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学校创建“特色培训项目”的策略与启示

2018-05-14 16:20邬宜义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18年6期
关键词:办学特色培训

邬宜义

[摘 要] 成校建设“特色培训项目”是形成办学特色和提升服务能力的重要举措。奉化成人学校通过“立足主导产业、创新生产方式、探索合作办学”等方式确立了各校特色培训项目。通过“课程开发与基地建设、项目推进与课题研究、教训内容与实践体验、成果提炼与经验推广”等相互结合的推进策略,促进了成校特色项目的建设,提升了成教内涵发展和服务地方产业发展的能力。

[关 键 词] 成人学校;特色培训项目;建设与推进

[中图分类号] G72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16-0082-03

教育培训是成校满足社区居民学习需求和促进地方产业发展的主要服务方式。选择怎样的培训项目,不仅影响着教育培训的效益和质量,还关系到成校办学的社会吸引力和认可度。近年来,宁波市奉化区成人学校通过大力实施培训“项目化、特色化、精品化”工程,有力地助推了地方产业发展和特色学校建设,其卓有成效的做法,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好评。据此,特别整理奉化区成人学校在“特色培训项目”建设中的实践和经验,以供参考与借鉴。

一、成校“特色培训项目”建设的现状与特点

宁波市奉化区地处浙东沿海、象山港之畔,是一个山海交界之地,陆域面积1277平方千米,海域面积91平方千米,有“六山一水三分田”之称。人口48万,有11个乡镇街道及成人学校。

教育的本质需要个性化的特色教育[1]。特色教育的发展,是当代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大趋势,其实质是“多元主义”教育价值观的体现,即“尊重个性差异与特色,在比照中相互借鉴、交流与合作,以达到共同发展”。[2]为了改变成校在办学过程中存在的“同质化、常态化、任务化”现象,2015年1月,奉化区教育局提出了“开拓发展项目、培育特色项目、打造精品项目”的工作意见。要求各校至少确立一项适合地方产业需要或居民学习需要的有特色的培训项目。各成校根据自己的办学特点和产业发展需要,积极参与特色培训项目的申报和建设。区教育局组织有关专家,对每个项目进行了细致认真的论证与指导。在此基础上,确立了区级重点项目、一般项目和子项目,各为7项。经过几年的特色培训项目的培育和建设,有1项获得省“精品特色培训项目”,有5项成果获得了宁波市职业教学成果奖。有6项立项为省、市级研究课题和社区实验项目;有3项入选宁波市成教“微课程”建设。慈溪、余姚、象山等周边兄弟成校前来学习考察,有相关经验也到杭州、临安等地交流。可见,特色培训项目的开发与建设,促进了奉化区各成校的办学活力。奉化成校“特色培训项目”的开发与建设,具有以下特点。

(一)围绕主导产业定项目

萧王庙成校地處“水蜜桃之乡”,确立了“发展桃文化产业链培训”项目;大堰成校地处山区,环境优美,推出了“品牌农业+乡村旅游”培训项目;莼湖成校地处浙东沿海,确定了“特色渔业培训”项目;尚田成校地处城乡结合部,确立了“畜禽养殖”培训项目;溪口成校地处“中国气动之乡”,有300多家气动企业,确立“气动企业人才培训”项目。这些项目的选定,其主要特点就是“立足地方主导产业”。

(二)创新生产方式选项目

裘村成校立足滨海资源,通过“种猕猴桃、养南美白对虾、游滨海风光”为主题开发了“乡村创业培训”项目,以培育农民“大众创业”的热情与能力。这是一个从农业技术培训转向为“生产+创业”的培训项目;溪口成校从“示范户辐射”雷竹培训转向为气动技术人才培训,也是一个“创新生产方式”的特色项目。

(三)加强合作办学推项目

江口成校为改变“以校为本”的培训方式,积极与专业社合作,推出了“精品农业发展的校社合作培训”项目;岳林成校地处城郊中小企业集聚地,在校内建设数控实训室,在企业车间建立实训课堂,开发了“数控技能校企合作培训”项目;溪口成校与气动协会合作开展技术人才培训,也属于“合作办学”项目。

