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内部审计项目精细化管理的探讨

2018-05-14 08:55杨明玉
财讯 2018年1期
关键词:精细化理念施工

杨明玉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入,劳动力成本的持续增长,使得建筑市场之间的竞争愈发激烈,施工企业传统的粗放式管理模式显然已经难以为继。如何全面提升施工项目管理的综合水平,切实加强每一个中标项目的管理工作,在市场中构建良好的声誉,就成为各个建筑施工企业获取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除此之外,因为工程项目本身所具有的管理复杂特征,使得工程项目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不得不面临巨大的困难,而工程项目作为施工企业获取经济利润的重要途径,工程项目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施工企业的发展。所以,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全面加强工程项目内部审计,可以帮助施工企业第一时间发现、揭露、修正项目建设进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从而有效保障项目的有序开展,提升企业经济效益。

总的来说,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内部审计项目工作的好坏就直接关系到施工企业未来的生存与发展。正是基于上述形势下,精细化管理越来越受到施工企业的关注,如何通过精细化管理提升项目内部审计水平就成为各个施工企业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

相关理念概述

(1)内部审计

对于内部审计,索耶进行如下定义:针对组织内部各种控制、业务所开展的独立评价,以此来明确其是否符合相关标准、规定,是否完全遵循公认的流程、方针,是否能够达成组织的目标。针对施工企业来说,内部审计项目的整体内容为审计项目利润的整体状况,通过对成本控制、施工安全、材料管理、施工进度以及施工质量等现场诸多内容开展内部审核,能够在基于财务收治真实性的前提下实现风险测评、项目产值以及经济效益的审计。

(2)精细化管理

当精细化管理理念进入到我国以后,我国诸多学者均针对精细化管理实施了全面的研究,并根据不同情况进行了各种定义:有的学者认为,精细化管理是针对管理对象实施细致的分解,保障所有的工作均有对应的人员进行负责,从而有效防止“乱成一锅粥”的情况;也有学者认为,精细化管理本身是基于粗放式管理所进行的开发,针对粗放式管理模式中的精华进行吸收,糟粕进行改良,然后将精细化管理融入到管理工作中,使得一些不必要的资源消耗得以有效控制,最终实现成本控制的目标;有的学者提出,精细化管理提倡将管理责任落实到具体的个人,将管理目标、管理任务细化到各个机构的管理者,使得各个岗位均能够专心负责自身职责范畴内的内容,保障各个环节工作得以有效落实,缩减一些不必要的返工费用、时间,并且能够针对自身工作实施及时的核查,以便于针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纠正。

精細化管理理念是源自于西方发达国家,并且被他们首先成功使用到企业的管理中,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管理思想和相关实践,精细化管理主要是对管理工作进行细分,对管理责任进行划分以及对管理制度进行规范的基础上,使用数据精确化、程序明确化、工作分解化以及企业系统信息化等相关手段,以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为目标,对各个成员进行培训指导,以便组织中各部分内容能够协调、高效、长久的运行。

施工企业内部审计项目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性

正如上文所述,精细化管理是建立在粗放式管理模式基础之上的一种管理模式,其本质是针对目标与战略进行细化、分解、贯彻的进程,是保障企业各项战略规划渗透到实际工作环节的重要进程,是全面提高企业执行力的关键方式。精细化管理最为重要的特点在于重效果、重质量、重落实、重具体、重基础、重过程以及重细节,追求在每一个流程方面精益求精。对于施工企业来说,精细化管理战略的实施关键在于充分结合施工企业实际情况,严格根据精细化管理理念的相关要求,寻找工作中的关键环节、薄弱部分,针对每一个部分进行完善以后,使得各个部分最终形成一个整体。作为一种客观、独立的咨询与确认活动,内部审计是施工企业管理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施工企业内部审计项目实施精细化管理的重点主要在于内部审计自身具有极强的规范性、系统性,规范性主要指的是内部审计工作本身需要具备严谨、细致的标准,而系统性则主要指的是内部审计已经在企业内部形成一个相对完善、协调的体系。正是因为施工企业内部审计项目的规范性、系统性,使其完全具备实施精细化管理的基础条件。而通过精细化管理的实施,能够进一步保障内部审计工作的效率与质量,真正为施工企业的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我国施工企业所面临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施工企业对于内部审计方面的要求自然也就越来越高,而绩效审计、战略审计以及风险导向审计等全新的理念与方法的引入,均需要建立在高质量、高效率的审计流程基础上。把精细化管理理念全面融入到施工企业内部审计项目,使得施工企业能够在项目实际施工中的各个环节方面追求精确、细致,保障审计流程标准化、规范化,进一步保障内部审计价值的实现。

