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艳
摘 要 现阶段,我国正处于工业化迅速发展时期,在国家精准扶贫政策实施背景下,村庄整治规划过程中出现了较多问题。村庄现代化建设活动的深入开展导致很多人文历史环境逐渐消失,与当地村镇实际环境相背离,在整治规划期间并没有按照人民生活的实际需求进行。因此,在未来的村庄整治规划活动中需要全面按照“精准扶贫”政策开展,结合地区居民的生活习性、生产发展以及生态优势等共同做好村庄整治规划工作。
关键词 精准扶贫;村庄整治规划;新农村建设
中图分类号:TU982.29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8.29.053
我国在发展过程中密切关注的“三农”问题属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的必然产物,我国在“三农”问题处理方面存在特殊性和复杂性。习近平总书记在农村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要将中国农村建设为美丽乡村,实现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围绕该项建设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方针,共同促进新农村建设。
1 村庄规划整治的相关概述
1.1 村庄规划整治提出和基本概念
我国“村庄规划整治”的提出可追溯到20世纪初期,这是历史记载最早的乡村整治运动。在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农村发展可以划分为以粮为纲发展阶段、市场化发展阶段、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阶段。
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最早在十六届五中全会报告中提出,在各届政府会议报告中均提出了建设美丽中国的发展目标,实现城乡协调发展。从政策方面对“村庄规划整治”进行解读能够看出,最基本的要求在于生产、生活、生态的和谐发展,建立“美丽乡村”发展模式[1]。为了更好地指导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我国农业部办公厅在相关指导意见中提出要从产业形态、生产方式、资源利用等方面做好村庄规划整治工作。
1.2 精准扶贫政策解读
“精准扶贫”是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期间所提出的,自此改善了贫困县考核机制,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2]。201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确保扶贫到村到户,设计精准扶贫工作模式,做好布局规划以及工作机制,全面开展精准扶贫思想。从精准扶贫政策的本质上看,其需要实现的目标在于发展生产、确保基本公共服务以及未来教育。共同富余要求人民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均能够富余,全面确保地区经济发展。
1.3 村庄规划整治的目标
1)经济目标。经济发展是社会城乡发展的源动力。村庄规划整治需要按照村庄整体规划,引导和控制各用地布局和环境景观,影响和改变村庄居住空间的形态。生产力和经济布局不同能够反映出村庄规划整治的变化,并且做好引导和规定工作,实现经济发展的可持续化。
2)生态目标。在村庄规划整治工作中,周边生态环境的地位作用非常大。村庄环境能够反映出地区的精神面貌,其中最重要的指标就在于生态环境的优劣性。因此,在村庄规划整治中需要注重生态环境的地位。
3)文化目标。村庄规划整治工作应建立满足地区需求的文化环境,保护村庄历史环境、建立现代人文空间、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建立满足人性的村庄空间。在村庄规划整治中,还需要不断提升人文精神场所品质[3]。人的主体作用能够影响人的精神风貌,从而影响整个村庄的精神风貌。例如,村庄规划整治能够提升人文精神场所的品质,进而提升人的精神品格。
2 村庄规划整治的策略与方法
村庄规划整治不能仅仅停留在文案设计阶段,需要综合考虑政治因素、经济因素、文化因素以及技术因素等。在村庄规划整治工作中,最关键之处在于规划整治人员的建设思维是否符合地域文化环境需求,分析当前存在的各项问题,才能够制订出满足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村庄规划整治方案。
2.1 深入分析村庄内在特征
村庄特征主要是由历史积累、文化沉淀以及地区居民的日常生活行为所构成,属于自然与文化传承发展的过程。村庄特征在一定时间和空间条件下会展现出地域性差别,因此需要全面遵循自然与人文特征,构筑村庄鲜明特色。所以在村庄规划整治工作中,需要深入调查和分析村庄发展的各个阶段,探索深藏的自然人文特征。
1)自然特征。自然特征主要包含地形因素、气候因素、土壤因素以及水文植被因素等。只有深入了解地区自然特征,才能够有针对性地开展村庄规划整治工作。合理把握地形地貌特征能够表现出适宜的主题,合理选择造景材料,融合自然、生态与人文特征[4]。与此同时,还需要调查研究地区气候因素和土壤因素,掌握水文条件和植被覆盖情况,建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村庄环境。
2)人文特征。人文特征属于动态化概念,特指人类社会中的各类文化现象,人文特征就属于具体表现,并且通过人文景观表达。村庄规划整治工作中,需要注重村庄聚落特征,还应当重视服饰文化、音乐文化和建筑文化。所以在村庄规划整治时需要深入挖掘和辨别地区人文特征,并且将其体现在规划设计中。由于文化特征属于地区的精髓所在,因此在规划设计过程中不仅需要完全展现出文化特征,还应当对其进行保护和利用。
2.2 地域文化的历史传承