(四)比较传统优势找项目

基础薄弱、缺乏个性化的成校,寻找特色培训项目的有效方法是运用“比较优势理论”,即“从事某一水平条件下的优势产业,才能够获得最大的收益,并为产业结构升级打下良好的基础”[3]。按照这一观点,西坞成校立足花卉产业,找到了培养“花木园艺工”的培训项目;松岙成校从沿海老年人养护需要出发,确定了“沿海老年人养护一体化培训”项目;锦屏成校因地处城市商业区,在比较优势理念下,确立了“互联网+创业”的教育培训项目。

通过上述途径与策略,奉化区11所成校,均确立了“特色培训项目”,为实现“个性化、特色化”办学提供了基础。由此可见,成校要培育和建设“特色培训项目”,必须深刻思考自己所处的环境、文化特色、产业特点及办学历史和社会责任等,这样才能找到培训特色和办学特色,进而促进成校的内涵发展。

二、成校“特色培训”项目的实施与推进

本文中所谓的“特色培训”,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特色,而是要在课程建设、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学校管理等方面有综合特色,才能算得上特色。因此,项目的实施与推进才是特色培训项目建设的工作重点。

(一)课程开发与基地建设相结合

特色培训项目的特色,离不开其各具个性化的特色课程。特色成校的特色,必定需要并必定通过其从各自学校实际情况出发的“校本化”的特色课程来彰显。开发“校本化”的特色课程是建设“特色培训项目”的基础和关键。

1.构建校本化课程体系。大堰成校以助力“最美乡愁小镇”为理念、以提升“个性化服务”质量为目标、以逐项掌握服务技能为重点,构建了“技能到品质”的培训课程体系,包括“服务技能类(客房、餐桌、民宿管理、厨艺等)、个性服务类(游客心理学、个性化客房摆设、特色菜肴等)、诚信经营类(食品安全、旅游法规、消防知识、突发事件处理等)和全域旅游类(新文明大堰人、景点介绍词、旅游政策和规划等)”四大课程;萧王庙成校以桃文化产业链发展为目标,从一个现代桃农所需要掌握的知识与技能出发,构建了“叙桃源(桃故事、品种、人物等)、栽桃术(选品、施肥、嫁接、防病等)、赏桃花(桃花功效、拍摄绘画、节日服务)、品桃果(采摘、鉴别、保鲜、包装、食法等)、结桃缘(电商、工艺、桃词等)”五类课程;莼湖成校围绕海湾的“旅游、养殖、保护、休闲”要求,分类开发了“电商网络操作、养殖技术提升、绿色海洋普及”等培训课程。显然,开发特色化培训课程,要体现“产业性、需要性和校本性”特点。

2.开发培训实用教材。教材是课程实施的重要载体,也是课程内容的主要呈现形式。为配合项目课程的实施,各校相继开发了特色教训教材,甚至微课资源。如大堰成校开发了《大堰风情》《大堰土菜》《大堰旅游》《大堰民宿》等系列教材;莼湖成校开发了《我与海洋》《我考船舶证书》《船员安全》等科普读物和教材;裘村成校开发了《红心猕猴桃生产栽培技术》《南美白对虾养殖》《农民本土创业案例》等校本教材。有的成校还结合校本教材开发微课资源,如萧王庙成校将开发30集“桃产业链培训”微课程,莼湖成校将开发10项“舌尖上的莼湖”海产品烹饪技术微课程。

3.建设培训实践基地。裘村成校针对“种养游”培训项目的实施,建设了“南美白对虾养殖基地”“旅游从业人员培训基地”和“红心猕猴桃种植基地”,使“种植与旅游、养殖与旅游、古村古道与旅游”相结合。岳林成校分别在校内、企业内建立数控技能实训基地;萧王庙成校与种桃树专业大户、大堰成校与多家民宿、尚田成校与竹山农场建立培训实践基地。以基地建设带动特色培训项目的实施,突出了“做中学”和“理实一体”的培训理念。

(二)项目推进与课题研究相结合

当前,制约成校特色培训项目推进工作的重要因素之一是许多成教工作者缺乏科研能力,要么“会说不会做”,缺乏问题解决能力;要么“会做不会说”,缺乏总结提炼能力。解决这一问题的方式之一,就是发挥课题研究的引领作用。

