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红色文化”的历史发展进程

2018-05-14 17:05胡雯雯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8年14期
关键词:历史发展红色文化

胡雯雯

[摘 要]人类文明自诞生之日起,“红色”就被定义为具有特殊象征意义的符号,广泛运用于生活之中。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思想的进步,红色不但没有被历史淘汰,反而在历史的舞台上扮演起更加重要的角色,活跃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本文从历史发展角度见证“中国红”五千年的发展脉络,领略这古老的东方魅力。

[关键词]中国红;历史发展

[中图分类号]K26 [文献标识码]A

人类文明自诞生之日起,“红色”就被定义为具有特殊象征意义的符号,广泛运用于生活之中。古老的“中国红”蕴含了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历史文化,在哲学、宗教、史学、艺术、制度、民俗中,都扮演着非同寻常的角色,是华夏文化的背景色。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思想的进步,红色不但没有被历史淘汰,反而在历史的舞台上扮演起更加重要的角色,活跃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本文从历史发展角度见证“红色文化”五千年的发展脉络,领略这古老的东方魅力。

1 原始社会的红色使用

新石器时代的彩陶文化是已有实物可考察的、出现最早的“红色文化”。其中“仰韶文化”十分具有代表性。1921年在河南仰韶村出土了一批彩陶,器物呈红色和黑色,其颜色为赤铁矿颜料和锰化物颜料经高温焙烧后形成的固化色。此种固化色经久不变,不会因外部环境的改变而变化、褪色。江苏省淮安县“青莲岗文化”中的彩陶亦是如此,其红色的形成为氧化铁和氧化锰等经高温烧制而成。所以,我们今日所见的彩陶与当年无异。但这种色彩并非人为因素形成,并不能准确表达初民对颜色的喜好。

2 先秦时期

先秦包括夏、商、西周三代,和春秋、战国时期。早在商周时期,我国奴隶制度已逐渐确立。随着社会生产和技术的发展,人们对生活品和礼器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满足奴隶主贵族奢靡生活的需要,青铜器、雕刻、髹漆、纺织、制陶等工艺美术均取得较大发展。

西周时期奴隶制的等级制度十分严格,色彩被用来当做重要的标志。五色理论在这一时期已初步形成,规定青、赤、白、黑、黄五色为正色,分别象征东、南、西、北、中五个方位。五色不仅可以象征方位,同时用来象征王权的尊贵。正色是礼服的颜色,在祭祀中需严格按照规定使用。此外,周朝专设“染人”一职,要求所有王公大臣及百姓的着装均要符合规定。

西周时期的色彩技术与应用已有文字记载,《考工记》中记录了这一时期人们对红色的应用。据《考工记》中记载:“画缋之事,杂五色……赤与黑相次也;凡染,春暴练,夏纁(浅红色)玄,秋染夏,冬献功;三入谓之纁,四入谓之朱。”此时人们已经掌握矿物质染料和植物染料的提炼及染色技术,其中红色包括红、纁等。

商周漆器制作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战国时期漆器种类有所增多,以黑底绘制红色纹路为主。织锦亦有很高的艺术成就,颜色有朱红、暗红、褐色、金、黄等。

3 秦汉时期

秦汉时期,我国进入封建社会,国家始终保持大一统的局面,中央集权不断加强。秦汉时期的宫殿盛行绘制壁画,在秦宫遗址和西汉梁王墓室的壁画中,随处可见红色的使用。其中包括枣红色的马匹、大红色的服饰和朱红色的图形图像。长沙马王堆出土的旌幡帛画,更是令人赞叹。画中人物、动物、各种神灵刻画得惟妙惟肖,以棕色为底上面用朱砂等矿物质颜料平涂,画面装饰韵味十足,体现了装饰艺术的发展。

秦汉时期,由于染草大面积种植,染色技术日渐成熟,所以织绣印染技术取得快速发展,图形及色彩的使用有所进步。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彩纱等丝织品中朱砂等颜色至今仍十分鲜艳。

汉代漆画色彩更加绚丽,常见的方法有:在黑色底上勾勒深浅不同的红色纹路,以及平涂红、黄、绿、金色。

汉代许多实用色彩因年代久远而色彩蚀化,不少汉墓因贮藏条件的改变、墓室温度的变化,导致壁画等色彩很快蚀化褪色,不易研究。

4 魏晋南北朝

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裂,少数民族入侵中原。虽然对社会经济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却促进中原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的交流,为中华文化注入新鲜的血液。

第一,绘画艺术有了新发展,画家及画作极富盛名。最具影响的有顾恺之所作的《女史箴图》《洛神赋图》和《列女传·仁智图》。画卷虽已陈旧泛黄,但画中人物穿著的朱红色服饰却依旧鲜艳夺目。

第二,佛教由西域流传至我国,加之常年战乱,百姓生活于苦难之中,而佛教文化中“苦海轮回,当世忍辱,来世成佛”。的思想恰为民众所希望。因此以佛教为题材的石窟、佛塔、寺庙逐渐兴起,最富盛名的为敦煌莫高窟。壁画以苦行思想为主要题材,常以土红、熟褐、白、黑、绿等色彩相配合,色彩浓烈豪放,富于装饰性。

