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咸阳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城市文化经历了前所未有的碰撞、交流、融合与发展,聚集了现代性蜕变的力量,实现了城市文化的现代化转型,形成了“大秦故都、德善咸阳”的城市文化品牌和“崇德、包容、尚法、创新”的城市精神,城市文化充滿活力与自信,影响力和文化软实力得到极大提升。本文讲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咸阳城市文化的历史变迁分为三个阶段,即城市发展过程中传统文化的兴盛阶段、城市转型过程中的文化迷茫阶段、城市现代化发展过程中的文化复兴与崛起阶段。同时指出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咸阳城市文化的新发展,以及现代性视域下咸阳城市文化软实力提升的着力点。
关键词:城市文化;阶段;新发展;着力点
法国现代派诗人波德莱尔说过“城市面貌改变的速度快过人心。”这句话形象的揭示了现代城市发展的现状。咸阳的城市面貌改变也非常之快,仅2017年,横跨渭河的古渡廊桥建成通行,还原了秦都咸阳“渭水贯都以象天汉,横桥南渡以法牵牛”的盛景,丝路公园的建成开园展现了咸阳作为丝绸之路西出长安第一驿站的重要地位,两寺渡公园内秦帝国重要历史人物的雕塑小品回溯秦时辉煌与灿烂。渭河两岸成为城市新的会客厅、市民文化中心拓展了城市文化空间、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荣获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城市称号又给咸阳的名片上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咸阳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城市文化经历了前所未有的碰撞、交流、融合与发展,聚集了现代性蜕变的力量,实现了城市文化的现代化转型,形成了“大秦故都、德善咸阳”的城市文化品牌和“崇德、包容、尚法、创新”的城市精神,城市文化充满活力与自信,影响力和文化软实力得到极大提升。
一、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咸阳城市文化的历史性变迁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城市文化与城市相伴而生。无论城市如何发展,面貌如何改变,城市文化如同城市的血脉一样而生生不息,它承载着人类发展的历史、记忆,是保存和生产人类文化的宝库。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咸阳市经历了一个综合、复杂和独特的历史进程。在这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咸阳将其独特的历史文化禀赋与现代性气质融合起来孕育出了新的文化有机体。这是在历史文化积淀的基础上对适应时代发展及新时代精神文化的弘扬而达到的新文化高度。因本文只探讨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城市文化发展的历史进程,故而将这四十年的过往分为三个历史性阶段,即城市发展过程中传统文化的兴盛阶段、城市转型过程中的文化迷茫阶段、城市现代化发展过程中的文化复兴与崛起阶段。
1.城市发展过程中传统文化的兴盛阶段(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至九十年代初)
咸阳市是国家“一五”规划的西北纺织产业基地,先后建成一批国有、省属大型纺织企业,如国棉一厂、国棉二厂、国棉七厂、陕棉八厂等,辉煌时陕西十万纺织大军一半在咸阳,产值和利税都曾占到咸阳工业经济的半壁江山。“进了纺织厂,走路腰包响,头上白帽子,穿的是料子。”深刻反映了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初纺织工业在咸阳的辉煌及纺织工人殷实的生活状况。因为纺织企业的兴盛让这里的城市经济蓬勃发展,城市规模迅速突破明清古城而逐步扩展,直到现在,人民路上一些纺织企业还在昭示着过去的辉煌。九十年代505集团的迅速崛起和505神功元气袋的热销让这个在城市中心地带的企业异常辉煌,505广场甚至一度成为城市的标志建筑。城市经济繁荣发展也使得传统文化繁荣兴盛。渭水biangbiang面招呼着南来北往的客商,琥珀糖走街串巷受人欢迎,张记馄饨馆生意红火,牛拉鼓、秦汉战鼓响彻咸阳大地,渭城二月二庙会热闹非凡,皮影戏、弦板腔深受百姓喜爱。市民文化生活丰富多彩,经济繁荣带来文化的兴盛,人们沉浸在发展的喜悦当中。
2.城市转型过程中的文化迷茫阶段(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至本世纪前8年)
