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州山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难点与对策探讨

2018-05-14 16:03杨晓力冷劲松朱守殿
南方农业·中旬 2018年10期
关键词:结构调整农业对策

杨晓力 冷劲松 朱守殿

摘 要 为全面了解和掌握黔东南州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情况,对全州16个县(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工作进了调查,综合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素,制定了有效对策,以期有效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向良性方向发展。

关键词 农业;结构调整;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1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8.29.059

1 黔东南州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现状及成效

黔东南州地处云贵高原东南边缘,东邻湖南,南接广西,与贵州省黔南、铜仁、遵义毗邻,境内山川秀丽、气候宜人、资源富集、民族风情浓郁。全州辖16个县市,10个省级经济开发区,205個乡(镇、街道办事处),常驻人口475万人,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80.3%,其中农业人口390万人,占总人口数的81.76%[1]。国土面积3.03万平方千米,东西相距220 km,南北跨度240 km,地势西高东低,自西部向北、东、南三面倾斜,山地资源丰富,历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说,因此黔东南耕地面积较少,人均占有耕地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是一个典型山区农业州,从而呈现出农业产业发展结构单一,经济发展滞后等问题。

为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助力脱贫攻坚,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近年来,黔东南州以省“5+1”(蔬菜、食用菌、水果、生态家禽、中药材)主导产业为方向,结合州情实际,提出“一减四增”(减玉米,增酸食系列产品、中药材、蓝莓、花卉)和“1+12”特色优势跨县产业(食用菌、蔬菜、茶叶、花卉、三穗鸭、香猪、稻渔综合种养、蓝莓、中药材、油茶、林下经济和烤烟)发展目标,加快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并取得了初步成效。

2018年上半年,全州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完成76.1亿元,同比增长6.2%;粮经比从37.87∶62.13(0.61)调整为36.12∶63.88(0.57),畜牧业增加值占农林牧渔业增加值比重31.2%,同比增长3.6%;农产品加工转化率18.87%。主导产业蔬菜种植10.91万公顷、食用菌种植926.67 hm2、精品水果种植7.87万公顷、生态家禽出栏

2 226.06万羽、茶叶种植4.01万公顷、中药材种植5.63万公顷、特色粮食440 hm2,带动贫困户15.51万户、贫困人口55.59万人。有省级农业园区60个,省级农业龙头企业73家,州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327家,农民合作社8 287个。以“一减四增”和“1+12”特色优势跨县产业发展已初具规模、并取得好的成效,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推进和农业产业化经营力度的进一步加大,黔东南州农业和农村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

2 存在困难和问题

1)农民科技文化、思想素质、劳动意识与脱贫致富奔小康、农村产业化发展要求不相适应。调查表明,在产业发展上主动参与“公司+农户”“合作社+农户”等模式的农户只有50%左右,其余的基本上都在被动地参与发展,对学习新技术,推广新技能存在困难,导致这种问题的主要原因与农业劳动力有关。目前,在农村生产第一线的劳动力,都是“993861”部队(老人、妇女和儿童),有知识、会经营、懂管理的年轻劳动力基本上都外出务工,剩下来在家务农的这部分人,一般接受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较差,思想素质偏底,不同程度存在“等、靠、要”思想。

2)农民致富欲望不强烈。黔东南州是苗族侗族自治州,少数民族占人口的80.3%,受历史、地理环境、交通等因素的影响,小富即安甚至不富也安的思想较为严重。据调查获悉,只有30%的农民还在一定程度上自我探索新领域,摸索新技术,收集新信息,寻找新项目;50%的农民认为不种粮油就没有其他办法;20%的农民干脆不种或流转土地,举家外出务工。

3)干部工作方法与市场经济要求和农村工作新情况新形势不相适应。一些基层干部整天忙于中心工作,都不曾有过思农村发展规划、想农村富裕措施、带群众走富裕路、出先进帮后进的想法。基层干部的思想还停留在小农经济的圈子里,认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就是种养调整,粮经调整,就是要钱、要项目、等政策,没有把农业结构调整看作是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有效措施,未提升到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的协调发展上来认识。

