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发达地区新型农民合作组织技术吸收能力的增长机理与提升对策

2018-05-14 17:05易启洪李志友余群英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8年23期
关键词:提升对策

易启洪 李志友 余群英

[摘要]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离不开技术的支撑与引领。当前我国欠发达地区新型农民合作组织技术吸收能力还比较疲弱,其比起单个农户具有的技术吸收优势没有很好地发挥,影响新型农民合作组织的可持续发展。对新型农民合作组织技术吸收能力的增长机理进行研究,提出了可行性对策,并希望以此来推动欠发达地区新型农民合作组织技术吸收能力的不断提升与发展。

[关键词]新型农民合作组织;技术吸收能力;增长机理;提升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1.4[文献标识码]A

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离不开技术的支持与引领,新型农民合作组织是当前我国新型农业实用技术转化与应用的重要载体,它在推进农业现代化与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业推广效率、增强农业竞争力、落实科技支农惠农政策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在教育部课题的资助下,对江西省欠发达县区不同类型农民专业合作技术吸收能力进行调研与评价的基础上,分析其增长机理与提升对策,这样一方面可以更清楚地了解我國经济欠发达地区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准与发展“瓶颈”,从而为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提供理论与政策参考;另一方面可以为新时代下提高科技驱动能力、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政府扶持能力、优化农业投入机制提供比较合理的实践范式。

1    欠发达地区新型农民合作组织技术吸收能力的

评价

要对某种“能力”进行测度与评价并非易事,对新型农民合作组织的技术吸收能力来说同样如此,为此我们在调研的基础上对新型农民合作组织技术吸收能力测度与评价的指标进行了设计,如图1所示。

与此同时,我们借鉴魏江、宋燕平等关于农民合作组织技术吸收能力测度与评价的度量模型A=b1H+b2M+b3O+b4R,(A为新型农民合作组织的技术吸收能力,H、M、O、R分别为人员、物质、组织、关联因素的度量,b1、b2、b3、b4分别是各要素对新型农民合作组织技术吸收能力的作用强度。)首先,通过对农业专家与农民合作组织“带头人”调查,确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技术吸收能力各因素影响的权重。问题根据二级指标进行设计,类似“您认为农民合作组织成员的学历水平对技术吸收与应用的作用如何?”选择项为“大、较大、一般、较小、小”

五级共20个问题,通过对调查数据的整理分析发现“人员”与“物质”指标的作用强度较大;其次,对各因素作用大小进行实际调查,问题根据二级指标进行诸如以下设计,如您所在组织是否有试验、示范场所?选项为有、无,如果有,它们在您所在合作组织需要的程度如何?选项为高、较高、一般、较低、低,以此测度各影响因素的作用大小,结合欠发达地区新型农民合作组织技术吸收能力指标权重以及根据各因素作用大小调查得出的李克特量相乘,计算出样本地区各类新型农民合作组织技术吸收能力的李克特值。从综合计算的结果来看,样本地区“种养类、林业类”的李克特值相对较高,表明其技术吸收能力相对较高,其他类型新型农民合作组织技术吸收能力相对较低。

2    欠发达地区地区新型农民合作组织技术吸收能力的增长机理

产业经济学、技术经济学等相关理论表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技术吸收能力不是一种静态能力,而是一种动态能力,它随着管理变革、技术创新、组织制度的变化而变化。为此要从以下方面把握欠发达地区新型农民合作组织技术吸收能力的增长。

2.1    欠发达地区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要进行管理创新,从而实现技术吸收能力从个体和局部增长到所有技术要素协同增长

