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乡村旧建筑再生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2018-05-14 12:19朱小军聂碧纯潮宇
山西农经 2018年14期

朱小军 聂碧纯 潮宇

摘 要:当前城镇化发展趋势下,乡村劳动力人口流失所带来的乡村空心化导致乡村建筑的不断凋敝,旧建筑的可持续再生成为值得关注的要点。结合江西南垣村实地调研情况,追根溯源,指出乡村建筑再生必须基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充分结合地域人文、自然景观、生态环境、乡村资源等各方面要素进行综合考虑,才能真正实现乡村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乡村旧建筑;可持续再生;物理再生;文化再生

文章编号:1004-7026(2018)14-0041-02 中国图书分类号:TU268 文献标志码:A

随着城市更新在全世界范围内的不断发展和深入,对历史地段及其旧建筑的改造作为一种对历史文化保护方式,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与此同时,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的热潮,带来大量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也使得大批村庄出现严重的空心化现象,这直接导致很多乡村建筑无人使用而空置甚至荒废等问题,在国家大力提倡乡村振兴的当下,乡村旧建筑再生成为亟待思考的课题。

1 乡村旧建筑再生的现实困境

目前,对于建筑再生的研究与实践,欧美处于领先位置,日本普及程度虽然不及欧美,但也已开展了相对全面深入的理论研究及颇具质量的实践探索(李旎,2014)[1]。相对于欧美、日本,中国近年对建筑再生的关注增强,有学者分别从生态设计方法和城市品质提升,对旧建筑再生提出了延长建筑生命周期、增强建筑适应性、提高资源利用率的改造方法(肖振萍,2013;郑时龄,2009)[2],但建筑再生的理论、技术的探索,以及相关政策的规范尚处于起步阶段,仍不足以全面深入地为建筑再生实践提供指导与支撑。而国内外建筑再生的研究焦点,大多集中于对城市旧建筑的相关研究,乡村旧建筑再生方面则较少涉及。

另一方面,我国乡村建筑正在迎来两极化发展的局面。国家大力提倡对乡村的新农村建设,同时出现了大批农村人口向城市的迁移而导致的农村空心化,乡村建筑的更新与再生显得滞后,甚至还出现了大量的乡村建筑荒废的现象,这反而使得农村地域文化失去吸引力,进一步加剧了农村人口的流失及环境问题的恶化。

相对城市,我国对乡村建筑的再生研究与实践略显不足,近几年,随着乡建社团的介入,才逐步以旧建筑改造民宿的形式出现。除台湾地区以外,大陆旧建筑改造民宿多数是外来文化力量,直接作用于乡村,因此容易出现与当地文化断层,短期经济效益较好,但从地域发展整体来看,不具有可持续性。

2 乡村建筑再生的可持续性思考

2.1 乡村旧建筑再生的发展现状

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注重长远发展的经济增长模式,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对其需求的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之一,其内涵主要包括生态可持续、文化可持续以及经济可持续3个方面。建筑再生是与建筑新建相比较,包含有更多政治、社会、经济、环境及技术的问题。

要彻底解决既有旧建筑的问题,需要有全面完善的建筑再生体系支持。它并非是单一的对建筑空间功能的简单置换,而是包括建筑环境再生、建筑空间再生、建筑材料再生、建筑文化再生等各个方面的整体系统和综合改造观[3]。

随着乡村建设的逐渐深入和细化,大量传统民居及历史建筑遗存渐渐被发现,而这些建筑往往承载了地域历史印记,成为保留中国传统文化的最佳选择方式。然而,当前一些建设者对旧建筑利用的关注点,仅停留在对建筑的单一功能置换方面,虽然实现了对其使用性的延续,但未能结合乡村特有的地域文化对其进行可持续性的更新与再生,而产生诸多问题。

2.2 乡村可持续性建筑再生的意义与途径

乡村建筑再生必须基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结合地域人文、自然景观、生态环境、乡村资源等各方面要素进行综合考虑,才能实现真正的可持续发展。好的乡村建筑再生,甚至可以成为当地的代表性文化景观,为逐渐丧失地区吸引力的乡村重新注入活力,并促使地域经济的更新及良性发展。因此,基于可持续视野下的乡村建筑再生研究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对乡村建筑再生的可持续发展模式的研究,也具有现实意义。

当前乡村旧建筑再生主要存在如下几个方面的途径:结合当地经济发展或居民自身的经济利益要求,对有一定历史价值的旧建筑进行修缮性维护,使其焕发新的活力,继续承担原有使用功能;结合乡村旅游规划的发展需求,对使用功能进行新定位及开发,如民宿、村落博物馆、民俗表演场所或特色文化商店等;对建筑的外观进行统一设计改造,力求达到对村落整体风貌的统一治理,呈现出崭新的乡村面貌[4]。

