啼笑皆非:我在英国当警察

2018-05-14 12:16十一月
知音海外版(下半月) 2018年1期
关键词:比比林风眠田地

十一月

在香港元朗锦田大江埔村,一对从市区搬过来的中年夫妇,把猪棚改造成了一个温馨的“比比书屋”。尽管位置偏僻,而且每周才开放两天时间,这里却门庭若市。吸引读者的除了可以享受读书的乐趣,更在于屋主的特殊待人之道:到这里读书不仅可以分到一块菜地种植,还可以分享田地种植的原生态蔬果。“我们书店最希望有的就是人情味,客人来这里就像朋友一样,一起看书,喝咖啡,聊聊近况,把最好的跟他们分享,我们感到施比受更加有福。”

一边看书,一边种菜

林戈的童年是在香港元朗锦田大江埔村度过的,和香港大部分地区是山地不同的是,这里是一片冲积平地,河边的田地里留下了林戈欢腾的身影。大学毕业后,他进入了九龙的一家公司,并和泰瑞莎组建了家庭。退休后尽管林戈有回乡安度晚年的想法,可是妻子泰瑞莎习惯了城市的生活,林戈几次提议她都没有同意。

2015年4月,林戈回老家祭祖,尽管还是早春,可大江埔村早已春意盎然,稍微让林戈有些失望的是,这些年老家的大部分人都已经迁走,留下来的基本是老人。祭祖之余,林戈带着妻子采起了野菜,当天晚上他还亲自给妻子烹饪了几道小菜。品尝着这些绿色蔬菜,泰瑞莎动情地说:“如果你还决定回这里的话,我陪你!”妻子的转变让林戈大感意外,泰瑞莎表示,她之所以改变决定,是因为她也喜欢上了这种田园的生活。

回到大江埔村,林戈租下了一座破旧的关公庙,他对庙宇进行了装修,除了几间卧室,林戈还特意装修了一间书屋,为了环保,他从木船上回收旧木板做书架,用破簸箕做灯罩。他还给书屋起名为“比比书屋”,“比”在粤语中是给于的意思,他希望自己的书屋可以给大家带来阅读的乐趣。

有了居住的房屋,接下来林戈和妻子决定“自食其力”,他看上了书屋前的一块废弃田地,他找到田地的主人,说明来意,主人慷慨地答应不收租金,但前提是把这整块田搞活。这块田地有将近四亩,仅仅靠林戈和妻子,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但是林戈头脑灵活,很快就想到可以把田地“租给”来看书的读者。

有一次,林戈和一个叫林风眠的读者聊起了自己的麻烦事,没想到林风眠当即就答应了。在林戈的带领下,当天林风眠就将一小块田地整理了出来,种上白菜和胡萝卜种子。林戈告诉林风眠,他可以获得这块土地上的所有收获。之后每个星期,林戈总可以看到林风眠的身影,有时候是他一个人,有时带着女朋友,他上午和林戈在书屋里静静地看上三个小时的书,下午他就到田地里去看看。

在林风眠的带动下,更多的人涌向了“比比书屋”,而他的田地也被这些读者一一“认租”了。田地是“分”出去了,可是很快林戈就发现这些读者大部分来自城市,他们没有种植的经验,他得手把手教他们种地。为了改变这种情形,林戈又买来了一些蔬果种植的书籍。

就这样,上午林戈和读者们徜徉在知识的海洋里,下午时,大家结伴到田地,挽起衣袖卷起裤腿,夕阳西下,在和煦的山风中体验着现代农民的惬意生活。在林戈指导着大家如何耕种时,泰瑞莎则发挥自己做义工时学到的技能,开办各种关于手作、扎染、磨豆浆的活动。

