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盈 张世龙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农村大量的青壮年劳动力投身于城市化建设中,导致我国农村空巢老人的数量呈几何倍数增长。分析了我国农村空巢老人产生的背景和面临的养老问题,提出了因地制宜发展农村农村经济,吸引广大青年返乡,转变养老观念,丰富老人精神生活,弘扬传统美德,使“孝道”深入人心,建立特色农村养老新模式等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空巢老人;农村;养老问题
[中图分类号]D669.6 [文献标识码]A
一般空巢的定义是指子女长大成人离开原生家庭之后,父母独自在家生活的状态。所谓农村空巢老人,是指那些因为子女离开家长期不在身边,而在农村地区独自居住生活的老年人。目前看来,我国农村不仅人口规模庞大而且在养老保障体系的构建方面还有很大的缺失和漏洞,农村养老问题本就是当前急需解决的社会问题。再加上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乡差距越来越大,子女为了谋求更好的生存与发展而远离家乡和父母,以致农村的家庭渐渐趋于核心化和小型化。因此,农村地区空巢老人的数量增加,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也日益凸显。
1 农村空巢老人产生的背景
1.1 人口老龄化加剧
近些年来,我国面临的一个非常严峻的社会问题就是老年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越来越大,人口老龄化趋势不断加剧。自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飞速发展,在此基础上我国的人均寿命也大大延长。而且自1982年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后,一家只能生一个孩子,使得我国持续出现低生育率,很多家庭呈现“421”格局,即家庭中有4个老年人、2个父母和1个孩子,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逐年上升,人口老龄化的问题越来越严重。据很多调查研究结果显示,近些年来农村地区的人口老龄化程度逐渐加深,其中有很大一部分老人都是空巢老人,因此相关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值得引起我们的深思。
1.2 城镇化、工业化的推动
我国在从农业社会转换到工业社会的s过程中,工业化与城镇化的进程加快,因此城市的快速发展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来支撑。再加上由于城市的快速发展,城乡之间的经济差距逐渐拉大,城市的经济吸引力和就业机会吸引了成批的农村劳动力不断向城市转移。农村中的青壮年劳动力转移到城市,儿女常年都留在城市生活,自然就导致留在农村家中的老年人变成了空巢老人。
1.3 社会风气与个人观念的冲击
在子女进城务工之后,由于社会流动,他们的工作由传统的田间劳作转变为了城市不同领域的劳动行为,导致了子女与父母在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等方面的隔阂加深。同时距离的拉大使得两代人之间面对面互动和交流的机会减少,代沟也不断增大,因此代际之间的情感逐渐淡漠。加上许多子女由于受社会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与个人主义的影响,只专注享受自己的精彩人生,而把赡养父母的责任搁置一旁不理,逃避自身应当承担的责任与义务。由于子女的孝道观念逐渐减弱,因此空巢老人的状况愈加困难,他们的境况亟待改变。
2 农村空巢老人所面临的养老问题
2.1 生活压力较大,缺乏经济保障
我国农村的空巢老人都没有正式的工作,主要依靠在家务农为生,因此他们的日常生活开支主要依靠个人的劳动所得和子女的补贴。而这些老人的子女虽然在经济发达的大城市工作,但是他们中的一大部分人由于受到学历、技术等因素的影响,只能依靠自己的体力劳动来得到收入,因而其收入水平也较为低下。再加上城市生活压力越来越大、物价水平越来越高,打工者的工资在支付了每月的房租、水电费等费用之后,剩下的钱除了负担自己的基本生活开支也就没剩什么钱了。即使是那些生活状况比较良好、收入较高的人,也是把余下的闲钱投资在了自己子女身上,给父母的也只是有限的一点钱。所以,目前农村空巢老人的经济来源还有很大一部分要依靠老人自己的劳动所得,而老人随着年龄的逐年增长,继续种地劳作会存在生活质量下降、疾病缠身等问题,生活压力较大,面临的形势很严峻。
2.2 医疗保障缺位
农村空巢老人由于长期从事高前度的体力劳动,多多少少都会有一些疾病,需要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但是在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由于当地的医疗设施缺乏、相关人员不足、医疗体制不健全,从而使得空巢老人在看病时得不到比较专业的服务和治疗,尤其是在得了一些较为严重的疾病之后。此外,很多老年人都因为怕花钱而不去医院接受专业的治疗,而是想着自己扛一扛就过去了,殊不知很多病就是因为这样而错过了治疗的最佳时间,从而越来越严重。虽然我国为了解决农民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已经在农村推行了新型合作医疗,但因其报销的门槛较高、额度较小、程序较复杂,仍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使他们还是时常饱受病痛的折磨。农村医疗保障的缺位导致农村空巢老人的医疗卫生需求得不到满足、身体健康得不到保障,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养老质量。
2.3 缺乏情感关怀
