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四库全书》谈中国古代书籍装帧设计的演变和发展

2018-05-14 14:49陈析西
工业设计 2018年6期
关键词:书籍装帧四库全书书页

陈析西

摘要:《四库全书》编撰于清代乾隆年间,其中收录了从秦到清的众多书籍,涵盖广泛的学术领域,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庞大的丛书,它的装帧风格也极具代表性。在本文中,将以《四库全书》的装帧设计为切入点,对中国古代书籍形态的演变历程进行深入研究。

关键词:书籍装帧:四库全书

中国分类号:J5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码:1672-7053(2018)06-0085-02

1《四库全书》的历史价值

清代乾隆年间正值康乾盛世,天下太平,国库雄厚,《四库全书》便编撰于此时。它由经、史、子、集四部分组成,内容基本涵盖了从先秦时期到清代中叶所存的全部重要文献,故称“全书”,是我国书籍史上规模最庞大丛书。

1772年11月,乾隆皇帝在朱筠的提议下,开始诏令编撰<四库全书》,并于1773年开设由纪昀、陆锡熊、孙士毅担任总纂官的《四库全书》编纂馆。历时十年,这部举世大作终于成书。

2由《四库全书》看中国古代书籍装帧

古代中国对书籍设计的概念与当代不尽相同,更多是结合“天人合一”从实用的角度出发。对《四库全书》的实用设计不止限于书本,还包含存放、管理和运送等环节,并且要充分地表现出当时的皇权尊贵。

《四库全书》采用四种颜色的绢面作为书衣,分别象征春夏秋冬四季,用以区分经、史、子、集四部的内容,表现了古人对人与自然高度契合的追求。虽然各阁《四库全书》之间的颜色略有差异,但仍然符合这个特点。选择华贵的绢面材质做书衣,因为它柔韧的质地可以坚固地连结封面和书页,还更加便于翻阅和储存。封面上印制黑色板框作为书签,使不同颜色的封面具有了统一性,框内偏上题写书名“钦定四库全书”,书名下方右侧为部名,左侧为卷名和册数,均采用馆阁体,这是一种在科举考试中通用的字体,凸显了肃穆和严谨。

《四库全书》柔软的质地和庞大的数量致使携带和存放较为不方便,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选择用上等木材制成书函,函为盒状,朝前开口,有可向上抽拉的木板作为函盖。书本采用书口朝外的方向平放于函中,束之以绸带,便于抽取。函外以馆阁体刻以书名和部类等,每函所刻文字和绸带的颜色与内部书本的绢面颜色保持一致,即气质古雅又便于识别。

2.1装订

中国古代的书籍并没有装帧一说,而是称为装订,我国四千多年的书籍史中衍生发展出多种多样的装订形式,是其他国家无可比拟的。《四库全书》采用的是包背装订方式,是我国最具代表性的包背装书。

2.1.1蝴蝶装

蝴蝶装是包背装的前身,出现于唐代。蝴蝶装是中国书籍步入册页形式的标志,因为翻开时状似蝴蝶而得名。这种装订方式是将单面印好文字的书页,沿着中缝字对字朝内折叠起来,再将所有书页背面的折缝粘在一张裹背纸上,最后装上硬质的封面和封底,再对上下左三面多余部分进行裁切,即完成一本蝴蝶装书。但蝴蝶装在阅读中也有很多缺陷,由于它是单面印刷,阅读时需要连翻两张空白页后才能看到文字;另外它由于版心文字在中间,无法用线穿连,只能使用糨糊粘连,容易散页,于是包背装书应运而生。

2.1.2包背装

包背装起源于南宋,由于它对蝴蝶装缺点的修正,很多经典巨作都采用这种装订方法。它也是讲文字单面印在纸上,但折叠方法和蝴蝶装相反,是将有文字的一面朝外,空白一面朝内,沿中缝折叠。早期包背装包裹粘贴的方法和蝴蝶装一样,不同的是将折缝作为书口朝外;后期的包背装采用纸捻穿钉,在书籍的订口一侧打眼,再穿入纸捻订成册,最后包裹上书衣,裁去多余部分,便完成包背装书制作。包背装的书衣分为软和硬,因为它有文字的版心朝外,容易磨损,适宜平放保存,所以由蝴蝶装的硬质书衣变为软质。

