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环境统计数据质量控制问题研究

2018-05-14 08:55魏雪梅
财讯 2018年11期
关键词:统计数据十三五核算

魏雪梅

环境统计数据开展环境管理工作的基础,是环境有关政策制定、执行和落地依据。统计数据质量是环境统计工作的生命线,是环境统计工作的关键,必须加强环境统计数据质量控制。本文对“十三五”环境统计数据质量控制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具体的对策建议,希望能够为推动环境统计工作水平不断提升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十三五 环境统计

数据质量 控制 问题 措施

当前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公众的生活质量不断提升,对生活环境改善等各方面的关注越来越高,但是可以看到环境治理形势依然比较严峻,加强环境持续整治,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永恒的时代命题。做好环境统计工作,能够及时为环境保护相关政策的制定、全面衡量和评价当前环境质量发展变化情况,具有重要的基础保障作用。环境统计数据质量参差不齐成为影响环境统计工作整体水平的制约因素。加强“十三五”环境统计数据质量控制问题研究,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

环境统计数据质量控制的重要性

统计数据质量是环境统计工作的生命线,是环境统计工作的关键。随着环境保护形势不断变化,十三五规划对环保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强环境统计数据质量控制,把数据质量控制工作贯穿于环境统计的数据采集、录入、汇总、审核、上报全过程,确保统计数据的完整性、代表性、合理性、科学性,使统计数据能够为综合反映环境质量状况、制定环境保护政策措施、开展环境保护规划编制和强化环境保护监督管理等方面发挥更为积极有效的作用,从而不断提高环境统计数据权威性,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环境统计数据质量存在的问题

当前虽然各层级逐渐提高了对环境统计工作的重视程度,并采取了一定的措施,不断提高环境统计效率和质量,但是整体上看环境统计工作依然存在一些不足,环境统计数据质量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环境统计数据来源宽泛,缺乏统一规范。当前环保部门存在环境统计、污染源普查、排污许可、监督性监测等多套报表数据,每一套报表数据都有不同核算评价体系,要求填报的周期、标准、统计口径、核算方法等也有很大的区别,很多数据来源比较杂,统计数据引用缺乏统一规范,导致数出多门,不利于統计数据全面分析和综合判断。污染物核算也缺乏统一规范要求,目前环境统计核算方法主要有物料衡算法、产排污系数法、监测数据法,但是对于每种方法的适用范围和使用要求没有明确规定,导致核算数据差异较大,也不利用数据的比较分析。同时污染物核算中企业治理效率选取填报也无相关规范要求,数据是否准确合理无从核实,只能依赖于企业上报的数据,大大影响环境统计数据质量。

(2)环境统计指标体系不科学,核算系数代表性差。环境统计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当前环境统计指标设置过多,却没有体现重点和关键,很多指标延续多年基本不用,指标设置没有根据形势发展变化及时完善和优化,一些统计指标缺乏确切标准的规范解释。统计报表过于复杂,核算环节多,不利于企业填报,数据获取难度较大,无法保证数据准确性。统计软件在数据审核和分析等方面功能比较单一,没有体现全面性和高效性。核算采用环境统计系数主要还是依托“2010年污染源动态更新产排污系数”,将近10年过去了,企业生产工艺、治理技术等发生较大变化,系数与现实情况出入较大,代表性较差,这也一定程度影响环境统计数据质量。

(3)环境统计队伍素质和能力偏弱。当前环境统计工作人员大多是非专业出身,专业基础知识薄弱,对新政策、新问题不愿意主动学习研究,调查分析停留在表面,不愿意深入实际去开展调查和研究,从而影响了统计效率和质量。同时基层统计工作者很多是兼职,常常对统计工作只是忙于应付了事,无法对统计数据进行多方位、多角度审核,而且对企业情况不了解,“关门做数据”。同时基层环保部门对统计工作不够重视,没有形成统计数据会审、会签制度,造成统计数据与环境监管、环境执法检查情况脱离,无法保障统计数据质量。

(4)环境统计工作时间紧、任务重,无法开展全面细致审核。目前环境统计工作基本在每年12月下旬开始到第二年3月初完成上报,期间碰上春节,大部分企业放假,企业完成填报后留给县、市级环保部门审核时间仅一个多月时间,基本每个县完成百余家企业数据审核,时间紧、任务重,环保部门大部分时间花在催报、汇总数据上,根本无法进行更为细致全面的数据审核。