4)产业内部结构不合理,经济结构单一,增收渠道狭窄。2017年,全州第一、二、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0.1%、23.1%和56.8%[2],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为205.51亿元,其中种植业增加值106.77亿元、林业增加值30.76亿元、畜牧业增加值50.55亿元、渔业增加值7.78亿元、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9.64亿元。第一产业(农业)增加值仍然存在以种植业为主,养殖业、渔业和农林牧渔服务业为辅的现象。传统农业大宗产品比重大,特色农产品比重少,农民经济收入仍主要靠传统种植业。

5)农业基础设施脆弱,综合生产能力不高。黔东南州是一个典型的“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山区农业州,山高坡陡,沟壑纵横,坝子田占比重小,高产稳产农田面积小,坡塝田、冷阴烂锈田比重大。从调查情况看,全州2017年年末耕地面积42.58万公顷[3],其中农田25.8万公顷,旱涝保收的农田有16.77万公顷,仅占农田面积的39.38%,加之水利等基础设施差,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弱,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高,“靠天吃饭”的局面还没有得到根本扭转。

3 主要对策

1)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思想认识。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对农业结构调整的宣传,注重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引导,使他们能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中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战略高度上来认识调整农业结构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自觉地抓好农业结构调整,变“要我调”为“我要调”,真正把农业结构调整的思路和决策变为广大农民的自觉行动。

2)以市场为导向,科学安排,优化结构。要根据市场需求,调减粮食播种面积,增加经济作物播种面积,开发冬季农业。继续围绕“5+1”和“1+12”特色优势跨县产业为主,分区域重点发展食用菌、蔬菜、茶叶、花卉、三穗鸭、香猪、稻渔综合种养、蓝莓、中药材、油茶、林下经济、烤烟,并实行分带轮作,减少冬闲田土,提高复种指数,提高产量和质量,实现粮经双丰收,使全州粮经发展步入良性循环。

3)加大农业科技培训力度,不断提高农民调整农业结构的能力。一定程度上讲,目前黔东南州农民群众科技素质不高,接受和消化新知识、新技术能力弱,是影响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原因。因此,必须要紧紧围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项目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地開展培训,重点开展新型职业农民、新型经营主体培训,要突出好加工、营销、市场等重点内容,不断适应新阶段农业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的需要。

4)积极培育农村中介组织,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积极培育农村中介组织,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是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加快农业结构调整的有效措施。发展“订单农业”,采取“公司+农户”等多种方式,引导农民进入市场,适应市场,把公司和农户的利益捆绑在一起,真正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营机制。

5)实行“干部帮、科技带”形式,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全州农业干部要切实转变工作思路,切实做好市场调查、资源调查、人文调查,制订出适应本地优势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并亲自带头帮扶有意之户率先实施产业结构调整,做好跟踪调查服务工作,及时总结经验,切实做好示范样板,促进农业、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工作的有序开展,确保农村经济稳定过渡,防止“一哄而起,大起大落”。

6)转变政府职能,切实为农业产业化服务。要切实转变政府职能,紧紧围绕脱贫攻坚这条主线,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按照“不包揽、不包办、重引导、重发展”的思路,充分发挥引导、服务和宏观调控的作用,为农民生产经营活动提供必要的资金和物资支持,提供技术支撑和技术服务,创造条件建好农村集贸市场,要为农业产业化经营主体作好市场预测。同时要积极创造条件开通“黔东南益农”信息网,并逐步向“龙头企业”、中介组织、经纪人队伍、种养大户和主要农产品批发市场延伸,通过信息服务指导农民种、引导农民调、帮助农民销、促进农民富,使农民群众从农业结构调整中真正得到实惠。

参考文献:

[1] 黔东南州统计局.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R].2018-03-14.

[2] 黔东南州统计局,国家统计局黔东南调查队.2016年黔东南州统计年鉴[Z].2016.

[3] 高雪,刘文锋.黔东南耕地[M].贵阳:贵州科技出版社,2016.

(责任编辑:刘昀)

猜你喜欢
结构调整农业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数据分析挖掘在农业统计分析中的应用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中国农业2017年与未来十年展望
流通领域重要农业产品价格(2016年10月)
关于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中现状及完善途径
引入产业投资基金与优化国有资本布局
机电类高职院校专业布局与结构调整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