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杭运河江苏段沿线城市产业集聚对策分析

2018-05-14 17:05吴新燕金华倪依纯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8年21期
关键词:先进制造业产业集聚物联网

吴新燕 金华 倪依纯

[摘要]京杭运河航运发展与江苏经济发展呈显著正相关关系。针对京杭运河江苏段沿线城市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各城市在物联网、先进制造、文化创意、物流配送、旅游等产业领域进行集聚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京杭运河江苏段;产业集聚;物联网;先进制造业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产业集聚指的是同一产业在某个特定地理区域内高度集中、产业资本要素在空间范围内不断汇聚的过程。通过产业集聚可降低企业内外部经营成本,带来生产要素汇集、资源优化配置、技术革新和管理创新、产业生态营造等诸多方面的优势。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趋缓,中美贸易摩擦又影响外贸发展。作为东南沿海外向型经济最发达的省份之一,江苏不仅要解决自身发展面临的各种难题,更要化解国际贸易的重重压力。在政府大力促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背景下,江苏应积极利用好大运河在空间地理和要素集聚方面的优势,大力推进沿线城市优势产业的集聚发展,促进江苏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

1    相關文献综述

关于京杭运河与经济发展的关系问题,国外Nilo Tsung等(2013)等运用历史-地理数据法测度了京杭大运河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国内针对江苏段运河,吴鼎新、周桂良(2012)构勒了运河航运与沿线城市经济互动的机理图;柳邦坤(2016)研究了如何依托运河资源开拓文化创意产业;邵彬、邵芸(2018)指出了运河航运与沿线经济的相互促进作用;许亚兰、李永乐(2018)研究了沿线城市的旅游开发能力。此外还有多位作者研究了京杭运河其它流域与当地经济发展的互动关系。

产业集聚理论最早由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1920)提出。针对江苏省的产业集聚,张小平(2008)采用区位熵指标进行定量计算,确立了江苏主导产业群发展对策;李晓钟、王莹等(2014)研究了江苏物联网产业的布局;胡雅蓉(2014)研究了现代服务业集聚;李洁(2015)研究了生物医药产业集聚;仇方道、唐晓丹等(2015)研究了工业转型特征,胡慧源(2016)研究了文化产业的集聚 ;陈炎飞(2018)分析制造业的产业集聚 ;张振鹏等(2018)提出了以运河文化资源的集聚促进制造资源的集聚的对策。

现有研究中,对江苏运河沿线八城市产业集聚的实证研究较少。本论文将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选取更长的时间跨度、更合理的经济指标,对江苏运河沿线城市进行轴向分析,以提出较有全局性、针对性、实用性的产业集聚对策。

2    京杭运河对江苏省经济、产业发展的影响

为考察运河对江苏省经济发展的影响,特选择苏南运河近年通过的船舶数和货运量,与江苏经济的典型指标:GDP、规模以上企业生产总值、地方一般性公共预算收入(代表企业收入和所得税)、居民消费水平、农林牧渔总产值、限额以上(51-2011)批发业主营业务收入、国内专利申请(代表高新技术发展)、全社会货运量等情况进行比较分析(见表1)。

由于船舶数量并不能准确地衡量运河货运的状况,在此以运河货运量作为被解释变量,考察运河物流状况与江苏省GDP的相关性。此外,为了尽可能排除其他因素的影响,在此加入了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本级)、居民消费水平、第一产业总产值、专利申请受理数以及全社会货运量作为控制变量。回归结果见表2,从表2中可以看出,在控制相关因素的条件下,运河货运量系数为正,则在10%的水平上显著,可见运河货运量与GDP正相关。

同理可得,运河对其它主要经济指标也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见表3。

可见京杭运河对江苏省的GDP、规上企业、一般企业、居民消费水平、农林牧渔、批发业、高新技术产业及货运量提升都做出了很大贡献。今后应继续挖掘运河潜能,充分发挥运河对经济的促进作用。

3    京杭运河江苏段沿线城市产业发展现状及特点

3.1    沿线八市经济和产业发展基本情况

2017年沿河八市GDP总量约占全省总GDP的65%,常住人口约占江苏省常住人口的60%;其中苏南四城(苏州、无锡、常州、镇江)及扬州五市人均GDP超过江苏省平均水平。各市GDP及三次产业发展情况见表4,各市GDP、人均GDP、人口分布情况见图1、图2、图3.

