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创新的路径

2018-05-14 09:05曹大辉
现代教育科学 2018年11期
关键词:双创教育专业教育融合

曹大辉

[摘 要]以创新型人才培养为核心、以专业教育为根基,赋予专业教育人才培养新的时代内涵,这是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逻辑机理。立足于我国高职教育现状,借鉴国内外典型院校双创教育的实践经验,高职院校推动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创新发展,应依托专业,根要扎得深;深化课程改革,力要用得精准;加强队伍建设,师资要精良;搭建平台,政校行企要协同。

[关键词] 高职院校;双创教育;专业教育;融合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8)11-0116-05

[DOI]10.13980/j.cnki.xdjykx.2018.11.022

我国要实现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跃升,人才培养是前提和基础。高职院校是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和供给的主体,以创新创业教育(以下简称双创教育)为路径培养创新型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是其发展的必然路径。双创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具有开创精神,引导其成为创新型人才。目前我国多数高职院校已开始实施双创教育,但成效不尽如人意,突出表现在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度不够,没有形成深度融合、协同发展,而这恰恰是双创教育取得突破进展的关键。

一、高职院校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现实审视

(一)对双创教育的认识不到位

双创教育在我国起步较晚,最早是一批本科院校开始从事双创教育的实践探索,而高职院校则要晚一些。教育部2010年发布的《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对开展双创教育给出了具体、详尽的指导,大量双创教育政策随之出台,创设了良好的政策环境。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提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高职院校积极响应,双创教育逐渐由第二课堂向第一课堂迈进。实践探索过程中,部分高职院校对双创教育的概念和本质认识不到位,存在一定的狭隘性、片面性与局限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双创教育被异化为精英教育培养模式,对具有创业意向和潜质的少数学生进行专门培养,培养目标功利化,受众面很小,忽视了对全体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普及性与大众化亟待加强。二是双创教育游离于专业教育之外,未被纳入专业课程体系之中,导致工作中出现“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现象,不能与专业教育形成有机融合,大大降低了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成效。

(二)教学过程中各自为政

教育部2015年印发的《关于做好2016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要求,从2016年起,所有高校都要开设双创教育必修课和选修课,并将其纳入学分管理程序[1]。这对双创教育的开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但在高职院校中,不同专业的学生接受的却是同质化的双创教育,所讲授内容与专业教育严重脱节;专业创业类课程的开发与教学实践很少,有些高职院校甚至是空白;师资力量欠缺,任课教师大多是现有思政教育从业人员, 缺少创业实践经验,教学仅限于对创新创业基础知识的普及,脱离了社会产业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这形成了高职院校进行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障碍。

(三)双创教育实践过程中没有发挥出专业优势

高职院校积极搭建平台,建立创业基地,举办各种类型的创业大赛等,以推动双创教育的开展。但在这些实践活动中,学生的创业项目、参赛作品多脱离专业,没有发挥出专业优势,创新性不足;参加实践活动的学生人数较少,成员间专业互补性不强,没有形成有效的创新团队;双创教育校外实践开展较少,与社会、专业领域内的企业等融合不够,成效不明显。此外,大多数高职毕业生的创业实践与自身所学专业相关性不大。如开淘宝店、微店、奶茶铺或在校园从事收发快递业务等,技术含量不够,创业的层次性较低。

二、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逻辑机理

(一)创新型人才培养是开展双创教育的核心

放眼全球,日本、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创业教育比较先进,对创业教育有较为深入的认识。在日本,企业家精神培养是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主要目标,创业教育的主要内容就是企业家教育与创业者资质能力开发,旨在培养创新型人才。欧盟委员会曾指出,与一般的商业和经济教育不同,创业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创新精神和自我雇佣能力。有“创业教育之父”称誉的美国百森商学院的蒂蒙斯认为,学校的创业教育不同于就业培训与企业家速成教育,其真正的价值在于着眼为未来的几代人设定“创业遗传代码”,以造就最具革命性的创业一代[2]。

