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代社会中,大量的创新金融产品蜂拥而至,国际金融市场上的创新金融浪潮被推至顶峰,创新金融产品的出现为企业降低筹资成本,加强外汇风险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创造了更多的可能性。本文首先分析创新金融产品会计确认的步骤,其次指出创新金融产品会计的计量过程,最后阐述现阶段创新金融产品会计确认与计量中所存在的问题。本文旨创新金融会计能够更加全面的实现反应和监督职能,为决策者提供更有用的信息。
创新金融产品会计确认
(1)创新金融产品的初始确认
在过去的会计确认中,如果有一个会计要素已经进行了确定,那么就不会再进行再一次的确认了。由于创新金融产品在市场经济以及证券市场上的价格具有不稳定性,今天是这个价格,可能明天是另一个价格,两者的不确定因素太多,所以在会计准则有以下几个定义:可确定性、可预测性,原则相同性,内容清晰性,可确认性。为了使创新金融产品满足其划定标准,应当规定产品合同从签署之日起,其权利与义务就真实地存在,而且合同的签署一定会造成相应的经济利益的流入或流出。如果要充分的将披露的原则表现出来,我们在签署合约的时候,就必须要确定金融资产或者负债。
(2)创新金融产品的后续确认
创新金融产品进入市场后,由于其具有不稳定性,因此价格也是不稳定的,所以一开始确认的时候价格走向提供的信息也是失真的。必须在有合同的区间内定期进行确认,然后开始计算公允价值,这样才能让财务报表的信息更准确和客观。创新金融产品的后续确认,就是对先前进行过初始确认的创新金融产品的价格的变动进行确认。这不仅是因为公允价值的特殊属性,而且关键公允价值是不断变动的,因此,计量的方式就认定了创新金融产品一定要在后续认真确认,然而后续确认的重点就是公允价值变动以后的确认条件。
(3)创新金融产品的终止确认
我国会计准则有几条准则严格规定了金融资产的条例:不管是在偶然还是通常的情况下,企业的业务在合同生效时,第三方如果没有违约,企业才能停止这项交易的资产终止确认。因此,对于创新金融产品来说,企业应当立即执行、出售、变更或放弃金融合约的确认计量,在资产负债表中如实地反映这一情况的变化。
创新金融产品计量
(1)创新金融产品的初始计量
对于创新金融产品来说,从合约签订的开始到结束履行合约的过程中,它的价值是不断变动的,其变动过程以公允价值来计量,但其计量过程中所反映出来的损益,只有在合约履行结束时才会真实的产生,如果只是按传统计量标准在合约履行结束之后才对其进行确认,就不能体现出合约存在的真实风险。
(2)创新金融产品的后续计量
传统的会计是要求费用和收入在后续计量确认指标时一定是要过去发生的事项,然而对为了将会发生的交易事项是不能进行确认计量的,这就要求创新金融产品在其后续计量上只有实实在在发生交易事项或有明确证据表明其发生了价值增减情况才可以进行确认。会计上应该按照更合理的相关性原则来对传统观念上损益的确认标准进行修改,当风险和报酬开始发生实质性的转移时开始确认,必须要把合约签署、把握和交易的最后过程完整展现出来,然后才能够对拥有过程的价值波动对应在进行最后的计量。
创新金融产品的会计确认与计量存在的问题
(1)公允价值计量有一定的局限性
根据国际会计准则的制度,一切的创新金融产品必须要在报表里面完成确认计量,这也表明了最适合金融产品的计量方法只有公允价值计量法。公允价值计量的风险和投资收益都是完结在合同签署的同时,并非发生在交易结束之时,同时在持有期间价格会变动频繁,如果利用历史成本法来进行后续计量,这就使得其计量结果不符合相关性原则而失去其真实性。但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公允价值计量的方法也具有着一定的局限性。主要体现在,一是,比较难统一创新金融产品的资产价格,而且,前提是要这个市场具有活跃和稳定性。但是创新金融产品却没有完全活跃在市场,因此我们只能利益估值指标来计算公允价值,但是这就会让创新金融产品的市场收入更简单的被人利用和操纵,所以不能使用市场价格来固定公允价值这会让人很难信任。二是、在現实经济活动当中,创新金融产品公允价格的波动很大,因此很难进行计量,当其波动非常大时,往往会导致会计信息的严重失真,进而会带来误导性作用。并且在持有期间,创新金融产品的公允价值波动每刻都在发生,每次变动时都进行调整很不现实,所以在现实经济中创新金融产品价值随时的变化并不能被及时的确认,从而在日常工作中不能为企业决策者提供有效的信息。
(2)传统会计报告体系无法满足使用者的需求
要求改变传统的会计报告体系。传统会计报表是告知会计主体是否是过去的交易或事项,报表体系、报表内部结构以及规划都无法很好的满足创新新金融产品的信息使用者的信息需求。这就要求对传统会计的报告体系做出较大的调整,例如从内容项目、设计结构、以及相关性等方面,不然将很难表现出报告体系的实际价值。
(3)创新金融产品交易计量中存在的局限
收益与成本之间的差异,是造成创新金融产品交易和传统金融产品交易的主要区别,正是由于收益和成本之间存在不确定性,在讨论这些资产可能得到的利润和可能形成的成本时,广泛运用净现值法,内涵收益法,折现现金流量法,敏感性分析法等去分析盈利的范围,可能的成本,这些特性将会使会计的计量工作不仅在时间上不确定,而且在数量上也很难确定。
总结
创新金融产品的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金融市场要想平稳的发展就需要地方政府的支持和投资者的支持,完善的创新金融产品会计准则的制定更不能够一步到位,所以笔者认为,创新金融产品的逐步发展,一定会使我国的传统会计理论发生巨大的变革。文章对创新金融产品的会计确认与计量的研究仍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只在理论基础方面予以了部分说明与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为创新金融产品的会计确认与计量问题提供了理论上的参考。
[1]郭超.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确认与计量问题探讨[J].中国市场,2011(40)
[2]文莉.金融会计的风险与防范措施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7(14)
作者简介:陶怡(1976.04-),女,彝族,贵州,副教授,大学本科,贵州商学院,财务会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