其中苏州市人均GDP在统计公报中未有报道,为根据有关数据测算。

分析上述图表,就GDP和人均GDP而言,苏南各市整体发展水平优于苏北各市;常住人口分布也呈两头大中间小状态;一产增长率苏北城市好于苏南城市;二产增长率从南到北呈两头高中间低的U形曲线,三产增长率则呈两头稍低、中间稍高的倒U型曲线。

3.2    京杭运河江苏段沿线城市产业情况

沿线八城市均为区域性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中心,各具区位优势和产业优势(见表5)。

3.3    沿线城市产业发展特点

3.3.1    沿线城市资源、产业基础好。有较好的资源秉赋,皆拥有肥沃的土地、密集的水网,丰富的农、林、水产资源;有良好的交通地理优势,各市被列入多个区域交叉发展圈层;有极为丰富的旅游、文化资源,7市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古城,苏州、镇江两市和徐州、无锡、常州、淮安、宿迁等市部分区域为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有较好的传统产业基础,已形成了部分特色品牌。

3.3.2    沿线城市都在积极促进产业升级。各城市根据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计划的具体要求积极促进产业升级转型。苏州迅速崛起为人工智能和先进制造高地,无锡一跃而成为物联网发展的“国家标杆”,扬州开始转向新能源、新光源产业;镇江向高性能新材料进发等。GDP最低的宿迁市也成了电商物流发展的新高地。

3.3.3    沿线城市形成了一定的优势产业集聚。在工业发展上形成以苏锡常都市圈和徐州为两端、两头集聚度高、中间集聚度较低的U形曲线;物联网产业形成了无锡、苏州、徐州三大板块集群;在文化产业上,近年苏南城市的集聚度有所下降,扬州则吸聚能力上升 。

3.4    沿线城市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3.4.1    发展不均衡。城市间发展不均衡,苏州市GDP是宿迁的6.6倍,人均GDP是宿迁的3倍;发展动因不均衡,苏南段主要靠资本和技术优势,苏北段主要靠资源和劳动力优势;三次产业间发展不均衡,苏南城市一产增长率极低。

3.4.2    发展关联度低。城市间关联度低,未形成产业协同配套的局面;新旧产业间关联度低,部分基础较好的传统产业在转型中失去优势;产业传递性差,苏南产能向苏北流动的较少(被苏南抛弃的化工产业除外)。

3.4.3    发展质量不理想。发展高度不足,高精尖产品的研发、生产能力较弱;发展带宽不够,龙头企业规模小,缺乏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团;发展后劲不足,仅靠一城一地的力量,潜力堪忧。

4    京杭运河沿线产业集聚的对策建议

江苏省应把政府引领和市场导向结合起来,遵循产业集聚规律,在京杭運河沿线进行科学合理的产业布局,推进优势产业“点-线—面-网”立体化、集聚式发展。通过横向一体化或纵向一体化,营造优势产业“高峰”与“高原”并存的态势,助推流域内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发展。依据现有产业的规模、效益、技术、集聚潜力等情况,主要应加强以下五个产业的集聚。

4.1    以无锡为龙头促进物联网产业集聚

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09年11月无锡被确认为“感知中国”中心后,江苏发布了一系列政策积极推进互联网产业发展,已形成无锡、苏州、南京、徐州四个集群板块;无锡是全国第一个产业规模超2千亿的地级市,也是全国物联网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建设试点,以无锡为龙头带动物联网产业集聚切实可行。

具体说来,一要促进集成电路、传感技术、无线通信等物联网基础产业的发展,二要积极促进物联网技术应用示范项目建设。在沿线各市积极推进智慧港口和智慧航道、智能家居应用,在苏锡常积极发展智能制造、智能交通,扬州、镇江积极发展智慧航行、智能环保,淮安、宿迁积极打造智慧农业、智慧物流,徐州积极拓展智慧矿山、智慧医疗等应用。

4.2    以苏州为龙头促进先进制造业集聚

先进制造业是江苏产业发展的核心。苏州目前在人工智能和智能制造方面有突出优势,人工智能影响力在乌镇指数榜中名列6~10位,引进、培育了一批人工智能领军企业,且迅速形成了先进制造业发展高地,故以苏州为龙头推进沿线城市先进制造业上的集聚必要且可行。

在产业方向上,据《2016—2017中国智能制造年度发展报告》显示,长三角地区是装备制造的核心区,目前常州及徐州已建成机器人产业园,沿线城市可重点发展机器人(及关键零部件)和数控机床行业;此外,应加强新能源、生物制药、港航设备、环保设备的产业集聚,把运河沿线建成新一代航运设备和节能环保行业的生产、使用、示范区域。