1.加强项目建设的过程管理。区教育局职成教科和教研室共同制订了特色培训项目创建的程序、周期和考核标准。项目创建程序包括“项目申报、审核论证、立项发文、实践操作、评估监督、信息反馈、成果展示、总结奖励”等。每个项目建设的周期为2到3年。项目考核包括“课程开发、基地建设、师资库建设、教材开发、区域辐射影响力和培训成果”等。

2.重视项目推进的课题化研究。课题研究是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而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一个学习探索和行动研究的过程。完整的方案设计、规范的研究程序是课题研究的特点。让特色培训项目与课题研究同行,有利于系统思考培训项目的内容、任务、方法和过程等,使项目实施体现“科学化、规范化和理论化”。为此,鼓励各成校把特色培训项目参与到课题申报和研究中来。目前,已有6个项目立项为宁波市级课题或实验项目。如萧王庙成校的“桃文化产业链”培训项目结合《打造“五位一体”促进桃文化产业链建设的实践研究》课题进行研究;溪口成校的“气动技术人才”培训项目结合《中小企业第二代接班人培养的实验》进行推进。项目课题化、研究规范化,丰硕了科研成果。如大堰成校的《“一路上”助力農业品牌化建设的实践》课题获宁波市2017年规划课题二等奖。莼湖成校的《蓝海培训提升滨海特色小镇的“翡翠湾”实践》成果获得宁波市职业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宁波市成校“名都名城与美丽乡村”建设的调研报告评比中,奉化区有10篇获奖。

3.加强项目推进过程的指导。区教育局成立项目指导专家组,加强对各项目实施情况的评估与指导;各项目组根据实际情况,邀请相关专家前来指导。如“桃文化产业链培训”多次邀请宁波市成教、教科所、奉化桃子研究所等专家进行课题论证、实施情况分析、校本教材开发和微课制作指导等;裘村成校邀请区教研专家从课题研究的角度就“如何培养农民创业问题”进行分析与指导,为项目的推进培训打开新思路。

(三)培训内容与实践体验相结合

有效的培训方法和手段是推进项目实施的关键点和切入点。成人学校的培训方式不能以“讲课式、说教式”的形式来进行,这激发不了成人学习的积极性。问题式、现场式、操作式的培训方法才是成人学习喜欢的方式。

1.建立培训专家师资库。聘请当地农民企业家、能工巧匠和高职院校、农科所专家等人员为培训师资,并建立师资库。如萧王庙成校邀请有丰富种桃经验的“桃农”和桃子研究所专家做培训导师;岳林成校邀请企业技术师傅作数控实操指导、大堰成校邀请奉化旅游学校专业教师为客房、茶艺等培训导师。有的成校还推出“专家接待日”以解决村民在生产过程中的困惑和技术瓶颈。同时,通过教学业务指导、理论水平测试、活动方案策划和主题式演讲等活动以加强成校教师队伍建设。

2.采用任务引领式培训。培训过程中,要充分利用校内外教学资源和实训基地,以教师为主导、培训者为主体,引入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将理论知识讲授与实践技能操作相结合,注重理实一体化教学,通过任务引领、项目导向、示范演练等环节,激发培训者学习积极性和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如莼湖成校在开展“救生、消防、急救及艇筏”四小证培训和烹饪技能培训中,就是通过“任务设置、细致讲解、任务实践、教师评价”来开展的。

3.重视实景体验式培训。大堰成校在校内开设礼仪、烹饪、客房、茶艺等实训室,校外建立高山果蔬新品种试验基地、农科教示范基地和家庭作坊示范基地,实施实景式、体验式、理实一体式培训。各成校针对不同的课程内容采用项目教学法、情景设置法、角色扮演法、现场示范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增强培训活动的互动和体验。