管理创新是指一个组织把新的管理要素或要素组合引入组织的管理系统以便更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的活动。系统理论认为,只有构成系统的要素具有协同性,或者通过新要素的引入使得系统各要素的功能得以激活与整合,才能发挥系统的整体性功能。然而,通过样本区调查发现,当前经济欠发达地区新型农民合作组织的管理总体还处于比较散乱和比较低下状态,合作组织“带头人”的管理素质以及组织的自我管理水平普遍较低,因此在新技术、新产品的吸收与利用方面也还停留在初级阶段,还不能很好地调动与利用组织所有的人的要素、物的要素与组织内外其他要素的力量,还难以将引进的生产要素、技术要素与组织内部的其他要素有机结合,从而实现技术获得、同化与利用能力的协同增长,为此,首先必须进行管理方式上的变革。从组织结构来看,可以根据成员的特征变量进行重新整合从而达到有机协同,组织成员可以根据知识、技术、过往经验等的相似度与层次性进行合作性重组,从而为管理创新与技术获得提供基本条件与保障;其次,要通过有效的管理加强人力资源能力与组织文化建设,要积极开展技能培训和组织沟通,从而保持知识、技术的更新以及新知识、新技术的分享与传播,一个组织只有不断运用与传播新知识、新技术,才会不断产生新文化、新思想,这样一来,组织技术吸收能力的有机协同增长才有一个良好的技术文化与思想文化氛围。

2.2    技术创新是实现欠发达地区新型农民合作组织从技术吸收的基本能力增长到技术吸收与研发并行发展能力增长的重要机理

技术创新,指生产技术的创新,包括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或者将已有的技术进行应用性创新。通过样本区调查发现,目前欠发达地区新型农民合作组织大多还不具备研发能力,也就是说它们目前还只是停留在一定的较低层次的技术获取与模仿应用的基本能力阶段,有的甚至连这种基本能力都还具备得不够充分,更谈不上技术研发方面的发展能力。但发展经济学普遍认为,如果一个组织长期停留在技术吸收的初级阶段,那么它就可能最终会因为缺乏发展动力和活力而被淘汰。对于经济社会欠发达地区的新型农民合作组织而言,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与发展,应在具备一定的基本技术吸收与应用能力后,积极利用己有的人力、物力与财力,开展新型农业实用技术的跟踪监测、加强技术培训和技术示范基地的建设,一方面不断引进新技术、新品种,与此同时在新技术与新品种引进、使用过程中,通过由逐步模仿进行到低水平的创新,逐渐形成一定的研发能力,只有如此,新型农民合作组织技术吸收的基本能力与发展能力才能齐头并进,组织的活力与生命力才能不断增强。

2.3    组织制度创新是欠发达地区新型农民合作组织技术吸收能力由外生性增长到内生性增长的重要机理

组织制度创新是自主创新的根本保证,也是促进组织创新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所以,组织制度创新对欠发达地区新型农民合作组织来说应是需要优先考虑的问题,只有实现了组织制度的创新,合作组织的技术吸收能力才能由外生性增长逐步过渡到内生性增长。调查发现,目前样本区新型农民合作组织技术吸收总体还处于被动吸收阶段,并不是自己积极主动吸收,因此在获取和应用什么技术和品种等关键问题上总是受外部因素影响,也就是说组织的技术需求与应用的内生机制还没有形成,这种相对机械、被动的技术吸收与利用显然存在许多弊端,也会带来诸如技术的实用性与适应性等方面的问题,难以支持组织的自主持续发展。为此,应当从组织内部体制改革、机制完善、技术风格改进、先进文化建设等方面鼓励形成自主创新的良好文化环境和制度环境,激发组织内部成员的创造性和积极性,通过不断创造新的知识并使之与其它相关资源的合理配置,实现组织技术吸收能力由外生性增长逐步到内生性增长。

3    欠发达地区新型农民合作组织技术吸收能力的提升对策

3.1    加强政府宏观政策的支持

经济社会欠发达县区的新型农民合作组织要健康持续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各级政府要制定切实可行、开放包容的政策,加强对新型农民合作组织发展的引导,使其获取资源与信息的渠道更为畅通,要在教育培训、资金融通、项目扶持、土地和市场等多方面加大扶持力度;各级政府要大力扶持新型农民合作组织以充分发挥其在重塑农户行为和实现社会最优采纳技术水平中的连接作用,政府要成为新型农民合作组织“能力建设”的直接引导者和支持者,要采取相应政策使经济欠发达地区新型农民合作组织融入到农业公共创新体系之中,从而实现农民的技术需求与研究部门的技术供给有效结合;各级政府要注重扶持政策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同地区由于新型农民合作组织的发展程度与发展水平存在差异,农户的技术需求及其采用方式也存在较大差别,因此,各级政府对不同地区新型农民合作组织要在政策支持方面做到力度、效度和向度的有机结合。

