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梓健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为‘牛鼻子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雄安新区。”这是党中央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也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动员令。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雄安新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对于集中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探索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新模式,调整优化京津冀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补足京津冀三地发展不平衡短板,培育创新驱动发展新引擎,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对此,笔者建议如下:
一、打造高端价值链,加快形成要素流入区
1966年,汤普森发表《对制造业地理的几点理论思考》,提出了“区域生命周期理论”。该理论认为,任何一个区域只要步入现代化发展轨道的进程,就会像一个生命有机体一样,经历从“年轻”到“成熟”再到“老年”阶段的过程。不同发展阶段的区域所面临的现状、在所处区域发展格局中的竞争地位和要素流动方向均不相同。“年轻期”的区域由于政府决策倾斜或者出现了大范围区域环境变迁而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这些区域生产成本低,经济增长速度极快,是典型的生产要素净流入区。“成熟期”的区域由于经历了高速度的发展,经济实力大幅度提升,从而对于其他区域形成“垄断”,这些区域为应对其他区域的竞争以及自身成本相对较高的劣势,会将劳动密集型厂房或企业迁移至其他地区,因此该区域属于典型的低水平生产要素流出区。该理论的最后一个阶段,“老年期”的区域则是经历了较长时间发展后,生产成本升高,与其他地区无比较优势的区域,这类区域会出现大量优质企业与人才外流,是典型的衰退型生产要素净流出区。
当前,北京仍是生产要素净流入区域,河北地区是较低水平的生产要素净流出区域。如果京津冀的发展现状仍没有改变,不仅河北的“乡村病”无法根治,而且北京和天津由于没有得到及时的功能疏解,长此以往,则可能会由快速发展转为衰退。雄安新区要充分利用承接非首都功能为基点的功能性机遇,重点承接北京疏解出的行政事业单位、总部企业、金融机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实现经济社会短期内的快速发展。但这种“输血式”发展模式必将不可持续,应尽快将“输血”转为“造血”,培育出具有功能承接与创新培育相得益彰、互相支撑的“双轮驱动”模式的内生性产业体系。建设本地的高新产业园区,加快打造创新链与产业链相匹配的高端价值链条,形成要素流入区。在打造雄安高端价值链的同时,要与周边区域实现价值链上的错位竞争,明确优势主导产业和产业链发展方向,成为以大数据、区块链、移动互联网、智能家具和云计算等为代表的前沿科技创新的温床。
二、以交通基础设施为先导,加速区域间要素流动
根据区域经济学理论,由于区域之间存在分工、竞争、运输成本等区际联系,多中心城市一般需要符合六边形空间结构的原则,而次级城市位于三个高层城市组成的三角形的中心,有利于次级城市较快发展。雄安新区位于京津冀的腹地,距北京和天津均为100多公里,位于京津冀城市群的交汇点,与北京、天津构成具有空间稳定性的三角形结构。同时又坐拥号称华北之肾的白洋淀,交通便捷,生态环境优良,区位优势明显。再有雄县、容城和安新三县有开发程度低、资源承载能力强等特征,这样既能较快、彻底地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转移,解决北京“城市病”,又能加快城镇化进程,改变这里的相对落后面貌,进而治理这里的“乡村病”,尽快缩小与京津两地的发展差距。
作为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载地的雄安新区,客观上要求其交通发达、环境优雅、集约高效;要求有便捷高效的对外交通、富有魅力的创业环境、宽松有利的成果转化条件和激励机制;要求构建生态城市,实现居住与就业均衡、公共设施和生活设施配套完善,建设绿色交通主导的综合交通系统。实现与京津“零阻抗”的交通联系,提高交通服务智能化水平,采取“高速+轨道”的综合捷运方式,从而构建面向京津冀一体化的捷运系统。
三、厘清政府与市场的作用边界,破解区域发展的虹吸效应
冈纳·缪尔达尔于1957年提出的循环积累因果理论认為:市场的作用一般趋向于强化而不是弱化区域间的不平衡状态。在经济循环积累过程中,这种累积效应包含两种作用相反的回流效应和扩散效应。回流效应指较落后地区的生产要素,由于市场的作用向较发达地区转移流动,致使落后地区生产要素“营养不良”,发展更缓慢,即“虹吸效应”;扩散效应则指发达地区的生产要素向落后地区转移流动,反哺落后地区,使之加快发展。区域经济能否实现协调发展,重点取决于回流效应和扩散效应孰强孰弱。回流效应强于扩散效应,是欠发达国家和地区发展起飞阶段造成区域经济难以协调发展的主要原因。缪尔达尔等学者认为,要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必须要有政府的有力干预。
京津冀目前仍处于回流效应大于扩散效应的阶段。为解决不平衡发展的现状,需要政府出手干预,重调京津冀经济布局,优化生产要素配置。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视角看,治理京津冀地区发展不协同的问题,必须要在跨行政区域的更大范围乃至全国范围内,运用多种方式手段进行结构性综合治理。
雄安新区要打破“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和以地域划分权力的体制机制束缚,厘清京津冀局部与全局的关系,坚持共绘“一张蓝图”。可以依托京津两市丰富的高校资源、科研资源、人才资源、技术资源、创新资源,建立创新产业园区及创新重点实验室等,破除科技创新的“孤岛效应”。注重发挥市场作用,建设京津冀创新人才共同体,实现联合创新。建立健全人才流动机制,人才保障机制,深化与国际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的合作,创新优化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集聚吸收高端人才,将新区打造成为创业者与就业者的乐土。雄安新区要紧紧抓住建设国家级新区的难得机遇,加强与京津两地深度合作,用政策、市场等手段来引导人才向雄安新区转移,破解京津两地快速发展带来的虹吸效应。
作者单位:中共中央党校研究生院
责任编辑:王素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