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及治理对策

2018-05-14 17:05姚鹏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8年20期
关键词:美丽乡村建设治理问题

姚鹏

[摘 要]在大力推进社会经济向前发展的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环境问题的治理,而这一举措已被列入到了我国构建生态文明国家的重大发展战略之中。农村环境污染治理之策就是在这种发展背景下提出并实施的,尤其是随着美丽乡村建设的逐步推进,针对农村环境污染问题的治理工作也取得了一系列的实质性成绩与进展。然而,当前我国农村环境污染问题依然层出不穷,因而本文针对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及治理对策的研究,具有至关重要的社会价值与发展意义。

[关键词]美丽乡村建设;农村环境污染;问题;治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3.22 [文献标识码]A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习近平书记也曾说道“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强调了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密切关系。同时,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村生态环境的优劣对美丽中国的建设步伐影响巨大,因而“美丽乡村建设”的战略制定十分必要。然而,目前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并不乐观,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农村环境污染问题逐渐发展成为广大群众强烈反映的焦点问题之一,尤其是随着农村发展进程的不断加快,各种各样的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凸显,如空气污染、水污染、垃圾污染等等,其中尤以土壤退化、垃圾包圍村庄等一些问题最为突出。同时,笔者2015-2016年作为第一书记被选派到宁夏海原县驻村开展扶贫支教工作,对当地农村环境污染现状做了深入调研。以此为基,本文拟在分析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农村环境污染问题的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探讨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造成农村环境污染的影响因素,提出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农村环境污染的治理对策。旨在有效解决我国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加快推动美丽乡村的建设步伐。

1 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农村环境污染问题的发展现状

1.1 工业生产污染

在国家大力发展经济的号召与带动下,近年来我国农村地区的工业生产发展十分迅速。农村工业生产的快速前进,诞生了一大批乡镇企业,且这些以工业生产为主的乡镇企业,在农村经济结构优化、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农民生活水平提升等方面,所做出的重要贡献也是无可置疑,对推动我国新农村的建设进程更是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功能与作用。然而,从某种程度上讲,以工业生产为核心的乡镇企业又是造成农村污染的重要源体之一。这是由于很多乡镇企业在资金、人才、技术等方面受到很大的限制,导致其生产设备较为陈旧,生产工艺也相对落后,对于各种环境污染状况的应对与处理能力也较差,从而使得其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污水、噪声、废渣等成为污染农村环境的重要来源,对农村的生态环境构成了严重危害与破坏。另外,农村工业生产经营者普遍缺乏环境保护意识,对于生产过程中造成的各种污染问题往往听之任之,没有及时采取措施予以防治或治理,久而久之就严重破坏了农村的生态平衡。

1.2 生活垃圾污染

因生活垃圾处理不到位而造成的“垃圾围村”现象十分普遍,也是阻碍我国美丽乡村建设的突出问题。一般而言,目前我国农村地区的生活垃圾污染主要包括有毒重金属、废弃塑料制品、焚烧产生的有毒气体以及其他种类的生活垃圾等。根据我国卫生部的实际调查数据显示,当前我国农村地区人均生活垃圾的日产量为0.86kg,固体性的生活垃圾年产量更是达到了2.34亿t。但是,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目前针对生活垃圾回收的各项基础设施还不十分健全,这就导致很多生活垃圾只能在露天环境下堆放,其中河道旁更是成为了诸多农村生活垃圾的常见堆放地,从而又进一步加重了水污染。还有一组调查数据显示,当前我国设置有生活垃圾回收基础设施的村庄比例只有41.9%,具体到对生活垃圾进行有效处理的村庄则只剩下了24.5%,在农村生活垃圾中的一些未使用的药物、放射性物质以及废电池等诸多有毒物质很少得到有效处理,这些有毒物质的随意堆放对土壤、大气以及水体等构成了非常严重的污染。

1.3 农业生产污染

农业生产污染是农村环境污染的一个突出问题。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不科学合理的农药使用,不仅会造成诸多农产品的生产质量难以保证,而且还会导致大量的水生动植物的死亡,特别是土壤与水体中的残留农药经过一系列的挥发与蒸发作用,还会对大气构成危害,而这些因药物造成的各种环境污染,会间接地危害到广大群众的身体健康。与此同时,农业生产污染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化肥污染,不科学的化肥使用不仅会对土壤造成污染,而且化肥中的磷、氮还会深入到地下水中或者挥发到空气中,进而对水体与大气构成污染。还有近些年在北方农村地区比较普遍的秸秆焚烧现象,焚烧中的秸秆会释放出大量的二氧化氮、二氧化硫以及可吸入颗粒,无论是对空气还是对人体都会构成严重危害。

2 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造成农村环境污染问题的因素分析

2.1 农民群众环境保护意识相对薄弱

当前我国农村地区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环境污染的日益加剧等,与广大农民群众环境保护意识不强息息相关。究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传统生活习惯的影响。自古以来,农村地区的群众习惯于将一些生活垃圾进行集中堆放,但对于一些琐碎的、随手的垃圾往往都是随意丢弃,特别是生活污水也是以随意排放为主。在这种生活习惯的长期影响下,多数农民群众的环境保护意识自然淡薄。另一方面则是政府宣传力度不强。在农村环境保护方面,各级政府并未予以足够重视,一些基本的生态环境保护常识也未对农民群众进行教育普及,没有让农民群众意识到农村环境污染所造成的危害,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农民群众环境保护意识的引导与养成。

