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育才中学原为国家级示范性高中江苏省通州高级中学初中部,2006年起独立办学。我们深信“办学校就是办一种精神、办一种文化”,本着“文化立校”“内涵发展”“特色办学”的宗旨,在秉承“正德厚学”传统校训的基础上,决心打造“责任文化”,即“办负责任的学校,做负责任的教师,育负责任的学生”。“责任文化”为我校的“适、实管理”创造了必要的条件。“适”,就是教育教学管理要做到理论科学、措施适切适时,符合未成年人学习和成长的规律,符合民族和社会对教育的期望;“实”就是管理措施要有具体的抓手,能够落地、落实。
得益于“责任文化”和“适、实管理”,我校近年来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
一、构建“悟学课堂”,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
“悟学课堂”坚持“以生为本,以学定教”,主张教学过程“捂→焐→悟→晤”的逐级升华,反对急功近利的灌输式教学。
1.捂。
捂,即先让学生“预学起疑”,教师要能“捂”住待教的过程和结果。多年来,我校以学案为抓手,努力落实“学先于教”,促使传统课堂适度翻转。而为了有效地推行学案,我们切实扫除了三大障碍。
一是通过理念培训,扫除认识障碍。
课改起步阶段,不少教师对学案存在排斥情绪,认为已经有了教材、练习册、多媒体、教案等,再加上学案是一种累赘。为了打消教师对学案的偏见,我们从学案的功能角度给他们做了解释:学案具有“学习资源”功能,能够补充必要的生活素材、知识背景、观察视角、学法指导、巩固练习等,从而与教材形成有效互补;学案具有“教学手段”功能,可以有效地与多媒体实现互补;学案具有“学习驱动”功能,能够通过对内容的科学设计,引导学生“先学先动”,从而实现“以学定教,教基于学”;学案具有“多元整合”功能,可以对教材、练习册、网络资源进行有机整合,从而提升教学效率。教师明白了上述道理,就会认同学案并正确使用。
二是通过科学统筹,扫除负担障碍。
教学环节平添了学案,如果在教学管理方面不加统筹,不仅会增加教师的负担,而且会增加学生的负担,从而影响学案的推广应用。为此,我们从教师、学生双维度统筹解决这一问题。首先,充分发挥备课组作用。集体备课时,以备课组为单位,对学案进行打磨。组内每一位成员都要承担相应的备课任务,主备人负责起草学案。如果遇到分歧,由备课组长在广泛征集意见的基础上,给出最终思路。集体备课结束后,各成员可以在统一的学案的基础上,结合各自实际,自由地进行“二备”。其次,做好学案资源库建设工作。学案年年都要用,但不必年年都“另起炉灶”。一旦学案资源库建立了起来,就会方便后续使用。因此,我们在这项工作上投入了相当的人力、物力。再次,我们将学案与学生的课外作业进行了有效统筹,例如将学案中由学生“自主预学”的部分作为课外作业的一部分加以计量控制,以确保凝聚着教师智慧的学案能在学生一边得到有效落实,从而促进学与教的良性循环。
三是通过激励监管,扫除动力障碍。
思想认识到位了,负担扫除了,但作为一项“新生事物”,教师受现有思维的影响,仍然可能在操作时出现状况。为此,我们做好了三个方面的工作。首先,充分发挥榜样的力量,定期评比并表彰优秀备课组和优秀教师的学案,或是将联谊学校的相关成功案例“拿来”,组织教师学习研讨。其次,加强监督和管理。学案制作人要署名以接受学生、家长、同行等的监督;教务部门要深入教研组、深入课堂、深入学生,实际了解学案的制作、使用情况,并及时反馈;校级领导必要时可以到备课组或班级“蹲点”,督促、推动学案的落实情况。再次,完善绩效考核制度,将制作学案的公共服务劳动纳入绩效考核体系,适度增加对备课组进行绩效考核的权重,从制度层面对组内合作及学案的落实予以引导。
2.焐。
焐,即教学过程的展开不能用“急火”,教师的引导不能“越位”。我们以“合作学习”为抓手、为缓冲,促使教师精当引导。
一是优化班级合作学习小组建制。我们以“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为原则划分小组,每组4~6人,组内学生就近排座;根据学生的学力情况给小组成员编号,如1号生、2号生、3号生等;在小组内部明确职责分工,明确组长、记录员、作业检查员等。
二是加强合作学习小组文化建设。具体内容包括:指导各小组明确组名、组训,绘制组牌,并制定具体的奋斗目标;制定小组合作学习纪律规范,为小组合作学习“立规矩”等。
三是建立合作学习小组考评机制。我们制定了《育才中学合作学习小组考评细则》,在对学生个体进行量化考评的基础上,进一步对班级内各合作学习小组进行考评。考评结果每月汇总一次并予以表彰,为组内、组间的竞争与合作提供持续动力。
