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华
[摘 要] 我國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离不开人才的培养,一体化教学法对人才的供给侧改革和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一体化教学法是我国高技能教学实践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要求,也是中职教学的深层延伸和扩展,能够为“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开展输送实践性和操作性较强的技能型人才。因此,探索与反思一体化教学实践下中职钳工人才的培养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和较强的现实针对性。基于此,尝试对中职钳工一体化教学法进行实践探究与反思,希望能够对中职钳工一体化教学法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和参考价值。
[关 键 词] 一体化教学法;中职钳工;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25-0115-01
一、研究的必要性
近几年,我国的钳工人才需求不断增加,虽然中职钳工人才的供给数量也在逐年上升,但是供给质量却不能满足企业对中职钳工人才的需求。这从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了中职钳工学生的实践性较差、应用能力不足、专业技术操作能力不能满足岗位要求。之所以产生这种现象最为直接的原因是学校中职钳工教学实践与社会、企业对其需求之间存在脱节现象,且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没有得到较为高效的融合。我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离不开人才的培养,一体化教学法是教学实践的一种重要途径,对人才的供给侧改革和实践结构的转型升级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一体化教学法是我国中职技能教学实践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要求,也是中职教学的深层延伸和扩展,能够为中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战略的开展实施输送实践性和操作性较强的应用技能型人才。因此,探索与反思一体化教学实践下中职钳工的教学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和较强的现实针对性。基于此,本文尝试对中职钳工一体化教学法进行探索与反思,希望能够对中职钳工一体化教学法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和参考价值。
二、一体化教学法的含义
一体化教学法将实践与教学进行有机结合,使实践和教学互相联系,互相促进,最终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在一体化教学法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扮演着学生的角色,还在相应的理论和社会实践过程中扮演企业职工的角色。一体化教学法的产生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对一些操作性较强、技术性复杂的专业具有较强的实践意义。一体化教学法不仅重视专业理论知识的获取,也重视专业技术的掌握,使理论能够指导实践,实践能够促进理论的理解和转化,将理论和知识紧密联系起来,并融合成了一个有机整体。同时,一体化教学法对提高中职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具有现实意义。中职钳工教学实践模式陷入了一种困境,导致中职钳工人才的供需出现了断档和脱节。一体化教学法对提高中职钳工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专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具有积极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三、中职钳工一体化教学法的实践
(一)将中职钳工学生的培养工作与实际的招工工作纳入一体化教学
基于一体化教学法的中职钳工教学实践最终目的是实现学生培养工作和实践工作供需平衡的一种和谐状态。因此,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将实践的招工数量和招工要求作为中职钳工专业的培养目标。实践和理论的结合使中职钳工专业人才的培养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学生能够将钳工专业的理论知识及时快速地应用到实践中,对存在的问题能给予及时的专业化答疑,促进中职钳工学生形成成熟的职业能力。
(二)将中职钳工专业学生的专业课程与实践课程纳入一体化教学
中职钳工一体化教学法不仅需要学生具备专业的理论知识,还需要学生具有成熟完善的实践理论。因此,在这一教学实践背景下,需要专业课程和实践课程的一体化,使学生的专业知识和相应的实践知识能够支撑今后所从事的工作。同时,专业课程和实践课程的一体化需要学校和企业相配合,实践和专业相配合,形成一种兼备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的课程,使学生在实践中更好地掌握专业理论和实践课程,也促进学校根据实践需求形成订单式教学实践模式。
(三)将中职钳工人才需要的校内实训基地与校外实训基地纳入一体化教学
实训基地建设在一体化教学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学校校内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职钳工人才到实训基地进行学习与到企业进行社会实践具有很大不同,从本质上来说,中职钳工人才到实训基地进行学习在某种意义上而言仍然是一种不同形式的理论学习,这种学习是理论学习的补充和扩展,是中职钳工人才到企业进行社会实践的重要基础和必经阶段。为了提高学生对中职钳工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学校需要完善中职钳工专业所需的功能齐全的校内校外实训基地。
参考文献:
[1]钱兴浦,李玉兰,张慧清.对《中职钳工》课程教学的探讨[J].职业教育研究,2016(7):45.
[2]李学师,张宏良.关于对中职钳工一体化教学法的实践与应用[J].河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81-82.
[3]魏新聚,殷振才.突破《钳工机械基础》教学难点的三种方法[J].职业教育研究,2017(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