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士武
为了应对近年来频繁发生的城市洪水以及水资源短缺问题,中国启动了一项新的全国性倡议,名为“海绵城市”旨在增强城市的弹性。本文通过分析海绵城市理论提出的背景及意义,探究海绵城市建设的实践应用,提出解决办法,努力实现海绵城市倡议的可持续性,并对未来“海绵城市”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展望。
海绵城市 ppp模式 持续发展
海绵城市”理论提出的背景
(1)城市水涝的影响
近年来,城市洪水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因为它对城市的严重负面影响包括城市安全、经济和人民的日常生活。由于气候变化,近年来极端天气条件的频率、强度和分布范围都有所增加,尤其是短期暴雨。因此,大量的降水在城市积聚,导致地表积水和城市洪水。极端事件的增加可能已经超过了排水系统的能力,特别是那些没有明显改善的过时的设计。此外,由于城市化的原因,不透水面的增加导致地表径流增加,径流速度增加,时间集中减少,水质下降,这些都造成了严重的水力问题,并增加了暴雨期间城市洪水的可能性。
(2)海绵城市技术的成因
城市化包括将一些自然土地(如森林和草地)转化为住宅或商业用途。在城市发展之前存在的不同植被,被不透水的表面或在居住的绿地上的单一栽培草所取代,这些区域经常被修剪,并被杀虫剂和肥料淹没。将自然土地转换为住宅或商业用途,大大改变了水的平衡,增加了不透水表面的面积。研究还表明,当不透水区域达到一定比例时,生境和水质指标迅速下降。传统设施无法吸收、维护或净化水源以缓解水短缺或地下水的补给。
海绵城市”理论提出的意义海绵城市建设被称为是低影响设计和低影响开发(Low impact design or development,以下简称LID)。作为使用传统管理设施的一种替代方法,LID已被提倡采用分散的微尺度控制措施来管理发达国家的暴雨水,以模拟一个地点的自然水文状况。除了雨水径流减少(峰值和体积),LID还旨在增加渗透,补充地下水,保护河流和提高水质。目的是通过排水系统设计来保存一个前开发的水文系统,该系统设计的方法是利用微尺度控制措施来管理源头的暴雨水。典型的LID操作(如生物保留、绿色屋顶、透水路面、聚类布局和草)已经被证明有效地减少了不透水表面的损伤不同地区的研究表明,LID实践显著降低了暴雨水的负面影响,增加了对气候变化引起的降水模式的恢复力。
我国海绵城市建设的实践应用及其成效
从政府的角度来看,中国在自上而下的政府结构中具有优势。因此,中央政府在2012年发起了一项名为“海绵城市”的全国性活动。2014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了《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导意见》。海绵城市的目标是通过优先处理自然排水系统和充分利用绿化带、道路和河流系统来吸收、维护和释放水来模拟城市的前发展水文特征,以减少源头上的暴雨径流。这将减少城市洪水,节约水资源,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海绵城市的建设方法包括保护一个城市的原始生态系统,恢复被破坏的生态系统。自从海绵城市建设开始,許多海绵城市的计划已经在不同的城市被起草和实施。例如,在中央政府层面,2015年和2016年,选择了两批试点城市(30个城市)进行海绵城市建设。
绿地系统海绵城市建设所构建的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依据下渗减排和集蓄利用的原则,采用渗、滞、蓄、净、用、排等多种技术措施,达到设定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年径流污染控制率及雨水资源利用率目标。景观的绿色措施主要有屋顶绿化、植草沟、下沉绿地、雨水花园、雨季调蓄洼地、湿塘、透水铺装、雨水收集等措施,强调组织滞纳雨水优先利用“绿色”措施来,主要规划设计理念为“慢排缓释”和“源头分散”控制,创造具备生态和景观并行功能的公共空间。
影响海绵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及解决
尽管自上而下的方式可能促进海绵城市的最初发展,但他们的成功和可持续性取决于几个因素,包括不同的利益相关者,尤其是公众。尽管海绵城市建设得到了大量投资,但在许多城市,资金不足。与此同时,随着许多城市的城市土地供应日趋紧张,利益相关者可能不太愿意参与新举措。公私合作(PPP)是一个或多个公共和私营部门之间的合作安排,通常是长期的,被认为是处理许多领域公共物品管理的有效方法,鼓励PPP作为海绵城市建设的主要动力。然而,有必要建立一个更清晰的PPP商业模式来促进海绵城市的发展。公共行为和感知可以显著影响海绵城市在实践中的实施,比如绿色屋顶的建设,它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在海绵城市建设中,公众的财政支持也是非常必要的。
PPP模式在未来可能成为一种融资方式,事实上,它是为建设海绵城市而提出的模式。然而,PPP业务模式需要被澄清,而私人部门的利润应该得到保证,以确保运作顺畅。私人赠款也应该受到鼓励,通过购买力平价筹集的资金等等。在过去的20年里,PPP一直是促进公共基础设施的流行策略。因此,探讨PPP模式在侦查领域的可行性具有重要意义。
结论和建议
在海绵城市实施过程中,公众参与在项目规划、实施具体实践、筹集资金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为了促进公众参与,应该加强对海绵城市的教育。除了虚拟的信息传播手段,如电视和广播,还需要进行物理信息传播。手机应用程序也可以是传播信息的有效方式。海绵城市的经济和环境效益也应该得到强调。信息传播不仅应由政府机构和决策者进行,还应由非政府机构、大学和土地公司等其他利益攸关方进行。市民对海绵城市的了解越多,他们就越能做出合理的决定来支持建设。海绵城市建设的财政需要是至关重要的,应该来自多渠道。还应该考虑和推动一个更好的PPP模式,以克服财政不足,并确保海绵城市倡议的可持续性。
[1]陈水洁.浅谈海绵城市建设与景观设计中的绿色应用措施[J].低碳世界,2018(02):149-150.
[2]Yutao Wang,Mingxing Sun,Baimin Song.Public perceptions of and willingness to pay for sponge city initiatives in China[J].Resources,Conservation &;Recycling,201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