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健全预防和惩治损害群众利益问题机制研究

2018-05-14 12:45张国栋
新丝路(下旬) 2018年6期
关键词:群众利益党员干部监督

张国栋

群众利益无小事,以人为本是我们党的执政之基,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各种形式的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逐渐的拉远了群众与党的距离,损害了党的形象和执政威严,要解决当前存在的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就要从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问题入手,着力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解决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问题,把改进作风成效落实到基层,真正让群众受益,努力取得人民群众满意的实效。

一、损害群众利益的表现形式

当前,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各项事业的不断发展,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也呈现出多领域的特点。总结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

1.不作为

有些党员干部工作中过于谨小慎微。总体来说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怕被上级追责,害怕出事。另一种是怕引火上身,怕得罪人。有些党员干部信奉“得过且过,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思想,不积极落实上级的工作任务,更不愿主动的承担工作任务;第有些党员干部,将“躲”进行到底,远离工作中心,更将自己划分在领导视线范围之外,做起事来躲躲藏藏,目的就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有些党员干部则具有懒政的特点,既有身体懒惰,也有思想懒惰。有些党员干部表现的甘于平庸,不求上进。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多个场合提到,我们的党员干部要有本领恐慌意识。加强学习,才是治庸良方。但是有些干部因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脚步,专业技术技能、知识更新停滞,因为不积极进行观念更新,在互联网大潮下,被越拉越远,却常以老同志自居,要让贤给年轻人机会为自己开脱,这些不作为的党员干部就给老百姓带来“只吃饭、不干活”的恶略印象。

2.乱作为

具体表现有,一是权欲熏心、胆大妄为。在当前全面从严治党的大环境下,在加强作风建设、加大反腐力度的整顿之风下,还有部分干部麻木不仁、胆大妄为、我行我素、顶风行事。二是滥用权力,假公济私。例如在惠农补贴、赈灾救灾、拆迁补偿、棚户区改造、惠民工程中利用职务之便,自己多拿多占或为亲朋好友谋取不正当利益。三是投机取巧、弄虚作假。常常利用政策的漏洞钻“空子”、打“擦边球”、甚至“闯红灯”,在执行上级政策过程中搞变通,违规谋取局部利益而置制度、规定于不顾。

3.以权谋私

一是主要表现在工程建设、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土地征用、招商引资、项目审批、企业重组、收受贿赂等重要领域方面。二是人情腐败。主要表现在收受“红包”、收受礼品、收受有价证券、买卖高值低价和低值高价物品,接受关系单位和关系人安排的吃喝、旅游、休闲度假、高消费体育健身活动等方面。三是公权私用。主要表现在为妻子、儿女和亲朋好友经商活动找关系、打招呼、讲人情、协调项目、协调资金等方面。四是假公济私。主要表现在用公款公物为自己装修高档办公室、购置高档车辆、办公用品,用公款公物请客送礼、用公款购买家庭个人用品、公车私用等方面。

4.执法不严

一是利用职权,徇私舞弊,为他人谋取利用,以权谋私,办事服务故意刁难,利用执法之际出现吃、拿、卡、要等违法违纪行为等现象。二是依法执法、依法守法意识淡薄,为执法而执法,导致检查过多过滥,出现执法不文明、态度生硬、刁难企业业主甚至权利寻租等行为;三是在执法监督过程中疏于管理、玩忽职守、推诿扯皮、违法不究、行政不作为等行为;四是有纪律不遵守,有制度不落实,有承诺不履行,擅离职守、推诿扯皮、工作缺乏信用缺失等行为。

二、损害群众利益问题的原因剖析

1.监督不到位导致权力滥用

一些领导干部的权力滥用,究其原因,一是领导干部自身的群众意识淡薄,在行使权力时考虑集团利益和个人利益太多,顾及人民群众利益太少;二是个别领导干部的发展观、权力观和政绩观扭曲,为了达到个人官位的升迁,片面追求发展速度,片面强调降低成本,超越资源环境和群众承受能力,热衷于搞脱离实际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其代价必然是牺牲人民群众利益;三是个人利益当头、法制观念淡薄,政策原则抛于脑后,吃、拿、卡、要、报现象时有发生;四是“潜规则”在部分人的头脑当中占据一定地位,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

