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国秀
摘 要 在流域治理过程中,还需要做好水保林的后续管护作业,这样才能有效避免水土流失情况的发生,并取得良好的生态环境改善效果。但现阶段的水保林后续管护工作中还存在较多的不足之处,这也就要求相关政府部门针对这些问题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并借此来取得良好的流域治理效果。基于此,结合流域治理过程中的水保林后续管理工作进行了探究分析。
关键词 流域治理;水保林;管护
中图分类号:S157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8.11.047
在流域治理的过程中,需要坚持水土流失治理与当地主导产品相结合的治理模式,坚持将小流域作为单元来进行水土流失的综合治理。在具体治理过程中,还需要实现水、田、山、林的综合全面规划,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一套完善全面的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体系。通过流域治理模式的应用,还能够促进该区域农民的增产增收,并实现经济效益跟社会效益的有效统一。
1 现阶段水保林后续管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的水保林项目数量得到了一定的增加,但在其后续管护过程中依旧存在较多的问题。比如,部分管理部门对于水土流失的严重性、长期性、复杂性以及艰巨性的认知程度不足,并存在危机感与责任感缺乏等情况。此外,水保林在流域治理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程度重建设、轻管理的问题,对于后期管护工作也存在有一定的忽视。部分单位在水保林的后续管理过程中,还存在管理措施过于单一化的问题,也就难以取得良好的后续管理效果[1]。
在现阶段水保林后续管护过程之中,其管护技术支撑比较缺乏,对于动植物种群、林草生长量、土壤肥力与具体的水土流失变化量无法进行动态的监测,也就导致了其管理过程缺乏有一定的科学性。此外,生态环境建设本身是一个漫长而又复杂的过程,但部分水保林后续管理工作缺乏长期固定的资金来源渠道,无法有效地保障水保林管理过程的持久性,这也是现阶段水保林后续管护工作中存在的一个主要难题。
2 做好水保林后续管理工作的几点措施
2.1 加强对生态修复丰富内涵的理解程度
在流域治理过程中,需要充分发挥生态自身的修复能力,借助于大面积恢复植被的模式来有效改善生态系统。水保林作为一项系统性的流域治理工程,要求在水保部门牵头,社会各个部门积极配合参与的基础上,才能取得一个良好的实施效果,因此在水保林的后续管护工作中,还要求对生态修复的内涵有清晰的认知,然后借助于大自然的力量来有效恢复生态。对于部分水土流失严重与人口资源环境矛盾突出的地区,只有在水保林、人工治理结合生态修复的模式,才能取得良好的流域治理效果,并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
2.2 合理构建激励机制
在流域治理过程中,还需要合理构建激励机制,对于治理区域还需要优先进行农网改造工作的安排,并需要优先发放小额信贷,对于各类项目需要给予一定的倾斜。在具体的水保林后续管理工作中,需要坚持谁封育、谁受益的原则,并需要通过多种模式来有效解决水保林的产权归属问题。
2.3 进一步加强行政执法的力度
只有不断加强行政执法以及预防监管力度,才能给予水保林的后续管理工作提供足够多的监督管理机制。在水保林的后续管护过程中,还需要合理地应用政府的力量,并在结合相关政策的基础上,来构建生态林监督执法队伍,充分落实各种执法体系[2]。为了获得良好的预防监管效果,要求各县域建立起县乡村三级的监督管护网络,在水保林区域内还要求制定村规民约,来对该区域居民们的日常行为起到良好的规范效果。此外,还需要通过加强水保林相关政策的宣传等诸多模式,来有效增强群众的生态意识,并需要严格落实监督监护工作的一票否决机制,形成一种上下联动、部门互动的预防监督新机制。
2.4 构建分类管理机制
为了充分发挥水保林的后续管理实效,也就需要在结合了水保林不同的林草郁闭度、林木结构以及地理位置等因素的基础上,应用分类分片管理制度,并在此基础上来合理选择抚育措施。在具体管理过程中,要求与管护人员签订工作合同,并合理制定绩效管理措施,只有这样才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管护人员的管护水平,借此来获得良好的管护效果。在管护区内要求其能够进行生态修复管护碑,对于一些重点管护区还需要树立封禁标志牌,大的林木破坏案件还需要上报给上级执法部门,这样才能严格落实管理机制,使得水保林的管理质量得到有效的提升[3]。
2.5 提供足够的资金支撑
水保林维护工作作为一项长期工程,只有拥有稳定足够的资金来源,才能够保障其后续的管护工作得以顺利进行,从而取得良好的生态恢复效果。在治理规划设计初期,需要罗列水保林管理经费,此外需要保障该费用能够专款专用。在水保林的后续管理过程之中,需要尝试构建以农户投入为主体、国民给予资金补助为导向的资金来源模式,并需要通过多层次多渠道的投资机制,来有效提升水土流失以及水保林后续管理工作的積极性。只有这样才能够保障水保林管理工作具备有足够的生机以及活力,借此来形成一种治理主体多元化、投入来源多样化以及资源开发产业化的水土资源恢复模式,并给水保林的后续管护工作提供足够多的资金支持。
3 结语
生态环境建设工作本质上是一个漫长而又复杂的恢复过程,这也就给予水保林的后续管理工作造成了一定的管理难度。而在水保林的后续管理过程之中还需要针对性地选择多种措施,创造出适宜恢复的多种有利条件。只有严格制定各种管理机制,并在这些规章制度的基础上来一步一个脚印,才能保障整个水保林建设工程的顺利进行,并获得良好的生态环境修复与
建设效果。
参考文献:
[1] 李军杰.对长宁河流域治理中水保林后续管护工作的几点思考[J].乡村科技,2014(6):99-101.
[2] 王春生.麟游县水保林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应对措施[J].中国水土保持,2016(3):40-42.
[3] 张松松.淮河流域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水土流失防治效果及存在问题[D].泰安:山东农业大学,2015.
(责任编辑:赵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