第四届“中国校园戏剧节”,获得优秀剧目奖、优秀导演奖、优秀组织奖。转眼四年过去了,新西南剧展已经进入了第二季剧目《花桥荣记》的演出。回过头来重新观看《秋声赋》,依然令人激动。从故事层面上来看,《秋声赋》中有三大元素至关重要。首先是作为经典话剧的必要基础之一:戏剧冲突,剧中的古老三角感情戏码,虽然老套,但总是能吸引人。其次是舞台背景:桂林,将三角感情戏置放在山水之间,生意盎然又浪漫清朗。最后是抗战背景,顿时扭转了山水间三角感情戏的轻快,使剧情进入了战火纷飞的沉重历史烟尘之中。大学生演员特有的敬业、投入、真挚,将剧中人类永恒的情感纠葛和体验以及“国难当头,匹夫有责”的压抑、紧张和激动淋漓尽致地呈现在舞台上。而这其中,舞美设计也为营造氛围、凸显剧情的舞台呈现立下了汗马功劳。

负责《秋声赋》舞美的是以刘宪标副教授为首的设计团队,通过与总策划黄伟林教授、刘铁群教授反复研讨,翻阅大量桂林抗战文化城方面的文献、图片资料,并深入故事发生的原址亲身感受,设定了基本的舞美设计理念,认为“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审美,要重新排演70多年前的经典话剧《秋声赋》,其舞美设计既要尊重抗战时期具体的历史情境,也要结合今天的审美追求”①。在话剧排演甚至表演过程中,针对遇到具体问题再具体解决,不断精益求精,最终形成了话剧

《秋声赋》特色鲜明,具有极强艺术感染力的舞美设计。

一、统一与对比的运用

统一与对比是艺术美的基本法则。统一法则让一幅画、一个设计、一首歌等富有整体感。但是如果只有统一,这幅画、这个设计、这首歌就会显得单调呆板没有激情,因此需要对比的应用。对比就是采用与统一截然不同的元素。如一个色彩的突变,一个造型的变异,抑或一个节奏的变化等等。《秋声赋》话剧的舞美设计就很好地运用了统一与对比法则。剧中的舞美主色调为黑,当然黑并不是指单纯的黑色,是指明度很暗,如暗绿色,暗红色等等。黑、暗的色调统一了《秋声赋》话剧的整个舞美风格。舞美的黑、暗主色调符合《秋声赋》话剧表达的基本情感,同时又符合话剧的大背景。男主人公徐子羽内忧外患,家庭生活压抑,与妻子秦淑瑾的矛盾达到极点,事业上办报缺钱,得靠母亲典卖首饰来支持;女主人公秦淑瑾怨愤丈夫对旧情的眷恋,对自己为家庭付出的无视;胡蓼红得不到情人对自己满腔爱情的理解;徐母对儿子儿媳感情出现矛盾无能为力,又担心美好家庭的破裂。同时人物的种种情感又最终融入民族在这段期间的受苦受难、国家家园被蹂躏被破坏这个更黑更暗的大背景中。

与黑、暗主色调的对比主要体现在女主角胡蓼红的身上。胡蓼红对爱情的热烈、坚决与秦淑瑾的隐忍压抑形成对比,而这种对比在舞美设计中,体现在两人的服装造型上面。服装造型设计刘铁群教授在文章中自述:“经过反复挑选,我给胡蓼红买了‘雀之恋品牌的黑色丝绒长款旗袍,配上鲜艳的红色披巾和红色帽子,端庄又大气。胡蓼红的身份是诗人、革命者,是那个年代少有的女性精英,因此我还想为她准备一套洋装,凸显她的新女性风范……参照谍战中女主角的服装定做了一套红黑两色搭配的洋装。选购秦淑瑾的服装也颇费周折,反复挑选确定了一件真丝缎面料蓝色青花瓷图案的旗袍……最后,我找出了自己珍藏的两件旗袍,一件是香云纱面料,暗红与墨绿两色搭配的格子旗袍;另一件是双宫真丝面料,黑白两色搭配的格子旗袍……这两件旗袍特别适合美丽、贤惠又带有书香气的秦淑瑾。而且秦淑瑾素雅、内敛的旗袍和胡蓼红红黑色系的浓烈、热情的服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不仅凸显了两人不同的性格,也为整个话剧的舞美增添了效果。”{1}确实,胡蓼红对于整个话剧的压抑气氛,起着画龙点睛、提气活跃的作用。相对其他角色的压抑性格,胡蓼红的角色设定是开放的、热烈的、活跃的,她是一个诗人,对于革命事业可以舍弃爱人,对于爱情可以舍弃生命。胡蓼红的出现就像一潭死水,被丢下一颗石头激起的浪花。所以她的服装在整个舞美设计中,一直以热烈的红色为主,以明度最低的黑色,或以无彩色(白色)为搭配,更加凸显了红色的热烈。因此从第二幕胡蓼紅出场开始,她的红就一直与黑暗主色调的背景画面、光域不能到达的舞台周边、陈旧灰暗的家具,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让人久久不能忘怀。笔者在阅读剧本的时候,对胡蓼红没有很大的好感。虽然她有革命的热情,对战争难童有帮助,但是她破坏徐子羽家庭,对秦淑瑾咄咄逼人。直到看完舞台表演,沉浸于整个话剧的表演氛围,包括演员的肢体、语言、音乐、舞美所塑造出来的情景、环境,最后整个话剧中反而最喜欢胡蓼红这个角色,这有一部分应该归功于舞美的成功设计。