2.制度不健全导致不作为乱作为

体制制度的不健全是根本原因。有的部门虽然建立了相应的规章制度,但流于形式,缺乏有效的监管,不出问题不去管,出了問题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不愿得罪人,甚至为其说情。政务公开制度不健全,人民群众不能真正享有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人民群众的权益就难以得到有效保护。片面强调政绩,导致一些领导干部为在短期内出政绩,决策不听民声,不进行可行性研究,盲目上项目,大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最终群众利益受损。

3.主观上放松、客观上教育不够导致执政为民意识不强

一是不良利益驱动。有的是因为当地财政困难,要自己找 “活路”,想着法子弄钱;有的是单位把收费罚款与个人的收入挂钩,多收多罚多得,为了小团体和个人的经济利益,去损害群众利益。二是法制观念不强。因为不学法律政策,所以不懂法律政策,在实际工作中经常违法乱纪,损害群众利益;有的虽然知法懂政策,但工作中不依法办事,不按政策办事,也经常做出一些有损群众利益的事情。三是宗旨意识淡薄。一些党员干部的群众观念淡薄,想问题没有把群众利益放在心里,干事情没有把群众利益放在眼里,导致决策不合民意,做事有损民利,有的为了 “升官”、“保官”,搞一些不切实际的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做出一些损民利己的事。

三、治理损害群众问题的对策建议

群众利益无小事,要解决好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就要从健全制度、药效监督、坚持教育着手,才能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

1.重视教育提升,从思想上强化党员干部的宗旨意识

通过教育培训提升党员干部的自我防范能力,使党员干部牢都能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解决好损害群众利益问题的打好思想基础。使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地位观、权力观、和利益观,增强法治意识和廉洁奉公意识,努力提升和维护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以自身行动践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求,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做人民的公仆。

2.抓制度建设,约束、规范党员干部的行为作风

之所以有不断害群众利益问题的发生,很大程度上要归结与有些党员干部滥用职权、不讲原则、不依法依规,不照章办事造成的。因此,要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还要着重抓作风不正、习气不正,精神涣散部门和个人,用见实效的制度、建能管人的制度,要能让制度规范行政行为、建立健全管的住人、管的住办事程序的机制。

3.落实有效监督,把权利关进制度的笼子

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纠也是当前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症结之一。这其中,监督力度不够,监督效果不明显,事后监督跟上不是更深层次的原因。因此,要尝试横向监督和纵向监督共同形成合力的监督体系,外部监督与内部监督相结合的形式,形成专项监督与定向监督广泛开展的常态化,才能使执法行为受到有效制约。

4.加大改革力度,在重要领域上解决损害群身利益的问题

要不断创新体制机制,探索防治、根治损害群众利益问题的好办法,如司法体制和监督机制、推进干部人事选拔制度、基础项目建设投资体制改革、行政审批制度等,从选人用人、权力运行、司法活动、资金管理、投资领域监管的制度安排上充分体现群众利益,逐步减少容易发生损害群众切身利益问题的因素。

5.加大惩治力度,对损害群众切身利益的行为要严肃处理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群众利益无小事,损害群众利益看似问题很小,实则能影响到党的执政基础,因此必须严格落实主体责任,权利越大,责任越大,让党的纪律、国家法律像“高压线”一样严禁触碰,要让各级党员干部牢记损害群众利益同样是不可触碰的党纪国法,碰了就受到严厉的追究,用严明的纪律来维护和实现好人民群众的合法利益。尤其是在容易出现损害群众利益集中的领域,如城市征地、拆迁;社会医疗和保障领域;执法领域;民生建设领域与民争利等,只要发现一起,就必须严肃查处一起,违纪违法的要坚决绳之以法。

猜你喜欢
群众利益党员干部监督
同心战“疫”,市人大机关党员干部在行动
什么是四个监督?
在275起漠视侵害群众利益的案例中,这些问题最突出
党员干部拒腐防变要用好“五心”
浅谈高速公路“三改工程”设计要点
论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越性
落实依法监督、科学监督、高效监督
绥棱县 “三个注重”着力打造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