4.3    以扬州为龙头发展文化创意产业集群

运河沿线具有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极好优势。扬州位于苏中,既有较好的运河遗产和非遗资源,又兼具苏南和苏北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方面的特点,以扬州为龙头可以中间促两端,带动全线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具体而言,应强化区域分工,苏南城市发挥资本和技术优势,加快工业设计、动漫、网游等方向的发展,苏北城市则可以从教育培训、氛围营造等方面入手。要强化文化创意与产业的结合,把文化创意和高新技术研发、现代农业发展相结合。要与全域旅游相结合,将文化创意融入全域古迹修复、公共设施建设、环境建设之中去。

4.4    以宿迁为龙头发展物流配送产业集群

物流配送是生产和生活的必备保障。宿迁具有较好的土地资源和劳动力优势,且近年物流配送行业发展迅速,汇集了京东、当当等近300家知名企业,因而,宿迁可以领衔全线物流配送行业的集聚发展。

具体而言,一方面要加强流基础设施建设,另一方面要不断强化行业领域的应用。在苏南地区要促进生产资料的准时化配送以节约生产成本;在苏北等地要强化生鲜物流的配送,促进农业发展。此外要促进新型配送设备、材料的研发和生产,在沿线建设无人车、无人机、新型包装材料、装卸搬运设备的生产基地。

4.5    在京杭运河江苏段全流域发展旅游产业集群

全域旅游是旅游发展的新方向,京杭运河江苏段旅游资源秉赋高,旅游产业覆盖特别广,完全有优势发展好全域旅游。

具体说来,要统筹全域旅游资源,作好项层设计,开发点线结合的系列旅游产品,打造吸引全球目光的文化旅游名片;要促进旅游与产业的联动,打好各地特色牌,苏南城市打造“江南水乡+现代产业”特色,苏北城市打造“江淮风情+生态农业、休养养生”特色;要充分优化旅游服务,以旅游带动各行各业发展,促进全流域全产业的优化和提升。

5    结论

运河航运与江苏省主要经济指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说明运河对江苏经济、社会发展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沿线城市具有产业发展、转型升级及产业集聚等方面的较好基础,但还存在发展不均衡、不协调、质量不高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必须促进全线物联网产业、先进制造业、文化创意产业、物流配送行业及旅游业的集聚发展。

因时间和数据采集等的问题,本文研究疏漏在所难免。由于运河船舶、运量的特殊性(过境船舶占3/4左右)及分段统计的局限性,只能选取了数据较为齐全的无锡航道局提供的统计数据进行比较分析,这可能会给结果带来一定误差。

[参考文献]

[1] 宿慧爽,顿秒.面向产业集聚区的创新平台发展政策研究[J].中国行政管理,2017(4).

[2] NiloTsung,RossCorotis,PaulChinowsky,BernardAmadei. A retrospective approach to assessing the sustainability of the Grand Canal of China[J]. Structure and Infrastructure Engineering,2013,9(4).

[3] 吴鼎新,周桂良.运河航运与江苏运河沿线城市经济发展关系研究[J].中国水运,2012(12).

[4] 柳邦坤.依托运河文化资源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优势与策略——以淮安市为例[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2016(2).

[5] 许亚兰,李永乐.京杭运河江苏段沿线城市旅游开发力研究[J].淮阴工学院学报,2018(6).

[6] 梁琦.产业集聚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7] 张小平.基于集聚效应的江苏省产业布局[D].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8.

[8] 李晓钟,王莹,王倩倩.苏粤两省物联网产业发展比较研究[J].财经论丛,2014(1).

[9] 李洁.基于产业集聚的江苏生物医药产业而已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15(12).

[10] 胡慧源.江苏文化产业空间演化:分布与演进[J].中国科技论坛,2016(5).

[11] 陈炎飞.江苏制造业的产业集聚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南京:中共省委党校,2018.

[12] 张振鹏,栾晓平.大运河沿线区域产业结构升级路径及启示[J].山东社会科学,2018(7).

猜你喜欢
先进制造业产业集聚物联网
结合价值链视角分析先进制造业成本的管理和优化策略
电子商务产业集聚“宿迁模式”探析
金融集聚研究简述
金融集聚研究简述
基于高职院校物联网技术应用人才培养的思考分析
FDI与长三角制造业集聚的发展
FDI、产业集聚与经济发展方式
中国或成“物联网”领军者
天津先进制造业高技能人才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