因为书屋每个星期只开放两天,夫妻俩的大部分时间都在田间,除了种植蔬果,林戈还开辟了一片鱼塘,养鱼之外还放养了鸭和鹅。另外,夫妻俩还种植了几种鲜花,至此,两人完全陶醉在“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中。没有世俗的打扰,有的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惬意。一段时间后,地里的各种蔬果开始成熟了,林戈又一一给他们打电话,可是大部分读者又慷慨地将这些蔬果交给林戈处理。林戈将一些蔬果送给附近的村民,可是这些蔬果实在太多了,很多还来不及采摘就掉落在了地里。有没有什么好办法呢?林戈甜蜜而发愁。

以书换菜,打造乐趣

开始,林戈打算把这些蔬果运到市场便宜卖掉,可是从菜地到市场实在太过于遥远,而他也不想占有别人的劳动成果,最重要的是,他不想重蹈父辈的老路,靠卖菜赚钱,他是来享受日子的,而不是为金钱所累。多方努力下,林戈联系到一家养老院,无偿提供蔬菜。可是养老院的人也不多,根本吃不了这么多蔬菜。

有一次,有一个叫王佳杰的读者错过了最后返程的班车,他带着一丝希望询问林戈他能不能留宿一晚。当初林戈在装修的时候就多预留了几间房间,而吃饭不过是多加一副碗筷的事情。林戈爽快地答应了。黄昏时,林戈和王佳杰先是到菜地里采摘,然后分工合作,不到一個小时几道原汁原味的小菜就上桌了,三个人谈笑风生,时间在碗筷中缓缓滑过。之前,林戈只是和妻子一起享受夕阳余晖下的晚餐,现在因为王佳杰的加入,夫妻俩突然意识到: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更大的好处在于,之前他还操心地里太多的蔬果,终于找到了用武之地。第二天,当王佳杰离开时,他递给林戈200元,林戈拒绝了:“你能留下来陪我们吃晚餐,给我们带来的欢乐远比200元多!”

几天后,林戈在书屋的墙上贴了一则邀请:“如果你愿意的话,请留下来吃一顿田园小菜,喝一杯山泉。”开始读者还以为他们是要开一家民宿,还询问留宿一晚的费用。泰瑞莎莞尔一笑,“我们只是想比比书屋里能充满的欢笑,这是再多的钱也换不来的!”

真诚的邀请,让“比比书屋”迅速在香港传开,在每周开放的两天时里,书屋里总是挤满了读者,没有大声的喧嚣,有的只是翻书的沙沙声。傍晚时分,留下来的几个人在林戈的带领下下到菜地里,挖红薯、摘豆角,尽管不知道对方的名字,大家依然有说有笑。吃完饭后,尽管林戈再三表示不需要任何费用,但是大家不约而同地会将一些钱塞进他的口袋。几次三番的推却后,林戈提议道:“如果大家实在过意不去的话,你们可以将家里多余的旧书拿过来!”

尽管林戈要求的是多余的旧书,可是他发现大家带过来的基本上是新书,对于留下来过夜的读者,他和妻子提供一顿乡野小菜。对于当天就返回的读者,林戈则是提供一份蔬菜,要么是土豆和红薯,要么是西红柿或者辣椒,最多的则是绿油油的油麦菜和菜心。用林戈自己的话说就是“以书换菜”,而在“捐赠”的书籍当中,种植类的最多,在书屋不开放的日子里,林戈总会一头扎进这些书籍里,然后在地里实践一番,等技术一成熟,他就在下地种菜的读者面前卖弄一番。

和林戈喜欢种植类书不同的是,泰瑞莎喜欢的则是食谱类的书籍,在书屋不开放的日子里,她可以静下心来下来尝试着做各种美食,然后一一让林戈品尝。而在书屋开放的日子里,她在下午时要么给大家做一道南瓜饼,要么是蔬果沙拉。而她更在行的还是给留下来的读者提供一桌子菜肴,等大家把各种蔬果采摘回来之后,她像指挥家一样,安排大家切菜的切菜,炒菜的炒菜,煮饭的煮饭,狭小的厨房拥挤而有序。

