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蓓
北京师范大学青岛附属学校教师。全国十佳班主任、山东省特级教师、齐鲁名师、山东省教育创新人物、全国基础教育改革创新优秀教师,教育部“国培”专家、北京师范大学特级教师培训项目专家。创办全国民间班主任成长研究会,出版《把班级还给学生》等专著。
“情趣带班”不是哗众取宠的哈哈一乐,而是教导孩子学会用心体验生活的酸甜苦辣,做有情有义有智慧的人;“情趣带班”不是培养及时行乐派,而是培养孩子从单调生活中发现美,从平凡日子里感悟幸福的能力;“情趣带班”不是刻意偏重游戏玩乐而疏于课程学习,而是让孩子从学习中发现趣味,从知识中找到快乐,体验心灵的丰足,思维的意趣;“情趣带班”不是对偏执的纵容妥协,而是润物无声的引导教化……总之,“情趣带班”培养一种幸福的能力:在日常琐事中动情,从单调生活中找乐,趣与智长,情怡童年。
角色体验策略。孩子不想做大扫除怎么办?我带上扩音器在班上“直播”:“未来2020年的大学毕业生们,你们好!一转眼,你们就完成了所有的学业,今天你们自豪地踏入了社会,你们需要在社会上找到一份工作,证明自己的能力,锻炼自己的能力!瞧,这里需要城市美容师,这里需要搬运工人,那里需要拖地工,那里需要抹墙工……你们能在人多岗位少的今天找到一份你能胜任的工作吗?”一番情境创设,孩子立马行动了,生怕自己抢不到饭碗!在直播中,我与“向政府等、靠、要工作”的人,与“落聘者”,与“游手好闲者”周旋,斗智斗勇,让整个大扫除充满了情趣。
此时的角色体验唤起了独生子作为被需要的社会人的体验。在这个体验中,孩子在老师悄无声息的引导中劳动、合作、交流、想象,他们调试着自己的情绪,逐渐明确、自觉表达着自己的所思所想,甚至发现同样干一件事,不同的心态决定了自己是否愉快幸福。
自我释放策略。从孩子入校,我就努力为他们释放身体活力创设条件:一年级的孩子使用拖把易戳到后面的同学,我设计适合他们的“横拖法”;一年级的孩子有疯玩的劲,但没有拖地的劲,我就让孩子在教室划“地铁线”,四五个孩子形成一个“列车组”,巧借疯玩的劲头拖地。除了游戏劳作,还有“扫拖抹摆撮”五项全能劳动比赛,评选为人民服务的好班干部。孩子在劳动中强身健体、学会合作。
除了释放身体活力,还要学会释放负面情绪。
秋游那天,棋棋和晨晨抓了一条泥鳅养在瓶子里,李曾和高宁眼红,抓起瓶子一阵狂摇,想看看泥鳅的反应,可怜的小家伙一下子被摇晕了。
如何让棋棋和晨晨丢掉伤心气愤,如何让李曾和高宁心甘情愿认错?我惩罚他俩给小泥鳅写致歉信。他俩当着大家的面,对着泥鳅一本正经地念致歉信:“泥鳅大哥或大姐,对不起。我怎能这样对待你,害得你休克了!你无辜遭受我的攻击,对不起。你那样渺小,我那样庞大,我以庞大的身躯伤害了你渺小的身体,我的攻击对于你来说是何等大的伤害呀!对不起。幸好你还活着,不然我会自愧的。”孩子都被逗笑了。
在欢笑中,孩子懂得了:虽然泥鳅也是我们的盘中餐,腹中肉,可它一旦成为别人的宠物,就不能肆意伤害了。
用孩子可以接受的方法化解矛盾,释放不良情绪,让错误也变得美丽。
激发创意策略。在孩子眼中,班务岗似鸡肋,那就让孩子当创客吧!“课表抄写员”每天画不一样的课表,做设计家!于是,总有些孩子围在赏心悦目的课表前鉴赏品评,抄课表就变得不枯燥。
让班级日志填写员在“每日好人好事”一栏里用漫画形式记录吧,捡垃圾、借橡皮之类的小事写起来无“油盐”,画起来却有意思,不光记录者干劲足,还积累了一大群欣赏漫画的粉丝,班级日志的填写工作变得有意思了。
正如骑车是在骑行的过程中学会,创新能力也是在不断的创造活动中培育的。激发创意让智慧疯长,让琐事妙趣横生。
国学浸润策略。我从2003年开始给孩子教《论语》《道德经》《孝经》等国学经典,重视联结传统文化与孩子的日常生活,形成“读、演、诵、用”的诵读学习法。
为了让每个家庭都有学习国学的氛围,我还设计有趣的寒暑假活动——录制国学视频。爸爸带孩子撰稿,孩子出镜讲解,妈妈手机录制,爷爷奶奶就在讲解中客串。就这样,全班每个学生都上交了国学作业,国学学习成了一个家庭的事。
除此之外,逢传统节日就组织孩子到社区扎宫灯、包粽子、奉茶礼……让国学走进每个家庭,潜移默化规范着他们的日常行为。