实施好这一环节的关键在于教师的恰当引导。为此,我们明确要求教师“限时讲授”,即讲授的时间不得超過学生的活动时间,并特别提醒他们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让合作过程有效展开,二是要允许学生展示“错误”,三是要注重引导学生学得方法。
为了让学生尽快适应以合作学习为基础的课堂运行机制,我们每学年都要对学生骨干进行合作学习专题培训。我们也会通过例行校内公开课加强对教师导学能力的培训,从而促进师生合作学习的有机融合。
3.悟。
悟,即学生的消化、领悟。在这一环节中,我们让学生“自主总结”“自主训练”,鼓励他们提出问题。为此,我们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课堂必须有小结,而且不能由教师包办,而应由学生自主完成;二是运用必须分层,要关注学生的发展差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合适的迁移、拓展、体悟空间;三是一节课必须要留给学生提问的时间和机会;四是悟学必须要向课外延伸,要将短作业与长作业、动笔作业与实践作业结合起来。
4.晤。
晤,即教师要创造一切条件,鼓励学生在组内、班上、校园里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打造人与知识相遇的教学场。
这里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学生的展示应当贯穿课堂始终,而不仅仅存在于课堂的最后环节;第二,学生的展示方式应当是多维多样的,包括口头展示、小黑板展示、实物投影展示、表演展示等;第三,展示不应当是学优生的专利,学困生暴露出自己的问题也是一种展示,并且是宝贵的课堂资源。
二、开发活动课程,把校园真正还给学生
“责任文化”熏陶下的校园应当是学生释放天性的地方,应当是学生最向往的乐学之地,应当处处有学生展示自我的空间。让学生真正成为自主发展的个体,让学校真正成为“生”动、“活”动的乐园,这是我校孜孜以求的目标,而各类活动课程的开发则使得这一目标成为现实。
1.兴趣类社团活动课程。
每周五下午第二节课,我校所有七年级学生都去参加各自的社团活动。操场上,参与足球、毽球、羽毛球、武术、航模等社团活动的孩子们神采飞扬;科技楼里,参与花艺、机器人、三D打印、标本制作等社团活动的孩子们潜心钻研;艺体中心内,参与美术、合唱、名曲欣赏等社团活动的孩子们尽情陶冶情操;景行楼里,参与文学鉴赏、趣味数学、经典电影、物品包装等社团活动的孩子们则是兴致盎然。到第三节课,就轮到八年级学生了。在他们的社团活动单上,又多了玩味地图、时事与评論、历史与电影、程序编制、生活中的物理、《论语》选读等内容,足以满足大多数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下一步,我们计划根据生源情况和资源条件,在众多的社团中有重点地培育10个左右的精品项目,让这些项目在课程化、特色化、品牌化方面先行先试,做出表率,引领全校的特色发展,进一步提升“责任文化”的内涵与品质。
2.主题教育类活动课程。
我校主题教育类活动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情景剧表演比赛,每学年举行一次,旨在引导学生深入观察生活,培养综合才艺,陶冶情操。
二是科技节、艺术节、体育节活动。一年一节,三年一循环。以科技节为例,内容包括科技小发明制作评比、“我喜欢的科学家的故事”演讲比赛、科普知识竞赛等。
三是民族传统文化系列竞赛活动。该活动主要以年级或班级为单位进行,具体内容包括汉字书写大赛、诗词朗诵大赛、成语大赛、十佳歌手大赛、书法大赛等。
四是“墨澜杯”读书节活动。我校成立了面向学生的“墨澜”文学社,旨在通过活动推动学生持续阅读与写作,以此厚实人文底蕴。
五是“育才小舞台每周一曲”活动。我们让各班的演奏能手在舞台上轮流演奏自己最拿手的曲目,将演奏视频通过校内电子屏及学校微信公众平台进行推送,并请他人参与点评,以此培养学生的观赏品位,提升他们的审美情趣。
此外,我们还组织开展了社会责任教育、环保教育、法制教育、习惯养成教育、礼仪教育等系列主题教育活动。
这些主题类教育活动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注重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注重将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与道德情操的陶冶有机融合,潜移默化,寓教于乐,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打通家、校、社区,使三方凝成育人合力