3 南垣村旧建筑可持续再生建设的几点建议

3.1 南垣村建筑现况分析

2016年夏,笔者曾前往南垣村进行了为期一周的田野考察,针对村落建筑情况展开调研。南垣村地处江西宜春县,是典型的江南村庄,三面环山,一面临水,村子地处山南谓之“南垣村”。常年降雨充沛,冬季温暖夏季湿热,村民以姚姓居多,该村据族谱记载有1 430年历史,由于历史久远,沧海桑田,有千年古树。 如今此地有山有水有文化古迹和书院,有群山环抱,有树林、有小溪、有竹林、現在全村有稻田80 hm2,山林333.3 hm2,目前村民600人。

村内建筑布局未经规划建造,因而显得较为拥挤凌乱,道路布局分散,呈现出随意交叉状态。经现场走访村庄历史虽然久远,但由于近代的破坏导致现存古建筑较少,仅有3座较具价值的值得保留,包括清末的地主老宅两座,20世纪50年代修建的老祠堂一座。见图1。

尤其是村西南角的地主老宅,建筑雕塑极具特色,仍带有大量金箔饰面,竟然出现了海关、轮船、火车等清末大城市的景象,这在国内老建筑中实属罕见(见图2)。但已年久失修,漏雨严重,夏季清凉潮湿,冬季阴冷,且不够密闭,空调难以使用。当前宜春县政府正立足于打造田园化乡村,南垣村更应借此东风,尽早进行旧建筑摸底及更新再生规划,从而真正形成可持续的游客物理接纳环境。

3.2 南垣村旧建筑可持续再生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南垣村地处内地,交通以公路运输为主,但较早发展了有机种植,已有农业产业经济基础较好,又是历史上水稻种植之乡,因此为其设计了“一粒米的故乡”作为社区总体形象规划要点[5]。因生态稻米的发展而带来慕名而来的零散游客及创客群体已逐渐增多,依据现有建筑条件,选择村民家闲置建筑打造了创客中心,作为平时的村落外来客人主要接待空间,另外在稻田附近的空地,利用自然景观设计了稻田餐厅,同时将老祠堂结合集装箱进行了社区餐厅及多功能活动中心的改建。经与村民沟通,设计尚有一些需要改進之处,但大体建设方向得到了认可。

因村内稻米产业的发展,村里年轻人回归越来越多,在设计中不能过度考虑旅游业态的发展,应注意以下几点:

(1)梳理村庄历史,凝练村落文化精神,侧重于对南垣村地区自然及文化生态价值的挖掘,形成独具特色的村庄建筑风貌。

(2)坚持住民利益为中心的适度开发原则,针对原有建筑进行筛选,有目的的逐步推进建筑更新计划。

(3)在现有环境情况下,尽量兼顾各方利益者进行总体把控,从建筑环境再生、建筑空间再生、建筑材料再生、建筑文化再生等方面结合,实现经济、文化、生态的多方共赢。

(4)针对新建住宅缺乏户外活动场所的问题,进行小规模的建筑微更新设计,适当增加庭院空间、建筑廊道、户外座椅等,提供一个私密的户外休闲场所。

(5)最关键的一点是人的意识问题,形成村落运营委员会制度,进行指导性逐步再生,定期开展村落地域文化教育活动,让所有建设政策得以顺利实施。

4 结束语

伴随着全球范围对环境资源保护增强,以及社会经济的转型,旧建筑再生是一个必然的选择,乡村由于保留了大量的乡土文脉,其旧建筑的价值更加重要,对乡村旧建筑不应照搬城市模式,应充分尊重住民意愿及乡村现有的风土人情、以及经济发展趋势,适度、逐步的从微观到宏观角度进行调整及更新,从环境、空间、文化、材料等多方面均衡考虑,从而真正实现可持续的乡村建筑再生。

参考文献:

[1]李旎.青木茂再生建筑思想及实践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15.

[2]肖振萍,彭辉华.老建筑的当代价值与改造设计的方法解读——以近代建筑遗产为例[J].西部人居环境学刊,2013(3):105-109.

[3]张洁.时代变迁下的旧建筑改造[J].建筑技艺,2016(12):19.

[4]舒新.数字化设计在乡村建筑改造中的运用——以牛背山志愿者之家建筑改造项目为例[J].四川建筑,2017,37(1):51-53.

[5]杨珍珍,唐建.老宅新生——旧民居改造的乡村民宿建筑设计探析[J].设计,2017(9):158-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