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琰
摘 要:在中国目前老龄化的背景下,我国农村养老有着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如果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不仅仅能够利于解决我国日益严重的老龄化问题,也能缩小农村与城市的差距。本文对陕西省神木县部分村落在养老过程中所呈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分析了这些因素背后隐藏的根本原因,进而对不同的养老模式进行优缺点的评价,最后针对突显的问题提出一些可行性的建议。
关键词:农村养老模式;家庭养老;社区养老;政府养老
文章编号:1004-7026(2018)13-0122-03 中国图书分类号:D669.6 文献标志码:A
改革开放至今,由于社会因素和家庭因素两个重要的原因,使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壮年进入城市[1],另一方面,城市、农村的双重系统和中国长期的社会不公平待遇,使广大农民没有能力与老人一起进城,导致农村空巢现象加剧。大部分的年轻务工人员成为农民工和失地农民[2]。在过去的改革中,农村养老问题显得并不突出,现在农民失去土地就意味着失业和丧失退休保障。从国家统计局的人口普查数据得出,2013年,60岁及以上人口为2.024 3亿人,占总人口的14.90%,65岁及以上人口达到1.316 1亿,占总人口的9.70%。与2010年相比,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上升了1.6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上升了0.8个百分点。从以上的统计数据不难看出,老年人人口数量在迅速增长,解决农村养老的问题也变成了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形式不容乐观[3]。
1 研究意义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已成为我国在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流趋势,是从根本上解决新阶段“三农”问题,这对我国农村养老有深远的影响,可以说是一个严峻的挑战[4],也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从实践上,文章以陕西省神木县老人为研究对象,并希望能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些好的措施,以期能对将来中国农村养老问题的有效解决提供些许帮助。需要解释的是,本研究只是一个个案研究,并不能代表中国所有农村养老模式,只适用于經济水平较高,农村福利较好的地区,并不能应用推广到所有地区。因此基于这一现状的出现,对研究浅层农村老年人养老问题的基础上,分析我国农村养老的现状,通过实地调研,总结出影响神木县农村养老的种种原因,优点和缺点的比较和分析3种养老模式,适当选择农村老年人养老的模式和为具体实施提出建议[5]。
2 研究案例
2.1 调研区描述
神木县在陕西北部,金蒙古边境省中心、县管辖15个乡镇629个行政村,总面积76.33万hm2,是陕西省最大的县,总人口366 000人,总共100 863座房屋。本县长期以农业经济为主,城镇人口与农业人口数量上相差甚远[6]。本次调研区域为神木县贺家村、乔东庄村、后坡村3个老人相对较多的行政村进行调查。发放调查问卷的方法有两种:一是通过实地访问神木县3个村镇和随机问卷调查。二是委托乡镇工作人员有针对性地组成问卷统计调查团队。本次调查问卷尽量保证“一对一”的访谈式问卷调查。问卷发放300份,有效回收287份,问卷回收率为95.67%。
2.2 神木县养老需求状况
2.2.1 经济方面
通过对神木县贺家村、乔东庄村、后坡村老人的调查发现,有62%的农村空巢老人主要由子女来提供经济来源,其余是自己生产劳动所得;有25%的人认为养老主要靠自己,其次才是依靠子女。这里要说明的是,由于贺家村等村的留守老人并没有退休金,所以在经济来源上依赖自己子女的程度更高,仅有7%的老人主要依靠政府提供救助,政府救助的对象为鳏寡老人,即符合“五保”的老人及部分特别困难户,有3%的老人依靠村集体经济养老,有2%的老人主要依赖退休金生活,1%的人靠其他生活方式。
2.2.2 生活照料方面
2.2.3 养老模式方面
通过调查可以得出,神木县养老惠民政策的全面实施,缓解了不少农村老人养老的压力。数据显示,以“家庭养老”为主要养老方式的受访者占62%,以“社区养老”为主导养老方式的受访者为28%,仅有10%的老人以“政府养老”为主要养老模式。
2.3 神木县养老存在问题分析
通过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神木县老人的养老存在的问题包括如下:生活经济支撑、生活照顾、医疗求助这三个主要问题。
2.3.1 生活经济支持方面的问题
神木县整体的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对于养老问题所采取的政策方法也在逐步完善实施,但是对于各个村落的经济发展并不平衡,有高有低,依旧存在着老人养老难的问题,他们日常的开支只能靠自己田间的劳作获得微薄的收入及其亲人的些许帮助,能够用于养老的资金少之又少。
2.3.2 生活照顾方面的问题
