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琪 秦文 刘海宁
[关 键 词] 中职生;创业能力培养;思考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編号] 2096-0603(2018)25-0003-01
一、引言
中职生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近几年,国家对中职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增强,资金投入不断加大,越来越多的学生和家长选择了中职教育。中职创业能力对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和就业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是我国培养高级蓝领不可或缺的步骤。中职生创业能力培养是我国由技术大国向技术强国转变的重要支撑。中职生创业能力培养也是造就和打造应用型人才、技术型人才和创新型人才的必要途径。中职生创业能力的培养不但能够适应社会对自身的需求,而且能够将创新能力和专业技能进行有机结合,对自身的职业发展具有长远的意义和影响。因此,中职创业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和现实性不言而喻。基于此,本文尝试从对中职生创业能力培养进行探析和思考,希望给够对中职生创业能力培养带来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二、对中职生创新能力培养存在问题的思考
(一)教学理念不能与时俱进,教学方法不够丰富多样
我们在对五所中职学校的创新能力培养课程教学进行走访调研时发现,大多数的授课教师在教学中都是以理论讲述为主,甚至有一所学校的课程教学出现了“满堂灌”理论知识,其他学校的课程实践操作也较少。之所以出现这种教学现象最为根本的原因是授课教师的教学理念不能与时俱进,还停留在传统的教学阶段,这大大影响了中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创新能力学习的效果大打折扣,应有的创新能力也没有得到培养,使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大大降低,也没有达到中职创新能力课程设置的最终目的。
(二)中职学生学习课程的能力不足,参与性较低
在访谈中,一些授课教师指出,这几年来中职学校就读的学生大多数是不能选择高中继续学习的学生,这些中职生不仅学习成绩差,而且学习的态度也不端正,一些中职生存在应付学习的现象,来学习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掌握知识,而是为了一张能够就业的文凭。这种现象的存在导致中职学生学习课程的能力不足,参与性较低,也导致创新能力培养教学不能够顺利开展。
(三)教学材料陈旧,与社会需求脱节不能满足现实需要
创新能力培养从本质上而言是一门应用型学科,其形成需要的是长时间的累积和沉淀。对于中职生而言,创新能力培养的前提是需要一套相应的理论课程作为基础的。我们通过对中职教学中使用教材的翻阅,发现其中的内容比较陈旧,一些技术还是多年前的内容,这就使得中职生所学的创新能力知识与社会需求脱节不能满足现实需要,滞后的教学材料不能满足学生对新知识的渴求,也大大影响了学生对课程的学习热情。
三、对中职生创业能力培养路径的思考
(一)创业能力培养要因材施教、因人施教
中职学生大多数是“00后”,这种年龄时代性也使其具有一些特有的属性。因此,授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对于中职学生而言,他们的基础知识、智力水平、学习态度等都不尽相同,这种差别也要求授课教师在尽可能的情况下实施有所差异的教学。首先,需要帮助中职生建立一种正确的学习态度,养成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其次,需要全面掌握中职生创业能力的层次和水平,最大限度进行差异化教学,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创业能力培养要改变和创新传统教学模式
近几年,急剧减少的生源是中职教育面临的最大挑战和问题,一些中职学校因为生源不足而导致专业减少和停招。同时,生源的大幅度减少带来的另一个不利影响是中职生学习成绩较差,综合素质偏低,这种现实也给中职生教学的顺利开展带来了阻力。因此,需要授课教师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改进和创新,提高学生的参与性和操作性。
(三)创业能力培养要选取适合的教学材料,满足学生和社会需求
中职学校要对教学材料进行适时的更新,对于一些滞后的教学材料要敢于摒弃。授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善于将一些新的理论和案例作为教学材料的补充,这些新的理论和案例对学生而言具有积极的影响,不仅能够使学生掌握相应的专业理论,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长远来说,一些新的理论和技术也是学生适应社会需求、建立学习思维和学习习惯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杨立青,陈红玉.论新课程标准下中职生创业能力教学模式的发展与创新[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8(6).
[2]游功俊,曹恒斌.中职生创业能力创新的探索[J].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2016,3(1).
[3]雷芸,刘恒.对于中职生创业能力教学现状分析与改革措施探究[J].才智,2012(2):308-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