高职教育具有自身独特的属性,面向生产、建设、服务、管理一线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所培养的人才既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又要具有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能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上创新性地把设计、策划、决策等付诸实施,创造社会财富[3]。这体现了其人才培养目标中对创新型人才培养进行严格要求的一面。创新创业是基于创新的一种创业实践活动,其特质是创新。由此可见,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与创新创业在本质上有相同之处,其精髓就是创新。双创教育所倡导的创新创业素养是专业教育中的重要内容,也是高职教育面对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素养要求做出的回应。对于高职院校而言,双创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创新型人才,即通过双创教育在学生身上植入创新创业的基因,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创业技能,为其以后的职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专业教育是开展双创教育的根基

高等职业教育中,专业教育通过传授给学生某一专业相关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提升学生与职业岗位相匹配的职业素养与职业技能,从而把学生培养成某一专业领域内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从人才培养与专业的关系来看,学校要教什么、学生将来要做什么,专业的职业导向性与学生就业创业的方向性之间有着内在的密切联系。专业教育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主要依托形式,对人的思想和观念影响深远,也对社会的职业分工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无形中引导着社会发展的需求,对高校人才培养的方方面面都起着导向性作用。专业是学生将来谋业和发展的根本,对学生的就业或创业始终起着主导性作用。学生通过对专业知识的学习与技能的积累、职业素养的提升,也会思考今后的职业发展与创业期许,并付诸创业行动实践。专业教育实施过程中,依托专业教育开展双创教育是先决条件,也是双创教育发展的必然。因此,只有将创业教育融入高職教育的全过程,把创新创教育的思想、理念等不断渗透到专业教育之中,才能取得更好的成效。此外,双创教育还引领着专业教育的革新方向,促使学生运用动态、发展的眼光理解专业,不断提升其专业创新能力和思维发展水平。

(三)双创教育赋予了专业教育人才培养新的时代内涵

双创教育是以培养创业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为核心,以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素质为价值取向的新型人才培养过程[4],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是一种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双创教育融入专业教育,专业教学过程中渗透创新创业意识,能使学生具备必要的职业技能与职业素养,自觉地将创业理论上升为一种明晰的理想与信念,在专业领域内开拓创新,成为一名有理想、有境界、有责任感的双创型人才。

三、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实践经验

(一)国外典型院校的实践做法

美国高校以鼓励、促进学生创新和创业,支持高校积极申请专利、开展科技成果转化,促进校企合作,推动高校参与区域与地方经济发展等为着力点,推动师生创新创业,服务于国家的创新发展。例如,斯坦福大学成立了专门的创新创业组织机构,并调配资源、提供创业课程、开展創业活动与创业研究,其创业课程体系包括理论创业课程、专业创业课程和多元化的实践创业课程。与此同时,还设有跨学科课程,课程内容朝专业化与综合化方向发展,实现了专业背景下的创新创业教育,引导其工学院围绕技术创业、人文学院关注社会创业、地球学院强调环境创业等[5]。创业实践以丰富的校园创新创业活动为依托展开,形成了创业俱乐部、创业挑战大赛以及硅谷实习等特色项目,并以优秀企业家和创业专家为导师,有力地推动了创业知识的实践转化。此外,斯坦福大学还首创了科技工业园区模式,实现了政产学研的优化组合,推动了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

德国高校视创业教育为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创业教育课程完备、管理科学,大学生的创业意识与创业精神得到显著提升。慕尼黑工业大学是德国创业教育的领跑者,以建设创业型大学为发展目标,依据社会重大需求改革内部组织结构,开展创业教育。该校搭建了由综合机构、研究机构、技术机构和资金赞助等组成的全方位的创业支持系统,以企业化的管理方式推动创业教育质量的提升[6];通过校企合作,培养创新型人才,开展跨学科的市场研究;注重不同学科间的交叉与融合,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能力;重视对人文学科知识的传授,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为其头脑中植入企业家精神与企业文化;创业教育课程实施过程中突出实践能力导向,鼓励师生通过技术转让、技术发明进行创业。

(二)国内高校的实践探索

1.重点高校的经验。清华大学是国内最早开展创业教育的高校之一,也是国内最具创新力的高校。路透社发布的2015年“TOP 100全球最具创新力大学”排名中,国内高校仅清华大学入选。清华大学将双创教育系统地融入到人才培养体系之中,促进了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重视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使双创教育能覆盖全体学生。具体实践做法包括:(1)打破院系藩篱,建立学科交叉的创新创业辅修专业,探索跨院系融合培养双创人才的新机制;(2)将双创教育融入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与传统专业的有机融合;(3)推进国际化的双创教育,培养学生的全球化视野和双创精神;(4)打造各级各类双创教育平台,推动技术与管理互动,在高校“培养人才、科学研究、服务社会”三大功能连接上成为典范[7]。

