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懿初 江南
摘 要 结合重庆市巴南区气象局开展防雷减灾管理工作现状,阐述了新时期地方气象部门防雷工作重点,并分析了当前地方防雷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防雷未来发展思路,以供有关部门参考借鉴。
关键词 新时期;地方气象部门;防雷;发展思路
中图分类号:P429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8.05.059
雷电是发生在大气层中的一种放电现象,被“联合国国际减灾十年”公布最严重的十种自然灾害之一,严重威胁着国民经济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巴南区位于重庆市主城南部,地处东经106°26′2″~106°59′53″、北纬29°7′44″~29°45′43″,东西最宽处51 km,南北最长处71 km,幅员面积1 825 km2。巴南区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四季分明,春早秋迟,夏热冬暖,初夏有梅雨,盛夏多伏旱,秋季有绵雨,冬季多云雾,霜雪甚少,无霜期长,日照少,风力小,湿度大。近些年来,在全球气候变暖趋势下,雷电等各类极端灾害性天气频繁发生,给当地群众的正常生产生活带来严重威胁。因此,气象部门为了有效减少雷电灾害给人们带来的各项损失,一直将防雷工作作为新时期的重要任务,而防雷监管、防雷科技服务等均属于防雷管理工作的关键部分,对于重庆市巴南区气象部门来说,应将基层防雷监管、防雷技术服务、防雷科普宣传等工作作为重点任务来抓,认真思考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不断总结经验教训,理清防雷工作发展思路,推动新时期防雷工作的科学、有序发展,切实降低雷电灾害所造成的危害[1]。
1 新时期地方气象部门防雷工作重点
1.1 增强防雷技术服务意识
巴南区气象局要不断转变思想观念,将雷电灾害防御工作的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强化防雷减灾管理的社会责任、社会宣传、社会服务,提升防雷技术服务水平,为社会公众提供科学有效的技术服务。气象部门防雷技术服务机构要加强指导以及协助农村、基层社区、易燃易爆、民用建筑、学校、工矿企业以及商业服务业等场所完善防雷基础设施建设,为落实防雷安全措施提供有效的技术服务。
1.2 强化防雷安全监管工作
1)巴南区气象局需要严格依据法律法规履行防雷监管职责,结合有关规定要求开展好由气象部门所负责的防雷装置设计审核以及竣工、验收的场所的行政审批许可工作,严格执行地方政府对雷电灾害防御职责的划分以及要求,把防雷安全划入当地安全目标考核体系中,确保地方防雷安全。2)要不断强化对雷电灾害防御工作的组织管理,按职责督促易燃易爆、矿山等建设工程和场所的设计、施工、监理、防雷装置检测单位以及业主单位落实防雷安全主体责任。3)要联合安监局、商务局、经信委、旅游局、公安分局等单位建立防雷安全管理沟通协调机制,加大防雷安全监管力度,各监管单位进一步完善防雷安全监管手段,不断提升防雷安全隐患排查治理能力。4)地方气象部门要重点做好易燃易爆、矿山、旅游景点等建设工程和场所的防雷安全监管工作,要坚持以检查为主、检测为辅的原则,对防雷安全违法行为需要做到及时查处与纠正,排除安全隐患,切实增强易燃易爆等建设工程防雷安全管理的有效性。
1.3 加强防雷科普宣传
新时期,巴南区气象局要不断加强防雷科普宣传力度,广泛宣传防雷减灾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知识,使社会公众能够全面了解防雷管理法律科普知识,进一步提升社会公众的防雷减灾意识。要凭借防雷减灾专项检查活动,紧抓典型案例,对一些气象行政执法案件进行通报及曝光,并对此大力宣传,提升社會影响力;还要做好雷电灾害调查,不断提升雷电灾害鉴定的技术水平以及应急反应能力[2]。