第三,北方丝织业因长期战乱逐渐衰落,而四川、河南一带的丝织业却得到快速发展,其中以“蜀锦”最为著名。红色的使用依然以大红、朱红为主。

第四,魏晋时期的染料和印染技术继续发展。红色染料之一的红花由西向东种植面积不断扩大,逐渐取代茜草。

5 隋唐时期

隋唐结束了长达三百多年的分裂局面,国家完成统一,经济文化繁荣。尤其是盛唐时期,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文化艺术呈现多元化发展,是我国封建社会最辉煌的时期。隋唐时期雕塑、工艺、建筑、绘画、书法、文学等均十分先进,对我国甚至世界文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唐代绘画艺术中,肖像画、仕女画红极一时,代表作有阎立本所绘《步辇图》、吴道子的《虢国夫人游春图》《送子天王图》等。此类绘画作品充满生活气息,帝王气度非凡,女子风姿绰约,设色施以重彩,颇有装饰意味。

唐代装饰壁画艺术十分繁荣,题材内容广泛,如佛教、王族狩猎出行、礼仪、游戏等。壁画色彩十分丰富,红色种类有所增加,除大红、朱红和暗红外,新增朱镖、银朱和绛色。一方面反映了社会的繁荣,另一方面反映出染料制作技术和印染技术有所提高。

隋唐时期的瓷器以青瓷和白瓷为主,除此以外,还有唐三彩和彩绘瓷器。色彩有青、白、褐、大红、深红等。

唐代丝织印染技术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产品远销海内外。朝廷为染织行业设立织染署,进行专门的行业管理,促进染织业的发展。唐代染料已有三十多种,红色染料除传统茜草、红花外,从国外引进苏木印染红色。

6 五代宋元

五代两宋时期,由于皇家贵族生活奢华,殿堂、庙宇、生活器物均装饰华美;帝王酷爱书画,兴办皇家花园,文人士大夫皆以绘画附和,商品画盛行。装饰壁画、陶瓷、染织也取得了杰出成就。

这一时期的绘画由前朝的“随类赋彩”向“水墨写意”方向发展,强调意境的表现,青山绿水、墨竹、墨花更为流行,红色的使用日趋减少。

宋代瓷器闻名世界。其中,越窑的青瓷及景德镇的白瓷优美精致十分著名。而钧瓷以其独特的艺术效果亦颇具影响。钧瓷的烧制工艺独特,釉中因为加入铜分子经高温还原气氛,形成独特的紫红色窑变色,色彩非常丰富,有海棠红、玫瑰紫、紫红色等。元代的瓷器有青瓷、白瓷、青花瓷、釉里红等。其中,红瓷以景德镇的釉里红最为典型。釉里红是元代新烧制的品种,在白瓷胎上以铜颜料绘画,经高温烧制,呈鲜红色。

宋代的丝织品中,以宋锦技艺最为精湛。宋锦色彩淡雅,花色样式繁多,有红团花大锦、真红锦、倒仙牡丹锦等。元代发明了加金织锦,色彩富贵典雅。

宋元时期,随着染料的制造和印染工艺种类逐渐增多,红色系种类也随之增加。红色系类别有大红、桃红、肉红、荸萝红、落叶红、枣红、乌红、梅红、栀红、胭脂红、小红、不老红。

7 明清时期

明清两代处于中国封建社会晚期,由于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生了质的变化。这一时期中国的工艺美术受到西方科学观念与文艺理念的双重影响,为中国色彩艺术融入新的元素。

明代城市经济的繁荣和海外贸易的兴盛,使景德镇的民窑制瓷业十分兴旺。而且明代在景德镇设置了专烧宫廷官府用瓷的御窑厂,为了满足宫廷官府的需求,烧瓷不计成本、大力创新,新品不断涌现。除青花、釉里红等釉下彩绘外,还有斗彩、五彩、素三彩、黄地红彩等釉上彩绘。清代瓷器除继承和发展前朝瓷器品种外,又有了新的创新, 如粉彩和珐琅彩等彩瓷佳作。

随着商业经济和手工业的繁荣,明清时期的染织工艺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不仅传世之物数量众多,而且有大量文献资料记载。《天工开物》中记载染料有数十种,色谱有二十多種。如“彰施篇”中所记载的红色有大红、莲红、木红、桃红、银红、水红。

[参考文献]

[1] 黄国松.色彩设计学[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1.

[2] 邱小云.论中国红色文化百年发展史[J].红色文化学刊,2017(02).

猜你喜欢
历史发展红色文化
我国性别平等教育的历史发展考察
依托红色文化资源 传承红色文化基因
基督教对欧洲中世纪的历史影响研究
新媒体环境下的红色文化的发展和传播
西方音乐学理论的历史发展及其思考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红色文化的价值诉求
对偶修辞格的研究述略
国家能力的历史发展与政治社会学五元素浅析
浅谈宋代宫廷乐与民间音乐的联系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