2.1.3线装

线装是中国古代书籍的最后一种装订形态,它同样填补了包背装的缺陷,将中国传统的“书卷气”和“雅致”,与发展到几乎完善的阅读体验完美地结合起来。线装书出现于明代中叶,清代也十分盛行。它的折页方式和包背装一样,不同在装订方法,不再使用书衣包背,而是将封面和封底裁成与折好的书页相同尺寸,分别垫于需要装订的一摞书页上下,整体打孔穿线装订。一般打四个孔穿线,称为“四针眼装”,在遇到部分厚重书籍时,还会采用六针眼或八针眼。有时会用锦布等材料包裹书角,以保护较为贵重的书籍,或加以用布面硬纸或木材制成的套或函。

2.1.4其他装订方式

上古时代,人们使用在绳索上打结的方法来传递信息,这是书籍最早的渊源。在此之后,我国的少数民族发明了在木、竹或骨上镌刻信息的契刻书。远古时代,出现了在岩石或墙壁上刻绘图形的图画文书。而到了新石器时代,随着彩陶的出现,刻写在陶器上的陶文书应运而生。直到商朝后期,龟甲或动物骨成为图文的承载物,刻在上面的文字称为甲骨文。接下来的发展过程中,有在青铜器上刻字的金文书,还有在石或玉上刻字的石文书和玉文书。这些汇集起来构成了中國书籍装帧的初期形态,它为正规形态的出现做了必不可少的准备和铺垫。

周代出现了一种竹或木制成的长条形书页,将它们用不同材质的绳线串编起来称为简牍书,这是中国书籍正规形式的开端。但简牍书页上不能绘图,并且沉重不便于携带,缣帛代替木和竹成为了书页的选材。随着纸的发明改进,汉代出现了将多张纸粘结成的横幅由左往右卷起的卷轴装书。在此之后,还出现过一种类似卷轴装,但展开后状似龙鳞的龙鳞装书。我国书籍的册页形态逐渐成型,敦煌遗书中发现的粘页装书和缝缋装书都很接近现代的书籍形态。唐代,印度的“贝叶”传入我国,形成了主要用于佛经的梵筴装书,并逐渐衍生出经折装书。经折装书在长时间的翻阅后,折缝处容易断裂成为一页一页分离的状态,这便启发我们的祖先发明了上文介绍的蝴蝶装。

2.2印刷

我国书籍的正规形式出现西周,而最早的印刷手段——雕版印刷术却是出现在约四百年后的隋末唐初,在印刷术被发明之前,书籍都是采用手抄的方式在流传。宋朝是我国雕版印刷技术的盛行时期,当时的书写、刻印和纸墨等方面的水平都非常精湛,因此宋版书被认为是质量最高、最具研究价值的古代书籍。至明代万历年间,雕版印刷术更为发达,可以使用套印技术印刷出由三到四种颜色构成的画面。

我国还有另一种印刷技术——活字印刷术。毕异在宋代庆历年间发明了使用胶泥烧制而成的泥活字,每个字厚度似古钱,可以排于铁板上,用蜡固定,最后涂墨印刷。1991年在宁夏发掘出西夏的木活字印本,这是对木活字最早的记录,木活字需要先将字刻在木板上,再一个个锯下处理成单字。此后还出现了铅活字、锡活字和铜活字,十八世纪欧洲工业革命后更为先进的铅字印刷术传入中国,并得到了很好的推广。

清代的刻书业已十分发达,主要分为官刻、私刻和坊刻三种,其中官刻为政府刻书,最为制作精良。《四库全书》是乾隆皇帝亲自主持编写的,但其中除了《钦定武英殿聚珍版书》是通过木活字印刷而成,其他部分都是通过手抄完成,前后共选拔了3826人从事抄写工作。这是因为《四库全书》虽为政府工程,但如果全部采用刻印的手段印刷,对时间和成本的要求都过于庞大,所以仍然选择相对更快捷和廉价的手抄方式。