第一幕的布景和尾声的布景,只有一处区别,即尾声布景的左上方有一轮皎洁的圆月,而第一幕是没有的。这是舞美设计根据剧情发展做的一个巧妙对比。第一幕是话剧的开头,是戏剧冲突的铺垫;而最后一幕冲突得到解决。正值中秋佳节,徐子羽走出压抑,与女儿大纯温馨对话;秦淑瑾和胡蓼红和好,并且淑瑾和徐母也加入了革命救国的队伍。由刘铁群教授改编的剧本,话剧最后响起了田汉作词的国歌,雄壮的国歌喻示着徐子羽找到了力量,也让每一个爱国的知识分子、每一个中华同胞找到了民族振兴的力量。因此第一幕和尾声的布景,景致一样,但是多了一轮明月,象征着民族的前途光明。

二、舞台空间感的营造

校园话剧舞台的空间营造,不可能像专业话剧一样,有大型的舞台机械,可以旋转舞台,或者上下升降等多种舞台变化。但是《秋声赋》话剧通过色彩的层次、灯光的变化、道具的摆设,有效地营造了立体的、多层次的舞台空间。《秋声赋》有两个特点,首先是用色彩的层次营造空间。色彩有三要素,色相、明度和纯度。在绘画或设计中,经常通过色彩的三要素变化,来表达空间的纵深。其次是《秋声赋》话剧舞美中也有效地利用色彩的变化营造舞台的纵深感。舞台背景是油画形式的大幅画面,画面的色彩明度极低,以暗绿、深灰、暗黄色等为主。舞台的中心区域,由于灯光的作用,明度较高,形成较大面积的亮部区域。但是舞台的周围,灯光的光域减弱,比较暗,形成了面积比较大的暗色区域。话剧表演过程中,随着演员不同色彩着装的出现,如胡蓼红的红色、秦淑瑾的蓝色、徐子羽和大纯的白色,形成动态的色点。通过暗、次暗、次亮、亮的四个层次的搭配,色块面和色点的对比,静态的硬景与动态的演员对比,给观众带来立体的、多层次的舞台空间感。

同时,道具的选择和位置擺设都有效地营造出舞台表演的空间需求功能。如第一幕和第二幕的可折叠长条形屏风摆放于舞台两侧,伸展开来便可在舞台两侧形成2米余长的过道。既可与八仙桌、灵芝椅、衣架、书桌等道具组成室内空间,又起到隔断阻挡观众与后台视野的作用,给演员出场退场提供了过渡性的空间。

三、独特的热抽象艺术形式

热抽象最早运用于绘画和雕塑中,如后印象派代表塞尚、梵高,立体主义代表毕加索。热抽象是以具象形为原型,运用概括、提炼、精简的方法对原型进行加工处理,设计出来的造型既有原型的感觉,又高于原型,更简洁、更富有想象的空间。正如国画大师齐白石主张“艺术妙在似与不似之间”,需要观赏者运用想象力与经验进行想象与联想。根据观赏者不同的想象力,每个人看到的内容是不同的。因此热抽象形相对于具象形更具有扩展性、启发性。在话剧舞美设计中,有一些话剧为了省力,直接用相机拍摄照片,或者直接从网络上下载适合的图片,运用投影或者LED屏的方式呈现。因为屏幕本身是一个发光体,直接拍摄的图片是具象的,没有经过艺术家抽象的处理,这样的方式容易影响舞台的灯光效果。这种具象的布景缺乏艺术感,无法给人想象的空间。负责《秋声赋》舞美的刘宪标教授是广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的专业教师,他采用了油画的方式,先绘制一平米左右的油画,再把油画翻拍成图片,最后再喷绘出巨幅画布。由于材料、工具、技法的特殊性,使画面具有极强的笔触感、厚薄感,加上绘画融入了艺术家的情绪,这就使《秋声赋》的布景粗犷、奔放、豪爽,具有很强的力量。这与《秋声赋》所要表达的情境是十分贴切的。1944年的桂林正遭受侵略者无情的轰炸,那时的桂林山水是颓败、萧条的。但是生活在桂林的一代文人,给予了这片山水力量,让这片山水显得豪放起来。

