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饮用水现状及长效管理机制探析

2018-05-14 12:19魏欢悦
山西农经 2018年20期
关键词:现状分析

魏欢悦

摘 要:随着农村饮水工程建设力度增加,以及集中供水、农村管网等工程的实施,极大改进了农村用水状况,保证了农村饮用水安全和供水效率。分析农村用水现状,探究农村饮用水长效管理机制,提出建立稳定的管理队伍、实施饮用水有偿使用等措施,以加强农村饮水工程管理水平,突出饮用水工程运行优势。

关键词:農村饮用水;现状分析;长效管理

1  农村饮用水现状分析

农村饮用水主要存在以下两方面的问题:一是村级供水站对饮用水有偿使用的执行力度较差。村级干部对水资源持续发展和有偿使用饮用水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有的村干部认为饮水收费难度较大,当前饮用水工程运行成本在可接受范围内,忽视了饮用水收费工作。二是管理人员队伍较复杂。调查表明,部分管理人员为兼职人员,管理意识薄弱,在开展日常维检查和维修等工作时,巡查情况记录不完整,无法为之后饮用水工程管理工作的实施提供依据。

2  建立农村饮用水长效管理机制

2.1  建立稳定的管理队伍

管理人员素质高低对饮用水长效管理效果有直接影响。应建立稳定的管理队伍,保障饮用水长效管理效果[1]。单村供水供水规模较小,可选择市场化运作模式,有效提升管理质量。对没有实现市场化运作的供水站来讲,需要配备饮用水工程专业管理人员,及时解决饮用水工程存在的运行问题。城乡一体化供水管理重点在于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这一角度出发,应采取城镇和农村统一管理的方式,做到水资源合理分配,降低农村供水站管理压力。在建立管理队伍时,要求管理人员具备较高责任意识及合作意识。

2.2  创建标准化管理模式

现行农村供水模式主要表现为城乡一体管网延伸供水、联片集中式供水、单村供水等。其中,城乡一体管网延伸作为主要供水模式,规模大、管理规范,运营已十分成熟。单村供水规模小、收益人口少,可委托第三方物业公司托管。联片集中式水厂是偏远地区的主要供水模式。供水规模在200 m3/日以上的水厂实施创建标准化管理,配备能处理常规9项的化验室,设立中控室、加药间、仓库等场所,做到日常工作详细记录;1 000 m3/日以上的水厂,则应根据卫计部门要求办理卫生许可证。通过标准化管理,可有效提升水厂管理水平,保证供水率、水质达标率。

2.3  实施饮用水有偿使用机制

为了有效实施饮用水长效管理机制,应取消福利水,建立饮用水有偿使用机制。实现饮用水使用一致性、合理性,避免出现水资源浪费现象,需要充分利用有偿使用机制。农村安全饮用水价格可由物价局提供指导价,在此基础上,村委会可结合地区饮水情况具体定价。饮水有偿使用机制执行效果较差是目前农村饮用水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各级干部要认识到有偿使用机制应用重要性,确保机制正常运行,为水资源保护和充分利用提供保障。

2.4  加强组织领导

加强组织领导是提升农村饮用水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在提高各级干部思想意识的基础上,保证管理工作全面开展。通过加强组织领导,能加强饮用水管理力度,确保管理措施在安全饮用水管理过程中充分落实,从而做到饮用水工程的社会效益最大化,提升水资源利用率[2]。

应从加强组织领导角度出发,明确各部门职责,建立责任制和长效管理机制。结合地区饮用水管理实情,制定管理措施。以联片集中式供水点的管理为例,这类供水方式主要是在水源集中取水,通过集中取水、净化和消毒等环节,避免运输过程中水资源被污染,保证水源卫生防护顺利开展。集中式供水能保证取水方便,在提高人们卫生水平上有重要意义。但是当存在管理不当问题时,将带来较大安全隐患。因此,针对这一供水点的管理,应从加强组织领导角度出发,在专业管理人员带动下,提升村级干部管理技能,充分利用物业公司的管理,实现供水站长效管理。

3  结束语

农村饮用水工程是一项重要的惠民工程,在水利领域改革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为了发挥饮用水工程功能,需要做好工程建设及管理工作。目前农村饮用水存在管理人员复杂、饮水安全性等问题。要尽快建立稳定的管理队伍并加强组织领导,为饮用水工程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闫新亮.洛南县农村饮用水工程长效管理机制探讨[J].水利科技与经济,2014,20(4):114-116.

[2]刘伯雄.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长效管理的实现路径研究[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6(31):34-35.

猜你喜欢
现状分析
探讨企业工商管理现状及发展方向
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分析与指导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策略研究
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分析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