“十三五”环境统计数据质量控制对策建议

质量控制是环境统计工作重要内容,也是确保统计数据质量的关键。“十三五”时期环境统计工作,必须要转变观念,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夯实统计基础,健全指标体系,完善统计制度,加强统计数据审核、分析,提高统计人员素质,做好分源、分类、分级数据质量控制,切实提高环境统计整体质量,更好地发挥指导决策职能。具体对策建议如下:

(1)完善政策制度体系,夯实统计基础。一方面根据当前环境统计现状,建议从政策上允许引入“第三方”购买服务,引入“监理”服务,环境统计工作可依托第三方开展调查,监理方对第三方服务开展监管,环保部门从政策上指导环境统计工作有序开展,负责统计数据质量把关与验收,还可聘请有关专家对最终统计数据进行评估。另一方面要推行“一套表”制度,将涉及到环境保护的各类报表进行合并、综合,建立一套环境系统内部数据库,既能够实现数据的有效提取和分类导出,又能从整体上对环境变化等情况进行综合反映;同时借助污染源普查契机,建立完善的动态的污染源管理系统,完善和健全各类指标,减轻统计负荷。不断优化数据采集流程,对排污企业进行全面监控,完善基础台账,推动一套数据采集制度等。

(2)结合多种调查方式,提高统计数据质量。针对当前统计工作任务重、时间紧,建议对部分源类可通过开展抽样调查方式获取有关数据,利用抽样结果推断总体数据。同时可根据当前关注的重污染、高能耗整治提升以及危废等环保治理重点,开展统计专项调查研究,深入分析当前环境形势,切实应用环境统计数据,提高统计数据质量。

(3)加强培训,提高统计人员综合素质。建议扩大统计培训对象,培训工作向基层倾斜,国家层面统计培训建议扩大到县级统计工作人员。丰富培训内容,从法律法规政策、理论基础、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等进行全方位培训,同时培训后进行考核颁证,建议所有统计人员均须持证上岗。加强统计能力建设,优化薪酬分配机制等,不断提高统计人员工作热情和统计能力,更好地服务环境统计工作。

(4)加强环境统计数据审核工作。明确各级统计部门数据审核职责,加强环境统计数据的纵向和横向比对,结合经济社会发展数据从宏观层间校核统计数据,开展部门会审、会签,严把环境统计数据质量关。应用现代技术,提高环境统计审核功能,要编辑功能更为强大的网络统计软件,结合环境统计实际情况建立数据共享和权限分配机制,实现数据共享和联通,同时增加逻辑校验、行业经验系数、数据输入提示、数据多维度分析等功能,提高统计整体效能。及时更新统计系数,规范有关核算要求,提高数据的一致性与可比性。

(5)制定环境统计数据质量控制方案,建立统计数据质量控制责任制以及奖惩制度。各级都应制定环境统计质量控制方案,明确数据采集、录入和审核等各个环节的数据进质量控制措施,确定各级职责,实行全流程、全方位的质量控制。同时对调查人员、调查对象建立奖惩制度,可以依据《统计法》与《统计违法违纪责任人处理处分建議办法》对统计违法行为进行处分或处罚,对统计工作中突出表现的给予奖励表彰。

总之,“十三五”环境统计数据质量控制,需要结合形势发展变化,夯实环境统计基础,加快人才队伍建设,提高统计信息化水平,从而不断发挥环境统计应有的价值,为推动环境保护事业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基础支撑。

[1]廖绍群.基层环境统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绿色科技,2014(10):199-200.

[2]张琳,欧俊,罗芳,骆姣,李新平.当前环境统计工作的几点思考[J].科技信息,2013(4).

[3]严航贞,金艳,厉欣欣,范怀心.关于“十三五”基层环境统计工作的思考[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6(07):74.

[4]高峰.“十二五”环境统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14(9).

[5]林前程.浅谈污染源普查中的质量控制[J].科技资讯,2010(5).

猜你喜欢
统计数据十三五核算
我国金融机构投融资业务碳核算研究
2017年居民消费统计数据资料
浅析统计数据质量
今年3季度起实施季度GDP核算改革
统计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