(四)成果提炼与经验推广相结合

特色培训项目的建设,需要总结、提炼和宣传,这是提高成校办学社会吸引力和反思实践行为的有效方式。

1.加强宣传与报道。通过日刊、网站、电视台等途径介绍项目推进的工作经验和案例。区教育局对各校在培训中的宣传报道情况进行考核。

2.开展经验交流与成果展示。每学期开学初的区成教工作会议上,要求各校介绍特色项目推进情况。项目结题,由教育局组织专家召开现场成果展示会。如莼湖成校渔业培育的成果与工作经验在“终身学习周”启动仪式上展示;尚田成校的茶园培训成果在南山茶场展示;大堰成校的山溪石斑鱼养殖实验经验在培训基地上进行总结与介绍。

3.提炼项目的科研成果。把培训项目转化为科研成果、教学成果,是奉化成教工作的一大特色。如大堰成校通过“课程开发到技术培训再到生产力转化”的培训方式,提炼出《成校产教融合的“一路上”服务模式》教学成果;裘村成校通过“种猕猴桃、养南美白对虾、游海洋文化”的培训,提炼出《“种养游”乡土创业培训项目的开发与实践》成果,均获宁波市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

三、创建“特色培训项目”的实践启示

奉化区成人学校通过“特色培训项目”的培育和建设,形成了“一校一品”,出现了许多“省标准化成校、省培训示范基地、省社区教育示范学校和宁波市高标准成校及特色成人学校”,提高了成校办学的社会影响力,也助推了地方产业发展和美丽乡村建设,其实践意义深远。

(一)创建“特色培训项目”有利于形成“办学特色”

办学特色的本质是以个性化的教育实践活动来满足社会需求的属性,是办学主体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措施。培育和建设特色培训项目,改变了成校“重计划轻探索、重文化轻技能”的培训现象,形成了追求学校个性发展和文化特色的氛围,在课程建设、培训方式、教学组织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品质,有利于特色学校的发展。如大堰成校“以课程开发为前提、以技术培训为抓手、以生产力转化为目标”的“一路上”全程培训模式[4]的“办学特色,成为省“精品特色培训项目”。由此可见,任何一个成校如果能够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并且与当地社会经济最优产业结构优势形成共振,必将形成不可复制的具有明显办学特色的学校。

(二)创建“特色培训项目”有利于实现“产教融合”

立足当地产业结构发展需要,因地制宜地开发实用的培训课程,是成校服务社会、社区和企业的重要手段。服务型学校最重要的特征是“以市场为导向,生产在知识市场里有竞争力的产品”[5]。特色培训项目的建设,立足地方产业发展,把课程开发与观念转变、技能提高结合起来,把教学活动与技术推广、生产经营结合起来,体现了教育与产业融合的特点。成校的服务功能不是仅仅“为知识而教育与培训”,而是要考虑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的需要,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是成校的主要职责。

(三)创建“特色培训项目”有利于提升“服务能力”

任何学校的发展,都需要立足于本校优势,建立特色,形成本校独特的教育教学形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引导高校合理定位,克服同质化倾向,形成各自的办学理念和风格,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办出特色,争创一流。”[6]这实际上也适合于成校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要求。建设“特色培训项目”是提高成校办学质量和效益的一个重要突破口。因为特色培训项目的建设,作为一种教育实践形式,在办学理念上倡导服务型和个性化,在项目推进上,强调基础调研和顶层设计,在课程建设和学习资源开发上,突出地方性、实用性,在实施方式上注重“教、学、做”合一,不仅要学会学习,而且要学会研究。这正是提升成校服务能力和内涵发展的有效方式。

参考文献:

[1]袁再旺.以学为本,学艺双馨:学校特色教育之道[J].中学教学参考,2016(27):82-83.

[2]顧书明.特色教育的发展与课程改革的校本化发展[J].江西社会科学,2003(11):234-236.

[3]白正府.比较优势理论在创建高校办学特色中的应用[J].江苏高教,2013(6):12-14.

[4]王启平,竺辉.成校产教融合的“一路上”服务模式探索[J].成人教育,2015,35(3):51-53.

[5]孟永明,王文峰.服务型高校建设:障碍与对策[J].延安 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26(3):30-31.

[6]国务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

猜你喜欢
办学特色培训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会议·培训
广东省校外培训风险防范提示
会议·培训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教师培训还需“精准滴灌”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