与城市老人相比,农村老年人虽然对精神生活没有特别高的要求,但他们也有最基本的精神需求。但是,社区缺少专门为老年人提供的休闲娱乐场所和设施,老年人基本没有什么娱乐活动,只能散步、看电视等,打发时间的方式非常单一。对于这些空巢老人来说,尤其是伴侣过世的空巢老人,十分缺乏情感关怀,儿女在大城市工作生活,一年只有在过年时才回一次家,甚至有的人好几年才回一次家,老年人最多也只能同周围的邻居聊聊天来打发时间,再加上没有什么娱乐活动和个人兴趣爱好,因此老人会感觉内心非常孤独,甚至可能会因此而产生孤僻、焦虑、抑郁等较为严重的心理问题,严重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
2.4 缺少安全保障
因为老年人长期都居住在农村地区,他们的社交范围比较小,所以安全防范意识比较薄弱,警惕性较差。加之农村地区所处的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相应的安全保障措施和制度尚不健全,尤其是当家庭中的青壮年进城务工之后,犯罪分子便感觉有机可乘,行骗、抢劫、偷盗等不良的社会现象发生在这些空巢老人身上的概率越来越大,而且因为老年人单独生活,所以他们在发生生病、摔倒等一些突发的状况时,也没有很好的应对能力和措施,因而其人身、财产安全会受到严重的威胁。
3 对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3.1 因地制宜发展农村经济,吸引青年返乡
目前制约农村家庭养老的最根本因素就在于农村经济发展缓慢、农民收入较低,因此要更好地解决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就必须要加快发展农村经济,这样就可以留住家中的青壮年劳动力,使老年人能够老有所养,老有所依。因而我们要大力发展农村经济,要因地制宜地扶持发展具有地域特色的生态农业,补贴种子、化肥等物资,并进行规模化、科学化经营,还要结合 “互联网 +农村”,为农业经济发展注入具有时代特色的新的活力。此外,政府还需要进行资金投入,提供创业平台,调整产业结构,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人们创新创业,这样当地的工作机会会变多,工作岗位会增加。如此,不仅有利于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还能吸引当地进城务工的人员返回家乡工作生活,自然可以减少当地空巢老人的数量,提高老人的养老品质。经济是生活的物质基础,发展农村经济是解决当前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的非常重要的办法之一。
3.2 转变养老观念,丰富老人精神生活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尊老敬老、养老爱老的优良传统,而如今,在大力弘扬这一优良传统的同时,我们更应该与时俱进、认清现实。空巢老人更是必须要认清自己当前所处的境况,不要整天忧思,而是要形成自我养老的意识,提前为自己年老之后的生活做好规划,为自己买好养老保险或者存一大笔钱当养老金,使自己在年老之后有一个较好的经济保障。因为农村老年人与城市老年人有一个很大的差别,那就是他们在退休之后没有养老金,所以只能完全依靠本人的劳动收入和儿女的补贴。因而,空巢老人必须要做到的是,保持一个相对乐观的心态,减少对于子女的依赖,多参与一些当地的群体活动,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找到自己的人生价值,活出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3.3 弘扬传统美德,使“孝道”文化深入人心
在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中,“孝”是道德思想的核心,强调“百善孝为德,百行孝为先”。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子女与父母的长期分居两地的距离感,年轻人对于“孝”文化的观念逐渐淡化,致使农村空巢老人的生活质量与状况比较凄惨。所以我们要引导传统孝道回归,在全社会营造积极向上的社会养老氛围,形成尊老、敬老、爱老的良好风气。大力弘扬“孝”这一传统美德,将宣传教育融合到日常的生活和工作当中,使中华民族传统的“孝道”文化深入人心,这样就能引领人们关爱老人,为老年人谋福利,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安度晚年。
3.4 建立特色农村养老服务模式——以居家养老为主,机构养老为辅
农村老年人由于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认为老人就应该在家里养老,如果去养老院养老就会遭受各种舆论的压力,认为是老人的子女不孝顺父母。而且他们也认为入住养老院之后,自己的个人空间和人身自由会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比较拘束。因此鉴于这种情况,我们倡导在农村地区推出一种适宜本地的养老服务模式,即以居家养老为主,以机构养老为辅。首先,我们大力提倡居家养老模式,即让老年人既可以在家养老,身心比较自由不受约束,但同时又可以享受到由专业机构提供的医疗服务以及精神慰藉等。其次,我们也推荐比较有经济实力的老年人去养老機构养老,因为养老机构会给老年人提供更加妥善和专业的医疗服务以及更为全面的的日常生活照料,以便让他们可以更舒心、愉快地享受自己的晚年时光。
[参考文献]
[1] 梁鸿.人口老龄化与中国农村养老保障制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2008.
[2] 梁雅莉.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研究述评及启示[J].社会福利(理论版),2017(09).
[3] 刘克仁.农村空巢家庭老人生存状况研究[D].贵阳:贵州大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