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莎
“一带一路”是我国创造性提出地一项对于世界经济发展具有贡献的建设性道路,当下我国在世界舞台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对于全球贸易的发展贡献着自己巨大的力量。随着“一带一路”政策的不断实施,对于国贸专业国际化人才的需求不断加大,需要更多的国贸专业人才投身到祖国建设中来。
一、引言
自从我国施行改革开放政策,我国的经济取得了飞速的发展,当下我国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离不开我国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随着经济全球化、贸易全球化的发展,对于国贸专业的人才需求量不断增加,我国各高校对于国贸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视程度也不断提高。本文将结合“一带一路”背景下市场对国贸专业人才的需求现状,立足当前国贸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相关问题,提出“一带一路”背景下国贸专业国际人才培养的模式,促进国贸专业国际化人才的培养。
二、“一带一路”背景下市场对国贸专业人才的需求指向
(一)需求数量居高不下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各国经济联系的紧密度不断提高,再加上我国改革开放和“一带一路”政策的实施,我国对于国贸专业人次的需求数量不断增加。
(二)综合素质要求全面提升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以及我国对外贸易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在给国贸专业人才带来更多就业机会、机遇的同时,也给国贸专业人才带来了全新的挑战,需要国贸专业人才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不仅要熟知国际贸易相关的理论知识,而且也要有实际的动手能力,可以真正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与此同时,必须具备国家颁发的相关从业资格证书,这样的综合人才才可以得到更大的发展空间,在工作中任意挥洒自身的创造性,促进个人价值和企业价值的双重实现。
(三)市场维系、开发和业务拓展等能力渐受欢迎
国贸专业人才主修课程包括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产业经济学以及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等等,在这些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国贸专业人才的视野不断扩大,具有国际化特点,对于国际经济发展的大方向有一定的了解,成为兼具国际交流合作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在国际贸易人才中,具有市场维系、开发和业务拓展等能力的人才越来越受到企业的欢迎,在工作过程中无论是待遇还是晋升空间都远远高于其他人才。
(四)创业能力成为要求具备的一项新能力
在我国李克强总理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之后,我国又掀起了一阵创业的高潮,越來越多的国贸专业人才,选择在毕业之后的几年时间内先到大企业进行工作,然后学习经验,然后自己在积累了一定的资金和经验之后,选择进行自主创业。新一代的二十一世纪国贸专业人才的创业能力非常强,他们具有前人不具备的创新意识,并且可以熟练掌握全新的科学技术,对于社会发展前沿的内容十分了解,这些综合因素对于他们创业能力的提高具有很大的帮助。
三、当前国贸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针对性,人才培养目标趋同
随着国家相关贸易政策的促进以及国际经济大背景的导向,使得国际贸易专业一直以来都是热门专业,我国大部分高校都开设了国贸专业,基本上是理工类专业中最受欢迎以及招生最多的专业之一。但是在这样积极的局面之下,也存在着相应的问题,各个高校开设的国贸专业缺乏针对性,人才培养的目标基本一致,缺乏对于一些具体专业内容的个性化培养,国贸专业人才培养的水平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二)教学环境相对单一,教学条件相对落后
现阶段,国贸专业的教学环境还是以课堂教学为主,教学模式也是传统的老师讲课为主,只有少数高校引进了校企合作的国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导致国贸专业的学生实践能力较弱,对于企业实际工作内容了解的程度较低。此外,教学条件比较落后,缺乏相关的实验设备,教学实验室建设相对匮乏。
(三)实践教学效果差
我国高校教学的传统弊端就在于对于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不足,对于国贸专业人才培养也是如此,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国贸专业人才培养实践水平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实践教学效果较差。
(四)评价体系不科学
评价体系是高等教育的导向和指挥棒。评价体系不科学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高校对于学生的录取标准比较固定化,基本上都是通过学生的高考分数进行录取,过线就可以被录取,没有过线则没有机会进入,而考试分数很大程度上是收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单纯的考试分数高,其他方面能力非常低,缺乏创新意识;另一方面,在大学期间,高校对于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依然根据学生的考试分数,考试分数高的学生则被认为学习效果出色,反之则相反,而在西方发达国家,学生的课程作业在最终考核中占很大分量,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四、“一带一路”背景下国贸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一)在教学理念、目标和课程设置上,兼具特色性与针对性
国贸专业的国际化人才培养,需要的是具有国际化思维和视野,具有国际沟通能力的人才。首先,需要对于学生的以英语为主的世界主要沟通语言能力的培养,使得学生可以与外国企业进行正常沟通和交流,尤其是对于“一带一路”沿线相关国家语言和文化习惯具有详细的了解。其次,在传统的“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教学模式基础上,强化能够提升学生视野和能力的课程建设,可以给学生拓展一些课外知识,例如对于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历史、现状以及未来发展方向的讲解,拓展学生的国际化视野,使得学生在日后的实际工作中具有其他人所不具备的能力,更能出色的完成自己分内工作。
(二)重视体验、实验和实践环节的国际化培养
当前对于国贸专业国际化人才的培养,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高校可以引进校企合作模式,通过校企合作模式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重视学生体验、实验和实践环节的国际化培养。一方面学校可以安排相关的国贸专业老师,到企业中实地考察和学习,企业的相关工作内容和人才培养模式,然后将相关理论知识带回学校,将最贴近企业实际工作内容的一手知识,讲解给学生,可以让学生在学校就可以提前学习到日后工作所需的技能,为日后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企业也可以安排相关工作人员,到高校进行企业工作技能讲解,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真正接触到企业的实际工作,在学校体验企业工作氛围,而且也可以增加企业对于学生的了解程度,为日后企业和学生的双向选择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具有一举两得的作用。
(三)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
科学的评价体系对于高等教育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我国高校在国贸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过程中要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可以借鉴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先进的人才培养经验,加以创新为我所用,同时也要发挥人才在社会中的价值是人才培养的终极目标。各院校可以密切跟踪外贸等相关企业对应届毕业生的聘用满意度,进而不断发现问题,改进培养措施,提高人才的国际化培养水平
五、结语
综上所述,“一带一路”背景下国贸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需要了解好市场对国贸专业人才的需求指向,立足当前国贸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运用综合化的人才培养策略,提高我国国贸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水平,为国家培养更多的国贸专业国际化人才。(作者单位为山东外国语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