现在,信息技术尽管已经十分发达,但我校每一名学生的书包里仍然装有一本纸质的《家校联系本》,它是育才中学“家校共育”传统的一个缩影。
对未成年人的成长而言,家庭教育是基础,学校教育起主导作用,社会教育则是对两者的补充和延续。学校教育由于起主导作用,因而应当积极担负起协调责任,主动对家庭教育、社区教育施加影响,主动与家庭教育、社区教育配合、融合,凝聚互为支持的教育合力,从而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营造和谐的教育生态。
当前,不少家庭存在家庭教育缺失或不当的情况,给学校教育带来了诸多困难;而我们的社区教育也存在空白或不良情况,在一定程度上稀释了学校教育的成果。在这样的背景下,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和协调角色就显得尤为重要。三者必须抱团、联手,优势互补,资源互补,才可能对学生的成长施加积极影响。这既是对教育规律的顺应,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在三方共育方面,我们做了不少尝试。
1.开设家校共育大讲坛(育才大讲坛)。
开设目的:搭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智慧碰撞的平台,让二者相互启发、相互促进,共享未成年人教育管理中的好理念、好方法,共同探讨未成年人教育管理中的问题和误区。
主讲嘉宾:我校在家校共育方面有研究的教师,有实践经验的家长,或是相关教育专家。
主讲内容:我们定期向家长征集话题,遴选未成年人教育中的热点、难点议题,逐步构建较为完整的内容体系。
主讲方式:每月一次,采用专题讲座方式或沙龙互动研讨方式,现场主讲和网络互动同步进行,同时编写活动简报并在学校微信公众平台推出。
2.拓展家长委员会功能。
一是发挥教育咨询功能。我们遴选关心学校教育、综合素养较高的家长组成家长委员会。学校一切事关学生切身利益的重要决策必须提交家长委员会先行讨论,讨论结果将作为重要的决策参考依据。
二是发挥教育监督功能。我校实行开门办学方针,通过校务公开、家长座谈、意见信箱等途径,主动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我们希望家长委员会成为推动我校民主管理的重要抓手。
三是发挥教育评价功能。在第三方教育评价还不完善的情况下,我校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的教育评价功能,为评价学生的学业成绩、评价教师和学校的工作业绩多提供一把度量尺。具体方式包括:家长参与听评课、家长查阅工作台账、家长年终评议学校等。
四是发挥互动活动功能。顺应学生不断拓展的生活需要,我们与家长委员会联合组织开展了本周我(学生)当家、亲子共阅读、家长上班会等活动,给予学生学习、劳动、运动、娱乐等多方面的引导。
3.开辟系列社会实践活动基地。
我校积极开辟系列社会实践活动基地,旨在以此为依托,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开阔学生的社会视野,培养学生的社会情感、爱国爱乡情感等。目前,我校已经初步建成了以下社会实践活动基地:一是南通园艺博览园实践基地,可以开展野外生存训练、团队合作训练等;二是农工商科技实践基地,主要包括我校周边科技园区或企业,每年我们都分年级组织学生前往参观考察;三是在北京的研学基地,主要用来组织学生参观北京市区各大高校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磨炼学生的意志,帮助他们树立远大理想。此外,我们还充分利用社区资源打造了法制教育基地、自然考察实践基地、乡土特色文化体验基地等。我校所有学生在整个初中阶段每学期都会前往一处基地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每次活动都有主题。活动结束后,学生要撰写反思文章,以确保活动有效果。
“悟学课堂”“活动课程”“打通家、校、社区”等办学特色生动地诠释了我校的“责任文化”与“适、实管理”,推动了我校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我校先后荣获“全国百强特色学校”“江苏省文明校园”“江苏省教育工作先进集体”“南通市首届教师专业发展优秀学校”等称号,成为江海大地上闪亮的教育品牌。我们相信,在“责任文化”的润泽下,在“适、实管理”的推动下,育才中学的明天会更好!
(根据“江苏省初中教学管理创新特色学校”评选活动中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育才中学参评材料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