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绘本文本解读及教学设计

2018-05-14 12:23陈则航闫赤兵
英语学习·教师版 2018年3期
关键词:绘本文本爸爸

陈则航 闫赤兵

摘 要:本文在绘本阅读教学的主要目标指引下,以绘本My Dad为例介绍了文本解读的方法,并以“大猫英语分级阅读”五级2中的Scary Hair为例,介绍了如何基于文本解读进行教学设计。

关键词:绘本阅读;文本解读;教学设计

小学英语绘本阅读教学的主要目标

1.态度——乐读/悦读

小学阅读教学的首要目标是保护孩子的阅读兴趣。小学阅读教学的首要目标不是通过故事学几个单词、几个句型,或者通过故事学习拼读能力,最主要的是让孩子能够读得进去、喜欢阅读,因此阅读教学中一定要选择孩子喜欢读的文本,并用孩子喜欢的方式开展教学。

2.行为——参与、分享、思考

在课堂中运用开展绘本阅读教学就是通过设置多样的教学活动给孩子提供参与、分享和思考的机会,让学生参与到故事的建构、感受的分享以及思维火花的碰撞中去。

3.知识——识词、理解、联系旧知、建构新知

绘本故事承载着语言知识,我们希望学生不仅能够获取特定的知识,更能获得进一步获取知识的能力,阅读教学要能帮助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建构新的知识。

4.技能——预测、猜词、抓大意、分析言外之意

阅读技能是阅读教学当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只有当学生获得了阅读技能,拿到新书的时候才可能自己读懂并理解。预测、猜词和抓大意等技能在阅读教学中得到了充分的重视,但分析言外之意这个技能往往在教学中被忽视了,教师需要有意培养学生从字面意义再去推断隐含的内容的能力。

5.思维——观察、注意、分析、推断、想象、评价

语言是思维的载体,思维是语言的灵魂,只要我们开始讲话,就会有思维的体现。观察、注意、分析、推断、想象、评价这些思维活动在每个人每一天的活动中都会出现,比如我们观察一个新朋友的外貌、举止(注意、观察),对两个商品进行对比再购买等等。思维其实无处不在,比如通过观察找到兩者差异或相似的地方、通过思考对事物进行分类等,看似简单的活动其实已经是在训练思维了。分析、推断和评价,这几种思维活动也是分层的。比如同一个话题在小学、初中和高中会重复出现,但它在不同年级体现的思维层次是不一样的,语言水平是不一样的。思维发展的过程就是一个循环的、不断向前滚动式发展的过程。小学阅读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通过有计划的教学活动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以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解决问题。

文本解读

1.借助绘本My Dad体验文本解读过程

安东尼·布朗(Anthony Browne)在My Dad(2013)这本图画书里,用孩子的口吻和眼光来描绘一位无所不能、温暖得像太阳一样的爸爸。为了表现爸爸的无所不能,安东尼·布朗采用了幽默的手法,说爸爸超过各行各业最顶尖的人,说他不怕大灰狼、吃得多、力气大等等,让人读后忍俊不禁。

然而,故事中这位在安东尼·布朗眼中高大强壮的父亲,却在他十七岁那年因病突然去世,让他深受打击,多年后才走出阴霾。绘本My Dad里面爸爸身上的黄褐色格子睡袍、睡衣和鞋都是安东尼·布朗父亲的衣物,故事中爸爸的形象应该是安东尼·布朗印象中的爸爸,他应该是希望通过这个故事怀念自己的父亲,同时也唤起读者对自己父亲的爱。

这个故事值得多读几遍,我们在第一遍读出幽默,第二遍读出温暖,再到后来了解故事背景之后读出感动,可以说,故事从文字到绘图都用尽了心思。这个故事的语言很简单,但是表达了一种深层次的爱。我们再看看这种爱是如何通过图片和文本表达出来的。我们可以仔细体会一下,作者是怎样展现这种爱的。在这个故事中,爸爸一直都穿着同样的居家睡衣。绘本整体的色调是比较温暖的,所以孩子和家长阅读时也会感受到这种颜色的温暖。为了表现爸爸的温暖,安东尼·布朗在图画中运用了许多太阳的图样来呼应爸爸阳光般的特质,比如餐厅墙上的画、门上的玻璃彩绘、袜子和纽扣上的小太阳、爸爸头上的云朵、餐盘中的太阳蛋、海底的光辉、胸口的小太阳、爸爸头上不时出现的“光环”等,都有着同样的作用。作者就是在这种非常轻松的氛围里进行情感的传递。故事的语言非常简单,但是这种简单的语言恰恰是小朋友会说出来的语言,故事中没有说爸爸特别伟大,而是描述了从小朋友的视角能够观察到爸爸所做的日常行为的感受,通过一点一点地小事来说明他爸爸每件事情都做得非常好,而他非常以爸爸为傲。故事让我们感到父亲虽然走了,但他无处不在,给作者以温暖和力量,同时我们也读出了作者对爸爸的思念之情。

