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娜
行政事业 预算 管理 内容 对策
行政事业预算管理是事业单位根据自身发展目标和计划编制的年度财务收支计划,其中,预算管理工作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重要工作内容,主要包括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监督等方面,其管理质量影响事业单位发展的总体目标,由于传统事业单位原有的管理机制和理念难以满足时代的需求,因此,文章通过探究目前事业单位预算机制存在的问题,找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这对于促进事业单位资金的利用和行政效率的提高具有重大意义。
行政事业预算管理的内容
行政事业预算管理的内容包括: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调整以及预算的分析与考核。
预算编制是行政事业单位根据单位人员和单位年度目标进行的资金安排预算,以收支平衡、略有结余为准则,运用零基预算的方法对财政年度进行的预算编制。
预算执行事是预算收支任务完成的关键,它是法定流程批准的预算进行具体实施过程。随着我国体制、机制和制度创新,预算执行逐渐建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现代财政国库管理系统,如国库的集中收付、政府采购、电子缴税横向联网、财政决算和预算执行情况报告等多种制度,这些制度的制定保证了预算计划有效实施,加强了预算的执行度,形成了高效的系统机制。
预算调整是对财政预算中增加的特殊支出依照法定程序批准预算的变更。目前预算调整包括科目流用、追加追减、预算划转和预算调剂等方式,同时遵守不偏离年度预算目标、调整方案最优、重点关注预算执行偏差因素等原则。
预算的分析与考核是在预算过程结束后对预算实际情况的掌握了解。预算分析的方法主要有:比率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因素分析法等,预算的分析考核可以对预算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偏差进行及时纠正和控制,还可以为下一年度的编制预算打好基础,对于预算目标实现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行政事业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预算编制时间短,方法简单
多数的事业单位对预算编制没有明确的认识,编制工作的结束多是根据规定临时加急完成的,期间没有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预算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作,其中,预算编制是最重要内容,但由于预算工作进行前都是财务部门制定明确局限范围,因此,很多部门都对财政预算编制不了解,使很多编制预算笼统化,且和实际情况不相符,造成预算结果出现额外的预算调整和追加现象。
(2)预算意识不强,预算管理作用发挥不充分
受传统预算理念的影响,很多事业单位认为其自身作用是为了给群众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保证财政资源的稳定,因此,没有必要对财政资金提前预算,且预算管理属于财务部门的工作,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对于预算的编制和执行没有意义,这造成很多行政事业工作人員缺乏预算管理意识和预算编制工作的参与积极性,使很多预算编制基础工作做的不完善,这不符合行政单位预算编制的公平、公开原则,同时也导致预算编制的不合理性和随意性。
(3)预算执行力度弱
很多行政事业单位缺乏对预算执行的责任追究制度和人员激励制度,这使预算执行过程中资金随意使用,且很多人对于财政资金的预算情况并不共心,造成资金浪费、挪用公款等现象的频繁出现,大量资金被随意改变用途,造成预算与决算的脱节。而很多事业单位财政预算管理缺乏相应的监督,这种情况下预算管理的公开与公正得不到有效地保障,尽管一些部门和单位具备完善的绩效考核体系和执行监督制度,但由于部门预算执行缺乏真正的考核和监督机构,这对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的管理并没有起到实质性的作用。
(4)预算的本身和执行缺乏约束
随着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的不断多样化来源,相应会计科目的增加,以及明细科目的再细化现象的产生,原有的预算科目体系已经不能适应预算管理体制的新要求,当前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科目设置过于简单,且部门预算没有约束性。行政事业单位应根据财政部门预算要求的统一安排进行会计科目体系的重新设置,这需要进一步加强预算本身的执行和约束力。
改进行政事业预算管理的对策
(1)制定全面的预算管理制度,加强预算执行
编制预算是一个严谨科学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到单位各个部门的工作,其质量是财务预算管理的基础环节,在预算编制工作进行时,各部门要首先明确自己的工作,并对其负责到底,保证预算编制既能立足于年度收支需求,满足单位业务的发展。又能实现对各行业历史信息和未来预测的有效结合,推动预算编制工作的正常进行。其次,事业单位应采用零基础预算法来改变过去的基数预算法,提高财务预算编制的准确性,保证单位预算能力和实际情况相符,做到量入为出,减少预算中不必要的浪费。
(2)改变思想意识,加强对预算管理重要性的认识
预算管理的落后观念和不健全约束机制是导致行政事业预算管理出现问题的主要因素。要想改变行政事业单位对预算工作的认识,首先要求事业单位摒弃落后的管理理念,彻底改变预算管理中“重分配,轻管理”的局面,这要求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人员能足够认识到预算管理的系统性,鼓励全体员工积极参加部门之间的合作沟通。为了有效调动员工参与预算管理的积极性,事业单位还需建立适当的激励机制,让员工的绩效和预算执行情况挂钩,便于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同时事业单位应加强管理队伍的人员素质,提高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和职业道德能力,如通过实行单位人员选拔机制,培训教育机制等来提升员工的职业道德素养,保证财务预算工作的落实。为促进预算编制工作的完善,还要求相关领导做好带头作用,通过科学地调研,将财务风险、损失降到最小。
(3)强化预算执行
预算目标的最后实现关键在于预算执行能否对财政资金进行合理的运用。只有将预算编制工作落实到位,才能发挥财务预算管理的重要作用。这要求事业单位对预算执行工作进行实时的追踪调查,保证资金的合理利用。预算的贯彻执行离不开预算的细化分解和跟踪考核,员工应根据相关法律来合理安排资金的支出,保证不乱挪用资金,预算执行过程中要对编制部门每月的执行状况进行相关调查,准确分析部门预算的用款额度,确保单位领导对经费的使用途径有足够的了解。还可以通过绩效考评来对内部监督管理制度和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一定的了解,并将动态考评和综合考评充分两种方式结合到一起,既发挥综合考评对期末预算各部门的执行情况的了解作用,还要利用动态考评对信息反馈和预算调整,及时处理执行结果和目标问的差距,以此来保证考核的公正科学。
(4)加强预算执行的监督管理。
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工作在经过上级的审批之后,要严格按照预算的批复计划执行,同时要加强对预算执行过程的监督,深化预算管理工作的发展。加强预算执行的监督,首先要完善单位内部的监控机制,保证单位各个人员以及各项内容都能在预算执行的监督中得以提高,确保资金的科学合理使用。其次要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通过资金使用效益的考核评价机制来对资金预算编制水平进行检验,针对资金的实际使用情况和预期使用收益大的偏差,可以采用提前调整预算编制标准和方法。同时要保证效益的评价制能对项目实施的全过程足够了解,增加项目实施主管部门在项目以拨代支的预算管理手段中的最大作用,通过这样全方位的有效管理机制,从根本上提高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效果。
结束语
近年来,随着国家财政制度的完善和相关管理科学严谨性的增强,行政事业单位要不断加强预算管理的水平,让预算管理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预算发挥重大作用。通过对行政事业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的分析和对相应问题的解决提出的对策可以得出结论。科学高效预算管理机制对于财政资源的合理配置及使用效率的提高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完善的预算管理机制也可以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各部门的管理水平,最终实现事业单位整体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