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大数据“互联网+政务服务”模式的创新发展

2018-05-14 12:45吴强
新丝路(下旬) 2018年12期
关键词:互联网+政务服务创新发展大数据

吴强

摘 要:随着我国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当前社会已经迈向了互联网信息时代,无论是经济生活,还是政治生活,都离不开互联网技术的支持。在此背景下,推出“互联网+政务服务”的模式,就其创新途径与使用方法展开合理的研究与分析,是摆在相关人员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为了强化大家的认识,本文通过对其创新发展模式展开探究,希望能够起到积极的参考作用。

关键词:大数据;互联网+政务模式;创新发展;分析

在当前的社会发展中,“互联网+政务服务”的运行模式,有着极为关键的作用,尤其是在当前这个大数据、云计算的环境中,我国急需将“互联网+”的技术内容,同政务服务结合起来,优化我国政府的管理流程,尽可能提升政府的治理能力,为管理流程引入更多现代化的特征,打造出全面布局的管理模式,尽可能深化其实施的进度,在工作上,对管理模式的工作理念展开有效创新。

一、“互联网+政务服务”在政府管理模式中的重要性

在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的大背景下,各类数据信息资源达到了能够实时共享的目的,政府部门的工作流程,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优化与创新,让数据信息能够更加完整的融合到一起,从而避免了外界的一些干扰因素。随着政府部门对网络舆情的重视,开始打造出了一个完整度相对较高的政务舆情监测体系,并建立了相关的回应机制,以免政务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出现懈怠、迟缓的工作问题;还有,在大数据的时代背景下,政府懂得如何使用“互联网+政务服务”的管理模式,能够最大限度挖掘出一些重要的数据信息,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更为科学化的决策,进而对资源展开合理的配置,降低各类能源的损耗问题,这样我国的经济活动,可以更快进入到数字化、信息化的环境之中。

二、“互联网+政务服务”发展为政府工作帶来的挑战

1.规范管理思维

在政府管理工作中,“互联网+”的内容对管理思维、政务范式等内容带来了较大的影响,并且我国传统的政务管理模式,大都是以各个权力部门为核心,各个部门拥有自己的职权,且享受较大的审批权力,这就会导致一些既得利益主体中存在着特权问题,进而出现“权力寻租”的情况。在对“互联网+政务服务”的模式进行应用时,其内容核心就是对网民与政府之间的关系展开有效构建,注重新型关系的培养,改变以往政府与公民之间那种“民求官办事”的工作模式,而是要借助互联网,来对工作进行新型范式的处理,强化治理水平。所以,在执行的过程中,政府工作人员需要具备较大的勇气,对改革内容进行系统性、整体性的发展引导,打破传统管理理念的束缚性。

2.干部执网能力

新生事物总归会为社会的经济发展,带来一些机遇和挑战,由于新媒体在运行上所具有的独特性,使其成为我国政府执行政务工作的一项必然选择。在当前,“互联网+政务服务”的模式内容,已经成为相关人员不可避免的一个新舆论场,并对整个互联网运行,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在调查中发现,不少公务人员对于互联网的使用,还存在着一定的畏惧心理,这种情况进一步抑制了政府干部的执网能力,甚至是延误一些政务的处理时机。所以,在“互联网+政务服务”的模式下,政府官员应该不断提升自己的执网素质,正确对待网民的合理需求,并积极与民众展开沟通,对网络舆情、社会情绪等问题展开妥善处理,对网络群体的计划问题进行正确判断。

3.信息安全防范

在当前这个大数据的时代背景下,数据信息的安全问题,将会对政务服务的质量带来直接的威胁。经过调查后发现,国家的信息基础设施,以及相关机构所承载的数据信息量较大,并且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大数据时代为政府、社会、企业提供了大量的数据资源,大家在对这些网络信息资源进行利用的同时,也有可能造成信息机密泄露的问题,进而为信息安全防范工作带来较大的风险。