从目前来看,由于外出务工人员并没有能力将子女带进城一同生活,只能将子女留给自己年迈的父母照顾,这也是农村产生“隔代家庭”的原因。虽然老人与自己的孙辈一同生活,可以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些许乐趣,但更多的是加重了老人生活的负担。
2.3.3 医疗卫生方面的问题
2008年神木县在全县推行全民住院医疗制度[7],所有60岁以上的农村老人均可享受免费医疗。虽然这项惠民政策的实施挽救了不少老年人,但是并不代表能够真正解决其医疗卫生的问题。首先从老人自身来讲,尤其是生活不能自理或者患病卧床的老人,他们的疾病在县医疗水平的基础上可能并不会得到很好的救助,甚至会由于医术有限,导致老人疾病加重。其次,青壮年外出务工规模的壮大,使身患疾病的老人不能在第一时间得到子女的照料;再次是县医疗水平有限,农村医疗设备等硬件设施不健全,医护人员数量少且整体素质不高,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医疗卫生服务的质量。以上种种原因都使得神木县相当一部分患病的老人无法得到很好的救助。
3 农村养老模式选择
3.1 家庭养老
通过调查结果,根据农村家庭养老的现状,提出了以下两个建议。
3.1.1 弘扬“孝”文化,营造和谐家庭气氛
以尊老、养老、爱老为家庭养老的核心思想,大力传播敬养老人的中华传统美德。
3.1.2 老龄社会新孝道
政府在尽孝中发挥作用,为子女提供相应支持和帮助,使孝道得以更好的传承。比如:为子女与老人入住同一社区提供有效的优惠;除鳏寡老人外,优先为几代同屋的老人提供社区服务;公办养老机构除孤寡老人外,优先考虑接受那些失去生活自理能力,并长期与子女同住的老人。同时,还可以探讨在特定的情况下,政府与银行信用系统相结合,考虑为承担家庭主要养老责任的成员提供适度的资金支持和信用担保,以此来肯定家庭成员承担的养老重任,帮助那些孝顺儿女渡过难关,这也是对孝道的一种有效肯定。
3.2 社区养老
3.2.1 完善农村社区养老服务体系
政府作为宏观调控的交易员,农村社区服务的发展过程中,它将直接影响到政策和社区养老的发展方向和效率。我们应当从问题的本质出发,村委会领导班子应该加大医疗救助方面的资金投入,给乡镇医院配备基本的医疗设备和具有一定医护水平的工作人员,使老人在家门口就能够得到基本的医疗救助。
3.2.2 提高集体经济实力
确保强有力的农村社区养老服务需要两方面的支持:村集体经济和村集体管理。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是增强农村基层组织凝聚力、促进经济发展、增强农村社区服务功能的重要物质基础。国家还应对农村老人进行合理性的指引,他们可以通过土地规模化经营,给自己带来创收。县级政府应当发挥资源有效整合的作用,加大对农业的投资力度,引进高科技农业,比如:观光农业、休闲农业、绿色环保农业等产业,发挥该地区农业产业优势,从而实现农业的良好发展势头。
3.3 落实政府养老责任
3.3.1 明确政府地位
养老事业属于公共事业,政府在此问题的处理上义不容辞,要把握好在养老过程中政府和个人的养老角色互换。因此,必须指出,中国政府在解决农村养老保障的过程中具有优势,建设项目有政府的养老安全护航,在增加财政投入的基础上能够有一个更全面的服务和一个健全的机制。
3.3.2 高度重视农村法制建设
一是村委会应该加大农村法制建设宣传力度,定期对村民展开法制教育活动。二是加强农村法律服务咨询服务。三是要健全村民自治制度。在推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道路上,应加强基层民主建设,使繁杂的村务管理逐步规范化、法制化。
3.3.3 政府主导搭建融资平台
当前“未富先老”是我国的特殊时期,庞大的养老事业任重而道远,仅仅依靠政府投入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国家应从长远出发,鼓励支持民办养老机构,并且积极去促成好的融资平台来招商引资以及提供持续的资金链。
4 结束语
本文得出结论即完善的养老保险制度是当下养老的重要环节,也是趋势,是养老金的保障。想要推行此政策,一定要做到资金透明,并且鼓励农民参保的意识。养老的發展模式最终应该是以家庭为基础,结合国家政策制度和政府的积极参与支撑,建立平台服务老人养老,另外,结合老人自身的情况更加完善该模式和体系。将保险金透明化到每个参与人,由政府,子女或个人共同分担参保资金,来维持生活。总之,在农村养老问题上,政府要积极完善建立合理的制度和政策,规范法律条例,结合家庭社会双向参与养老问题,这才是未来养老的主要方向。
参考文献:
[1]陈玉光.构建社区养老服务体系的途径0[J].学习时报,2013(9):45-52.
[2]穆光宗.中国传统养老方式的变革和展望[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0(5):39-44.
[3]赖敏.中国农村养老模式的探讨[J].现代企业教育,2008(8):151-152.
[4]罗元文.中国农村老年人人口的养老问题研究[J].甘肃社会科学,2008(6):5-8.
[5]宋伟伟.构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思考[J].农村经济,2009(7):77-78.
[6]王涛.浅析公共财政与农村养老保险[J].知识经济,2010(8):23-27.
[7]徐道稳.我国农村养老保障的困境与出路[J].探索与争鸣,2007(2):2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