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临夏回族自治州生活着除汉族外的回族、保安族、东乡族、萨拉族等信奉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各民族传统手工技艺历史悠久,特色鲜明,但面临传承困境,调查现状与问题,分析其历史价值,探索其在现代社会的传承价值是本文的主旨。
关键词:临夏;传统手工技艺;传承
临夏传统手工技艺是地方民族文化艺术宝贵的历史留存,考察发现,临夏州所辖各地区都曾出现较为有影响的代表性传统技艺,最有名的临夏砖雕,在当地自古作为重要的建筑装饰,现今产业化程度最高;保安腰刀工艺精湛,深受西北各族与阿拉伯国家欢迎,周恩来曾作为礼物馈赠外宾;东乡擀毡以柔软、舒适美观大方、经久耐用享誉西北;临夏刻葫芦是临夏民间艺术的一朵奇葩,工艺复杂,选材讲究;东乡钉匠工艺历史悠久,实用价值高;永靖王氏铁器铸造技艺产业曾遍布西北,历传六百余年;永靖白塔乡古建筑艺术木工技艺价值特殊,藏汉结合、回汉结合,艺术形式无法取代。
一、临夏传统手工技艺的发展现状
甘肃临夏回族自治州生活着除汉族外的回族、保安族、东乡族、萨拉族等信奉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历史上蒙古军队西征,这些少数民族的先民们自西亚签发到中国来,在此定居,同时,也带来了他们的文化和手艺,凭着祖辈留下的各种手艺,生产生活,发展繁衍。很多技艺传承至今,成为具有传统特色的独门绝技。但是,调查后发现,临夏众多传统手工技艺都面临传承的困境,有些几近失传。保安腰刀现在作为工艺品是临夏积石山县文化支柱产业,但是,由于保安腰刀属于公安机关刀具管制品,生产、销售受限,导致许多刀匠艺人被迫改行,据当地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马德全介绍,以前几百户人在做,现在只有十几户;毛毡是中国西部地区普遍使用的器具,铺在睡炕上,保暖防潮,早年,东乡县村村都有会擀毡的,近年来随着农村变化,会的人越来越少,东乡县只剩一两户人家,为了自家生计,从祖辈传了下来;东乡族钉匠技艺同样是元代时由先民萨尔塔人从中亚传入,解放前,人们把在东乡族地区专门钉补细瓷、眼镜、铁锅的工艺人称钉匠。现今,随着生活水平提高,瓷器較为便宜,钉补很少见,只有少量名瓷文物、贵重的眼镜等进行修补,由于市场经济的冲击,多数艺人外出打工,钉匠工艺几乎绝迹,仅有的手艺高超把式年事已高,有的相继去世,有些绝技难以得到传承,东乡族钉匠工艺濒临失传,技艺传承后继乏人;临夏雕葫芦技艺源于兰州刻葫芦,清末明初有叫马耀良的河州人拜金城民间老艺人李文斋为师,师承创新,吸收微雕技艺,使这项技艺日趋成熟,并广泛在河州回族艺人中流传。如今,老一辈民间传统艺人留下来的经验,技法正在不断地流失,民间艺术技法传承同样面临后继乏人的困境;临夏永靖县白塔木雕和王氏生铁铸造同样是有着几百年历史传承的成熟技艺。白塔寺木匠,人才辈出,仅清代以下就有陈来成、朱存聪、胥步山近三十位大师,能工巧匠更是数不胜数。据现有资料,技艺传至七代以上的有十家之多。他们在中原、藏式、回式建筑营造的基础上,吸取三者的特点和优点,富有独创性地设计出藏汉结合、回汉结合的古典建筑,在中华民族浩如星汉的建筑史上,独领风骚;永靖古城王氏生铁铸造技艺六百年长传不衰,影响住址地千千万万人的生产和生活。然而,时至今日,因法器的耐用性而导致市场日益饱和,缺少投资和利润微薄,造成和加剧永靖古城王氏铸造业的窘境。近年来,随着就业门路的拓宽,铸造业不再是王氏子孙就业的唯一出路,加之铸造业既苦又累,收入微薄,年轻人不再从事铸造业,永靖古城铸造业后继无人。
二、临夏传统手工技艺的历史价值
至今流传的临夏传统手工技艺能够在历史的长河中代代相传,原因就是它在民族、家族中长期以来有着重要价值,首先,这种独特技艺是从上一辈继承而来的家族赖以生存的生产方式,具有经济价值;其次,祖祖辈辈掌握这种技艺成为一种民族象征符号,是民族文化象征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文化价值;第三,传统技艺经过长期的发展,在工艺技术上非常成熟,形成独特的工艺特点与样式,具有艺术价值。
1.作为物质生产的经济价值
手工业时代,这些传统技艺毋庸置疑就是生产力,甚至是先进生产力的象征,与传统农牧业相比,掌握一门手艺,意味着能赚钱致富,创造经济价值,维持家庭生计,甚至是整个家族兴旺发达,赖以为生的根本。如保安腰刀作为民族传统工艺品,长期以来,是保安族增收创业的手段,也是临夏回族州积石山县文化支柱产业,是维系整个保安民族的一个经济命脉。东乡族生活的临夏东乡县,水土流失,生态长期处于失衡状态,东乡人挑战生存极限,在贫瘠的土地上传承着擀毡技艺,是东乡农民主要经济来源之一,东乡钉匠作为民族特有手工艺在过去实际生活中有着很高的实用价值,钉匠艺人摆摊设点经营或挑担走街串巷,维持生计。永靖县古城王氏铁器铸造技艺历经六百年,至上世纪末,古城王氏人丁已达一千五百余人,王氏家族的生计以农业为辅,铸造为主。可见,传统技艺作为生产生活的经济价值是重要的历史价值之一。
2.作为民族象征的文化价值