三、大数据“互联网+政务服务”模式的创新手段

1.利用互联网思维提升服务质量

在互联网的大环境下,要想提升政府的政务服务水平,那么相关工作人员需要运用有效的互联网思维,提升工作人员的思考方法,使其不再局限于互联网产品,或者是互联本身上,而是要对政府工作上的社会型思维,展开深入的辨析,这也正是互联网思维的实质性内容。

首先,要展开系统性的顶层设计工作,全面推进“不见面审批”的改革模式,争取在政务内容的处理上,形成“网上办、集中批、联合审、区域评、代办制、不见面”的办事模式,构建“不见面审批+强化监管服务+综合行政执法”新型管理体系,着力优化营商环境,切实增强企业和群众的改革获得感;其次,要在实施过程中,确立几项关键性的举措。像落实数据共享的责任清单,达到以点带面的工作目的,这样既可以从政府管理的机制上对政务服务的流程进行细化,同时也可以在工作中树立一些工作典型,对人们群众的获得感进行增强;最后,则是要在工作中对一些问题进行重点攻关,借助问题导向的操作模式,对政府各个部门的职责和权属进行明确,减少过程文件和的证明文件,尽可能落实数据共享的责任清单,这也是推动“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模式发展的前提。

2.提升“互联网+”的数据质量

当政府部门,或者是别的公共部门在对大数据进行分析操作之前,都应该对这些数据内容展开有效的筛选、甄别,确保数据的使用质量,各级政府在应用大数据资源的同时,还需要对其进行客观化的评价,正确面对数据中可能存在的缺陷问题,对那些本身就是错误的数据,或者是相互之间存在着冲突的数据内容,都要进行必要的干扰分析,杜绝被某些个人、组织进行利用。

在这一点上,各级政府,还有有关部门要通过利用大数据来提升政务服务质量,首先,政府在政务服务的工作体系中,要对数据内容展开合理的统计、分析,运用多元化的技术,推动大数据的自检、修复技术,这样才能进一步保障数据的整体质量;其次,对于政府干部的考核机制,也应该进行必要的完善,强化政府干部的考核内容,建立起比较完善的检查监督机制,发现数据造假,或者是违法统计的行为,要进行严厉惩治。

还有,在提升数据质量的操作上,不妨从“一网”、“一门”和“一次”这三个途径入手。首先,在“一网”上,除了要根据信息技术来完善顶层的规划操作外,更应该就政务服务的技术性规范,各个层级的责任、职权,还有全国标准化的服务要求等进行明确,在方案的设定上,要对一体化网上政务服务平台的构建、各级政府政务服务资源的整合、统一公共入口的接入等实施路径,做出准确的说明;其次,在“一门”上,可以将各个部门集中为“一门”,将各个部门的业务统一到一个窗口中进行处理,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一方面根据政务服务的实际改革需要,对分工协作与融合的内容展开说明,另一方面则是要对政府各部门之间的政务服务意识,展开理念化的灌输,强调执政为民的工作觉悟;最后,在“一次”上,要对政务办事的流程进行再造,减少一些过程性文件,以及不必要的资料验证环节,对整个流程进行精简,并以“互联网+政务服务”的模式为工作标杆,提升执政工作人员的能力。

总而言之,在当前这个“互联网+”的时代中,各级政府在政务服务的内容上,都应该坚持初心,提升政务服务的整体效率,创新管理工作的模式,优化各级政务的服务理念。

参考文献:

[1]周旭.大数据“互联网+政务服务”模式的创新发展[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8(07):19-20

[2]钱丽、王永、黄海、曹璇.“互联网+政务”服务公众采纳模型的研究[J].情报科学,2016.34(10):141-146

[3]陈涛、董艳哲、马亮、梅冬芳、张锐昕、王少辉、杨道玲、于跃、张毅、郑磊、郑跃平.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提升政府服务与社会治理能力[J].电子政务,2016(08):2-22

猜你喜欢
互联网+政务服务创新发展大数据
“互联网+政务服务”路径研究
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
创新发展背景下的高职本科人才培养对策
基于供给侧改革理念的高职教育创新发展策略研究
国务院印发指导意见 “互联网+政务服务”提速
我国数据新闻的传统因素及创新策略
群众文化与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创新发展
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智慧城市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