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国良
[摘 要] 地方应用型高校教育的关键是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把创业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结合通识教育、专业教育,融入高校人才培养全过程。本质是遵循实用主义原则,确保科学知识的实用价值和功能价值凸显于推进地方经济的高质量发展。通过阐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现实所需,探索地方应用型高校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模式和策略分析,破解创业教育发展瓶颈,培育地方应用型高校创业教育特色文化。
[关 键 词] 地方应用型高校;创业教育;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01-0199-01
一、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是现实所需
(一)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是高校的必然选择
地方应用型高校培养的人才如果要满足地方的产业经济发展需求,就要改变现有的學科本位式的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的培养。创业教育肩负着培养高校创新人才的重任。创业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企业家精神,创新是其内涵所在,任务是提升学生的创业能力,因此,把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关注专业知识领域的发展、进步和变革,了解专业领域的前沿问题,在专业领域开展创新探索。
(二)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是社会的必然需求
必须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形成促进创新的体制架构,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社会经济要保持中高速的发展水平,提质增效,需要应用型高校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创业能力和雄厚专业知识背景的高素质人才。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之间的相互融合对专业教育的理念、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形式和师资队伍等各方面都产生深刻的变革。两者之间的深度融合,有效地帮助应用型高校专业领域的学生实现创新创业,满足市场需求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模式
(一)以创业学院或创业教育中心为主体开展创业教育活动
在我国大部分高校的创业教育中,一般是以创业学院或者是创业教育中心为主体设计并讲授面向全校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该课程主要分为面向全部学生的必修课和面向部分对创业感兴趣学生的选修课。此种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模式称为“中心教育”模式,“中心教育”融合模式的具体做法是由创业学院或创业教育中心设置创业类课程。
(二)以高校各学院为主体独立开展创业教育活动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活动是由高校的各个学院为主体开展的,此种融合模式称为“分布教育”模式。与“中心教育”模式相比较,“分布教育”模式是高度的去中心化,创业教育的开展更具有独立性和分散性。只有当创业教育的内容与专业知识领域深度融合时,才能够推动学生理解并掌握创业的真谛。
(三)以“混合教育”融合模式开展创业教育活动
在英、美等创业教育开展比较成熟的国家,高校各学科在专业教育过程中都融入了大量创业教育的理念和实践。美国大部分的高校实际上是采用“混合教育”的融合模式,创业教育具体由各个学院开展实施,但是师资队伍、课程和教学方式等都是来源于创业学院或者创业教育中心。此种融合模式既能够充分利用全校的创业资源,又能够充分发挥各学院的专业优势在创业教育中的体现。
三、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策略分析
(一)转变教育观念,促进理念性融合
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有机融合,首先需要参与教学活动过程中的全员进行思想认识上的转变,需要他们理解并支持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的融合,明晰两者之间融合的重要意义。高校创业教育要完成培养大学生创业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这一目的,就必须坚持专业素养、创新能力、综合素质三位一体的全面教育培养模式,使大学生全面发展。尽管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形成的背景、知识内容不同,但两者之间在培养人才目标上是一致的,专业教育为创业教育提供智力支持,创业教育为专业教育提供动力来源,两者相互交融,不可分割。
(二)完善支持体系,促进体制性融合
1.构建专业化课程体系。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设置专业化的课程体系对优化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在教学大纲和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过程中都要充分考虑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的融合问题,对提高大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等起到良好的作用,应当进一步强化实践教学,构建教学和实践相结合的良好环境。
2.创新课堂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是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主阵地,创新应用型高校课堂教学模式,改变传统的单调乏味、气氛压抑的教学模式。教育者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增加合适的互动交流环节,引导受教育者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三)健全联动机制,促进资源性融合
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的融合,需要从学校层面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和政策引导,需要各部门、各单位全员全过程的协调参与,构建和健全广泛的联动机制。多层级联动,多维度资源整合,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度和效度就越高。
参考文献:
黄兆信,赵国靖,唐闻捷.众创时代高校创业教育的转型发展[J].教育研究,20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