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建梅
摘 要 随着我国丝织品的不断畅销和对外贸易数量的增加,丝织品的需求数量越来越大,因此养蚕业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发展,同时也出现了新模式的养蚕方法——大棚养蚕。与传统的蚕房养蚕相比较,大棚养蚕投入成本较低,有效的减少了蚕农的投资风险,且两种养蚕模式下产茧量和茧丝质量相差不大,而且大棚养蚕还具有一定的优势,具有省工省力、成本投入低、收益高等,因此大棚养蚕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 大棚养蚕;优势分析;技术要点
中图分类号:S883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8.05.055
在日常生产生活中,大棚越来越被广泛地应用,目前大棚已用于瓜果蔬菜以及养殖业中。大棚具有保暖御寒作用,在我国北方地区以及高寒地区应用十分广泛,在桑蚕业的发展中也逐渐被应用起来,由于其成本低廉且效果明显得到广大蚕农的青睐。基于此,通过对大棚养蚕的优势比较和在运用中的要点分析进行研究,力求提高养蚕业的市场化和商品化进程。
1 大棚养蚕的优势
1.1 蚕舍规模扩大
养蚕规模的扩大,对蚕农来说最大的问题就是蚕舍的建设。大棚的出现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大棚的建设相对简单,只要是有空地的地方都可以用来建大棚,这样解决了经营大户养蚕缺舍的问题,也不用考虑因面积不足不能建蚕室的问题。
1.2 经济投入较少
建一座300 m2左右的养蚕大棚,可以容纳0.2~0.33 hm2桑园,每次可以养蚕种五六张,经济投入约为6 000元,构建塑料简易大棚大概需要2 000元,如果在发展棚内蔬菜或其他禽类的饲养还能增加大棚的收益[1]。
1.3 养殖效率提高
大棚养蚕在育蚕效率上具有优势,大棚养蚕采用小蚕共育,大蚕条桑育的方式,如此可以节约劳力,传统育蚕中一个劳动力常规养蚕只能养1张5龄蚕,采用大棚后可以增加到两三张,有效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1.4 现代化程度高
人蚕分离,国家一直提倡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使用大棚养蚕可以把育蚕室从农户的家中分离出来实现人蚕分离,促进村镇文明,提高现代化建设进程。
2 塑料大棚建造与准备工作
2.1 建造大棚
2.1.1 选址
蚕用大棚的类型很多,但目前应用最广泛、最普遍的还是塑料大棚。通常全村会统一规划大棚,选择桑园边定点建造且样式、风格统一。当蚕期结束后,可以利用大棚养鸡或种植蔬菜等,通过合理利用闲置大棚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推动新农村建设。
2.1.2 建造
充分考虑桑园的实际情况,应选择地势平坦、通风向阳、排水通畅的地方。现阶段最常见塑料大棚为
300 m2,可以饲养5~8盒蚕。大棚以东西走向为佳,这样可以保证良好通风并减少日晒。考虑到雨水问题,应在完成大棚建造后做好周边排水沟布置,深度约为
20 cm[2]。此外,大棚四周留置一个身位的空间,方便饲养人员操作。大棚建设可以灵活进行,就地选择合适的材料,如毛竹等。
2.2 预防消毒
大棚建造好且蚕尚未入棚时要做好消毒处理工作,避免出现疫病影响养殖质量与经济效益。消毒前要清理干净大棚内的杂物,接着曝晒数天,借助日光将部分病原菌杀死,同时保证大棚内土壤干燥,避免蚕期土壤水分蒸发造成空气湿度过大。仔细检查棚内是否存在鼠洞与蚁洞,如果存在则要及时清理干净。
蚕进棚前7 d,封闭大棚覆膜。消毒多次进行,分别选择漂白粉、福尔马林与石灰浆。次日将棚门与部分棚膜打开,将棚内的消毒药剂味道散发干净。需要注意,对大棚周围环境进行清理与消毒。
3 大棚养蚕技术要点及注意事项
3.1 移蚕和进棚
3.1.1 移蚕
移蚕前要处理好棚内地面,通过整平处理。大棚养蚕本质上也是室外养蚕的一种,室外养蚕多受到蚂蚁、老鼠等侵害,因此要做好预防工作。移蚕前,在大棚四周均匀地洒上灭蚁灵、氯丹粉等药物,接着将1层新鲜石灰洒在地面,避免蚂蚁、老鼠等进入大棚,同时方便后期管理。
3.1.2 进棚
控制蚕头密度,密度不宜过大,通常选择共育小蚕(1~3龄),次日再将4~5龄蚕挪入棚中,如饷食。需要注意,起蚕抵御外界环境的能力较弱,一定程度影响蚕的体质。可以在蚕台或蚕匾内预先饲养4龄蚕。
