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婧
[摘 要] Web2.0是新形势的互联网模式,其具有参与式架构以及个性化和自组织性等特征,对信息生产、传递以及开发应用产生的影响较大,促进了图书情报学领域的变革。对图书情报学下的Web2.0的研究进行综述和分析,以供参考。
[关 键 词] Web2.0;图书情报学;研究综述
[中图分类号] G25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01-0084-01
对Web2.0概念的研究逐渐深入,数十年来的研究和发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一、信息内容生成方面的研究
基于Web2.0的互联网模式,将用户从传统的信息接受者转变成了现代的信息创建者以及组织和传播者,从原来的受众转变成了主体,突出了用户的主体地位。基于Web2.0平台,用户可生成所需的内容,并对其进行传播和共享。用户生成内容是Web2.0下的信息内容生成最典型形式,形式呈现出多样性,其中主要有文字、视频以及音频和共享资源等。自2005年推出视频分享网站(YouTube)以来,互联网UGC兴起并得以快速地发展,关于UGC方面的理论以及应用实践研究得到了各学科的关注。用户生成内容下的新商业模式、潜在用户群优势,促进了UGC领域的扩展,该领域的研究主题比较分散。从现实来看,包括YouTube、Flickr、Facebook以及土豆和豆瓣在内的网站,均为UGC应用典范。其中,豆瓣网的内容、筛选以及分类和排序等,均由成员产生并做出决定。
二、信息组织及其检索方面的研究
基于Web2.0平台的交互式环境下,广大用户主要以非线性、非大众以及非单一的模式来搜索信息资料。该种新型的互联网模式,使网络信息组织及其检索等发生了重大的变革。现阶段关于信息组织方面的研究集中表现在分众分类,即social tagging或者collaborative tagging。其中,分众以及分类允许广大用户对其比较感兴趣的一些内容自选关键词并标注清楚,全部用户标注相互之间都能看到。从实践来看,能有效反映用户个性的开放式标注模式,给Web2.0信息资源组织及其检索创造了新的思路和方向。Web2.0信息检索方面的研究,集中表现为技术视角下的博客以及Wiki信息资源检索研究。对博客而言,研究主要针对搜索、作者感兴趣内容的挖掘以及情感分析和搜索引擎开发等方面的内容,而主客观分类则主要是将文本分成作者主观、客观叙述。对Wiki而言,研究主要围绕信息抽取、聚类、分类以及语义维基和检索设计等进行,同时还包括Web2.0检索、信息过滤等方面的研究,Tag资源深挖也是关注的重点。
三、信息交流及其共享方面的研究
Web2.0的显著特点之一就是互动性与共享性,为知识交流以及资源的共享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技术和方法。基于Web2.0的特性分析,研究者还提出了信息交流及其共享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信息源主体所具有的草根性,同时还体现在信息交流过程中的对象微化和传输渠道的多样性与反馈复杂化。研究者对Web2.0平台对信息交流以及资源共享促进行为进行了研究,比如,顾立平以及张晓林等研究者深入分析了博客在信息交流以及资源共享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焦玉英教授的研究涉及Wiki与知识创新契合、知识共享以及知识交流与创新,同时还对Wiki权限控制以及知识创新系统等进行了研究。张红兵、金生和王晓光等人分别建立了Web2.0平台基础上的协作式注释系统以及KSSBW模型和学科信息门户;余波等深入分析和研究了Wiki下的知识共享系统。
四、信息服务方面的研究
基于Web2.0的用户信息需求和行为变化,促进了信息服务的进一步改进和创新。国内学者和研究人员对Web2.0下的信息服务定位、变革以及发展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面对Web2.0下的独特资源(主要是微内容),夏有根以及黄晓英等人对信息服务构建问题进行了研究,杨帆以及肖希明等提出了服务基础建构从传统资源网络到现代知识网络转变的变化趋势。实践中,各类組织机构也在摸索和推动Web2.0技术的应用,比如,OCLC联合目录中的Wiki计划与WikiWorldCat,豆瓣网向广大用户提供的社会化书签服务。
五、知识与人文管理方面的研究
基于Web2.0系统与知识管理之间的关系考虑,两者能够有效地融合在一起。王伟军等人从技术、应用以及文化和机制等方面,对Web2.0逐渐向企业知识管理引入模式进行了分析、研究。从知识管理技术视角分析,Wiki以及Blog均为研究重点。Todd研发的Arraywiki,可利用广大用户最为熟悉的界面来实现对用户的有效控制,大大克服了以往显性知识管理的异质问题。虽然Web2.0平台促进了信息创造、共享以及交流和传播,但是没有建立良好的信息空间。同时,侵权以及信息污染和安全等方面的社会问题,使Web2.0人文管理方面的研究变得至关重要。现阶段关于该主题的分析与研究得到了重视,然而研究成果并不多,主要集中在政策法规、信息伦理方面。
总而言之,Web2.0的应用研究,以满足人的信息需求以及社会资源的整合和全面推进信息资源开发应用为核心,同时还激发了个体的创造力。长期以来,Web2.0以其自身的优势逐步融入图书情报学界,在信息交流与服务、用户参与以及知识研究等多个领域为我国图书情报学界的检索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参考文献:
[1]苏新宁.大数据时代数字图书馆面临的机遇和挑战[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5(6).
[2]孙鑫.近五年来我国情报学研究热点问题评价分析[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