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丽
[摘 要] 在信息化、网络化高速发展的今天,计算机应用与操作能力已成为所有毕业生必备的一种技能。但就毕业生就业情况统计数据分析来看,大部分企业反映多数职业学校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其计算机运用能力有一定的问题,难以适应岗位要求。对此,职业进行教学改革势在必行,以便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
[关 键 词] 职业学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育问题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04-0083-01
随着网络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信息化程度的提高,企业以及各大企业对毕业生计算机应用能力要求也随之提高。然而,大部分企业以及用人单位却反映职业院校的毕业生,尤其是非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对计算机以及办公软件操作并不熟练,难以达到企业要求。这也正是职业学校非计算机专业教学亟须改进的方面,教学改革迫在眉睫。
一、职业学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现状及问题
(一)生源质量有待提高
由于普通高中、高校的扩招以及农村户口免费政策的开放,部分成绩较好的初中生都进入了高中继续学习,而部分学生为了提高自己的就业竞争能力选择了职业学校,一定程度上导致职业院校招生人数的剧减以及生源质量的下降。
(二)学习成绩参差不齐,教学“一刀切”
职业学校的学生由于来源的多样性,造成部分学生在学习起点、学习能力以及学习成绩等方面表现得参差不齐,反映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有的学生学习较快,有的学生反应很慢,教师难以兼顾到全体学生。加之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教师对所有学生都采用一样的方法进行教学,这种教学方法对中等学生以及学优生而言,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但是对后进生而言,这显然是行不通的。在学习过程中,学困生势必会跟不上教师的教学脚步,从而影响他们的计算机基础操作与应用能力。
二、职业学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对策
(一)精选教材,加强衔接
计算机信息技术发展更新速度之快,远远超过了想象,而我们的教材更新速度却相对迟缓。这就造成在职业学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中,所教学的内容与我们现今计算机信息技术所要求的应用能力是有差距的。因此,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应当注重教材的选择,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加强教学内容与非计算机专业之间的有效衔接,让教师能够及时了解社会、企业以及用人单位所需要的计算机应用人才类型,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从而加强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操作与应用能力。
(二)教学方法多样,因材施教
学生是具有差异性的个体,在职业学校非计算机专业教学中,教师需要充分认识并尊重学生的这种差异性,通过教学方法的更新与完善,总结出适宜不同学生发展需求的教学方法,让每一位学生都有获得发展、取得进步的权利。例如,有的学生对办公软件中的Word字處理比较擅长,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就应当采用讲练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给予他们更多的操作机会,让其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才华;有的学生对PS技术比较擅长,教师可以针对这部分学生采取小组合作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通过小组比赛看哪一组选手最先完成比赛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强化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通过教学方法的多样性,能确保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公平发展的机会,并以此因材施教,达到培养学生计算机应用操作能力的目的。
(三)合理运用专业实验室资源
对大部分职业学校的学生而言,实践课较少,即使有,也难以让所有的学生都着手操作,这也是学生计算机操作能力低下的原因之一。因此,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当严格要求学生的上课时间,明确规定上课所需完成的任务并检查,坚决抵制课堂中玩游戏。如果确有必要,教师可以通过主机监控学生的电脑平台。一旦发现学生不认真贯彻执行教师的任务,应该对其行为进行纠正,从而实现对专业实验室资源的合理运用,达到提升非计算机专业学生计算机操作能力的目的。
总而言之,计算机应用能力已成为现阶段最为基本的一种技能要求之一。尤其是对年轻人而言这更是一项不可或缺的能力。因此,在职业学校非计算机专业教学中,教师应当加强学生的计算机操作与运用能力,通过多种教学途径,切实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为其今后的就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同时也向社会、企业输出一大批德才兼备的技能型人才,服务社会。
参考文献:
[1]闫丽.地方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5(18).
[2]李晓龙,范磊.中职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1(12):194-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