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小博
整个国民教育体系的基础是学前教育,而美术课程作为学前教育的中心,对培养人才起着重要作用。教师通过引导幼儿进行学前美术教育的学习,对培养幼儿的综合能力,帮助幼儿身心发展具有很重要的价值。但是现在学前美术教育的发展遇到了一些阻碍和限制,比如各院校的教育的模式和内容、各学前教育机构中教师的专业能力与个人素质等。本文通过分析当前学前教育美术课程教学遇到的问题,以及针对解决这些问题提出可行性改进方案与适当的改革措施,从而帮助学前美术教育事业进步。
一、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的教育内涵
美术课程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立足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才能、教育水准和文化底蕴,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学前教育的过程中,美术专业教学要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基准,不断提高学生对幼儿教育的认知和了解,使学生在毕业以后,能够适应社会的人才需求。在学前教育中,若能深化学生的美术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就能够拓宽学生对学前教育专业的艺术探索道路。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在毕业之后进行优秀的学前教育;另一方面,发挥出学前教育的推进作用,逐步提高学前教育水平,从小培养综合性人才。
二、学前教育美术课程面临的问题
在当下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过程中,各大院校的美术教学存在教学模式单一、教师专业程度不足、学校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内容与实际联系不够等一系列的问题,亟需进行进一步的革新与发展。
(一)教学模式太死板
美术课程作为学生美学知识与审美标准的教科书,是学前教育专业的重要分支,然而由于之前学前教育美术课程受重视的程度不够,导致现在的美术课程内容古板老旧,并没有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学生掌握的知识架构依旧停留在上一个发展阶段,这样在今后的岗位上就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也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创新性,达不到现阶段学前教育时代浪潮的需求。
(二)教师专业化程度不够
现如今,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了师范专业,解决了师资力量不足的状况。然而对于学前教育美术教学来说,专业性远远不够,要么担任学前教育美术教师的大多是艺术专业毕业的学生,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师范教育,要么选择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中,大部分没有接受过专业的美术培训,不具备实际的绘画经验。而学前教育专业的教育模式较为特殊,在具体的课程模式中,不仅仅只有美术教育,音乐培训、幼儿心理等方面的课程均有所涉及,并需要结合起来融会贯通。这种综合性的教学结构很难让学生在短时间对专业知识有很深的体会和了解,更不要说拓展与创新。因而在美术教育阶段,学前教育的部分教师专业化程度不够,极大地影响学前教育的进步。
(三)教学方法未跟上时代步伐
大部分学前教育的老师教学方法传统守旧,不具备创新性,因为他们在院校学习时对待美术只是单纯的临摹和模仿,在今后的教育生涯中也会把这种理念带给孩子,会不注重他们将美术作品展现出来的过程,过分关注作品的结果,未能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导致孩子对于美术真正的意义与美感了解的不够深刻,也无法充分调动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不能达到美术教育的真正目的,这样也阻碍了学前教育美术教学的发展。
三、学前教育美术课程改革的措施
(一)坚持“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重视儿童身心发展
首先提出并坚定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为学前教育的改革指明了方向。在学前教育美术课程教学过程中,幼儿教师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增加与幼儿的有效互动,尊重幼儿的内心想法,并启发学生自主想象、思考,鼓励他们说出内心的真实体会,究竟什么是美,怎样可以创造美。同时与学前教育的其他课程进行有机结合,不仅有助于对幼儿美术天分的培养,更是对身心素质的提高。
(二)更新美术课程模式,突出学前教育的专业特点
强调学前教育的专业性,重视理论知识与实际教学的结合,将如今的美术课程模式进行更新调整,不仅仅具有专业性,还要结合师范性,将二者融会贯通,做到让儿童更易理解美术、学习并运用课程知识的创新教学,以达到如今学前教育美术教学的需求,获得满意的教学成果。所以,在学前教育的美术课堂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当适当改变以往的课程设置模式,弹性增加有关学前教育方法、提升教学效率等方面的相关内容,同时可以对信息技术及多媒体技术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合理应用,向学生更好的展示美术课程的相关内容,使美术知识教学更加生动形象且具体,使艺术教育内涵更加丰富,应当将以往只注重绘画技能培养的课程设置方式改变,不断向艺术理解及情感表达等方面逐渐转变,而保证其美术能力及美术教育能力均得以有效提升,这对学生今后职业道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可保证学生在今后更好地开展幼儿美术教育教学,更好地实现学前教育专业的教育目标。