通过读My Dad这个绘本,我们可以看到,细读图、慢品文对于解读绘本的重要性。解读文本的方法我们可以借用王蔷教授提出的“what,why and how”的框架。What指的是故事的主旨大意、主要内容。Why指的是作者通过故事想表达什么样的情感,其写作目的是什么。How指的是作者是怎么表现情感和主题的。以My Dad为例,我们可以发现,作者通过他描写的文字、绘制的图画,表现对爸爸深深的爱。如果我们能把文本解读到这个层面,那么在教授绘本阅读的时候,我们自然就不会把关注点仅仅放在字词上。因为老师品读出内涵后,一定也希望学生能感受到,那么教师就一定会改进教学设计,将这些内容传达给学生。

在阅读教学中关注意义的时候就不能因为语言问题影响学生的情感带入或者情感体验。就My Dad而言,老师应该让学生在最初一两遍阅读时首先感悟作者要抒发什么样的情感,然后再问学生哪些内容让他们比较感动,或者可以问学生他们的父母给他们带来过哪些感动。先完成情感的体会和迁移,再学习语言表达和语言结构。较好的教学方法是将语言学习内容放在后面,情感和意义先行,语言跟上。

2.绘本的文本解读方法

What,why and how是解读一般文本的三个关键角度,在绘本的解读方面我们可以将其细化为以下六个环节:

(1)看梗概

看梗概的时候需要关注:故事讲了什么?脉络是什么?有什么寓意?老师自己先将故事梗概、脉络梳理清楚,体会出故事的寓意,才算是做好了教学设计的基础工作。

(2)看细节

看细节的时候可以关注:作者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故事情节有哪些细节?图片中又有哪些值得注意的细节?教师可以通过关注细节分析文本主题是怎样呈现出来的,并且一定要将绘本的图、文结合起来看主题是如何呈现的。

(3)看背景

看背景主要是了解故事的创作背景和作者意图。并不是每个故事都有背景,但教师要有了解故事背景的意识。不知道故事的背景也没有关系,可以通过集体备课、网络搜索来了解作者还写过什么故事。例如,有位老师在讲绘本时,会搜集作者创作的所有故事,用心去了解这个作者写作风格是什么、写过什么书,这对她的整体教学很有帮助。她推荐学生阅读同一作者的其他绘本,以期更好地打开学生的思路。

(4)勤联想

勤联想主要是指将故事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My Dad绘本可以使我们联想到我们自己的父母,还可以联想到如果我们想要表达对父母的爱,会通过什么方式去呈现。作者选择了太阳,选择了温暖的颜色,选择了点滴小事,如果学生想去表达,会从哪些方面、哪些角度去表达这样一份爱?这对学生的创造力有一定的启发。

(5)补空白

故事中的留白(包括人物对话、心理活动、情节等)有哪些?如何补充?老师阅读故事时需要留意的,就是这个故事当中还有哪些是作者留下的空白,然后可以想办法让学生去填补空白,这就制造了学习机会。如果只教句子,可能就会限制学生的学习机会。比如,我们可以让学生去思考故事中人物的所思所想、可能说的话、可能会采取的办法等等。

(6)多提问

教师在解读绘本时要多提问,比如,看看故事有哪些不合理的地方?还可以有哪些不同的理解或不同视角?老师自己一定要有提问的意识和能力,这样才能在教学中提出有质量的问题,学生才能基于问题拓展思维。

3.教学设计原则

阅读教学设计的原则提法有多种,本文要介绍的是active reading (积极阅读)原则,即让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阅读过程中。反复读并不代表理解和学习,常言道“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重复阅读并不代表能够走心,也不代表能够理解文本内容。阅读不走心是不行的,一定要让学生积极参与并进行批判性阅读。阅读是获取信息、建构意义的过程,阅读是与书本对话的过程。我们将active reading拆解为六个教学注意事项,提醒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帮助学生成为积极的阅读者。

A: activate student prior knowledge,老师要把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调动起来。

