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海燕
因理念和手段上存在的众多惯性影响,国企会计核算从形式到内容都存在不少弊端。而要适应新时期国有企业转型升级的客观需要,国企会计核算就需要从管理制度、思想、策略各方加大改革力度,以满足社会、市场、行业各环节的现实要求。
国企 会计核算 弊端 改进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加之金融危机以来我国经济基本面日益恶化,企业所面临的经济形势越来越复杂。作为企业内控和管理的重要内容,企业会计核算对于企业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作为国家经济命脉中最重要的支柱之一,国企的发展影响着整个社会经济生存状态和战略动向。而国企的会计核算则又全面体现和展示着企业财务、经营、收益诸多方面的客观情况,因此成为管理体系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故在新时期全社会都已进入转型升级关键节点之时,国企会计核算尤其需要紧跟时代发展节奏,满足行业、市场等各方的现实要求,与时俱进加大改革力度,不断优化相对陈旧的会计核算体系和模式。如此,国企才能既实现自身健康有序的生存,又助力整个社会经济实现未来的可持续发展。
国企会计核算的弊端
大多数国企是从建国初就伴随国家经济共同成长起来的一批老资格、老品牌的支柱型企业。悠久的发展历史不仅造就了这些国企超乎寻常的体量、规模化和系统化的运营格局以及具有决定性影响力的收益与利润,也在运营管理模式上形成了相当成熟的个性化套路。而会计核算也属于这些模式和套路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只是,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变化,曾经在计划经济时代卓有成效的国企会计核算形式和内容渐渐显现出或多或少“水土不服”的情况,甚至因为时间的漫长而成为积弊,影响了新时期国企的生存与发展。
比如一些国企会计核算存在不尽规范问题。由于国企在整体管理格局上已形成了相当固化的“金字塔”型结构,层层管理的结果之一就是机构重叠、部门众多,领导数量的增加自然也造成了不同环节不同利益诉求的情况。于是,不少国企在资产支配、帐户管理、财务监管、盈亏记录诸多方面存在随意性、虚假性、监管形同虚设等弊端。比如帐外资产情况比较普遍;和关联企业间大额度的往来帐款单方面挂账情况明显;部门群体甚至领导个体私设小金库;又如国企内部一些部门或机构为了自身提高利润收益而采取私藏的种种手段,会计核算过程中并不如实、准确地记录、汇总收入情况,而是就低不就高隐瞒、截留。另有部分企业中的部分甚至相当多数部门仅仅按照其实的计划进行会计核算,却不按照当期实际发生额核算真实收支情况。如此,不仅造成国企会计核算帐实不符情况较为严重,也在事实上影响到了企业的营收活动。
国企会计核算的改进策略
(l)完善我国的会计法和加强职业道德建设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新的现象不断出现,因而会计法的修订应把现实性与超前性有机地结合起来,既立足于现实,又不过分迁就现实,既能通过会计法的修订和实施解决现实问题,又具备一定的超前性,使会计法适应环境的变化不断有新的发展,从而保持它的先进性。
会计道德规范是一般社会道德规范在会计行为活动中的具体体现,包括会计人员从事会计工作和信息披露所持有的道德观念、道德原则、职业作风、情感态度等。在会计规范体系中,会计道德规范起着十分重要的、特殊的作用,有助于会计人员防范会計行为中所面临的道德风险,减少败德行为。
(2)建立健全会计核算机制与审计监督制度
制度是建立和健全是推动与促进一项工作任务向着更加规范、科学、系统化发展的重要前提。对国企会计核算来说,计划经济旧体系下形成的陈旧工作思想与行为需要借助现代化会计核算管理和审计监督机制得以修正和弥补。
随着会计核算管理的现代化、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持续深入,预算会计正在成为新时期社会经济发展、各行业推陈出新的核心部分。国企会计核算也需要不断强化和完善预算会计体系的构建。其不仅有利于开展预算编制,使国企资金使用、项目实施得到进一步规范,也有助于企业投融资、项目管理、业务发展过程中与事后的监控与施行。同时,应通过预算会计体系的建立健全形成最具适应性与可操作性的财务风险检测与预警机制。风险检测和预警机制不止于对风险加强防范,很大程度上也是对整个会计核算体系的进一步完善与发展。有了风险检测和预警操作,国企会计核算就可在更大范围、更多细节上规避会计核算既有的弊端。将预算监督和管理工作做在事前,让潜在的财务风险得以及早被发展,就更有条件和机会将问题解决在初始阶段,不至于发展到无可挽回的严重地步。
