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视角下第二学段古诗词教学的策略

2018-05-14 14:27郑铱林
课外语文·上 2018年10期
关键词:古诗词策略教学

郑铱林

【摘要】古诗词作为民族文化的精粹,其简练精妙的语言和博大精深的思想内涵是当下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由于其年代久远,学生对于作品内在情感的理解相对困难。很多一线教师认为古诗词教学比其他课文教学更有难度,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存在各自不同的问题。那么,教师该如何教学,才能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学生应如何学习,才能更好地传承中华文化,提升语文综合能力?笔者以第二学段的古诗词教学为例,基于学生视角来探寻古诗词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古诗词;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一、把握学习起点,确定教学重点

第二学段作为小学语文学习的中间环节,是小学生积累和运用语言的关键时期。学生思维逐渐摆脱笼统的形象思维,抽象概括、分类比较和推理能力开始形成,但有意注意时间仍较短,很大程度上还主要依靠直观具体的内容,感性学习明显大于理性要求。

本学段的学生对于古诗词的学习并非零起点:第一,已学习一些简单的古诗,有了少量积累,初步掌握古诗词的朗读节奏,具备一定的感受力;第二,学生能借助注释理解诗歌的整体意思,做到大概复述,字字落实相对困难,作品内在的情感难以把控;第三,学生乐于表达,喜于表演,既没有第三学段的羞涩、沉闷,也没有第一学段的盲目、被动。

二、运用多元策略,推动教学进程

(一)多媒体助力,调动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人一旦对某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探索、实践,并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教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时,笔者先播放了一段离别旋律的古筝曲,渲染出一种伤感的氛围,学生在音乐中慢慢走入情境,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接着,播放一段关于送别的Flash动画,配上古诗的吟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快速投入到之后的学习中。然后,采用对话古今的方式,让学生随着音乐想象送别画面,结合现实情景,全班交流两人送别时可能说的话。试着加入能表达离别之情的人物神态、动作、语气词等,体悟诗人情怀。在教学诗人将离别之情寄托于碧空与江水之间时,笔者摒弃传统教师枯燥乏味的讲解,借助微课向学生介绍“寓情于景”这种表达方法及特征,有效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笔者鼓励学生开展诗歌配音活动,提升朗诵水平,加深情感体会。

(二)多形式活动,拓展学习能力

亚里士多德说:“想象力是发现、发明一切创造活动的源泉。”古诗词充分而有效的教学无疑是培养想象力的极好载体,学生通过多形式的活动不断地去联想、补充和创造,有效促进智力的发展,故笔者尝试在古诗词的活动形式上进行丰满和突变。

第一,多形式誦读。读是理解的基础,教师可先利用录音来帮学生正音,再通过声情并茂的范读和情趣性的肢体动作来带动吟诵氛围,激发学习激情,并开展师生合作读、小组赛读等诵读活动,加深学生的理解,提升朗诵能力。第二,多样性实践。实践是拓展学生能力的重要途径。实践的形式有很多,比如:(1)出示自学目标,让学生自主学习难度较小的古诗;(2)开展小老师教学活动,设置最具风采小老师、最棒教学团队等评奖,增强学生学习自信心和团队合作意识,快速提升学习效果,真正做到“学为中心”;(3)开展诗歌情节拓展、古诗剧表演、创意续编等活动,增强学生对作品的体悟和想象力的创造,提升语言表达能力,为高段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4)开展诗歌创作活动,使古诗词学习生活化;(5)开展走出课堂、亲近自然的课外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的文化场景中品味诗人情怀,加深对诗词的理解和记忆。

三、整合有效资源,延伸学习终点

(一)把握同一主题的作品

笔者在教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和《送元二使安西》时,以“送别、感伤”为主题,采用“合—分—合”的形式展开教学。先整体学习这两首诗,找出直接反映人物伤感的词,奠定内容基础;再分步教学,让学生从“孤帆”“远影”等词中感受李白的“伤感”,从“柳色”“无故人”中感受王维的“不舍”;最后整合质疑:离别本是一件伤感的事,诗人为什么还有心情描绘清新美好的景象?通过整合朗读,学生体悟到作者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发现了送别诗的另一大特点。

(二)整合同一题材的作品

以题材为支架,通过对比教学,加深体会,区别同一题材诗歌的不同主题。笔者在教学《饮湖上初晴后雨》后,出示《望湖楼醉书》《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这两首同样以西湖为题材的诗进行比较分析,学生发现第一首用语柔和,侧重描绘西湖全方面的美:静态美,色彩美和无边无际的壮阔美;第二首则是描绘雨中西湖的动态美;第三首语言较为激昂,侧重描绘六月西湖与其他季节西湖的迥异美,这样比较着读,学生很快就深悟到了作品的人文内涵。

(三)拓展同一诗人的作品

学生对同一诗人不同内容的学习,可以加深对诗歌的解读,把握该作者的写作风格。如教学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后,补充学习《鹿寨》《送元二使安西》,并利用班会课开展“了解诗佛王维”的综合实践活动。

古诗词的教学实践,使笔者深切地感受到它的无穷魅力和学生的无限潜能。只有从学生“学”的角度出发,才能拉近它和学生的距离,激发学习兴趣,丰富想象能力。只有不断地探究教学策略,才能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使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和工具性达到完美统一,让这一民族文化的瑰宝金光闪烁。

参考文献

[1]吴建洪.感悟古诗魅力,提高语文素养——探究在古诗教学中的自主与积累[J].江西教育,2017(24).

[2]张莉.浅析小学古诗词的教学策略[J].散文百家,2017(2).

(编辑:张晓婧)

猜你喜欢
古诗词策略教学
踏青古诗词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我和古诗词
趣读古诗词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古诗词中的新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