伙伴互促策略。把孩子分成六七个小团队进行管理最有意思了。低年级通常是围绕学习活动,按照优中差均衡搭配,组间的竞争比较公平。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可以让他们与不同的孩子合作。学优生从来都没机会跟另一些学优生坐在一起,不妨让他们组成团队,让他们知道强中更有强中手。学困生与学困生坐在一起,需要合作展示时他们就不能指望别人,必须靠自己,而且,老师可以常驻组里当顾问。到了高年级,还可以将关系好的学生分在一组,一起做清洁,一起学习和游戏,心情特好,效率特高。
陪伴导行策略。淘气的孩子怎么管教?多陪陪他,让他帮你的忙,他就不再是那个让人头疼的淘气包了。内向的孩子怎么教?多陪陪他,陪他玩,陪他做事,他就会和你亲近了。
孩子读书困难怎么办?陪陪他就可以了。
“老师,我不会读书。”小圆这个读书“困难户”对我说,我找了一本不太难的《淘氣包马小跳》给他,把他带到我的办公室,并对他说:“老师陪你读书,你有任何困难叫我。”一会儿,小圆叫道:“老师,这个字我不认得。”我对他说:“怕什么!中国很多汉字都是可以认半边的,你遇到不认得的字猜个读音就好了,一点也不影响你读懂内容。”他读他的,我继续忙着手头的事情,偶尔关注他:“读到第几页了啊?”适时鼓励他一下。结束前,再问问他:“这本书好看吗?哪里比较有意思?”当他能说出一二时,我就一边摸摸他的脑袋一边说:“你说你不会读书,我就是不信嘛!这不,你不光会读,还读得蛮快的嘛!”接连几天,我天天会问他“读到第几页了?好看吗?好看的地方帮我做个记号哈!下次我可以推荐给别人”。就这样,小圆6天读完了2本小说。他变得自信了。
为了陪伴年轻的家长共同教育孩子,我坚持为家长和学生写学情日志十余年,用文字、图像、视频记录孩子成长的点滴,与家长分享教育故事,为他们答疑解惑,以同伴姿态陪伴家长成长。
期待勉励策略。通常给别人起绰号是不礼貌的行为。在我班上,孩子却争着想得到一个绰号。抓住唐璟妍同学进步的契机,巧用“唐”与“糖”谐音,我称呼她“棒棒糖”;每次都提前预习的胡煜奇,积极认真的态度实在应该鼓励,借用他名字末尾的“奇”字,我送他外号“奇认真”,孩子从此认真得不得了;陈智明把老师布置的任务自觉做了三遍,我送他一个别名“陈爱因斯坦”,肯定他像爱因斯坦一样不怕吃苦、肯钻研,孩子大受鼓舞,做事精益求精……
作為班主任,不光让每个孩子有梦想,还要读懂孩子表达出和未能表达出的梦想,告诉他们,想圆梦,干好琐事就成。每干一件平凡的小事都是有意义的,它是通往梦想的必经之路。
规划统筹策略。我还为班上的学生量身定做了令其他家长、孩子羡慕的“营养套餐”。
这是针对2008年所带的一年级孩子,我制订的“营养套餐”:
一张小小的表格,折射着孩子全面发展的每一天:游戏、劳作、国学、阅读……统筹规划,让零散时间成就孩子。
调动内驱策略。化被动为主动,最好的方法就是调动内驱力。
让孩子学雷锋,爷爷替孩子担心,奶奶怕孩子吃亏,孩子越帮人越忙,主题教育不好做!“一讲三问”的方法就能让教育走出这个怪圈。
讲什么?
讲网上学雷锋送老奶奶过马路的段子,教孩子辨是非:看不懂别人的需求而去帮忙,不算做好事!
问什么?
一问:“你读懂别人的需要了吗?”(你是一个智者吗?) 引导学生认识,掌握“读心术”才有资格做好事。
二问:“你有胆量去帮助有需要的人吗?”(你能成为一个勇者吗?)
三问:“受助者信赖你吗?”(你成为了能者吗?)
夕会时的“一讲”和“三问”轻松地让每个学雷锋的孩子成长为智者、勇者、能者。唤起内需策略成了扭转“学雷锋,一阵风”社会现象的有力一举。
活动疗愈策略。我们要尽力帮助孩子弥补缺失的体验,提升他们感受幸福的能力。
对于现在常见的多动症儿童,医生会给他们提供感统训练来提升他们的协调能力、注意力等;被包办太多的孩子动手能力很差,需要提供更多的锻炼机会;与高科技亲密接触却远离泥土、植物、昆虫的孩子,需要接触自然……因此,我设计了许多游戏,组织了许多活动,让全班一起玩。有趣的活动让孩子学会遵守秩序,感受到有约束更自由;有趣的活动协调了孩子的四肢;有趣的活动让孩子走出狭隘的天地,心更灵动,情感更丰富!
趣与智长,情怡童年,把学生变成学习的“乐之者”,生活的“乐之者”,这就是“情趣带班”的最终目的。我期盼在学生的心田里播种的不仅是草籽,不仅是一片绿,还有幻化万物的温暖又灵动的春风。
责任编辑 刘玉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