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炳新
我校近年来在探索中学课堂教学改革的路上,可谓一直摸着石头过河。从原来的“激情课堂”到“问题导学”课堂教学模式,再发展到现在的“2332”课堂教学模式,基本形成了一个以生为本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这一课程改革理念。在教学活动中,从学生出发,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课堂教学时间的合理划分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教师应是生命的牧者,而不是拉动学生的“纤夫”。教师在教学中要尽可能“不见自我”,要把教学内容从一大堆知识点转变为知识的“灵魂和线索”,来创造最大的空间,迎接学生积极飞扬的学习。在传统课堂模式中。教师按事先设计好的教案把知识点单向的传授给学生,在单位时间完成教学任务。这样的教学是往往是教师讲的激情飞扬。学生学的却死气沉沉,当然效果也往往是低效甚至无效。这其中主要的原因就是学生被动学习时间过长。但真正有效的学习时间不足。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校对课堂教学时间做了一个合理的划分:课堂上学生自主学习不少于20%;学生交流展示不少于30%:老师讲解不超过30%,反刍过关,拓展延伸20%。以上划分不一定是连起来,可以在课堂中穿插安排,但每一个环节在课堂教学中要有体现。通过这样的课堂时间划分,使教师在课堂上要遵循“三讲三不讲”原则,即讲易混点,讲易错点,讲易漏点:学生自己已经会了的不讲,学生自己能学会的不讲,老师讲了学生也学不会的不讲。同时,在课堂中通过增加学生思考、质疑、探究、合作、展示、评价的时间,使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中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从而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倾听能力、表达能力、分析能力、辨别能力、探索水平和创新能力。
课堂教学内容的合理划分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教学是基于学生发展的教学,因此应该采取鼓励先学,以学定教,少教多学,直至不教而教的模式,采用个人、小组和班级的多种方式的自主学习为主。全面调动学生学习的动力。真正实现人的发展这一终极目标。我校“2332”课堂教学模式在教师教学内容上要求:不用讲,学生能自学会的占20%;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讨论才能学会的占30%:学生在课堂上展示、互相回答问题、老师点拨能会的占30%;老师的重点讲解、反复训练才能会的占20%。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按照自学学习、完成学案分组合作、讨论解疑展示点评、总结升华清理过关、当堂检测的步骤,首先每位同学根据学习目标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要求学生静心动脑,自主分析、解决问题,用红色笔标注出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然后在学习小组内四个层次中分层一对一讨论,共同研究解决问题。接下来小组通过讨论交流,把自己构建的知识网络或提炼的典型解题思路。展示到黑板上。由学生和教师对展示成果进行点评总结,最后进行达标检测,检测方式可以是口头检查,也可以设计题目进行书面检测。总之要根据当堂内容灵活检测,注重实效。通过这样的划分,使教师在备课时要充分把握学情,对所教内容的难易程度及重点要梳理清晰。在教学时才能具备针对性教学。
班级学生层次的合理划分
生本教育的核心理念就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由于智力、学习习惯等因素,一个班级中的不同学生在学习上总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如果在教学中不去认真思考应对措施,势必会产生好生“吃不饱”,中等生“吃不好”,学困生“吃不了”的现象。正是考虑到这一现象的严重性。学校提出了分层教学的设想,研究探讨如何遵循学生的心理认知规律。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分层测试、分层评价,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建立信心,看到希望,主动学习,形成自我发展的能力,从而大面积提高班级各层次学生的学习成绩。
在班级学生层次的划分中,优秀学生占20%:中档偏上学生占30%;中档偏弱学生占30%;后进学生占20%。一个班按照40个学生计算,8个学生是能够自学会的;24个学生是需要通过与同学讨论、老师点拨才能学会的:8个学生是大家帮助的对象,通过小组讨论、老师指导帮助这8个学生完成学习任务。课堂上既要求教师要充分“利用”好8名优秀学生资源,又要给优秀学生提供“自助餐”保证他们学习的更好;通过小组讨论,促进中间学生的的向上“分化”,把其中的30%转化成优秀生,以此扩大优秀生比重。而把原本20%的后进生向着30%的群体推进。
从理论上讲,我校的“2332”课堂模式符合分层教学理念,既让优生吃得更饱。又在一定程度上消灭了“学困生”,充分体现了教学对每个学生的尊重。
精心组建合作学习小组
合作学习小组根据学生个体差异、任课教师综合意见确定,排定后不得随意更改(最初实施高效课堂时,采取的是“专制”制的分法,也就是由任课教师包办的)。首先,任课教师把全班学生按学习成绩、认知水平、智力水平、性格特点、管理能力等依次分成a,b、c、d、e、f六个层次,每个层次人数平均,其中a层中的学生的综合能力最强,分别承担我们要组建的学习小組的组长,然后再将b、c、d、e、f五个层次的学生分别按认知水平、智力水平、学生性别、身高、性格特点、习惯爱好等分到学习小组中,使每个小组中均含有a,b、c、d、e、f层次的学生。
这样,各组间的学生综合水平相当,而各组内的学生的水平又有层次,这就达到“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组内异质”为互助合作奠定了基础,而“组间同质”又为在全班各小组间展开公平公开竞争创造了条件。为了学生便于组内合作交流和学习活动的开展,同时给小组及小组内的学生编组号及学号。尽量安排组内学生每位学生都担任学科组长。
课堂教学实施要求
两案并举:(1)导学案与训练案:导学案编制要突出自学指导部分,要以问题设计为起点,形成教学问题集或教学问题链贯穿课堂教学过程。问题设计要符合情景性、针对性、适切性、层次性。训练案是课堂学习的“课后延伸”,做到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评必纠。两案编制都要有编制人、审核人、日期、编号等。(2)两案还指学生的学习方案与教师的教学设计方案,“两案”为师生、生生交流分享的媒介与抓手。
三大模块:预习模块贵在自知,它是高效课堂学习的核心基础,是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因为学生只有自己先学,在课堂上才有话可说,有疑可问,有据可辩,预习中要充分发挥导学案的作用,预习环节可安排在课前或课中某一环节之前,视学习内容的多少及难易而定:展示模块重在透悟,它是检验和评价学习效果的核心,是对学习成果的“发表、暴露、提升”,避免出现“为了展示而展示”的现象,通过课堂展示唤醒各自沉睡的潜能,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使课堂展示成为课堂上师生共同创造奇迹的过程:反馈模块贵在自成,首先要深入了解自己的学生,在学生的困难处及时展开反馈,同时要把反馈作为教学预设的一部分,要尊重学生个体,给予一定的思考以及组织答案的时间。
做到三让:让角色: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角。教师是学生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要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进而培养他们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让时间,控制教师讲授时间。给学生足够的自主学习时间:让精彩。就是让课堂成为学生展示自己的舞台。
我校的“2332”课堂教学模式是建立在生本教育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在这种教学模式实践中,我们惊喜地发现通过优化课堂教学,最大限度地释放了学生的能量。发展了学生学习的天性。学生一旦成为学习的主人,他们的学习会变得轻松而富有效率,教师也教得轻松,真正体现教学相长,课堂也就真正成为师生共享生命的地方。
(江苏省包场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