另一方面,国企的审计工作也能从内外双方强化对会计核算的管理与监督。审计工作对于不少国企长期存在的资金条块分割、项目投资复杂等问题有较好的规范和震慑作用。建立健全审计制度可在更大程度上解决国企资金分散、滞留甚至重复投资等问题,不仅有助于企业资金有统一分配、协调管理,也更有利于宝贵的资金资源发挥最大的增值和收益效能。在此基础上,国企会计核算能够从过去纷繁复杂的不得状态中解脱出来,在资金结构更加清晰、核算业务更加简洁的环境下提升核算品质、降低财务风险的发展。
如果确有需要,国企还可引入第三方独立审计机构的辅助审计。独立第三方审计可在更多专家级人员的协助下提高国企会计核算查缺补漏的工作能力,并及时发现和优化既有的会计核算缺失与短板。
(3)完善会计信息化体系的构建
一些国企在会计核算上之所以长期存在种种弊端,一个根本性原因乃是相关领导或高层管理人员习惯以人治代替法治,于是容易造成会计核算失实、失真。而要使会计核算最大限度实现规范管理,用客观的系统模式取代主观的人为形式是比较高效便捷的举措。这就是完善会计信息化体系的构建,利用技术的先进性解决过去人工操作难以避免的弊端。
比如打造电子化、数据化、平台化的国企会计核算网络系统。这个系统并非简单指用计算机记录与核算会计帐目,而是将一切能够产生会计信息数据的节点、端口全体汇集到一个网络化的系统之中。作为核算主体的会计部门自然是这个平台系统的主要管理人员,而从生产到管理、从营销到客服的前、中、后端各岗位则是产生会计信息数据的源头。借助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以及人工智能,企业会计核算将能从过去的事后汇总与报告转为实时、事中采集、归纳、分析、反馈,甚至可以做到事前预测和规划。
会计信息化体系的构建除了能够极大地减轻陈旧模式下人工操作的工作量负担,还能让有限的会计核算人员从琐碎繁杂却又机械重复的低效劳动中解脱出来,转而将有限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更为重要的会计信息分析、决策建议提供等工作中。
一旦会计信息化体系全面渗透到企业管理工作各环节,则过去繁冗层叠的管理架构也更有可能趋向扁平化、简洁化。一线生产经营的数据和分析结果能够更快为高层管理所了解与掌握,而战略规划和决策也能一步到位下达到基层。
甚至可以说,完善会计信息化体系的构建不仅是对陈旧传统会计核算模式的更新换代,也是在促使整个国企管理架构重建、重组。这对国企转型升级适应新时期社会、市场、经济形式无疑有百利而无一害。
(4)加强对会计人员的教育与培训
信息时代大背景中,当今中国已经进入知识型社会环境中。而要让行业、企业切实实现从资源型、粗放型向知识型、精细化转变,人的知识化不可或缺。
国企会计核算更加需要培养起一支专业知识水平高、业务技术能力强的高端知识型人才队伍,因此,加强对会计人员的教育与培训迫在眉睫。除了对现有会计人员的教育培训外,国企还应视情况积极引入外部会计专业人才。而对人才队伍的建设并非一朝一夕可见成效,而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工程,需要管理层持之以恒、长抓不懈。
结束语
会计核算之于国企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长期以来,已经形成习惯的旧体系、旧模式在国企会计核算工作中依然頑固地存在,既影响着会计核算工作本身的现代化发展,又制约着整个企业在新时期里的超越。因此,国企从高层管理到基层会计管理部门都需要尽快纠正弊端、加快优化改进的进程。这既需要从会计核算管理体系的精兵简政着手,也需要借助一切有益的前沿技术。同时,加强对会计核算人员的教育与培训也是当今知识型社会对国企提出的迫切要求。只有多管齐下,全方位、立体化创新国企会计核算模式,才能使之适应信息时代下国企生存与发展的客观需求。
[l]李燕.谈国有企业会计核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商论,2015(34):14-16.
[2]孙晓东.浅谈国有企业会计核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商业经济,2016(13):72-74.
[3]谢丽丽.国有企业会计核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J].财经界(学术版),2016(2):26.
[4]李宇.工业企业会计集中核算模式问题研究[J].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2):178-180.
[5]陈金富.工业企业会计的集中核算模式[J].上海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5):56-57.
[6]梁可夫.企业集团如何改进会计集中核算管理[J].河南科技,2017(9):144-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