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绿色会计的理论与实践探讨

2018-05-14 08:55孙韵
财讯 2018年1期
关键词:计量会计信息核算

孙韵

引言

绿色会计是一门用来核算与环境及资源有关要素的会计分支学科。第一次工业革命后人类社会生产力大幅度提高,与此伴随而来的是资源的大量消耗和环境破坏,以及对人类健康的威胁,绿色会计由此产生。我国在二十世界八十年代末开始了绿色会计的研究,但由于起步晚,研究不够深入,我国绿色会计的发展一直落后于发达国家。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对于我国绿色会计理论和实践发展过程中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由此提出相应的改善建议,希望能为绿色会计在我国的发展提供一些借鉴意见。

我国绿色会计发展过程中所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1)我国绿色会计研究大多停留在理论方面,实践研究较少

虽然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我国绿色会计已经慢慢开始有所发展,我国的绿色会计发展状况仍然算不上乐观。在理论研究方面,目前的研究范围还是比较广泛,但由于研究得并不够深入,我国在绿色会计研究方面对于具体实践涉及得并不多。

绿色会计计量核算的对象比较特殊,要把绿色会计真正合理地运用到企业的会计计量中,是有一定难度的。公共资源没有活跃的市场,难以计量,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同样难以计量。这些计量的具体指标设定,也需要环境科学,生态学等其他学科中进行具体研究。传统会计已经不适应绿色会计的核算要求了,鉴于绿色会计核算的特殊情况和特殊要求,必须要研究出一套新的核算体系运用在绿色会计的核算上。

(2)社会整体环保意识不强

正处于经济转型时期的中国社会对于环保的意识正在慢慢加强,但从整个民族的总体环保意识上来看,我国的环保意识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企业为了更多的产出,不惜以牺牲大量不必要的自然资源为代价,同时造成非常严重的大气污染、水污染等。近年来越来越多被曝出的“癌症村”等也是环境污染严重的有利证明。在社会生活中,我国也并未形成一种全面环保的氛围。由于环保是一项只能从长期的将来看到成果的事业,因此对于很多市民来说,环保这个话题的关注度并不高。

(3)缺乏专业的绿色会计人才

传统的会计人员所具备的专业知识已经不能满足绿色会计核算的需要,我国关于绿色会计的专业人才还比较缺乏。

许多原因造成了这种现象。首先,我国会计人员后续教育存在着许多不足和诟病。由于缺乏激励约束机制,各单位对于后续教育的意识都比较淡薄。后续教育开展涉及范围大,很难保证师资力量,这样往往使培训流于形式。除去这些诟病,后续教育所涉及的内容较单一,教材更新换代慢,跟不上会计发展的步伐。在后续教育中很少涉及绿色会计相关内容,更不用说系统地学习关于绿色会计的知识了。

我国绿色会计相关问题的解决建议

(1)加强对于绿色会计的研究,加强法律法规建设

我国有关绿色会计的法律法规还远远不够,即使企业有一定的环保意识,积极对于环境要要素进行计量和披露,也无据可依。而如果每个企业按照本企业习慣对环境要素做处理,则会计信息可比性下降,从而导致绿色会计信息质量下降。因此,加强对于绿色会计理论和实践方面的研究,制定更加具体的与环境会计有关的规章制度,使得企业在披露绿色会计相关信息时有一个明确的参照标准,也有一份对于自身责任的约束,是在我国发展绿色会计的基础。

(2)增强社会环保意识

在增强法律法规增建设基础上,强企业环保意识,促进企业对于环境保护的重视,这对于绿色会计在我国的发展起着重要的辅助作用。鉴于我国整个社会环保意识还有待加强,在社会加大宣传力度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程。除了在群众中作广泛的宣传外,宣传的重点应该也要包括职位较高的政府官员,以及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自上而下提升社会环保意识,有助于提升企业以及政府部门对于环保问题的重视度,使效果事半功倍。

从社会实践方面提高社会环保意识,则要求国家加强节能减排设施的建设,从行动上显示出对于环保的关注度。加大对于环保企业的投资和辅助,在居民区开展环保节能项目等等,能有利地提高整个社会的环保意识。

(3)政府和相关机构加强监管

政府监管能很有效地增强社会对于环境问题的重视,以及企业对于环境保护和绿色会计的重视。同时,注册会计师作为会计信息质量的审计者和重要的鉴证者,具有对会计信息科学评判的专业优势。注册会计师应树立与时俱进的可持续发展观念,运用其本身存在的审计优势,将绿色会计的审计纳入其审计监督范畴中,以更加全面地审计包括环境因素在内的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真实性等,由此更加科学地核算企业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向社会提供与环境信息有关的评论和建议。

猜你喜欢
计量会计信息核算
高速公路合同计量变更管理策略
我国金融机构投融资业务碳核算研究
基于信息系统的计量标准管理
新时期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对公司计量管理工作的一些思考
会计信息市场的构建研究
今年3季度起实施季度GDP核算改革
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国际比较
会计信息质量问题的本源
中国计量出版社图书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