C: construct,要让学生和老师共同来建构故事的意义。

T: think,阅读教学要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

I: involve and inquire,即课堂上教师要鼓励学生参与和探究。

V: visualize,让学生将他们对文本的 理解以图表形式呈现出来,梳理所读内容。

E: evaluate,教师要让学生对所读内容进行评价。

要实现积极阅读,本文将介绍一种学习方式,即SQ3R(Robinson,1946;引自束定芳,庄智象,1996)。SQ3R是英语Survey,Question,Read,Recite,Review五个单词的首字母,分别代表“浏览、发问、阅读、复述、复习”五个学习阶段。为了满足积极阅读的需求,我们对SQ3R进行了一些调整,Survey—Question—Read—Respond—Reflect(详见表1)。Survey在这里的意思是预测故事,了解文本的创作背景,然后关注学生们想要了解什么信息,课前已经知道的信息以及关于这个故事他们想了解什么。Question是指提问,在阅读之前可以让学生先想一想,思考他们想了解什么,提出什么样的问题,并且尽量避免答案是yes或 no的问题,让学生提出一些有质量的问题。Read是指阅读,带着问题去读,同时要把握重要的细节、作者的观点、主要结论等内容。阅读之后要有respond,学生对文本给出自己的反应,有自己的理解,这时候就可以脱离书本尝试回答自己所提出的问题。梳理、概括出所有的内容,交流自己对文本的感受,提出什么样的观点,跟作者的观点有什么相似或不同。Reflect是指在读完文本,有了自己的感受之后,再反思整个阅读过程,包括作者写作的手法,自己在阅读过程当中学到了什么,都有哪些不同的感受,这些感受来自哪里,什么样的语言可以帮助学生去呈现自己的观点以及对故事的理解,等等。

Scary Hair的文本解读与教学设计解析

1. Scary Hair的文本解读

接下来就基于上述文本解读方法对绘本Scary Hair(Whybrow, 2015)进行分析。解读的成果不一定要放在教学设计中,但是解读时仍要努力地研究是否还有什么内容可以挖掘,因为教学内容和活动的设计要根据学生的水平来制定,如果学生水平很高,那么教师挖掘出来的成果都可以让他们去做,让他们去探究,但如果学生水平有限,那么教师只需要把自己挖掘出来的一部分内容呈現给学生。

在“看梗概”方面,教师需要梳理整个故事的脉络,画出流程图,了解故事讲述的是小恐龙如何通过为小动物们服务而成为大家朋友的故事。在“看细节”方面,可以通过比较小动物理发前和理发后,发现恐龙Rex给他们设计的hairstyle是有依据的,最初Rex想给他们设计dinosaur hairstyle,但最后这个小恐龙给每个小动物设计了不同的发型。通过阅读文本发现,有的小动物是比较dirty,有的是太乱了,有的是很臭等等,这些原因实际上就是Rex给他们设计不同发型的原因。在阅读中要让学生“勤联想”,让学生读出来一些言外的内容。比如,老师可以让学生去思考小动物理发后会发生什么事情,例如,将羊的毛全都剪了之后会怎么样?适合她吗?或者可以让学生发挥想象力,选一个小动物然后介绍他有了新发型以后会发生什么,学生就会去思考每一个动物的特点是什么,皮毛对他们有什么作用等。还有Rex的dinosaur hairstyle是不是适合其他动物,小恐龙用自己的dinosaur hairstyle去给别人装扮是从他自己的角度出发,没有考虑其他动物的习性等等。故事蕴含着很多值得品味的内容,学生能读出哪些内容当然取决于学生的能力,但只有当老师觉得故事读起来特别有意思的时候,才能够有意识去引导学生思考。关于“补空白”这一点,故事中爸爸和小恐龙没有太多对话,教师可以让学生展开想象补充爸爸和小恐龙最初的对话,以及当他们再次相见的时候小恐龙和爸爸的对话。我们将这些加入到教学设计里,就会使课堂变得更加鲜活了。此外,老师还要针对文本“多提问”,比如,老师可以问学生,恐龙爸爸给店起名叫Scary Hair,如果其目的是为了吃掉小动物,那么名为Scary Hair的理发店会不会有人来?什么样的名字会让animals更容易进来?有什么不合理的地方?这样的问题学生也有可能会自己提出来。为什么理发店叫Scary Hair,这些动物还会去?学生表述的语言可以很简单,但是老师需要有意识地准备好这些问题,给学生做好铺垫,让学生基于对文本的解读和思考去表达、去补充。

