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文燕
6年一轮回。送走一批青春勃发的少年,又迎来一群可爱的六龄儿童。这些在人工智能、“互联网+”大环境下长大的孩子见多识广、个性张扬,不断改变着做了多年班主任的我,而我则以自己积攒的一点“老本”,不断地影响着孩子和家长。
怪孩子 莫见怪
小李(化名)一看就与众不同。开学以来,他几乎每天早晨都是最后一个到校,在同学们的琅琅书声中若无其事地走进教室,放下书包,笔直地静坐桌前,对周围一切似乎浑然不觉。课堂上,他也总是表情木然地坐着,无论老师讲得多么津津有味,同学们的笑声多么开心,好像都与他无关,课桌上没有书也没有笔。每次我帮他拿出来摆好,可等我一转身,桌面上又什么也没有了。奇怪的是,写作业时,如果强硬要求他写,他写得并不差,即使答案错了,也错得与众不同。
开学后,我很少看到他家长的身影。我多次邀约,小李的爸爸终于露面。李爸爸告诉我,开学快一个月了,他们家大人几乎没走近过校门。每天送孩子上学时,都是远远地看他走进校门。“我们不愿意在校门口被老师看到或被别的家长问起孩子……我每天都提心吊胆,最怕接到您的电话。我们也想了很多办法,甚至带孩子看过心理医生,也没有找出孩子的问题。看到别的孩子与父母亲有说有笑的,我真是急啊……”李爸爸一脸的无奈。
家长离校后,我回味着家长的话,意识到孩子的“怪”与家长不无关系——家长因为孩子有问题就回避别的家长、老师和熟人,缩小了孩子的交往圈,减少了孩子与人交流的机会,这对于本来性格就有问题的孩子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
家长怕见我,我就主动上门见家长。多次接触与交流后,家长感受到了我的诚心,而我的一句话也戳中了家长的痛点:“如果你们都觉得自己的孩子丢人,别人不就更嫌弃么?自己的孩子自己爱啊!” 我告诫家长:调整心态,见怪不怪,孩子“怪”,大人千万别把孩子当“怪”。我建议家长每天牵着孩子的手送孩子到校门口,还为他申请了放学时进教室接孩子的特权。
作为班主任,我每天都在尝试与孩子交流,可他的言语极少,有时我问东,他道西,情绪不高时就干脆不理睬我。他说话时总是轻声细语,慢条斯理。时间久了,我对他的特别言行也习以为常,见“怪”不“怪”。直到有一次,我在他的家校联系本上发现了两行字:
我有一个穷光蛋爸爸。
我不是一个考试怪胎。
虽然这两句话的内容让我有些吃惊,但我更惊讶的是,他竟然能写这么多字!其中大多数字没有学过,他居然只写错了一个“蛋”字,这是一个极有天分的孩子呀!看着眼前这两行字,我突然觉得,这是通向孩子内心世界的通道。我赶紧把这两句话圈上,并在旁边写上了“小李真棒,都会写这么多字”。
就此事,我与小李的爸爸进行了长谈,叮嘱他一定要呵护孩子的天分。晚上家长打电话与我分享孩子再次给他们的惊喜:回家后,孩子格外高兴地把我写的话念给全家听,然后,他又在纸上写出了全家人的名字,没有一个错别字!家长还把孩子写下的名字拍照发给了我。
在家长的再三感谢中,我突然意识到:也许,课堂上老师讲的,小李认为自己都会,才不关心不参与,这是不是他以孩子的方式在表达一种不屑?聪明的孩子常常有另类表现,而大人却视之为“怪”。我们在误读孩子啊!
慢性子 慢慢来
与别的孩子比起来,小李应该是个慢性子。下午放学了,同学们归心似箭,以最快的速度收拾书包,唯独他不紧不慢,掏掏抽屉摸摸书包,等他离开教室时,大家都出校门很远了。有时候,家长在一旁提醒,他也不理会,只管一样一样地往书包里放东西。家长告诉我,每天早晨是家人难熬的时间,小李穿衣、洗漱、吃饭,最少要花一个小时,怎么催也起不了作用。
慢孩子,急家长,这是家庭教育的普遍现象。大多家长总觉得问题在孩子,其实不然,特别是家长的惯用做法——催,强化了孩子的“慢”。为了阻止家長催促,我决定陪家长一起等待孩子收拾课桌和书包。当然,每天我会与孩子约定时间。开始几天,孩子超时十多分钟,不过,我还是故意将超过的时间往少说。一次,他只超时了3分钟,我欣喜地告诉他:“这次只超时1分钟哟!”然后,我让他看我提前在手机准备的一段动画视频,一分钟后让他把手机还给我。他似乎意犹未尽,我趁机告诉他:一分钟就是这么短,你收拾书包只要快一点点,就不会超时了。他点点头同意了。
一次次等待,家长的眼光不再盯着孩子的动作,一天天陪伴,孩子磨蹭的时间也在缩短。
后来,我与家长商议,给孩子制订了“每天进步一点点”的小目标。我们相约每天给孩子找一个进步点。每天,我在家校联系本上及时给家长反馈孩子的在校情况,家长也在联系本上给我讲述孩子在家的进步。期间,我一再叮嘱家长:孩子性子慢,就让他慢慢来慢慢变吧,淡化问题,强化优点,孩子一定会有变化。
以后的日子里,我的确看到了小李同学的点滴变化:课间操时间,他有好几次不是最后一个离开教室;下午放学收好书包后,会在大人的要求下与我道别再离开……尽管早上迟到的情况还时有发生,但已变少了许多。
深冬,一个下着细雨的早上,小李同学竟然是班上前几个到校的。我惊喜地问他,下雨天怎么来这么早?他不紧不慢地说:“爸爸说,从今天起,我和他比赛战胜自己。”此时,我分明看到他眼神里的那份笃定。后来打听才知道,他爸爸有抽烟的习惯,就拿戒烟与孩子达成了约定。
慢变化 静等待
新学期来临,为了培养孩子们的自我管理能力和自信心,我发动大家竞选班干部。竞选前,不少家长把孩子在家摩拳擦掌的准备过程拍成小视频发给我。可到了竞选时间,我以为大家会争先恐后地举手上台,但事实上他们都在东张西望,等别人上台。那些在家中自信满满、志在必得的孩子是怎么啦?
几分钟的冷场后,坐在第四小组的小李同学举起了小手!于是,我大声对同学们说:“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第一位‘小勇士上台演讲。”在热烈的掌声中,他迈着小步走上台,并一字一顿地发表了演说:“我就是想当语文小组长,我想认识更多的字。”尽管声音不够洪亮,但是很清晰。我似乎看到,沉睡的火山开始迸发蓄积已久的力量了。
放学后,我赶快向小李爸爸报喜。李爸爸也很吃惊,他说孩子回家很少说学校的事,更不知道要竞选班干部。两天后,我收到家长的短信:老师,谢谢您对孩子的帮助和关爱,孩子的变化让我吃惊,也让我明白,对待他成长中出现的问题需要耐心和宽容。我以后会和孩子多聊天,多听他的心声,从他的角度看世界。
家长变了。当然,改变家长的不只是我,还有他的孩子。其实,改变的何止是家长呢?在与孩子相处的日子里,我不知不觉放慢了步子,与他们并行。慢行中,我品味着最美的教育风景——老师和家长一起牵着孩子,自在地前行。
(作者单位:湖北省宜昌高新区深圳路小学)
责任编辑 陈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