2.3版式

甲骨文是我国最早的文字,它的刻写一部分是采用直接刻的方法,另一部分是采用先写后刻的方法,因此为了防止在刻的时候将写好的字擦坏,普遍是从右上角为起点向下刻竖行,竖行则是采用从右向左的顺序刻,在此影响下形成了我国从从右向左的竖排书写和阅读习惯。简牍书沿用甲骨文的书写方式,写好的简牍从右向左排列,待全篇写成串编成册。接下来的帛书为了使版面更加整齐,出现了红色或黑色的分隔栏,称为“朱丝栏”和“乌丝栏”。卷轴装、旋风装、梵筴装和经折装的书写规则和帛书基本相同,有的也有分隔栏,但大部分都是只有文字的简洁版面,不同点为旋风装书是在书页的双面写字,其他都是单面书写。

随着雕版印刷技术的出现,我国书籍的版面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宋代是雕版印刷术发展的鼎盛时期,书籍也有了较为固定的版面,宋版書的版式将中国传统精神“天人合一”展示得淋漓尽致。宋版书的书写规则沿用过去的竖行由右向左,同时出现了代表“天”与“地”的天头和地脚;并且通过边栏和界格约束文字书写的位置,蕴含着天地规则对人类生活不可逾越的限制和约束。宋版书的版面状似人脸,左上角或左右上角设计了类似人耳朵的耳子,用来标记篇名;版面的中心为书口,用以记录书名;版口上下有象鼻,帮助折叠书页;书的眼睛则是为穿线固定而打的孔,称为书眼。《四库全书》采用的也是这种版式,宋版书的版式一直沿用到线装书,是最具代表性的中国古代图书版式。

3中国传统书籍装帧的现况与发展

新文化运动后,国外先进的书籍装帧观念流入我国,包括鲁迅、丰子恺、陶元庆等中国学者都加入了积极推行书籍设计改革的行列,中国的书籍装帧开启了崭新的局面,尽管当时的设计还停留在封面上,但众多风格独特的作品也涌现而至。然而,西方先进技术的传入,也带来了现代的出版印刷设备,我国古代的传统装订和版式被现代的方式取代。

当下社会的科技日益进步,阅读方式也日益多元化,纸质书不再是唯一的信息承载物。当代大众对实体书的要求不止是获取信息,还有多重感官的审美和互动。著名设计师吕敬人将自己在日本学习到的书籍整体设计精髓带回中国,并将中国传统与现代设计巧妙地结合起来,创作出了极富中国特色的新传统书籍设计作品,突破了我国书籍装帧的固有思维。2004年的“世界最美的书”评选中,《梅兰芳(藏)戏曲史料图画集》这件作品脱引而出获得金奖,这是中国的书籍设计第一次获此殊荣,在接下来的几年中,《曹雪芹风筝艺术》、《订单——方圆故事》、《园冶注释》等作品纷纷在评选中斩获殊荣。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作品都融入了古代书籍的风格元素,由此可见,中国特色的传统的书籍装帧正在崛起,并且逐步引起世界的关注和喜爱,而处理好应用和创新的关系,是我国古代书籍装帧形态能否得到良好传承的关键。

参考文献

[1]杨永德,蒋洁.中国书籍装帧4000年艺术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3.

[2]李明君.历代书籍装帧艺术[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9.

[3]翟爱玲.《四库全书》的书籍装帧设计考证[J].大众文艺,2008.

猜你喜欢
书籍装帧四库全书书页
《四库全书考证》新近出版
书籍装帧、画册、产品包装(设计)
汉字字体在书籍装帧设计中的应用
张道一 书籍装帧设计作品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辨证五则
于敏中与《四库全书荟要》纂修
你听,从书页吹来了春天的风
轻轻地打开书页
文斓阁《四库全书》两种概考
书籍装帧的视觉引导与图书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