准备妥当,大家围着桌子谈天说地,没有任何拘束,晚饭结束后,大家又分工合作,将厨房整理得井井有条。一个叫谭天的读者好奇地问,他们这么劳累到底是为了什么,林戈一笑,“我根本感觉不到累,你们专程而来,不怕麻烦,而对于我们来说不过是多个人、多双筷而已。”

感悟人生,给予是福

到了2017年4月,“比比书屋”的的固定会员就达到了600人,书屋虽然不足30平方米,却摆了5000多本书。八成是新书,两成是书友们和林戈收藏的二手书。林戈还将这些书按照不同的类别进行分类,“改变世界的人”“活得不耐烦看的书”“耕种蔬菜就是耕种人生”。

7月,书屋迎来了一对夫妻,让林戈意外的是,这对夫妻一直没有什么交流,上午各自看书,下午各自到菜地采摘蔬果,晚上更是分房而睡。第二天,夫妻離开时,丈夫真诚地对林戈说:“谢谢你招待了我们这一天,其实两天前我们还准备去离婚,是朋友介绍我们到‘比比书屋来的,说让我们在这里呆一天,再做决定是否要离婚。经过这一天的冷静,我找到了我们离婚的最根本原因,我们各自都忙着自己的事业,只顾着赚钱,而忽视了婚姻的真谛是饭后的一段你前我后的散步,是宁静过后的反思。”丈夫的话让林戈醍醐灌顶,这不就是自己的渴望的吗?从前他和妻子面对的都是的繁华,只有拼命的工作,才能立足,可是这样的忙碌换来的是身体和精神上的伤痕累累,而只有在回来的这段时间才能享受没有名利的生活。

“没想到自己的书屋还能拯救濒临破产的婚姻!”很快,在书屋的一角,林戈放置了一些夫妻相处的书籍,他还给起了一个时尚的名字“婚姻理疗”。如此,“比比书屋”又被赋予了新的作用,林戈希望更多的夫妻能到这里坐一坐,“当夫妻牵手在乡间小道时,微风拂面,没有都市的喧嚣,没有名利的引诱,有的只是彼此的脚步声。”

10月3日,林戈发起来到“比比书屋”看中秋月亮的活动,结果中秋节当天来的读者就多达80多人,而留下来过夜的读者达到8人。林戈就在书屋外布置了一张大的桌子,大家做了一桌子可口的小菜,没有月饼,就拿南瓜饼替上。月亮出来后,大家纷纷掏出了手机,看到大家拍的起劲,林戈突然说:“我建议把你们拍摄的月亮发给最思念的人,和他们分享这份宁静。”第二天,有人将活动上传到网上,“比比书屋”一夜成名。甚至被网友亲切的称呼为“最遥远菜田上的小书店”。有恋人提出到“比比书屋”来拍婚纱照;附近的农民也慕名而来,和林戈探讨蔬菜的种植。

林戈曾经询问经常到书屋看书的廖晋,她可以到附近的图书馆看书,为什么要到这么偏僻的地方来看书?廖晋回答说,“我喜欢这里宁静的环境,更喜欢窗外田野的风光,没有都市的喧嚣,有的只是大自然给予的宁静。”

有会员“好意”提醒林戈,他们可以向会员收一点钱,这样就可以扩大书屋的规模,让更多的人来这里读书;也有读者劝他把书屋推广到网上,这样就能通过GPS进行定位。林戈想了想拒绝了,当初他决定把猪棚和粮仓改造成书屋时,只是想给自己疲惫的心灵找一个休憩的地方,可是现在,他发现并没有放慢脚步,反而把书屋视为自己“人生下半场”的起点,比工作时更加忙碌充实。其实在林戈和妻子的心里,“比比书屋”还有一层含义,在广东话里,“比”有给予的意思,他们觉得施比受更加有福。

编辑郑佳慧

猜你喜欢
比比林风眠田地
林风眠《静物·瓶花》
比比谁勇敢
纪念林风眠诞辰120周年系列活动剪影
林风眠:鹜影中增添一分清寂的幻想
比比谁更重
比比谁更快
安其的田地
林风眠与20世纪的中国艺术
田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