3.2    优化农业科技投入机制与农业技术服务方式

当前我国十分重视“三农”问题,新时代全面小康建设与乡村振兴号角已经吹响,农业现代化蓝图与战略步骤早已描绘。课题组认为,要实现党中央制定的奋斗目标,离不开技术的有效应用,尤其对经济欠发达地区来说还面临着减贫、脱贫的艰巨任务,精准有效的技术投入与技术支持更有其现实意义与深远影响。新型农民合作组织作为技术应用与转化的重要载体,对于欠发达地区来说新型农民合作组织还承担着科技减贫的重要责任,因此提高其相对疲弱的技术吸收能力势在必行,为此,从技术投入和服务方式的优化方面来考虑问题十分必要。首先,要考虑“农户的技术需求”。技术需求是农业传播与转化实践的起点,一定要考虑技术应用主体的基本要求,要做到因地制宜,不能搞一刀切甚至强行推进,否则会适得其反;与此同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循序渐进地引导需求、发展需求,不断满足农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与向往;要出台农业技术供给侧改革新举措,做到新型农业实用技术的有效供给。其次要考虑“接受者特征变量”。在技术投入与服务上一定要考虑接受主体的基本素质特征,比如农民的知识存量、技术经验等;还要考虑接受者基本生活特征,技术推广与应用时可以采取“满足温饱型、推进小康型、引导富裕型”等适合不同层次与阶段特征的类型与方式;最后,要考虑到“技术的收益性、盈利性”。合作组织的农户是否采用某种新技术、新产品,首先会考虑的因素是经济效益,如果一项技术或一个品种在短期内没有市场,不能产生预期经济效益,就很难被接受,因此技术投入与服务一定要做到有效而精准。

3.3    构建“健全的社会支持系统”

首先,要发挥农业院校和农技部门在新型农民合作组织技术吸收能力中的作用。调查发现,目前江西农业大学的“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以及“科技特派员”制度取得较好效果,得到了许多地方新型农民合作组织和农户的认可,为此我们建议扩大定向大学生培养规模,并逐步采取订单式培养模式;向先进地区学习建立网上农业专家服务平台,方便农民及时将技术问题向农业专家咨询。

其次,要发挥农业龙头企业的作用。建立“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农户”的合作模式,龙头企业通过与合作社和农户联系,一是实现订单生产,农户将产品卖给企业,企业为农户提供生产指导,降低生产与销售的成本与风险,实现良性互动;二是龙头企业由于要考虑品牌发展的需要,必定注重产品质量,因此应积极主动对农户进行培训,提高合作组织与农民的技术吸收能力与生产技术水平。

最后,要加强同类组织的合作。抱团发展是一种重要的发展理念,欠发达地区新型农民合作组织在目前技术吸收能力与持续发展能力还处于较低水平的情势下,可以根据合作组织的类型与性质进行同质或互补式的结成联社,一些地方的实践证明,新型农民合作组织的抱团发展可以在技术吸收与利用等方面取得较好的规模效应。

[参考文献]

[1] 郭红东,楼栋,胡卓红,等.影响农民专业合作社成长的因素分析-基于浙江省部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调查[J].科研管理,2009(08):24-31.

[2] 李艳华,骆江玲,奉公.发达和欠发达地区农户农业技术需求比较分析-以山东寿光和河北蔚县两村为例[J].中国科技论坛,2009(08):120-125.

[3] 黄群俊.新形势下农业技术扩散中农民选择行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995-3996.

[4] 秦文利,王慧军.农民素质对农业技术扩散的影响[J].河北农业科学,2004(01):26-28.

[5] 宋燕平,等.我國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技术吸收能力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8(08):52-57.

猜你喜欢
提升对策
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问题与对策
小学低年级美术色彩画教学实施要点刍谈
大学生学习效能感的影响因素及提升对策研究
体育舞蹈教师再教育对策研究
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及提升对策研究
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提升对策研究
幼儿园提升数学区域活动有效性的对策
提高现代煤矿企业经济效益的宏观对策浅谈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及提升对策
服务业员工英语水平现状及提升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