2.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经验。温州大学紧密依托温州区域资源,注重创业教育的本土化,培养“专业+创业”的复合型人才,开创了创业人才培养的温州模式,独具区域特色:(1)构建协同递进式的双创教育体系,将双创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将温州人的创业文化基因和创业精神嵌入人才培养,首创专业教育与双创教育深度融合的试点班——“3+1”创业精英班(3年本专业学习+1年创业实践);(2)强化区域特色的双创教育课程体系建设,推出创新创业实践项目、跨院系跨专业选修课等,构建了基础类、温州区域特色创业类、专业类等三大类创业选修课程为主的双创教育课程群[8];(3)结合区域产业布局,建立跨院系、跨学科、跨专业、跨行业交叉培养创业人才的新机制,设立汽车服务工程等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区;(4)引入社会创业资源以激活教学要素,探索创业教育的“校、企、政、产、金、介、创”多维协同与合作[9]。

3.高职院校经验。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的双创教育实践经验包括5个方面:(1)理念上认为双创教育重心在教育,核心是创新,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双创能力与素质,开发学生的潜能,引导其向多元化发展。(2)构建从启蒙教育、预科教育、专门教育到指导创办企业的进阶式创业人才培养体系,将专业教育和创业教育紧密结合;(3)推行“专业+”改革,让学生攻读一个拓展专业,并探索项目化教学改革,推出“创新型项目课程”和“创新工程”;(4)鼓励教师将科研项目、企业委托课题转化成项目化课程,鼓励学生以专利技术、科技成果转换或置换课程、替代学分,引导学生依托专业,通过科技创新开展创业[10];(5)整合教育资源,发挥政校行企多方的联动效应。

四、推动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创新发展的路径

(一)根要扎得深:依托专业

对于高职院校而言,通过专业培养人才是其显著标志,不同专业类型的人才都植入了相应的专业基因,专业成为高职生的谋业之本、立业之基,专业学习对其人生职业发展的影响是终身的。双创教育是一种“生成性教育”,重在培养创业意识、创业情感,贮备创业知识与创业能力,间接体验创业实践[11],培养创新的方式方法。双创教育中创新精神、创业意识与创业能力生成的深层根基乃是专业教育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国内外典型高校实践经验表明,双创教育只有深深扎根于专业之中,才能取得显著的成效。为此,高职院校进行双创人才培养,应立足于区域产业经济发展,依托专业,发挥专业与产业、市场对接的天然优势,构建基于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的双创人才培养体系,将双创教育理念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实施计划,使双创教育融入人才培养设计的全过程;深化专业课程体系与专业教学内容改革,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完善专业人才培养评价体系,推动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从而实现双创教育的常态化和可持续发展。

(二)力要用得精准:深化课程改革

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是推动高职院校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发展的靶心。因此,应聚焦双创教育课程,精准用力,深化课程改革,解决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各自为政的问题。一是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双创教育通识类的必修课和选修课,将创新创业的基础知识与素养及创业实践所必需的经济、企业管理、营销等相关通用知识传授给学生,普及创新创业知识,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强化其创新创业精神。二是深化专业课程改革,将双创思想渗透到专业课程中,通过专业教学活动向学生传授本专业、本行业中的最新技术、技能、理念,揭示专业、行业发展前景和创业方向[12];将教师的科研项目、企业委托课题等转化成项目化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专业课程体系内增设专业必修课或专业选修课,重点突出行业要求和专业特色,为学生今后探索基于专业背景的创新创业之路奠定基础;三是要实现教学资源共享,打破院系藩篱,突破专业边际,开发设计跨专业课程,实现多专业协同的人才培养。四是立足区域产业发展特点,设置多元化的创新创业实践课程,理论与实践结合,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与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三)师资要精良:加强队伍建设