进入上世纪90年代,咸阳纺织陷入谷底,咸阳纺织集团董事长、总经理康忠民在一次采访中说:“16户国有企业,设备落后,纺的是坯布,一米只挣几分钱,人均月收入不过千。工人没士气,厂子不景气,日子过得一个比一个艰难。”城市产业经济逐步没落,纺织企业仍在苦苦支撑。此时棚户区改造、基础设施建设如火如荼,房地产开始兴盛,大有打破一个旧世界,建设一个新世界的豪言壮志。明清古城作为咸阳的老城区也经历了一番大拆大建,很多古建、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城市的建设过程中消亡,部分被保护下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因失去生存空间只能进入文化馆、博物馆。在城市建设洪流的裹挟之下,咸阳城市如全国其他城市一样轰轰烈烈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现代化的街头矗立着时代的产物,宽阔的马路上车水马龙。到处看到的是一派现代化的景象。正如托克维尔在《旧制度与大革命》中所说:“看似是为了推翻过去,建立一个新的社会秩序和城市,其实过去的东西依然会一直存在。”虽然名称保留下来,但是城市内在的精神会“一直存在”,只是在这个阶段开启了城市的现代性大门,却并未让历史文化照进城市的现代化进程中,所以将这个阶段称之为城市转型过程中的文化迷茫阶段。
3.城市现代化发展过程中的文化复兴与崛起阶段(2008年至今)
国务院批复的《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中明确:“实现西(安)咸(阳)一体化,形成国际现代化大都市”起,西安咸阳加快西咸一体化进程,共同探讨西安(咸阳)国际化大都市建设。大西安建设拉开序幕。在这一时期,咸阳才开始在现代化进程中深刻审视城市历史文化,使城市文化得以重塑、复兴。十年的发展历程显示了城市发展中从注重城市建设到注重城市文化精神提升的转变过程。城市品牌、城市精神的提出与宣传推介让更多人认识了这座城市从历史中翩然走出的文化风韵,城市景观、城市雕塑小品、公园广场等历史文化场景的塑造、恢复让人看到了这个城市厚重的人文情怀,沣渭两河四岸生态湿地恢复历史壮美自然景观,市民文化中心成为新的文化空间和重要载体,人文咸阳建设更为壮丽。
由此可以看出咸阳的城市文化经历了兴盛→迷茫→重塑的过程,城市文化在走向现代性的同时很难对一些文化传统进行抉择,也很难评判究竟是传统文化好还是现代文化好。“现代性并不一定不如传统,只是,在走向现代化的生活模式的过程中,能够将其所具有的最先进和高质量的文化、艺术最大程度地介绍给世界,才是关键,也是张扬国家‘文化力的核心,而不是低俗与低价值,以及简单的经济形态的城市。”
二、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咸阳城市文化的新发展
1.咸阳城市文化的历史探源
咸阳至今有2368年的建城史,但是作为秦国和大秦帝国的国都只有短短144年之久,可以说是短暂而辉煌的。在这里有闻名于世的秦始皇统一六国的纵横捭阖,也有商鞅、李斯等人名垂千古,还有被后世沿用、称颂的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水利工程、历史故事等等。汉兴之后,咸阳作为汉、唐长安的京畿之地仍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这一阶段是城市建设的巅峰时期,也是咸阳城市文化异常繁荣时期。宋以后,这里成为重要的商品中转站、集散地和西出长安的第一驿站,跨过渭河成为送别亲人的最后一站,至今流传着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诗句。随着渭河河道的迁移和时间的飞逝,明清咸阳城易址新建,却也盛极一时。
2.咸阳城市文化现代性的开端:咸阳精神和城市名片的提出
2015年12月28日咸阳精神和城市品牌新闻发布会召开,历时17个月的酝酿推出了“崇德包容,商法创新”的咸阳精神和“大秦故都,德善咸阳”的城市品牌以及用小篆字体“咸阳”刻画的城市标示,充分展示了咸阳从城市建设之初就具有的优秀文化基因,反映了历史与当代文化交融后所形成的新的价值理念和价值追求,将城市独特的基因和史实熔铸于当代城市文化之中,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延续,是对当代城市文化的创新发展,是对人文精神的扩充发扬,是城市文化现代性的开端,需要呵护与浇灌。崇德包容、尚法创新”的咸阳精神和“大秦故都,德善咸阳”的城市品牌从历史中走来,又凝结了咸阳人的时代精神,既是咸阳独特的城市标识,也是咸阳人民的精神特质。
3.咸阳城市文化发展的方向:人文咸阳
