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颖哲,靳小川
[摘 要] 所谓的“四个自信”理论,所指代的就是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而全面实施“四个自信”教育在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方面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基于此,将“四个自信”教育作为重要研究对象,阐述加强大学生“四个自信”教育的有效途径,希望有所帮助。
[关 键 词] 大学生;“四个自信”教育;途径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01-0228-02
一、“四个自信”概述
(一)“四个自信”的内涵
“四个自信”主要包括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与文化自信。其中,道路自信指的就是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信。理论自信指的就是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自信。制度自信则表现在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信[1]。对文化自信来讲,则是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自信。对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的深入学习,掌握并正确认知“四个自信”内涵,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建设提供了必要前提,在思想教育建设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二)“四个自信”的意义
1.实施大学生“四个自信”教育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地位的巩固需求相适应。如果学生不能够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实意义,不具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将难以承担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使命。
2.实施大学生“四个自信”教育能够满足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发展需求。高等院校思政理论课程肩负着教育学生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责任,必须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这一途径予以充分利用,将“四个自信”融入课堂教学与教材内容中,能够保证课程与时俱进发展。
二、大学生“四个自信”教育存在问题阐释
(一)当前部分高校理论教育效果不尽如人意
现阶段,大部分高等院校已经将“四个自信”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当中,隶属思想政治课程体系,为培养学生“四个自信”提供了必要的保障。然而在实践过程中,部分高校仍以传统教学模式为主,并且沿用说教的教学模式向学生灌输并实施“四个自信”教育,没有给予学生“四个自信”情感接受以及思想内化必要的重视。这样一来,大学生难以正确认知“四个自信”的社会价值与意义,并将其列入专业知识的考点当中。
(二)社会发展问题对学生的影响
伴随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贫富差距与发展不均衡等问题也逐渐突显出来,不利于精神文明的建设。在日常生活中,大学生就业难等多种社会问题逐渐突显出来,使很多大学生在毕业以后面临严峻的就业问题,难以找到心仪的工作,会对学生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三)多元化思想文化与文化冲突
站在思想文化角度分析,大学生在“四个自信”思想认识以及情感、态度等方面都和中西文化冲突存在紧密的联系[2]。特别是在西方思想文化渗透的背景下,文化格局更具多元化特征,对大学生政治观念与价值信仰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导致学生价值选择更加迷茫,严重制约了“四个自信”教育的实施与开展。在此基础上,网络技术的发展与普及同样在实施“四个自信”教育方面产生了负面作用,特别是情绪化以及不理性的网络信息,会使学生对主流舆论的认同受到影响,致使主流文化被弱化。
(四)高校校园环境对学生的影响
高等院校是学生知识学习的重要场所,在塑造学生“三观”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学校环境会决定学生的“四个自信”教育质量。很多高等院校内部管理制度有待健全,且学生的违法违纪现象突出,这些都不利于学生“四个自信”知识的内化。
三、大学生“四个自信”教育要点
(一)加强“四个自信”教育的育人性特点
在实施“四个自信”教育的过程中,应注重其具备的育人性特点,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相互结合,借助思政课堂教学向学生传授“四个自信”的主要思想、内容以及现实意义。
(二)发挥大学生“四个自信”教育的主体性
“四個自信”教育的开展,同样要将学生的主体性突显出来。现阶段,教育事业对学生主体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学生在学习与实践过程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表达个人想法与意愿。所以,在实施“四个自信”教育的过程中,应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平台,借助思政理论课程这一载体,彰显学生的主体性。
(三)重视社会对“四个自信”教育的影响
“四个自信”教育的实施同样需要有社会的后盾支持,社会政策与制度的出台和实行也会对其教育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应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为“四个自信”教育创设必要的实行环境。