临夏传统手工技艺的一个传承特点是技艺在一个民族或一个家族内传承具有普遍性,与其独特的生存、生活方式有关。长期发展传承,传统技艺与之产品就成为独特而鲜明的民族文化符号。这种独特技艺甚至伴随着民族起源的历史,如临夏东乡族,手工业历史悠久,据史料记载,成吉思汗在征服“撒尔塔兀勒”的过程中,对征服者毫不留情的杀戮,唯独对各种工匠表现出特别的关爱,统统保留下来,为其战争和生产生活服务。西征结束后,这些中亚工匠随军来到中国,其中一大批工匠来到东乡。这从东乡地名中就可看出,如托木池,意为铁匠;阿拉苏池,意为皮匠,今皆隶于坪庄乡;坎迟池,意为麻匠;免古池,意为银匠,今皆隶于免古池乡;伊哈池,意为碗匠;阿娄池,意为背兜匠;毛毛,意为毛毛匠,今皆隶于锁南镇;达老瓦池,意为元代镇守官达鲁花赤,今隶于免古池乡。由此可见,临夏东乡族、保安族传统手工艺与其先民的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在民族文化认同上具有重要意义。
3.具有独特内涵的艺术价值
临夏传统手工技艺在历史发展中,形成了鲜明的艺术特色。其一是多元文化交融,兼容并蓄的艺术风格。如临夏砖雕与白塔木雕因受儒家文化、伊斯兰文化、藏传佛教文化的共同影响,临夏砖雕取材多以翎毛花卉、福禄寿禧、祥云瑞兽、博古奇珍、神话传说为主,博采木雕、石雕、玉雕等雕刻艺术之众长,巧妙地将书法、绘画和雕刻艺术融为一体,形成了本土化的独特艺术风格。白塔木雕在精于营造中原、藏式、回式建筑的基础上,吸取三者的特点和优点,富有独创性地设计出藏汉结合、回汉结合的古典建筑。在中华民族浩如星汉的建筑史上,独领风骚。其二是取材生活的生动艺术形象。如王氏法器的设计者对于造型美的追求可以说几近痴迷,为了画出牛的力量之美,就牽来头牛,使他几天几夜不得喝水,然后端来水盆,放在饥渴的耕牛近在咫尺的地方观看耕牛吃不到水而挣扎发怒的样子,把它描绘下来。这种来自民间的方式,源于对生活的仔细观察,讲究造型的捕捉与夸张变形。临夏葫芦构思奇妙,图案精美,刀法娴熟,方寸之间尽显大千世界,世间百态,其形象生动逼真。其三是工艺考究,技术与艺术结合。如传统保安腰刀的锻造工艺十分复杂,工序多者达80多道,少者也有30-40道。一般是先把择好的铁反复锻打,然后劈开加钢,最后淬火而成。其中制坯时的加钢、炼烧后的淬水至关重要,恰到好处的处理能保证刀具刚韧相济。东乡擀毡工序也很复杂,有拣毛、弹毛、成形、擀、洗、搓边、整角。尤其是最后一道工序揉弄毡边最为讲究。因为参差不齐的毡边不能用剪刀裁齐,只能靠手工揉弄,没有丰富经验和高超手艺的人,是做不出笔直带棱毡边的。 东乡钉匠工艺分焊补和钉补,技艺精湛,在过去物质缺乏时期,这种技艺实用价值很高。
三、临夏传统手工技艺的现代传承
进入现代社会,临夏传统手工技艺不再作为当地人生产生活,生存发展的必备技能,其世代传承机制受到工业化的冲击和挑战,但是,这些传统技艺在历史的积淀中凝聚着民族发展不可替代的精神意义,做好传统技艺的现代传承,需要对临夏传统手工技艺传承观念再认识。
1.从产品到技艺的价值传承
传统社会,手工技艺产品的价值,主要是满足人们日常生活使用,作为产品,要遵循商品交易的原则,通过市场竞争产生价值,可是,传统手工艺产品,在现代市场竞争中有诸多不利因素。由于工艺复杂,人力成本高,没有价格优势;工业替代产品多,没有市场;国家政策导向,市场受限,如临夏腰刀受国家刀具管制政策影响,流通受限。因此,作为满足人们日常生活使用的产品生产,传统手工技艺显然没有竞争优势。但是,传统手工技艺在现代社会的传承价值,更多体现在传统技艺本身形成、发展的历史文化中,和其独特的艺术特色中。传统技艺生产的产品,兼备实用情况下,更要体现技艺文化和艺术价值。
2.从物质到文化的精神传承
传统手工技艺的传承价值,还体现在精神层面,独特的手工技艺不但是民族发展创造的物质基础,更是民族文化精神的象征。临夏传统手工艺伴随民族起源与发展,在传承中创新,创新中发展,形成完整规范的技艺体系,体现民族智慧,是民族文化形成的重要元素,好多技艺及技艺产品在西北地区、国内国际深受欢迎,享有美誉。传承临夏传统手工技艺,就是传承临夏民族文化,从临夏民族传统手工技艺文化中发现中华民族底蕴深厚的大国工匠精神,为中国现代工业复兴积蓄力量。
参考文献:
[1]朱明俊.临夏砖雕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考.中国统计[J].2015.05
[2]马志勇编著.东乡族源[M].兰州大学出版社.2004
[3]王志军.临夏东公馆砖雕艺术研究.装饰[J].2010.10
[4]闻名遐迩的东乡族擀毡技艺.传统文化网.2014-02-25
作者简介:
雷鸣(1976—)男,汉族,甘肃天水人、硕士、兰州城市学院传媒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艺术传播。
李丽(1978—)女,汉族,甘肃兰州人、硕士、兰州理工大学设计艺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艺术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