(三)完善教师知识结构,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担任学前教育美术教师的大多是艺术专业毕业的学生,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师范教育,导致学前教育的教师专业化程度不够,知识体系不够完善,不能很好的将美术知识融汇于教育事业当中。为解决这样的问题,应该加强师资队伍的专业性建设,首先加大学前教育美术教学方向的招生力度,從源头解决专业性程度;同时在各大院线学前教育的美术课程中,也要与幼儿园的其他内容结合起来,让学生们学会站在幼儿的角度上思考问题,欣赏美学,在此基础上提高幼儿的自主创造力。对于艺术院校毕业来到学前教育行业的学生,增加师范性培养,加强相关培训力度,促进其知识体系的完善,尽早由美术教师进化为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教师。
(四)建立健全教学评价机制
教学评价通过检测与评判教师的教学过程、教育水平、专业程度和教学质量,成为教学活动中的重要一环,找到教师在个人行为和教学行为中出现的问题,促进教学者教学水平和个人素质的提高,并为其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阻碍提供可行性建议。若是对教学评价机制加以健全,教师的整体专业水平与教育教学工作质量的提高指日可待。在明确了教学评价机制的意义后,我们要对现有的评价方式加以不断的改进和完善,发挥教学评价的最大用处。在学前教育当中,由于教育对象的表达能力有限,教学评价就显得更加重要。针对学前教育这一特别的教学模式,我们要采取特定的灵活的评价方式,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五)改革教学方法
学前教育专业學生入学前的美术基础不同,在这样的情况下,就需要教师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采取适当的教育方法,以达到预定的教育效果,完成教学任务。
比如合作性学习已然发展成为一个极其重要的方法,同学间的相互合作,对于提高其交流、合作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将小组合作学习方法引入教学中能够更大限度的发挥群体之间的互动性与互助性,能给予学生更多的启发和思考,从而达到共同进步。
除小组学习外,大学的各个社团在大学课程的进修中也发挥着重要的辅助作用。面对美术课时少、内容多的状况,美术教师可以根据学习要求和专业特建立相关社团。如中国画社团、水彩画社团、版画社团、简笔画社团、手工制作社团等。各种社团的指导教师打破年级界限。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制订科学有效的活动计划、活动目标,定期组织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训练;学生则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地选择社团,使自己得到较为系统的学习。
四、学前教育美术课程的发展
这几年里,由于社会经济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学前教育作为教学模式里重要的一环,逐渐收获了更多的关注和重视。在国家政策的指导下,各地锐意改革探索,学前教育迎来了新发展。
首先,各大院校逐步扩大招生范围,推动课程改革。2017年颁布的第三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也明确提出,确定高等学校、中等师范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规模和层次,加大本专科层次幼儿园教师的培养力度。在教学上完善了以往的教学方法体系,引入更多的创新要素、教学技术形态,增强教学互动性成为主要的发展方向。从而使课堂教学质量及教学效果得以提升,对学生进行更优质的培养,以便向未来的工作岗位输送更多优秀的综合性人才。
其次,幼儿园管理日益规范化和科学化,包括多地的学前美术探索改革,使教育界对学前教育质量有了新的认识。从这几年各级教育的投入来看,学前教育的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的增幅最快,这5年,学前教育专任教师补充力度不断加大,各地通过公开招考、免费师范生、核定编制、政府购买服务等多种方式,补足配齐幼师。同时采取优化资源配置、创新管理体制、加强规范管理、严格资格准入等措施,推动学前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与此同时,前所未有的财政支持力度和教师补充力度,为学前教育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令人欣慰的是,进入学前教育美术行业的人也越来越多,教育教学工作者开始注重美术教学方式方法的创新和教学模式的整改,将美术融入教学,将教学赋予艺术,融入多方新潮思想,不仅有创新性,更具备可实施与应用性,让该专业的学生能够更深入理解学前教育美术教学的意义与重要性,为他们之后的工作打下良好基础,为接受教育的孩子们拓宽了视野,从而提高社会的审美意识。相信不久后的学前教育美术教学水平就会更上一层楼。
五、结语
总而言之,在社会的快速发展及生活水平极大改善的环境下,虽然学前教育受到的关注变多了,不过问题依然在,仍旧需要社会加以更多重视,探索进一步的革新和发展。高校学前教育的培养目标就是增加学前教师的业务能力,在工作中从多角度为幼儿的知识,情感,素质等多方因素提供成长的保障,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而学前教育中的美术教学是重要的组成内容,对教师的综合素质也有着较高的要求。因此,从事学前教育美术教学的老师也应明确自己需要承担的责任,同时加大高专业水平学前教育美术教学的培养力度,保证教学模式不断创新与改进,教学方式多种多样,理论与实际达到恰当融合。确保幼儿全身心和谐成长,尤其是内心对于美学的认知得到良好的塑造。在这条学前教育创新发展的道路上,教育者还应继续努力,争取培养出更多专业技术过硬的教育人才。(作者单位为黑龙江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