四、加强大学生“四个自信”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思想政治课堂开展加强大学生“四个自信”教育
对大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培养,需要有思想政治理论课堂作为必要支撑,为“四个自信”教育的开展提供必要的前提条件。为此,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教育人员应积极树立素质教育思想,进一步推进课程教学的深化改革。其中,可以在《思想道德修养》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等相关课程中充分融入“四个自信”,使其能够更加自然地融入教材内容与课堂教学中。在开展“四个自信”教育过程中,专业教师要向学生阐述“四个自信”的基本问题与社会意义。可以借助案例分析的方法、情感诱导的方法以及启发式的教学方法贯彻落实大学生“四个自信”的教育,进而在思想认知和情感态度方面帮助学生接受“四个自信”理念[3]。
新时代的大学生,其平等、独立与竞争意识都十分明显,已经具备了思想认知与价值判断能力,所以很难盲目地随从其他人思想观念亦或是价值判断。而在开展“四个自信”教育的过程中,应高度重视事实的作用,确保有理有据,进一步强化“四个自信”理论的说服效果。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我国各领域的成就与成果,阐述“四个自信”的现实意义,并且有效地内化成学生价值的认同。也可以站在政治民主化与经济市场化等层面贯彻落实“四个自信”教育,以保证学生能够正确地识别不同的文化思潮,提高认知水平,使其形成更为坚定的“四个自信”信念。
(二)高校实践教育模式优化大学生“四个自信”教育
对大学生实施“三观”教育同样需要有实践教育作为保障,实现“四个自信”的有效提升。在实践培养的过程中,借助社会实践活动、就业创业活动与文明创建活动等多种方式,实现对“四个自信”认知程度的有效提高。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大学生“四个自信”的思想认识更为明细,更为认同“四个自信”的价值。为此,高等院校可以积极开展“优秀大学生工程”与“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等多元化的教育实践活动,在实践教育中对大学生“四个自信”思想进行培养。
需要注意的是,“四个自信”教育并不是单纯地向学生灌输知识内容,从本质上来讲是一种思想情感丰富的人生与理想教育。为此,贯彻落实“四个自信”教育的过程中,应当和学生更好地沟通情感,对贫困的学生给予帮助,定期组织并开展心理辅导等实践活动,以保证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学习与生活中的难题,切实地感受高校的关怀与温暖,增强其对“四个自信”思想的认可程度。
(三)高校管理制度建设推进大学生“四个自信”教育
培养大学生“四个自信”,需要将高等院校制度的作用发挥出来,对学生的行为做出规范,确保价值引领目标的实现,借助管理制度对学生“四个自信”担当意识予以有效地培育[4]。在实践过程中,应对教书育人制度予以全面完善,确保教师自身政治素质以及道德修养得以全面提升,在日常工作中为学生树立“四个自信”的榜样。与此同时,对教育管理制度进行不断健全,借助课程教学制度、日常管理制度与教育评价制度的应用,为学生营造理想的学习氛围。在此基础上,环境育人制度的不断完善也是推进大学生“四个自信”教育的重要途径,对校园网络环境进行净化,在整治高等院校周边环境与校园文化的基础上,为“四个自信”教育的开展提供必要的文化环境。
开展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大学生党建工作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四个自信”教育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此,贯彻落实“四个自信”教育的时候,一定要將大学生党建工作当作切入点,对学生党员教育制度进行有效创新,在民主生活会与党务实务培训等相关活动中合理地融入“四个自信”教育内容,在对学生党员“四个自信”意识培养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四个自信”教育工作的开展。
(四)社会网络舆论宣传引领大学生“四个自信”教育
实施大学生“四个自信”教育,与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实践教育存在密不可分的关系,特别是“四个自信”教育教育平台的建设作用不容小觑。为此,“四个自信”教育开展的过程中,必须将主流媒体宣传教育的作用发挥出来,尤其是对官方媒体与新闻网站等相关形式的运用,为“四个自信”教育宣传活动的开展提供必要的载体支持,借助具体且通俗易懂的事例对“四个自信”内容以及作用予以阐释,创设更为理想的舆论环境。在此基础上,对微信、网络社区以及新闻网站等新型媒体予以运用,在“四个自信”教育实施中突显其平台性价值。通过新媒体合理地设置与“四个自信”相关的新闻议题,组织并引导学生针对“四个自信”相关内容做出相关性的讨论,深化学生对“四个自信”的认识与理解深度。
大学生“四个自信”的树立是高等院校教育工作的主要目标。在实施“四个自信”教育的过程中,要在正确认识其重要性的基础上,采取有效的措施,以保证大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理念。
参考文献:
[1]谢晓娟,郭安宁.从四个自信的角度看大学生价值观教育[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3):52-56.
[2]林莹.加强大学生“四个自信”教育的探究与思考[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92-93.
[3]张莉,张欢.“四个自信”教育与重建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政治信仰[J].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2017(3):75-79.
[4]龚理,周青云.浅析对在“四个自信”教育中加强大学生党建工作的思考[J].商情,2017(25):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