2 地方防雷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1 防雷减灾形势严峻
虽然重庆市巴南区的政府部门以及气象部门高度重视该地区的防雷安全管理工作,但区内的防雷减灾形势仍比较严峻,气象执法体系和执法队伍不健全导致有些法律法规以及有关的规范文件并未很好地落实,有些建设单位缺乏对防雷工作重要性的深入认识,仍心存侥幸。部分新建项目并没有将防雷工程设施列入项目设计和施工中,而且还有一些抵制防雷监管、检测或者是拒绝整改雷击隐患的严重问题,给工程项目留下严重的雷击安全隐患。
2.2 防雷技术人才欠缺
当前,地方气象部门的人才队伍管理体制普遍不够完善,高素质的技术性人才严重不足。特别是基层气象部门专业性的防雷技术人才稀缺,有些防雷人员身兼数职,职责权限分工不明确,防雷管理工作落实不到位。由于防雷技术人才较少,防雷工作有时会存在走过场的情况。有些防雷工作人员因为缺少一定的防雷基础知识,对防雷技术缺乏了解,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防雷减灾的顺利开展,基层的防雷技术服务机构没有相应的设计以及施工资质,导致有些防雷工程项目依然存在违规行为,防雷工程设计不合格的现象时有发生。
3 新时期防雷工作发展思路
3.1 不断优化防雷行政审批程序
新时期,巴南区气象局应不断优化防雷行政审批程序,严格规定防雷工作程序,并严格依据防雷行政审批的实际需要,逐步适应行政审批的各个环节的规划以及设计。此外,气象部门应该联合建设、安监、发改、消防等相关部门的项目审批关口,和有关部门共同达成并联审批协议,依法做好对“油库、气库、弹药库、化学品仓库、烟花爆竹、石化等易燃易爆建设工程和场所,雷电易发区内的矿区、旅游景点或者投入使用的建(构)筑物、设施等需要单独安装雷电防护装置的场所,以及雷电风险高且没有防雷标准规范、需要进行特殊论证的大型项目、超高层建筑”的防雷装置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等行政审批,严格把关,使相关规范要求尽可能发挥其有效作用,从行政审批入口做好防雷监管工作,切实提升防雷行政审批工作质量,不断降低事中事后防雷安全的监管压力。
3.2 积极执行联合防雷检查机制
气象部门应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依法履行部门职责权限,做好防雷管理工作。建立健全本地区、本部门的防雷执法队伍,通过与商委、建委、经信委、安监、公安、旅游等相关部门构建联合执法、随机抽查、情况通报以及防范处理风险等联动机制,共同组成防雷执法检查工作小组,采取明查暗访、突击检查、随机抽查,定期对辖区内易燃易爆场所开展防雷安全联合检查活动。对发现的防雷违法违规行为,要有效借助各相关部门的执法力量,严格加以查处,确保防雷法律法规的全面贯彻落实,进一步提升地方气象部门防雷行政执法水平,真正适应新时期社会对于防雷管理工作的需要。
3.3 不断提升防雷科技支撑能力
结合新时期地方防雷工作的实际需求,巴南区气象局应强化技术研发,引进现代化先进的防雷技术设备,增强雷电防御技术能力。重点加强雷电监测预警技术、防雷装置设计评价、雷击风险评估、雷击事故分析等方面技术难题的研究,进一步完善防雷技术,提高雷电灾害防御服务的科技含量。此外,还要注重防雷技术人才培养以及引进,强化气象部门高层次雷电业务人才队伍加强建设,不断增强业务、科研以及服务方面的防雷技术人才队伍素质,为巴南区气象部门防雷管理气象服务体系建设给予强有力的科技力量支撑。
参考文献:
[1] 杨足明,黎民魁,张威敏,等.咸宁防雷工作现状与未来业务发展思考[J].科技与生活,2010(14):214.
[2] 王建新.从基层微观层面对市、县级防雷技术服务工作未来发展思路的思考[A].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气象灾害与社会和谐分会场论文集[C].2009.
(责任编辑:刘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