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德军
在女儿“抓周”仪式上,她先是对书产生了兴趣,我高兴不已。可她一会儿又丢下书,抓起身边的食品,我好担心她成为一个“吃货”。熟料,她胖乎乎的小手又拨弄印章、算盘,最后拿起了花花绿绿的钞票不放,大声对我们笑,好像在说:“我就喜欢这个啊!”爷爷说:“原来梓行是个‘小财迷,这样就不缺钱,可以过好日子啊!”我既高兴又担心,毕竟“钱财自古多是非”,能驾驭财富,是一件幸运的事,驾驭不了,财富就是祸患之源。从这时起,我开始思考如何提升她的财商,于是,有了穷爸爸的财商教育故事。
女儿小的时候,每当我们要去工作,她总是哭闹,我说:“爸爸去挣钱,给你买糖吃啊!”她起初没有反应,三岁以后她逐渐明白,爸爸妈妈上班才能有糖吃,慢慢建立了工作与金钱之间的关系。那时候,我时常和她一起玩认钱和换钱的游戏,让她对不同面额的纸币、硬币有直观的感知,这些无心插柳之举,却在女儿心中种下挣钱的种子,为财商教育做了一些准备。
财商教育的第一步,是教会孩子赚钱。三岁以后,她对钱越来越“偏好”,过年或其他节日亲友给的红包,只要交到她的手里,她便“宣告主权”,不肯“交公”,我和爱人绞尽脑汁也没能奏效,只好退而求其次,以她的名义存进银行。为了改变她赚钱途径过于单一的现状,我开始创造机会帮她赚钱。比如家里可以卖钱的废品都交给她收集,每隔两周就带她去废品收购处卖“战利品”。第一次卖了2元钱,很快就被她变成了4个棒棒糖。或许是糖的诱惑,她已经不满足于只卖家里的废品,开始主动出击:学校的垃圾桶旁、运动场上、路上……都留下一个拎着袋子捡塑料瓶的小女孩身影。爱人有时候觉得难为情,想阻止她,都被我“无情”拦截,我总是说,靠劳动赚钱不丢人。又比如我会让她承担家务劳动,给她报酬。家里经常出现这样的对话:“爸爸,今天你还要我帮你洗碗吗?”我说:“今天爸爸没有赚到钱,你要是给我打个五折,我就卖给你洗。”讨价还价成为我们家的一道风景。
爱人总担心我把女儿教坏了,可实践证明,我们多虑了,适当给孩子提供赚钱的机会,有利于她经济意识的觉醒和财商的提升。为了开源,我们鼓励女儿发挥自身特长,把自己的作品拿去交换玩具,或者在学校举办的跳蚤市场上卖给需要的人,比如她的画,她自己动手做的玩具,她想到的金点子等。12岁那年,女儿第一次给《中学生报》投稿,竟然发表了一篇千字文,尽管只有30元稿费,她还是开心很久。
创造机会让孩子体验赚钱的艰辛,她才会明白“生财之道”——要付出辛勤的劳动和无穷的智慧。
由于女儿自己保存数目较大的资金,我和她约定,小额花费(20元之内)自己决定,不用报告,大额的消费要提前告知、备案,我和爱人监督。小学五年级时,一次放学回家,女儿对我说:“爸爸,我们班叶老师从北京做手术回来了,我想组织同学去看她,你说买什么礼物好?”我说:“叶老师做腰椎手术,你们买点营养品和鲜花吧!”“我和同学也商量了,他们说买水果和鲜花,你看行吗?”“当然可以,难得你组织一次活动!”“那活动经费你全部报销吧!”我的“好”字都到了嘴边,又咽回去了。我说:“我可以赞助你一部分费用,因为你是一个有爱心的孩子,但是你自己也需要从私房钱中负担一部分,这样才能表达你的爱心,你觉得呢?”女儿听了我的话,先是一愣,继而同意了我的提议。
为了让女儿理性消费,我还帮助女儿认识“需要”和“想要”的差别。在我家,爱人和我都是网购达人,家里的衣服、电器、日常用品,甚至部分食品,能在网上购买的绝不去超市,虽然省时省力,但也造成了浪费,每次都在冲动之下买回一些不需要的商品,次次后悔又屡次再犯,后来请教消费达人学到 “三天犹豫期”方法:将不能确定属于“需要”还是“想要”的商品放到购物车,如果三天后还决定买,往往属于真正需要的商品。女儿在我们的影响下也成为网购达人,学习用品和自己喜欢的小玩意也总是网购,为了防止她成为“剁手党”,我也把“购物车技术”传授给她,让她勤加操练,理性消费。
对女儿实行消费申请制度,让她学习消费技巧,进行消费监督,旨在培养她感恩的心,让她知道“量财而行”,努力做一个理性的消费达人。
三岁之前,女儿的红包等收入总是被我们以“替她保管”的名义没收了,三岁以后,我逐渐认识到这种做法不妥,开始以她的名义开设了一个账户。一晃好几年过去了,有一次,我们没有及时发工资,又临时有一大笔支出,缺钱之际,突然想到女儿的银行账户,一查,惊喜不已,原来里面已经积累了两万余元,这真是一笔“巨款”啊!我同女儿商量借钱,她开始不愿意,怕“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我再三保证,加上爱人担保,她勉强同意借钱给我们,但要求我给她利息,并签署借款协议。我当时惊呆了,她还不到10岁啊!权责意识如此明晰?在爱人的公证下,我和她签署了一份借款协议。一个月后,我履行了协议,并告诉女儿她做得很对,属于自己的财富要争取,不属于自己的莫贪婪,一个财富边界清晰的人,才能在人格上独立,也会在诱惑面前少犯错误。
尝到借款甜头的女儿又开始主动出击,见我在银行和互联网上买理财产品,她也跃跃欲试,总是缠着我给她讲网贷、银行理财、基金定投、股票等知识。进入初中后,我让她在网上学习理财专家的课程,她提出将自己账户的资金用来买宝宝类产品,并计划进行混合型基金定投。我担心她过于冒进,问她:“你为什么这么选择呢?”她侃侃而谈:“宝宝类风险小,流动性好,我随时可以用,而且收益比银行高,基金定投以少聚多,等我大学毕业后就是我的创业基金。”我一听,觉得有道理,同意她的请求,并和她一起学习基金定投的相关知识,投资一年多来,收益还不错。
2017年暑假,学校组织去广州参加“国际青少年领袖孵化营”,因为有几个好朋友参加,加上又是外教和全英文授课,她非常喜欢,可是临近报名又犹豫不决,我和她沟通才知道,她担心8天5800元的学费让我们为难,所以想放弃。我对她说:“费用的确很高,老爸非常开心你懂得从家庭角度考虑,但这是‘需要而不是‘想要,我支持你去,费用不是問题!”我顺势给她讲马克思的经典论述,告诉她人要做财富的主人,处理好自己和财富的关系,生财有道、消费有度,不要让贫穷限制了我们的想象力,在追求财富的道路上享受美好的人生。
家庭教育要与学校、社会教育密切配合,在传授理财知识、培养理财能力的同时,不断引导孩子确立在财富面前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人格,培养孩子同情、正义、公平、合作的道德品质,努力把孩子培养成为一个具有优秀财商的幸福公民。
【本文是广东省教育科研“十三五”规划课题“创新型学校核心竞争力管理:信息化和智能化”(项目批准文号:2017YQJK212)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广东省湛江一中培才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