施工企业内部审计项目精细化管理途径与建议

(1)加强精细化管理理念宣传教育

要想将精细化管理融入到施工企业内部审计项目中,思想观念的转变是先决条件。这就需要施工企业高度重视精细化管理理念的宣传教育工作,积极向广大内部人员进行精细化管理重要性、现实意义的讲解,使得广大员工能够正确认知精细化管理理念的重要作用,全面摒弃传统的粗放式管理理念。与此同时,施工企业还应当在员工中大力宣传精细化管理精神,塑造精细化企业文化,使得广大员工能够将精益求精的细节精神落实到自身的实际工作中,逐渐养成注意细节、掌控细节的良好习惯。除此之外,施工企业还应当积极制定相应的奖惩体系,将精细化管理落实到制度中,以此来激励内部员工全面落实精细化管理理念。

(2)将精细化管理渗透到内审全过程

首先,主动落实审前风险评估工作,使得审计计划具有良好的针对性。这就要求施工企业一方面设计一些兼具适用性、科学性以及合理性的风险评估模型,以便于客观反映项目对应的风险类型;另一方面则需要充分吸收借鉴一些优秀企业风险评估方面的经验教训,积极利用一、二道防线审查结构,全面掌控项目风险的分布情况,针对高风险环节、高风险业务以及高风险区域均需要引起高度重视。积极利用审前风险评估工作,科学选择备选审计的具体项目,以便于施工企业在审计立项的过程中能够针对各个审计单元进行区分,真正实现审计工作的分层次开展。

其次,大力推广审计作业标准化,保障项目施工标准化。施工企业应当全面明确、细化审计规范、项目程序以及现场审计等诸多方面的具体要求与操作规范,能够为整个项目的施工提供最为基础的行为规范与作业标准,并将其作为项目质量审计的关键依据。具体来说,施工企业应当主动研究标准化审计的具体模式,尤其是针对项目审计方案、项目督导、现场作业以及审计报告等实践操作性极强的流程,必须要高度重视技术、要求的规范性。除此之外,施工企业应当严格按照审计立项、审前准备、审计取证等标准流程进行操作,特别是针对研究背景、审计测试、审前培训以及审计抽样等相关内容进行细化,充分表现精细化管理理念。

最后,全面执行审计结果标准化,保障审计结果准确性。作为审计结果最后的载体,审计报告标准化主要指的是综合参考项目内部审计准则的相关要求,将精细化管理落实到审计报告编制。审计报告编制本身是针对成果进行汇总、分析的进程,必须要在明确审计分析明确、审计方式正确的前提下进行归纳,尤其是针对审计建议、审计风险分析等方面的内容,更需要进行更为精细的审查、细化。施工企业应当注重提升审计人员报告质量意识,全面加强培训教育,保障审计报告的重点突出、定性准确、表达清楚以及格式规范,进一步保障审计结论的公正、客观、真实。

(3)始终坚持以审促改的基本原则

对施工企业来说,审计报告并不意味着最终审计工作的完全结束,在发现问题以后,更为重要的工作在于解决问题。当审计报告通过领导审阅完成以后,审计机构应当综合参考领导对于报告所做的各项批示,充分结合审计报告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积极协同项目负责人进行处理,双方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进行深入的交流沟通,以便于在解决问题的时候能够全面跟踪项目的具体实施相关,全面保障内部审计意见得以贯彻落实,从而有效防止内部审计流于表面形式。