采用热抽象形式做布景的另一原因是,话剧故事原发生地象鼻山、七星岩、环湖路,早已不再是70年前的模样。如果用现今的照片做布景,肯定是不符合历史的,也不能再现民国时期的历史特征。如果利用老照片,图片像素太低,根本无法打印成100多平米大小的布景。因此采用具有热抽象艺术效果的油画绘制形式,就可避免这个问题。

另外,《秋声赋》的海报设计采用了木刻版画的形式。木刻版画是在木板上刻出反向图像再印在纸上的一种艺术。由于木刻的创作方式,不可能十分具象,可以形成简洁有力的黑白对比效果。这与舞美的黑、暗主色调形成呼应,与粗犷豪放的油画布景形成呼应,可以更好地统一《秋声赋》的舞美印象。同时木刻版画的海报设计,还与抗战时期许多定居在桂林的著名画家,如黄新波、

赖少其等利用木刻的形式创作版画宣传抗战的历史主题非常贴切地融合。

四、作为校园话剧的舞美适度设计

适度设计是科学、统筹兼顾的设计思想。面对具体的设计问题时,能准确抓住本质即满足目标群体的特定需求,对与该设计问题相关的各种因素进行综合全面的分析,使各因素达到平衡。适度设计能够准确地反映设计对象自身的价值,以“真诚”的形式满足目标群体合理的、真实的需求。《秋声赋》是唯美而有内涵、品位的话剧,纪念意义和现实意义重大。但在舞美方面,适度性原则却是必要的。作为校园话剧,朴实的舞美有利于突出校园话剧的清新风格,并且事实上整个校园的文化都是这台话剧的舞台外延,学生独有的青春气息,都已经奠定了独特的舞台氛围。即使走出校门,到社会演出,那也是带着这股独有的校园气息走出来的,让观众感染着这份独特的校园话剧气息。

校园的话剧表演往往还担当着教学改革示范与试验的作用。《秋声赋》的策划和导演的初衷也是如此:“我们意识到,只有将教师的课堂讲授、师生的课堂讨论和师生的课外合作等多种方式融合在一起,才能保证教师教学的不可复制与不可替代。于是,话剧这种文艺形式,自然成为文学教育的重要选择。因为话剧是一种综合艺术,在剧本层面,它是文学;在舞台层面,它是艺术。”{1}既然是教学改革,舞美的设计也不需要太过繁复豪华。同时出于经济上的考虑,适度设计也是第一选择。经费有限,经常要到外地演出,从舞美的功能性来说,必须方便保存和携带,适合不同的演出地点。如《秋声赋》中选用可折叠屏风作为道具,运输的时候可以节省空间。同时,剧中还有一个巧妙的做法,在藤编屏风的背面贴上砖的纹路材质,换一面就变成了不同造型的屏风,这样就可以应用到话剧的不同场次。

话剧《秋声赋》的舞美设计还有着明显的桂林地方民俗特色。以油画形式的巨幅布景,绘制了桂林的象鼻山、七星岩、桂林环湖路风景,强有力地突出了故事的发生地在桂林。道具中,藤编的屏风、蜡染的桌布、马蹄腿形的八仙桌、灵芝形靠背椅等都突出了当时桂林市民的生活方式。加上第二幕中,多次以背景声音出现的店小二使用桂林当地方言,这些都表现出了强烈的桂林地方特色。

《秋声赋》舞美团队还进行了新媒体技术应用到校园话剧舞美的尝试。在开场部分加入一段三分钟左右时长的视频,利用历史图片资料和实拍的剧组素材,制作大量的特效画面强化历史和文化传承的视觉冲击力,让观众更好地了解西南剧展的历史,更好地把观众带入那段激情燃烧的历史时期,为话剧演出奠定良好的情绪基础。

话剧《秋声赋》的舞美设计取得良好的效果,从社会的一致好评和所获奖项可见一斑。当然,由于时间、经济等实际原因总会存在一些不足。如道具中的家具过于陈旧;灯光的变化稍显单调;木刻版画形式的海报并不是用手工木刻的方式创作,而是采用了更为简便的电脑图像软件加工处理出来的,缺乏一些手工怀旧的感觉等。相信随着广西师范大学新西南剧展文化品牌的继续深入和扩大,会给观众呈现更多、更好的校园话剧,舞美设计也将更完善成熟,形成新西南剧展独有的舞美设计风格。

猜你喜欢
舞美设计
舞美设计的创造性
刘杏林舞美设计近作
LED大屏在电视文艺晚会中的艺术实践
评话曲目《风雨苍霞人》的舞美、灯光设计
跨界思维引导下的剧场工艺设计
舞美设计的创造性策略探讨
赏析舞剧《昭君出塞》
少数民族题材黔剧的多视角审视与思考
戏曲舞美设计的误区与创新意识研究
郧剧《风雨塔灯岩》舞美设计创作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