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咸超,官小云,曾晗
[摘 要] 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要求高职院校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推进校企一体化育人。而发挥校企合作各自的优势,创建具有混合所有制特征的二级学院,是当下职业院校实现内涵式发展的着重点。职业院校应积极开展开放办学,实施办学多元体制发展战略,建设与企业深度合作、具有混合所有制特征的二级学院。二级学院能够推动校企合作、校政合作、校校合作、校行合作,改革现有的职业院校办学体制,实现办学模式的转型升级。
[关 键 词] 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二级学院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01-0074-01
一、职业教育的种种体制机制问题亟须改革
据统计,2014年我国高职教育在校生人数已经突破了一千万大关,高职教育蓬勃发展,但同时也带来了种种问题,在大多数人的心中,高职教育只是本科教育的一个补充,只有考不上本科的学生才会去读高职院校,这造成职业院校的学生入学基础参差不齐,质量不高。同时,随着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很多高职院校,往往只重视基础建设,而忽视了内涵建设,只注重规模扩大,增加招生人数,而忽视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技能,造成学习和就业脱节,人才培养质量堪忧。因此高职院校的教学模式必须实现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必须创新。
二、二级学院的性质、创办方式
二级学院是指以职业院校的重点专业或王牌专业为主体,联合当地知名企业、行业、政府等多家单位,由政府给予政策支持和引导,由企业和学校共同出资组建具有资产联系的紧密型产学合作实体,按照二级学院的章程进行有效管理。二级学院具有高度的办学自主权,招生、就业、培养与职业院校相对独立。二级学院实行董事会制度或理事会制,一般情况下,为激发企业的参与热情,董事会长或理事会长由企业担任。二级学院收支自主分配,办学结余主要用于提高二级学院的综合实力。
三、二级学院的建设内容
(一)在政府主导和支持下,与企业联办二级学院,并围绕企业的相关产业及产业链进行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培训、现代学徒制、实训基地等建设。
1.专业建设
聘请行业企业专家、知名教授、企业人员等组建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指导二级学院专业建设。二级学院紧跟市场建专业,及时调整专业人才培养方向,使之与社会的需求相适应。
2.人才培养
(1)聘请企业中高层领导、企业专家、中高级技师等人员担任职业院校客座教授、专业带头人或兼职教师,职业院校选派管理干部及教学骨干深入集团企业一线挂职或实践锻炼,担任企业“名誉工程师”,打造“双向兼职、双重身份、双向保障”的教学团队。
(2)定向培养。签订联办协议,赋予企业或集团下属企业联办班冠名权,企业全程参与联办班人才培养,为学生提供实习基地实训和设备。
3.培训
(1)员工培训。依托职业院校,利用双方资源,整合优质办学资源,建设企业员工培训中心,每年为企业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一线工人提供培训。
(2)教师培训。根据学院教师规划和实践教学的需求,选派相关专业骨干教师到下属企业生产车间进行崗位技能轮训,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和技能,使教师的教学能够紧跟时代发展的潮流。
4.现代学徒制
与企业签订校、企、学生三方协议,组建现代学徒制班级,现代学徒制班级的学生既是学生同时也是企业的准员工,享受企业员工的待遇,企业的优秀员工同时也是学徒班的师傅。企业的生产车间同时也是学徒班的学生的教室,学生毕业即获得企业员工身份,实现就业、上岗零距离。
5.实训基地
企业提供校外实训基地,作为学院专业课教师和学生的见习实习教学场所。校内由职业院校提供场地、部分设备,借助企业提供的技术、设施设备和技术管理人员共建学院的生产性实训
基地,在不影响教学的前提下企业可以利用学校实训设备、场地和实习学生进行加工生产,激发学生的工作热情。
四、二级学院创建的关键点
(一)必须全力支持
参与二级学院建设的政府,必须全力支持二级学院的改革,在政策上,要给予引导和支持。二级学院的申办主体必须是职业院校重点专业或王牌专业,只有这个专业已经有了雄厚的基础和改革实力,才能够全力以赴地参与和深化改革。参与二级学院建设的企业,必须是当地知名企业、龙头企业或支柱企业,在行业上有号召力,在地方上有影响力。
(二)必须大胆革新
在二级学院的改革过程中,肯定会有种种困难,这就要求二级学院的领导层必须要大胆革新,要有自我改革的勇气和毅力,跳出传统条条框框的约束,全力以赴参与改革,不能够因改革困难而裹足不前,胆子要大、步子要稳。
(三)必须坚持到底
二级学院的改革不能够浅尝辄止,只有双方坚持到底,共同发挥各自在区域的优势,找到合作的利益共同点,二级学院的建设才能够获得更大的成功。
五、结论
通过二级学院建设,能发挥政行企校各自优势,实现学校与企业、行业紧密对接,提升学生就业质量,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一个多赢的选择。
参考文献:
赵强.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二级学院考核评价体系探索[J].唯实(现代管理),2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