3.1.3 饲育
大棚养蚕形式多种多样,如蚕架、地面条桑育、地面片叶育等,其中最常用的就是地面条桑育[3]。其优势体现为成本低廉、桑叶凋萎速度减慢且具有良好通气性,提高桑叶利用率,大量实践表明,采用这种饲育方式可以节省10%桑叶与50%劳动强度。
3.2 贮桑、蚕期消毒及调控温湿度
3.2.1 贮桑及给桑要点
大棚养蚕时,要准备贮桑的专门地方,地面进行硬化处理,避免凋萎与防蒸热。给桑时,要根据蚕的饲养密度与发育阶段灵活掌握,不能生搬硬套,要求桑条一正一反,合理搭配粗细桑叶,保证蚕座上均匀分布桑叶,表面平整。通常一整夜需要给桑2~4次,棚内温度高蚕的生长速度加快,要准备充足桑叶,通常上次桑叶残留10%时再次补充。还要考虑天气情况与蚕生长情况,选择给桑次数与数量。
3.2.2 蚕期的消毒
主要针对僵病要加强防疫工作。对僵病的预防工作具体做法是给4~5龄起蚕饷食前用大蚕来防病给1号蚕体蚕座消毒,每隔1 d进行一次均匀的撒药作业,撒药后15分钟将两天门打开通风排除药味;给4龄第3 d和5龄第2~6 d进行灭蚕蝇和给桑前撒石灰粉消毒。如果有僵病出现,每天使用优氯净烟剂烟熏。还需要做好放蚁、防鼠等工作。
就眠后撒干燥材料,期間利用烟力宝进行1次熏烟。饷食在蚕儿全部脱皮后进行,做好温湿度调控与老鼠防治等。
3.2.3 温湿度调控要点
大棚育蚕应注意的是人工调整棚内温湿度,因为棚内温湿度受外界影响比较大,大蚕期的棚内温度要求控制在24~26 ℃,干湿差2~3 ℃时最为适宜。中秋蚕期棚内温度较高,需要降温且防止棚内闷热发生;到晚秋蚕期,棚内夜间温度有所下降,但湿度增大,应做好保温排湿工作。在天气较好阳光强烈时会导致棚内温度升高,需要打开棚两侧门[4]。同时打开天窗、在棚顶上遮盖加厚帘降温,夜间温度降低时,需要关闭天窗,门,采用管道煤炉加温,并且在棚内两侧悬挂2个干湿温度计时刻观察棚内温湿情况。
3.3 方格簇具体应用
塑料大棚具有良好的采光性,同时还可以很方便的调节温度,这就给方格簇自动上蔟奠定基础,大大缓解上簇时间集中与劳动力紧张的锚段
3.3.1 判断上蔟时间
饲育人员根据蚕的生长发育情况判断,当熟蚕出现时,应提前2 d改变饲育方式,将条桑喂育方式改换成叶片喂育,将蚕座平整。地蚕蚕座应和棚壁距离控制在
30 cm以上。
3.3.2 少量熟蠶上簇
在上蔟时,先让小量的熟蚕上蔟,根据观察熟至五成左右时,给其饲喂脱皮素,当蚕成熟至40%左右时,薄饲桑叶1次,其后放置在预先准备好的双片同方向连接的纸板方格簇中,给方格簇两端绑上10 cm长的竹片或木棒,放在实现准备好的簇架上,控制好簇间距,防止结茧黏连在一起。等待熟蚕上蔟约24 h后,将簇架轻轻抬起,清除掉全部的蚕沙。
3.3.3 上簇环境管理
在上蔟过程中,当天夜里将上蔟中掉落的蚕捡拾到簇上叫其继续上蔟,第2 d基本已经形成茧框,这时还会有少量蚕没有上蔟,必须将这些游蚕清除,使其另行上蔟。上蔟期间棚内的温度必须达到一定的条件,上簇前3 d棚内温度保持在26 ℃左右,如果夜间温度低于20 ℃时,必须加温。在上蔟1 d以后,可以掀开围膜,对棚内适当排湿,湿度保持在70%~75%为宜。阳光不能直射茧体,否则会影响成茧质量。
3.4 蚕期结束工作措施
当蚕期结束后,饲养人员要及时清除棚内蚕沙,并做好妥善处理,避免处于桑园附近的大棚中的蚕沙与病死蚕污染桑园。当春蚕饲养完成后,如果不进行夏蚕养殖,就及时拆下棚膜,清洗干净后妥善处理,钢管钢筋做好防锈处理,竹竿竹片拆下后收藏保存,避免风吹日晒,有效延长物品使用寿命,降低养殖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4 结语
养蚕业作为我国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科学技术发展及农业技术提高,养蚕业中不断出现新的技术。引入大棚养蚕法,可以降低工作强度,提高经济效益。但也有很多技术问题需要注意,避免出现因小失大的情况。希望通过论述,为类似研究提供技术经验借鉴与参考。
参考文献:
[1] 朱永忠.靖江市标准化养蚕技术推广[J].蚕桑茶叶通讯,2017(4):23.
[2] 徐永武.农村省力化养蚕技术应用分析[J].农业与技术,2017(16):92.
[3] 杨毓江,蒋美艳.高效养蚕技术探析[J].中国农业信息,2017(14):113-114.
[4] 汤一群,何月央,陈明,等.浅谈大棚养蚕技术[J].蚕桑通报,2014(2):92.
(责任编辑:赵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