(4)强化内部审计项目信息化建设

全面提升内部审计项目信息化水平是实现精细化管理的关键所在。“互联网+”时代的全面到来,为施工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提供了更为便捷、效率的数据整理方式,使得内部审计的领域、范围得以有效拓展。这就需要施工企业全面引入信息化技术,在开展内部审计项目的进程中,积极利用各种信息化技术措施,收集、加工、传递、存储有关审计信息资料,并大力推广数字化辅助审计、网络审计技术,使得内部审计项目实现全面信息化、自动化以及网络化的目标,进一步提升内部审计项目的效率与质量,真正为内部审计项目精细化管理的开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5)全面提升审计队伍综合素质

首先,施工企业应当注重在内部审计机构进行组织结构的整合,综合参考施工项目涉及的审计研究、现场审计工作、非现场审计工作等建立对应的审计组,使得各个审计组之间保持相互帮助、相互制约的关系。其次,高度重视内部审计专业化建设工作。针对现有的审计队伍,应当进行针对性的培训教育,同时积极引入专家队伍,保障每一个业务专业领域均具有一批综合素质过硬、审计技能熟练以及业务知识精通的领导者,以此来带动整个审计队伍的建设工作。再者,建立健全审计队伍激励约束体系。最后,将竞争体系引入到审计队伍考核中。施工企业在全面执行审计人员职业准入与退出体系的同时,还应当大力推广项目主审、项目经理以及项目组长的竞聘体系,能够分别从不同的岗位层面进行责任与义务的区分,针对任务目标的考核要求进行有效的量化,并且在绩效工资方面充分表现出对应的考核结构,使得广大审计人员的工资能够与绩效进行全面的挂钩,进一步调动审计人员的主观能动性。

(6)合理配置与利用审计资源

首先,要实行资源预算管理,节约项目直接成本。为形成“计划有约束、执行有标准、结果有考核”的成本管理体系,施工企业要结合项目的性质、类型、规模等情况核定审计人员和时间,再按照人员和时间核定现场審计工作日,最终根据现场审计工作量来核定项目资源,加强成本投入控制;其次,完善奖惩配套措施,实行总量控制、节约奖励、超支惩罚的费用管理制度,与各审计项目的评比挂钩,使直接成本控制与审计组、审计人员的切身利益相关联,保障工时预算的切实执行。最后,合理调配审计人员,压缩项目人力资本。按照人与事总量配置、人与事结构配置、人与事质量配置的多维匹配原则,科学调配审计人员。

结语

综上所述,施工企业内部审计项目精细化管理是一项系统、漫长、复杂的工程,要想一蹴而就显然是不现实的。这就需要各个施工企业意识到精细化管理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性,充分结合当前建筑市场的发展情况,深入分析自身在内部审计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并针对引发这些问题背后的因素进行深入的分析,在此基础上引入精细化管理理念,积极吸收借鉴国内外优秀企业的经验教训,通过加强精细化管理理念宣传教育、将精细化管理渗透到内审全过程、始终坚持以审促改的基本原则、强化内部审计项目信息化建设、全面提升审计队伍综合素质、合理配置与利用审计资源,全面提升内部审计的效率与质量,保障施工企业健康、有序的发展。

猜你喜欢
精细化理念施工
精细化健康体检管理模式在体检中心的应用探析
基于OBE理念的课堂教学改革
挂篮悬浇施工技术在桥梁施工中的应用分析
遵循课程理念,探寻专业成长之路
精细化护理实施在新生儿重症肺炎中的应用
城市路灯精细化管理工作探讨
边坡控制爆破施工
用心处事
国有企业财务精细化管理措施探讨
超薄水泥混凝十路面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