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学习活动观视角下的高中英语课堂观察量表构建

2018-05-14 12:23张春青何冬兰孙艾菁姜建军毕小亮
英语学习·教师版 2018年3期
关键词:问题的提出英语学习活动观教师发展

张春青 何冬兰 孙艾菁 姜建军 毕小亮

摘 要:当前的英语观课量表存在忽视学习过程的问题,为此本文回顾和总结了语言学习过程要素的相关论述,介绍了两个应用广泛且经过效度验证的语言课堂观察量表,然后尝试构建了英语学习活动观视角下的以听为主、听说结合的英语听力课堂观察量表,并提出了使用建议,以期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学科素养的落地。

关键词:英语学习活动观;课堂观察量表;核心素养;教师发展

问题的提出

课堂观察能有力促进学生学习和教师专业发展,观察量表在其中发挥关键作用。观察量表可提供课堂教学框架,提升课后反馈准确性,促进课堂教学的规范性,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唤醒专业发展意识。但学生的素养养成,即学习过程,没有在观察量表中得到足够重视(鲁子问等,2017);分析课堂录像时笔者也发现,观察表没有涵盖某些促学的关键因素,如,问题的真实性、师生互动和学生之间的互动等。当前教学的碎片化、简单化、表面化和应试化特征(王蔷,2016;梅德明,2017)也是教学过程关键要素的缺失问题所致。使“教学实践”基于“学习规律”来进行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阶段(朱旭东,2014),同时也是核心素养落地的充要条件。提出反映学习过程的量表理论框架并进一步开发相应量表对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核心素养的落地具有重要意义。

英语学习过程要素

学者们描绘了学习的理想图景,从中可以尝试梳理语言学习的过程要素。在教育学领域,朱旭东(2014)将“教会学生学习”的教学图景描述为:营造自由的学习环境,了解学生的学习需要,引导学生思考,指导学生掌握方法,辅助学生开展活动等。这其中包含了学习环境、学生需求、内容、思维、学习策略和活动等要素。在二语习得领域,王初明(2017)认为,学过的语言知识能否准确得体地运用取决于学习时相伴的语境,对在语境中接触到的新词生句,学习者在创造内容过程中模仿用过一次便易记住,随后用得出来;由语境中内容和意义驱动的互动是学好语言的基本机制,互动中的协同产生对话双方语言的拉平效应。他的理论构建中强调语境、语言运用、互动、意义驱动、协同和内容创造。在英语教育领域,邹为诚(2017)认为,当前的主流语言学习观是以学习过程为基础的教学,即教师在学习者的学习过程中进行教学,这种教学包含很多活动,语言学习结果随机,语言教学与思想紧密相连,顾及学生思想需求,课堂上要有师生和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邹教授强调了学习过程、学生需求、学习结果不可预测性、活动和思想交流,但是他也提到了这种教学师资培养难、缺乏系统性、短期效果差的缺点。王蔷(2016)认为,语言学习既要学习词汇和语法,又要通过参与真实生活情境中的问题解决活动来实现,她据此提出,情境、问题和活动三个关键因素可助推教学模式转型。综合来看,语言学习应该包括语言知识及运用、语境、内容和意义、问题、思维、学习策略、活动、互动和学生需求等要素,在学习中,各要素不是简单的叠加,而是相互关联的有机整体。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7)提出的六要素整合的英语学习活动观与上文提到的当代语言学习观高度一致。六要素是指英语课程内容所包含的主题语境、语篇类型、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六个要素,是培养学生英语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四个核心素养的基础。六要素整合的英语学习活动观是指学生在主题意义引领下,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一系列体现综合性、关联性和实践性等特点的英语学习活动,使学生基于已有的知识,依托不同类型的语篇,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促进自身语言知识学习、语言技能发展、文化内涵理解、多元思维发展、价值取向判断和学习策略运用。践行英语学习活动观是解决当前高中英语教学的碎片化、表面化、简单化和应试化问题的有效途径。英语学习活动观和语言学习过程要素是研制体现学习过程的观课量表的理论基础。

重视学习过程的英语观课量表*

我国英语观察量表往往参考一般性观课量表制作(如,崔允,2012),但是,英语教学具有自身特征,如,英语不但是教学的媒介,还是教学的目标;语言学习具有非线性特征等,因此,一般量表不适合英语课堂教学观察。研制适合我国英语教学的观课量表,了解经典语言观课量表非常必要。

1.交际导向語言教学观课量表

交际导向语言教学观课量表(Communicative Orientation of Language Teaching,以下简称COLT)是影响较大、使用较广泛的二语课堂观察量表(Fr?hlich, Spada & Allen,1985;Huang, 2011)。COLT包含了话语互动的各个因素:话语参与者、话语引发、反馈(话语合并)、语境(包括活动类型、内容、材料、信息差等)、表现形式(话语模态)和媒介(目的语/母语),然后通过比较时间分配和数量多寡来看互动是否帮助学习者实现了在活动中进行交际的目标。COLT分为两部分,A部分是教学活动,B部分是师生的话语互动。

