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中国视域下城市社区居民体育健康促进研究

2018-05-14 17:20许松青
当代体育科技 2018年11期
关键词:健康促进社区体育居民

许松青

摘 要:健康是促进人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基础,是全面提升中华民族健康素质的国家战略。主要采用文献法、专家咨询访谈法等研究方法,研究城市居民健康问题。体育锻炼对人生活方式的积极影响日益受到世界各国健康促进组织的重视,体育锻炼不仅是一种健康生活方式,而且被作為医疗手段,为减轻患者和国家医疗负担做出了重要贡献;研究城市居民体育健康促进,分析存在的问题,探讨发展路径与策略。

关键词:社区体育 居民 健康促进

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8)04(b)-0151-02

国民健康是新时代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基础。在构建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居民体质下降,心脑血管、糖尿病等慢性病发生呈现升高的趋势。体育健身活动是国民健康干预的一种有效手段,能改变不良的行为习惯,提高居民生活和生命质量,是一些疾病治疗的重要辅助措施,减少医疗支出。改变不健康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是健康促进核心内容,体育健康促进能有效地促使城市社区居民形成有益于健康的体育行为和生活习惯,进而增进健康。

1 城市社区居民体育健康促进现状分析

在健康中国建设的背景下,由于传统观念制约、社会组织机构机制的不完善,对社区体育价值还没有充分认知,没有认识对社区体育重要性,社区体育和社区隶属于两个政府部门,导致社区体育与社区独立发展,再加上传统健康的观念等因素的影响,致使社区体育滞后于社会的发展、居民的实际健身需求。社区体育作为我国全民健身活动的重要内容,只有社区居民健康了,才能有健康的社会、小区和城市,健康中国梦才能实现。

国家历来重视居民的健康问题。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从城市居民对社区体育的认知现状看,大多数居民只是把体育当作一种健身活动,看作机能的改善,有时间就活动,对体育的重要性认识还不够,更没有意识到体育的心理、社会、道德方面价值效用以及创新、团队精神的培养、体育精神对人的影响。这需要采取多种举措引导居民转变健康理念,从治病为中心到健康为中心。充分利用现代多种传播媒体宣传体育,提高居民对体育功能、重要性的认识以及体育精神对人的重大力量和引领,通过“全民健身日”、品牌体育赛事等各种竞赛引领城市居民积极参与体育健身活动,发挥体育治病的前置功能,推进“健康中国”建设。

2 城市社区居民体育健康促进创新发展

2.1 完善城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社区体育社会化、生活化

只有体育社会化、生活化,才能真正实现城市居民的健康。社区体育实现社会化管理,体育设施进行多层次的社会力量建设与管理,社区融资保障社区体育发展。这样才能为居民健身提供有效的基础保障,实现居民的健身的社会化。而传统以老年人体育为理念的社区体育发展,制约了全民健身活动广泛开展,与健康中国的理念不相吻合,应拓展公共供给服务人群,让不同人群居民都能享受公共体育服务。

社区体育活动由居委会、体育社团或居民自主组织开展,实现社区居民体育健身活动多层次组织管理体系和创新机制。采取多种举措根据社区居民生活时间、健身实际需求,组织开展体育健身活动,注重培养居民自主健身意识,实现居民健身活动生活化、社区体育的社会化。

2.2 加大基础公共体育设施建设,保障城市社区居民基本的健身条件

“体育设施是社区居民进行体育活动的基础保障,也是居民进行体育活动的积极诱因。”在新时代城市居民健康意识的不断提升,而现有体育场地设施远不能满足居民健身的需要,直接制约了居民参与健身锻炼的积极性。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视角对社区体育场馆设施进行规划建设发展,确保城市居民基本的健身条件有效供给服务。