深入推进双创教育,促进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强化师资素质的培养与提高是关键。理想中的双创教育教师,不仅是学生创新创业的引路人,而且还是专业领域内具有一定创业经历和经验的成功实践者。而高职院校的现实是双创教育师资普遍短缺,拥有创业实践经历的教师更是少之又少,这严重制约了高职院校双创教育的有效开展。立足于现实,高职院校应多途径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首先,专业教师要具有创新意识与精神,关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以技术技能参与区域行业、企业的实践,在课程教学中注入行业发展的动态,融入行业领域创新创业的实际案例,为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提供指导。其次,鼓励专业教师到相关的行业企业挂职锻炼,以企业的技术技能需求为着眼点开展产学研合作,积极支持教师的科研成果转化,并把成果项目移植到课堂教学之中;同时鼓励专业教师带领相关专业学生开展社会创业实践,创办公司或企业。再次,聘请各行业、企业的优秀专业人才及创新创业典型人才担任专业课程或双创教育课程的教师,他们能把最新的政策、行业发展前沿信息、专业成果及自身的创业经历融入教学中,同时还能为学生提供社会资源。

(四)政校行企要协同:搭建平台

双创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又是实践性很强的活动,需要多方联动,形成合力。国内外典型高校双创教育的重要实践经验就是政校行企协同推动双创教育,共同培养双创人才。高职教育具有跨界和实践属性,与企业、产业联系最为密切,这是其天然优势;政府掌握着大量的财政、信息、政策等资源,是双创人才培养的重要支持力量。基于此,高职院校应通过深化机构改革,建立产教融合的协调机构,搭建政校行企协同创新平台;扎根区域经济,融入产业,以技术技能积累服务企业创新发展,推动区域产业转型升级。高职院校应做到“有为有位”,通过政校行企协同创新平臺,集聚优质双创教育元素与资源,赢得政府对创新创业的政策支持,形成相互适应的双创教育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吸纳政府、企业、产业界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企业家以及创业经验丰富的实践者为学生的创业导师,并参与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共同设计开发专业类创新创业课程,协作共建实训基地等;高职院校应联合企业组建科技协同创新团队,带领相关专业学生开展技术研发和产品开发,赢得社会及企业对学校的支持,建立学生与老师共同参与的创业机制,推动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做好2016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知[EB/OL].http://www.moe.edu.cn/srcsite/A15/s3265/201512/t20151208_223786.html.

[2]徐小洲,李志永.中国高校创业教育的制度与政策选择[J].教育发展研究,2010(11):12-18.

[3]蒋腾旭,王晓军,万权性.高职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互渗透探析[J].职教论坛,2014(29):85-88.

[4]张超,钟周.创业型大学视角下的创业教育研究——清华大学与新加坡国立大学创业教育比较[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7(5):91-97.

[5]申潞娟.美国斯坦福大学创业课程建设研究——基于创业课程与专业课程融合的视角[J].世界教育信息,2016(9):45-49.

[6]薛珊,德国高校技术创业教育探析——以慕尼黑工业大学为例[J].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6(3):61-66.

[7]清华大学.清华大学关于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方案[EB/OL].http://www.moe.edu.cn/ s78/A08/gjs_left/s3854/cxcyjy_ssfa/201604/t20160413_238103.html.

[8]黄兆信等.以岗位创业为导向的高校创业教育新模式——以温州大学为例[J].高等教育研究,2014(8):87-91.

[9]南方网.分层分类、深度融合:温州大学创业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EB/OL].http://edu.southcn.com/jygd/content/2016-12/01/content_160780288.htm.

[10]洲璐.打造双创教育“深职模式”[N].深圳特区报,2017-11-10.

[11]邱开金.专业创业教育缘何被冷落[N].中国教育报,2014-11-10.

[12]唐树伶,赵永红.高职院校依托专业教育实施学生创业教育的研究[J].职教论坛,2013(15):102—103.

(责任编辑:刘新才)

猜你喜欢
双创教育专业教育融合
“五学”融合:实现学习迁移
刚柔并济
破次元
融椅
基于双创教育的高等数学教学方法探讨
以面向市场视角观察高校创新创业教育
社区教育促进高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探索
高职艺术院校文化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
房地产专业教育与“三创”教育的耦合效应
工程教育认证模式T的人才培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