A部分包括时间、活动、参与者组织、内容、内容控制、语言模态和材料。时间指的是活动开始时间和用时。活动需要记录员根据实际情况填写,如听写、角色扮演、齐唱、两人小组会话等,活动是整个量表的基础。参与者组织指的是全班形式、小组形式和个人形式的组织形式,其中,全班形式又分为教师对全班、学生对学生和合唱;小组活动包括各小组都做相同活动或做不同活动两种方式;个人活动也包括个人做相同活动或做不同活动两种形式,这部分考察学生是否有机会进行包括意义协商在内的交际活动,从而促进语言习得。活动内容部分包含管理、语言和其他话题三部分,管理包括过程性指令和纪律维持指令,语言包括形式(语法词汇等)、功能(如,道歉感谢)、语篇组织(衔接连贯)和社会语言学(语用知识等)四部分,其他话题包括宽窄两种形式,窄话题指的是与学生和课堂内容有关的,宽话题指的是课外时政等方面的话题。内容控制包括教师控制(如,讲授和领读)、师生共同控制(如,问答和互动)和学生控制(如,准备和表演)三种形式,一般来说,学生参与内容控制有助于他们掌握语言。语言模态包括听、说、读、写和其他技能。材料包括类型和来源两个方面,类型又分为文本型、音频型、视频性三种;来源包括非本族语材料、本族语材料、带注释的本族语材料和学生自写材料四种类型。

B部分是师生话语互动,包括目标语言、信息沟、持续讲话、对形式和语篇的反应、合并学生话语、话语引发和形式约束。目标语言包括二语和母语,一般来说,使用二语越多,越有利于学生语言的发展。信息沟包括提供信息和请求信息兩方面,提供的信息包含可预测信息和不可预测信息两种,请求信息包含虚假问题和真实问题两种,提供不可预测信息和提问真实问题可增加意义协商的机会,产生较多的互动和协同,有利于学生语言水平提高。持续讲话包括持续讲话(至少三个主语的话轮)、小型讲话(两词以上短句或一两主语句子)和超小型讲话三类,输出和连续性表达能有效帮助学生习得英语。在对形式和语篇的反应方面,一般来说,教师应该多注意对意义进行反馈,必要时聚焦形式(如纠错)。合并学生话语包括弃置、重复、改述、评价、扩展和细化六种类型,教师通过重复、改述和评价等策略可以让学生重新整理并提高自己语言的准确性。话语引发包括学生引发和教师引发两种,学生引发话语量太少会影响学生在真实语境中顺畅的表达。

2. SIOP观课量表

SIOP(The Sheltered Instruction Observation Protocol保护式教学观察协议)是以外语为媒介来教授学科内容的教学方法,其核心思想体现在保护式教学听课观察表中(Short, Fidelman, & Louguit, 2012)。在新颁布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强调主题意义的背景下,SIOP为核心素养的落地提供了极具参考价值的课堂评价框架。

该量表包含八大成分:教学准备、建立背景、可理解输入、策略、互动、实践与应用、授课、复习评价。

教学准备部分关注备课情况,备课必须包含与课标相关的、定义清晰的语言和内容目标,目标需要向学生展示,内容方面的概念必须符合学生的年龄段和不同背景,使用诸如模型、图表和多媒体等补充材料使得内容清晰丰富,还要有适合不同水平学生的内容改编,同时,教师需将学科内容学习和语言练习相结合。准备部分强调了以学定教的重要性,同时,内容学习为语言学习提供了主题语境,语言练习也是基于语篇的意义导向的学习。

建立背景部分强调课堂教学要与学生的先前经验和知识相连,强调扩展词汇量的重要性。这与课标在英语学习活动观部分指出的“基于学生已有知识……促进自身语言知识学习”高度一致,但SIOP更为直接地教授重要词汇和构词法等词汇知识值得借鉴。

可理解部分关注教师话语(语速、发音清晰度、语法结构等适合学生水平),关注任务解释的清晰性和使得内容清晰的多样化技巧(图片和示范等)。本部分仍然强调基于学生已有水平教学,同时强调教师话语的清晰性,以保证操练新知识和建构新知识结构的活动顺利进行。

策略部分强调使用明示的方法教授学习策略,如示范,帮助学生学会如何获取和记忆知识,强调在教学中通过各种支架工具来帮助学生达成教学目标,强调提出包含批判性思维的问题来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获得深度学习体验。这部分除了继续强调使用各种手段帮助学生,还提出了学习策略和思维发展的要求。

互动部分重视师生和生生互动以及通过讨论来鼓励学生对学科概念做出精细回答;分组形式要适合教学目标;在学生回答问题时,要给学生足够的等待时间;允许学生用母语澄清概念。本部分强调了发展精细话语和合理分组的重要性,另外,互动过程中的意义协商过程可以帮助学生练习确认、细化(elaborate) 理念和评价等重要语言功能,有助于学生在交流中发展语言的准确性和流利性。