咸阳市第七次党代会报告《立足爬坡过坎 矢志追赶超越 为建设富强人文健康新咸阳而努力奋斗》中提出建设富强人文健康新咸阳,报告明确指出:“‘人文是精神动力,强调软实力。咸阳是中华民族大一统的起点、祖国几何版图的原点、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节点,传统文化、红色文化、民俗文化交相辉映。这昭示我们,必须始终突出“文化自信”这一灵魂,在挖掘深厚文脉中探寻历史与现实的契合点,力促文化资源产品化、文化产业特色化,全面提升咸阳对外知名度美誉度。”从2016年起,人文咸阳成为咸阳城市文化建设最鲜明的目标导向,也是今后城市文化发展的方向。
三、现代性视域下咸阳城市文化软实力提升的着力点
1.讲好咸阳故事
组织专家学者深入解读“崇德包容、尚法創新”的咸阳精神,讲好“大秦故都,德善咸阳”故事,明确咸阳精神和城市品牌的独特性、排他性和时代性。例如崇德,后稷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农官,教民稼穑已是大德;周太王古公亶父在豳“积德行义”,因戎狄入侵不忍百姓伤亡而由豳迁至岐下,亦是大德。秦人因护送周平王东迁洛邑行义举而跻身诸侯,因扶危济弱,帮助晋惠公平定内乱,借粮食给晋国彰显重义美德。秦始皇统一天下大业以后施行了“行同伦”的道德规范和行为标准,努力营造和平、安宁的社会环境。咸阳境内的望母塔和报本寺塔彰显了汉文帝刘恒和唐太宗李世民对于母亲的思念和感恩……再如尚法,春秋战国时期借由法家改革而称霸的诸侯国不少,但是真正借助法家成就帝国的只有秦国,“道不拾遗,夜不闭户”展示秦人之尚法传统,“尚法”精神的基因在咸阳则具有无可比拟的高度。“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一句话就展示出咸阳对各国人才的包容,尤其是对间谍郑国的包容,不仅赦免间谍郑国,还允许他在咸阳的土地上实现了他的价值而名垂千古。创新,建立第一个中央集权制度的国家实属不易,这本身就是最大的创新。由此观之,深入挖掘咸阳历史文化,展示咸阳精神,讲好咸阳故事的重要性。同时还应在思想道德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好咸阳新故事树立文化自信等方面努力,全面展示城市文化形象,展现城市精神和品牌所代表的城市影响力和品牌号召力。
2.规划好发展路线图
人文咸阳建设要在弄清楚本地区的文化资源和文化类型的基础上设计出清晰的发展路径,从而实现全面提升咸阳对外知名度和美誉度。在人文城市的宣传推介上一定要制定清晰的发展路线图,统筹规划安排布局,规避风险挑战,用一些载体、产品来展现人文咸阳的魅力。
突出围绕“大秦故都,德善咸阳”的城市精神、“崇德包容,尚法创新”的城市品牌和以建设人文咸阳的要求,构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形成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讲好咸阳故事,加快推动文化惠民、文化富民步伐。推出更多讲好咸阳故事的文艺精品和影视力作。加快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凝聚人心,营造良好人文城市氛围。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提升博物馆、文化馆、非遗馆的内涵、等级、知名度和美誉度,开发能够满足游客需求的文创产品。大力发展演艺、音乐、节庆、广播影视、会展、体育赛事等特色文化产业,壮大提升传统文化产业,培育扶持新兴文化产业,促进文化产业成为富民强市、凝魂聚力的支柱性产业。
3.建设好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
西安、咸阳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两市也同时提出要“建设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全域旅游顺理成章地成为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建设的重要路径和城市文化展示的重要舞台。2018年咸阳市明确提出“推进全域旅游示范市创建”,依托旅游产业发展留住城市记忆,推介城市基因,宣传城市文化,展示文化成果。通过全域旅游的创建,努力提升城市的整体环境。以“舒适·慢生活”的理念开发城市文化会客厅——明清老城区,保留城市记忆,展示咸阳人浓厚城市生活气息和中医养生文化;以“大秦古都德善咸阳”的城市品牌和历史遗存讲好辉煌的历史故事和新时代发展的时代强音;以“人文咸阳”凸显城市气质和魅力、展现新时代新风采。
参考文献:
[1]《咸阳纺织退城入园 “换笼换鸟”华丽蜕变》,《陕西日报》,2014年1月20日
[2]叶然.《巴黎的重建以及对中国城市的启示》,《文化产业导刊》,2017年第6期
[3]司马迁.《史记·周本纪第四》,岳麓书社,2001年9月第二版
作者简介:
丁华,中共咸阳市委党校经济学讲师,主要从事生态文明与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等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