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实施相关政策,使学校体育资源、公共体育资源与社会共享有法可依,实施相应的监督机制以及保障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开放的安全性,推进公共体育资源供给服务的法制化进程。通过为进入公共体育资源的居民健身锻炼者实行网络信息,构建网络健身平台体系,为健身者购买健身保险,解决健身伤害事故问题,落实相应的安全管理等措施,安排公共体育资源对社会开放管理补偿经费,为城市居民的体育健身提供安全保障。安排专项经费和补贴公共体育设施开放的损耗,形成了“政府购买服务、市场分担风险、社会法人或产业公司”参与管理的公共体育资源开放管理模式,形成社区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管理、维护的长效机制和管理运营体系,保障城市居民基本的健身条件的有效供给。

2.3 完善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体系,形成公共体育供给服务长效机制

社区体育指导是社区体育发展的重要工作,而现阶段社区体育指导员供给服务的数量与居民健身服务需求,还有较大的差距。这直接制约了社区体育工作的广泛开展,影响着居民参与健身的导引力量和健康城市的构建。

由于体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滞后,无效公共体育供给较多,社会体育指导员管理、培训机制体系还不完善等因素的制约,目前社区体育指导员严重缺乏。应从健康中国的角度,从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高度,从建设健康城市维度认识体育的重要作用,采取有效措施改变以义务兼职为的社区体育指导员的居民,应进行社区体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逐步形成多层次、结构合理、服务到位的健身指导服务体系和机制,增加有效供给服务,满足居民实际健身服务需求。

2.4 加强社区青少年体育工作

习近平在2016年的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强调,“要重视少年儿童健康,全面加强幼儿园、中小学的卫生与健康工作。”青少年作为国家、民族和健康中国的未来,是健康中国未来建设的中坚力量,是中国梦实践者和见证者。

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持续下降,健康问题不容乐观。采取有效举措提高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国家已经颁布一系列文件要加强青少年健康工作、减轻作业负担,保证青少年充分的体育活动时间,而在校园安全的时代背景下,学校体育工作不敢有“冒险、危险潜在的运动”,学生运动强度必然不够,青少年健康问题不仅仅是学校的事情,而且是社会、营养等一系列的综合因素问题。全社会各方面都要关心重视学生的体质健康,加强社区青少年体育工作,增进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

2.5 构建以学校为依托的社区体育中心

解决场地设施问题是深入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和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路径。2017年《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关于推进学校体育场地向社会开放的实施意见》提出,“积极推进学校体育场地向社会开放工作。”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是广泛开展全民健身工作和建设“健康中国”国家战略的举措。

构建以学校为依托的社区体育中心,是基于学校在居民的健身圈内、学校有现代化的体育场馆设施。以学校为依托发展社区体育中心就是以以居民和学生多元化健身需求为目标导向,对学校体育设施的完善与提升。现实中能符合普通居民健身需求的社区体育中心的建设还存在机制、政策等方面的问题,导致了城市居民对体育健身的美好追求与体育设施公共供给不均衡不合理的矛盾。以学校为依托,构建社区体育中心能够充分的解决当前制约社区体育发展的体育设施、健身指导员、体育组织不健全等公共体育供给服务问题,满足广大青少年学生、居民多元化的健身活动需求。

参考文献

[1] 丁鹏,蔡小英.体育健康促进研究综述[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7(8):163-167.

[2] 李月丽.“互联网+”背景下的全民体育健康服务现状[J].体育科学研究,2017(3):33-38.

[3] 王登峰.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理念与策略[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7(6):1-3.

[4] 向祖兵,汪流,李骁天.“三社联动”视角下社区体育网络体系的模式与机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7(5):546-551.

[5] 曹勇.人本价值取向下的学校体育健康促进发展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5(21):118-120.

[6] 王莉.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构成与标准化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5(3):1-7.

猜你喜欢
健康促进社区体育居民
石器时代的居民
石器时代的居民
健康中国战略下武术对学生的健康促进研究
健康促进对航海类大学生健康生活方式的影响
53.7%的居民认为目前房价“高,难以接受”
浙江省金华市社区体育与高校体育的互动研究
当前社区体育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
论城市社区体育的制约因素及对策
上海市某高新技术企业员工健康促进干预效果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