实践和应用部分包括教学中动手材料的使用、内容和语言紧密结合的活动以及听说读写诸技能融合的活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使用了几乎相同的语言来描述活动,如“应用实践”“综合性”等。

授课部分指出,授课要体现语言目标和内容目标,学生要高度参与,课堂节奏要与学生水平相匹配。这也是SIOP反复强调的,要实现课程目标,一定要以学生为中心。

最后是复习和评价部分,复习内容包括词汇和学科概念,对学生的输出内容要经常反馈,同时,整节课要不断评价学生的学习和理解程度,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构建符合英语学习活动观的观课量表

依据文献综述和英语学习活动观理论,英语学习活动观中的活动与碎片化、简单化、表面化和应试化的活动不同之处在于以下方面:考虑学生当前水平和学生兴趣;基于主题语境及相应语篇;贴近学生生活且有意义的问题解决;意义驱动;多种支架助学;互动及意义协商;多样化的互动和反馈;高阶思维的培养;学习策略教学等。依据以上认识,也基于听说技能的相关研究,同时,基于多次听课数据和个人经验,笔者尝试构建体现学生学习过程的、听说结合、以听为主的观课量表(见表1),抛砖引玉,以期引起更多的探讨。本观课量表的项目编制特别注意使用具体的语言描述具体的行为,避免概括和抽象的语言,增加学生学习过程行为和教师行为的可观察性,促进观课量表对教学的指导性。量表分听前、听中和听后三个阶段,项目20?23是说的部分,听说课最需关注的是听说活动的一致性(李宝荣,2016)。

本观课表的内容基于上文内容构建,限于篇幅,不再一一解释。量表使用的各个方面可参考相应的文献。需要指出的是,量表中的有些条目并非专门属于某一阶段,如项目1是贯穿始终的,项目12可能在听前就出现,所以,在使用中要灵活运用本表。

结语

本文根据学习过程要素和使用较为广泛的英语课堂观课量表,建构了英语学习活动观视角下的体现学习过程、听说结合、以听为主听力观课量表,以期起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推动核心素养落地作用。但需要注意的是,即使是英语国家的ESL教学,也会出现课堂上大量的语言形式练习现象(Fr?hlich, et al,1985),观课量表只是一个根据理论和实践构建的理想蓝图,现实世界的课堂会受到各种变量的影响;其次,观课量表是语言观和学习观的反映,为教学提供了框架,实践证明,学习和实践先进的语言观和学习观,往往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Echevarria et al, 2011);最后,本文提供的听力观课量表肯定还存在很多不足,但是量表的构建只是开始,后期还需要大量的听课、讨论和改进等效度验证工作和量表开发后续工作。

參考文献

Echevarria, J., Richards-Tutor, C., Chinn, v., & Ann, P. 2011. Did They Get It? The Role of Fidelity in Teaching English Learners[J]. Journal of Adolescent & Adult Literacy, 54(6): 425-434

Fr?hlich, M., Spada, N., & Allen, P. 1985. Differences in the Communicative Orientation of L2 Classrooms[J]. TESOL Quarterly, 19 (1): 27-57

Huang, K. 2011. Motivating lessons: A classroom-oriented investigation of the effects of content-based instruction on EFL young learnersmotivated behaviours and classroom verbal interaction[J]. System, 39(2): 186-200

Short, D., Fidelman, C., & Louguit, M. 2012. Developing academic language in English language learners through sheltered instruction[J]. TESOL Quarterly, 46(2): 333~360

崔允. 2012. 论课堂观察 LICC 范式:一种专业的听评课[J]. 教育研究,(5):79-83

李宝荣. 2016. 中学英语教学设计优化策略[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鲁子问,张荣干,徐浩,孙泓. 2017. 公开课观课和评课的方法与策略[A]. 基础英语教育大家谈[C].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梅德明. 2016. 基于核心素养的英语学科课程发展[J]. 英语学习,(12):7-12

王初明. 2018. 从“以写促学”到“以续促学”[J]. 外语教学与研究,49(4):547-556

王蔷. 2016. 促进英语教学方式转变的三个关键词:“情境”“问题”与“活动”[J].基础教育课程,(3):45-50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17.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S].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朱旭东. 2014. 论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模型建构[J]. 教育研究,(6): 81-89

朱旭东. 2014. 论教师专业内涵的理论建构[J]. 教育科学研究,(6):32-38

邹为诚等. 2017. 基础英语教材评价[A].基础英语教育大家谈[C].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猜你喜欢
问题的提出英语学习活动观教师发展
英语学习活动观指导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探索和创新高中英语课堂活动
例谈高中英语课堂中实践英语学习活动观
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阅读教学活动设计
教师发展自律动力问题探讨
民办本科院校教师发展现状、分析与对策
中国—东盟背景下广西地区大学英语教师教育与发展的问题和对策
沧州市中小学独生子女教师师德状况调查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