2.2 农村环境立法力度相对薄弱

我国不仅农村数量庞大,而且农村地域十分辽阔,故农村生态环境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确保国家整体环境安全的一条“生命线”。然而,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各种农村环境污染问题也随之“水涨船高”,日益严峻的农村环境污染问题折射出了我国农村环境立法的缺失。长期以来,我国针对环境保护方面的立法都是重城市轻农村,在这种思想引导下有关农村环境保护的各项立法,不仅数量较少,各地区的立法水平参差不齐,而且现存的农村环境保护法律规范的约束力也相对较弱。农村环境立法的缺失,导致很多农村环境污染问题不能得到有效的整治,对我国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带来了严重的消极影响。

2.3 农村环境保护基础设施相对不足

由于诸多地方的财政较为紧张,加之重经济建设的观念影响,致使能够投入到农村环境治理方面的资金少之又少。因此,纵观我国各地农村的发展现状不难发现,用以保护农村生态环境的各项基础设施十分匮乏。特别是近年来经济发展水平的迅猛推进,各种各样的包装用品等充斥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而这也导致农村垃圾越来越多。不断增加的农村垃圾与较少的垃圾处理设施之间的矛盾愈演愈烈,也逐渐成为了影响农村环境保护的一项急需予以解决的短板。

3 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农村环境污染问题的治理对策

3.1 加强农民群众环境保护意识

意识决定行动,因而提高农民群众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可以有效支配其实施环境保护行为。强化各级政府的环境保护宣传力度,是增强农民群众环境保护意识的关键路径,具体策略如下:一是利用各种传统与新兴媒体,广泛普及农村环境保护知识,大力宣传农村环境污染所带来的各种危害,让农民群众尽可能多地了解农村环境污染的严重性,摒弃以往随意丢弃或堆放垃圾的不良行为,树立环境保护意识。二是定期组织相关行政机关人员到农村讲解环境保护法,让农民群众认识到环境污染行为不仅仅危害很大,而且是违法的,以此帮助其树立全方位的环境保护认知。三是鼓励农民群众发挥环境保护的监督功能,积极举报各种环境污染行为,同时也对自身行为进行监督,引导农民群众积极参与到农村环境保护队伍之中。

3.2 建立健全农村环境保护立法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非常明确地提出,必须秉承“立法先行”的基本原则,积极发挥立法的指引与推动功能。对于农村环境污染问题而言,紧密结合当前我国广大农村地区普遍存在的环境污染问题,认真分析现有农村环境立法存在的薄弱环节,积极借鉴国内外农业环境立法的成功经验,完善并创新我国农村环境法律法規,确保农村环境污染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及执法必严。具体而言,农村环境立法要从三方面着手:一是树立现代化的立法理念。以美丽乡村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立法的最高目标,从指导思想层面与农村环境立法相对接。二是建立健全农村环境保护配套立法。在保护农村生态环境立法的前提下,可以借助于地方立法、规章、法规等配套法律法规,逐步细化与完善农村环境保护法,提高农村环境保护立法的可操作性与效率性。三是加大对农村环境污染行为的惩处力度。切实做到违法必究、执法必严,对各种污染环境的行为予以严厉处罚,从根本上杜绝个人或企业的不法行为。

3.3 逐步完善农村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和治理体系建设

加大资金的支持力度,逐步完善农村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是当前我国治理农村环境污染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诸如,各级政府要适当增加对农村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拨放比例,鼓励各级金融机构加大对农村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支持力度,为农村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融资提供优惠政策等以农村污水处理为例:提倡采用开发低成本、易管理的污水处理技术, 推行集中式与分散式处理相结合的处理模式。在居住相对集中、污水浓度较低的平房地区, 以处理成本较低的厌氧处理和生态处理为主, 采用多级厌氧、人工湿地、氧化塘及土地渗透等处理技术。在污水发生量较大, 污水浓度较高的楼房区, 可采用有动力集中式污水处理, 保证出水效果。在污水收集困难地区, 可采用小型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庭院式自然处理等技术。

4 结语

农村环境污染不仅仅对农业与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影响深远,而且对农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危害较大,同时对城市居民的身体健康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阻碍了我国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目标的顺利推进与实现。作为美丽中国创建的前提与基础,美丽乡村建设还是促进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全新载体。因此,汇聚全社会的力量进行科学规划与协调配合,全方位提升农民群众的环境保护意识,增加农村环境保护的资金投入力度,等等,最大程度推动农村环境污染问题的治理工作,为美丽乡村建设奠定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宇文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治理——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总体特色[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01).

[2] 彭小兵,周明玉.环境群体性事件产生的心理机制及其防治——基于社会工作组织参与的视角[J].社会工作,2014(04).

[3] 王少磊.互联网之火、网络舆情和时代焦虑——从南京的突发群体性事件谈起[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1).

[4] 荣婷,谢耘耕.环境群体性事件的发生、传播与应对——基于2003-2014年150起中国重大环境群体事件的实证分析[J].新闻记者,2015(06).

[5] 介小兵,张贡生,陈润羊.等.新农村建设中的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协同研究——基于环境群体性事件治理的视角[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1(01).

[6] 冯欣,师晓春.农村水环境污染现状及治理对策[J].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11(05).

猜你喜欢
美丽乡村建设治理问题
以农民为主体加快我市美丽乡村建设
长沙市美丽乡村建设的发展模式研究与对策
美丽乡村建设问题与模式分析
浅析林业站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优势作用
浅析网络舆情治理
数据+舆情:南方报业创新转型提高服务能力的探索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