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护理专业正常人体结构课程标准的探索

2018-05-14 16:20朱钰叶杨春辉刘亚学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18年7期
关键词:课程标准人体教学法

朱钰叶 杨春辉 刘亚学

[摘 要] 从设计思路、课程性质与定位、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五个方面对高职护理专业的正常人体结构课程标准的制定进行阐述,希望能为课程标准的制定与实施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借鉴。

[关 键 词] 高职护理专业;人体结构;课程标准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19-0098-01

为了使正常人体结构课程更好地服务于专业,为学生学好其他后续医学课程打下扎实的基础,我们课程团队经过多方面的探索,制定出正常人体结构的课程标准。

一、课程标准设计思路

“以学生为中心,以服务为宗旨,以人才培养方案为导向,以职业标准和岗位规范为依据”,将教学内容进行有序整合,进而设计出课程标准。在设计过程中,要求课程目标坚持“实用、够用”的原则,课程结构坚持“单元化、主题化”结合原则,课程功能坚持为正常人体功能课及病理课等服务原则。

二、课程性质与定位

正常人体结构属于医学形态科学,主要面向三年制高职护理专业一年级的学生开设,是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

三、课程目标

正常人体结构作为奠基培养高级护理人才的知识基石。通过学习本门课程可以使学生具备正常人体形态结构,各器官位置、形态、毗邻及组织结构特点的知识,夯实学习其他医学基础课及临床课的基础。

(一)知识目标

通过课件演示、标本模型辨识、显微镜下结构辨认、活体触摸,使学生具备人的整体及系统观,理解人体各系统关系,具有各器官的位置、形态、结构、毗邻关系及一般微细结构的知识。通过电子显微镜下的图片观察使学生理解各组织器官的超微结构。结合图片及标本使学生理解胚胎早期发育过程。

(二)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具备能完整说出人体的各大系统组成及主要器官的名称;能在体表找出主要体表标志;能通过体表指出主要器官的大体位置;能够应用所学知识,初步分享护理专业常用的注射、穿刺、引流、插管、急救等解剖结构;能独立使用数码互动显微镜并观察辨认出主要组织结构,为以后学习及工作打下基础;能在标本或模型上确认各器官,并说出其形态特征。

(三)素质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具有爱岗敬业精神;激发学习热情,善于利用教学资源;具有团队协作的精神;克服畏惧胆怯心理;积极表现自我,提高表达能力;重视长期发展,养成积极思考探究的习惯。

四、内容标准

(一)课程教学活动与时间分配

按照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实际工作任务的要求,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制定课程教学单元内容及学时分配(见右表)。

(二)课程教学单元内容标准(略)

五、实施建议

(一)师资要求

具有研究生以上学习基础,参与听课、实训教学及部分章节教学3年以上;能熟悉教学内容,掌握教学内容层次,初步掌握各种教学方法的应用;具有相关医学基础知识和临床知识。

(二)教学模式

本课程采用信息化“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其教学流程为:“①选定学习单元→②教学方案设计→③理实一体化教学→④效果评价”四个环节。

(三)教学方法与考核评价

按学习知识的特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主要有讲授加演示法、讨论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问题式教学法、理实一体化教学法。由理论教师、实训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共同参与,建立课程考核与职业岗位对接的课程评价机制,有效发挥了第三方评价作用,实现以评促学的目的。建议充分利用信息化搭建理论考试系统和技能考核系统,降低考核的主观性,真正实现以考促教。

(四)教材选取

建议教材内容要从护理专科学生就业导向出发,贴近职业岗位实际,符合知识、能力和素质目标培养要求,满足护士职业资格考试需求进行编写。全书体现理论实践一体化,内容突出职业教育特点,好教、好学、好用,兼顾知识的先进性和实用性。

(五)課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开发研究教学资源库和在线开放课程,使教学资源实现网络共享,为课程学习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六、结论

正常人体结构课程标准经过两轮实践层面的深入探索,在日常教学指导方面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同时为其他同类课程标准的制定与实施也提供了可借鉴的思路。

猜你喜欢
课程标准人体教学法
广州市教育局邀请专家深入解读《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
初中英语“三段四部式”写作教学法的实践探索
异步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思考
人体冷知识(一)
高中英语单词象形教学法
人体可笑堂
人体可笑堂
关于开辟版块答疑解惑的通知
高中英语单词象形教学法
新课程标准下的计算教学怎样教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