2. Scary Hair的教学设计解析

在了解了文本解读的方法和教学设计原则之后,我们可以结合北京市前门小学王悦老师Scary Hair一课的教学设计,来看看如何将文本解读出的内容落实在教学设计中。本次教学设计的思路是读前、读中和读后三个大的阶段(见图1),在读中部分为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老师特意让学生先读故事的开头和结尾,后读故事的中间部分,故事开头和结尾强烈的反差吸引了学生主动阅读中间部分。

在读前活动中,王悦老师设计了一个猜测的活动用来了解学生关于恐龙的知识,通过向学生提问和由学生提问的方式带领学生认识故事角色,对故事进行预测并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读中活动的第一个任务中,老师带领学生共读第二页验证对小恐龙性格的猜测(见表2)。

Scary Hair一文有21页,为了吸引学生积极参与,王悦老师在读中活动中将文本分为阅读故事的开端、阅读故事的结尾和阅读故事的中间部分三大块。在阅读故事的开端部分,老师不吝惜时间,采用图片环游的方式引导学生对第3至5页进行了建构。阅读中所提问题始终围绕故事的主要情节展开,层层深入,逐渐聚焦到关键冲突点。问题的跟进结合学生的回答,储备充分,运用灵活;意义先行,理解画面意义后,再呈现文字录音。教师呈现第3页的图片,引导学生根据图片对人物关系、店铺、店铺的名字展开讨论。老师播放第4页的故事动画并引导学生对人物对话进行推断、对故事发展进行预测。老师呈现第5页图片并播放录音,引导学生围绕“dinosaur haircuts”展开讨论。王老师师播放由书中6至17页图片制成的短片,快速播放。老师将第18至19页隔过去,先处理第20至21页,通过提前阅读故事结尾,为故事设置悬念,引导学生聚焦故事冲突,引发思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老师播放20至21页并引导学生对店名改变及店里可能发生的事情进行讨论(见下页表3)。

在阅读故事开端的时候,老师已经通过播放图片制成的短片的形式让学生略读过第6至17页,但没有展开处理。在故事发展部分,老师让学生带着“Who came to see Rex?”这样的问题略读第6至17页。Skunk是学生不熟悉的动物,王老师播放视频帮助学生了解skunk的特点,并借助图片学习生词smelly和stinky。在对第6至10页故事进行阅读的时候,老师引导学生围绕着四个关键问题梳理故事,尝试回答问题,为后面的自主阅读进行示范。为培养学生自主阅讀的能力,老师借助jigsaw的阅读方式,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小组分享、互相帮助的形式完成第11至17页的阅读,即完成“the sheep story”和“the skunk story”的阅读(见表4)。

通过一系列读的活动,学生已经理解了整个故事,在Say to Rex的教学活动中,老师为学生提供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让他们想象小动物对发型的看法,推测小动物想对Rex说的话。

为了强化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老师在读后活动中要求学生根据板书回顾故事内容,并猜测小恐龙会对爸爸说什么。除此之外,老师还可以设计多种读后活动促进学生的思考和创作,如:理发店变成了一个很温馨的美发店,有很多动物都会来,请你选择一个动物,他们来到理发店后Rex会怎样帮他,做成一个什么样的发型等。这些任务可以帮助孩子进行语言的迁移。

结束语

文本解读是英语教师开启英语阅读教学的第一步,文本解读的程度直接影响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实施。绘本读物的文字虽少,但图文结合依然会带给读者丰富的信息和内涵,教师在教学设计之前同样需要对绘本进行深度解读。教师在进行绘本解读时首先要明确小学英语阅读的教学目标,小学绘本阅读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通过巧妙的教学设计,不仅让学生爱上绘本阅读,还要能够有效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使他们能够更好地体验、理解和思考所读内容。绘本文本解读有“读”“看”和“解”三个层次的含义,教师可以通过“读”阅读文本来了解梗概和大意,通过“看”图研究细节,找到空白,再通过引入背景知识和自己的生活经验“解”读文本和图片的深层次意义。文本解读透彻之后,教师需要通过教学设计和设置问题对绘本阅读过程进行周密的考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参与提取信息、给出反馈、做出评价、展开反思等教学活动,将学生领入文本的天地,培养他们成为积极的、有思想的读者。

参考文献

Browne, A. 2013. My Dad [M]. Andersen Press.

Whybrow, I. 2015.Scary Hair [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束定芳,庄智象.1996.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猜你喜欢
绘本文本爸爸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绘本
绘本
绘本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我和爸爸
爸爸
爸爸冷不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