1)地域文化。地域文化是指特定地区在长时间发展中所形成的具备特色,并且传承至今的文化传统,属于地区生态文明、传统习惯以及民俗的表现,可以有效地融合于地区环境,并且表现出鲜明的地域烙印。因此,地域文化中所包含的文化属于多层要素组成。地域文化需要长时间积累才能形成,在此期间地域文化会呈现出动态化发展趋势,并且与其他文化逐渐融合,然而在发展到一定时期时就会表现出稳定性特征[5],例如,我国四合院文化在经过长时间积累沉淀之后表现出较强的稳定性。
2)地域文化对村庄规划整治的影响。当前经济社会的文化逐渐形成一体化发展趋势,因此各个地区在开展村庄规划整治工作时需要注重地域文化的资源,并在此基础之上发展所属产业,完成区域經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历史的传承能够延续乡村的文明,能够保持村庄特色。村庄文化的形成关键在于地区文化所表现出的差异性,村庄整治规划工作若背离村庄的历史地域文化也无从谈起。村庄整治规划需要全面展现出地区精神风貌,地域文化能够帮助地区建立具有文化底蕴的精神面貌。所以。在整治规划之前需要深入研究和探讨地区地域文化,并且将其体现到整治规划工作中[6]。
2.3 生态景观向融合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比较注重经济发展速度,在建设和保护村庄文化方面有所忽略。尽管近些年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呈现持续增长趋势,但生态环境方面也出现严重恶化情况,也在较大程度上降低了居民居住条件。所以在建立村庄景观时需要注重生态环境建设,有效结合村庄特色景观与生态环境建设。
1)村庄生态。村庄空间生态学包含生态系统和规划两方面。其中前者在空间边界属于模糊概念,是在特定的地域内人口,环境与资源利用多样化关系所建立的人与自然的复合体。在生态系统中,以人作为核心,全面融合自然与经济,形成人工生态袭用。在人类生态系统发展期间是经过漫长演变发展才形成生态体系。后者主要是借助生态学原理对人与自然之间的利用关系和转化关系进行评价和协调,能够全面促进生态经济效率的提升,实现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2)村庄空间生态规划。由于传统意义上的城镇规划仅仅分析其发展需求,没有注重保护乡村景观与生态,然而在空间规划期间需要全面分析景观与生态保护二者关系。空间生态规划需要满足城建与经济发展的需求,同时在规划期间注重保护乡村景观与生态空间[7]。
2.4 整治规划效应
地区特色是最強大的竞争优势,若不具备鲜明特色,将会严重影响其健康发展。现阶段,我国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所导致消极影响日益明显,多数城市在规划设计期间会直接模仿西方国家的模块化设计理念,没有注重地区自然与人文特征,导致各个村庄建设都千篇一律。因此,为了提升村庄整治规划效果,需要从以下两点入手。1)创新和改进规划模式。在实施村庄整治规划之前需要制订具有鲜明特色的设计方案,注重对地区的调研与分析,在设计方案中全面体现出地区自然文化、历史文化等内涵,并且按照风貌景观与空间序列的有机组合打造具有特色的地区风貌[8]。2)改善规划体系。在长期发展建设中,我国已经积累了丰富的乡村规划体系。在村庄总体规划方面需要不断完善规划体系,从根本加强规划管理绩效。建立和完善村庄规划能够有效弥补其他方面所表现出的不足,改善村庄生态环境,提升居住品质,建立独具特色的村庄风貌。
3 结语
此次研究主要是围绕精准扶贫政策提出村庄整治规划策略,解读农村精准扶贫政策,加强环境治理属于农村精准扶贫的基础内容,对当前农村精准扶贫实施情况分析能够得知村庄整治规划的共性问题,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实施精准扶贫政策,做好村庄整治规划工作。村庄整治规划本体要求规划人员深入研究环境治理原则,并且能够从精神风貌、地域文化以及规划设计策略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针对性地村庄整治规划方法,为后续规划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 汪紫菱.基于人居环境科学视角下的山地村庄整治规划——以重庆市垫江区沙坪镇李白村为例[J].居业,2018,22(6):51-52.
[2] 吴烨,鲁晓军,翁一峰,等.尊民意、体民情、顺民心的村庄整治规划——以无锡市阳山镇前寺舍村为例[J].江苏城市规划,2017,19(12):9-11.
[3] 贾灵光.村庄整治规划工作初探——以定陶县半堤乡周庄整治规划为例[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7,34(7):23-27.
[4] 雷艳.基于人居环境科学视角的普通村庄整治规划——以广西南宁市西乡塘区东佳村那学坡(村)为例[J].中国住宅设施,2017,20(6):24-25.
[5] 胡秀媚,冯健.欠发达生态敏感区空心村整治规划体系构建——以宁夏西吉县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16,23(12):91-99,173.
[6] 胡正,邵子豪,郑力,等.美丽乡村建设愿景下的镇域土地整治规划——以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练市镇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6,44(30):183-184,210.
[7] 张辉.区域村庄整治规划编制刍议——以玉山县旅游通廊沿线村庄整治规划编制实践为例[J].建筑设计管理,2016,33(10):59-61.
[8] 陈怡.江南传统水乡村落更新改造的设计手法初探——以文昌村村庄整治规划设计为例[J].建筑与文化,2016,32(3):204-205.
(责任编辑:赵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