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会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与相关技术的成熟,信息技术已经渗入到各行各业,被审计单位纷纷建立了自己的会计信息系统或集成化的管理信息系统(如ERP等),实现了会计信息化。在审计工作中应用计算机、网络等信息技术,既可以精简审计人员的工作,还可以在保质保量的前提下大幅度提高工作效率,一举多得。
一、加强对原始电子审计数据的审查,确保审计所采集电子数据的准确与完整
在信息化氛围中,被审计单位的原始数据一般以电子数据形式表现出来,而这些数据是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为形成审计意见所获取的重要证据,相比于传统的书面证据,这些数据多以电子、光、磁等介质做为载体,有着容易出差错、能够轻易改动、不留丝毫痕迹等特点,有种观点认为,被审计单位实现了会计核算电核之后,尤其是运用了经由财政部门评审通过的商品化信息系统軟件后,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了会计信息失真和做假账的弊端,故可以不用对计算机产生的电子数据进行再次审计。事实上目前的信息化系统并未解决电子数据真实性问题,再加上人为的干预、调节和篡改等因素,审计人员在采集获取被审计单位的电子数据时,应采取措施,加强对所采集电子数据的审查,确保所采集电子数据的真实、可靠、准确和完整。
二、在对电子数据的实质性测试中,加强分析性复核手段的运用
在信息化氛围下,审计人员进行实质性测试时,在使用常规方法检测报表、凭证、账簿正确性的基础性上,还应充分利用好计算机辅助审计工具,注意运用好分析性复核手段其自身强大的分析功能,找到审计疑点,发现审计线索。以分析为中心的现代风险评估,分析性程序的地位尤为重要,因为它可以在实际环境的检测中识别出错误、漏报等一些可能存在的风险。分析性程序可以建立各种审计分析模型来分析且判定相关财务信息是否合理,如统计时间序列分析、财务关系统计模型、财务预测、两点比较和简单时间序列分析等。通过模型对数据进行集中的处理可以减少人工以提升传统审计的效率,且模型算法可以通过程序进行调整以不断的校对分析结果,使分析与情报预测更贴切实际情况,同时数据模型可以长时间处理大量的数据,这是传统审计难以做到的,因此这种模型审计可以帮助企业进行实时的数据监测与分析,为企业提供及时、全面的情报和形式分析,及时规避风险。
在数据方面的分析上,对财务数据和非财务数据,都要分析它经济变量的互动关系,还要学习现代管理方法,在分析性程序中充分运用现代管理方法。经过分析性复核,评估财务指标与其他指标的关系,重要的财务比率指标及其趋势,将多期间的数据进行比较或者和同行业进行比较,发现这些关系的变动异常、比率与趋势及其预期数据和相关信息的特大差别,从而对企业整体上的会计记录的真实性做定性和定量分析。如果发现不正常的项目变动,审计人员可以请被审计单位对为何造成如此重大差异的原因作出解释,抑或追加适当的审计程序来寻找可疑的线索和得到审计证据,以此查清为何造成异常现象和重大波动,查清是否还存在漏记、隐瞒等不良现象。
三、注重计算机辅助审计工具的运用,提升审计效率
在信息化氛围下,大幅度提高审计效率的各种计算机辅助审计工具应成为审计人员的新选择。例如,对信息化环境下的审计电子数据的采集,审计人员可借助于审计数据采集与分析系统等审计软件,利用其提供的会计软件模板技术,实现数据采集和处理自动化,获取可靠的审计电子数据;现代的审计分析软件在运作时能够模仿人类的分析过程,规范审计人员,指导其按标准的步骤和方法去完成工作,在技术上对提升审计分析质量和工作效率给予了大力支持,利用其带有的数据管理、各种函数和数据处理模型等功能,综合存储审计分析所要的各种各样的数据以及对被审计单位相关问题的处置结果。与此同时,利用审计抽样软件对符合性测试进行属性抽样和实质性测试进行变量抽样,按照样本测试结果,推测出它的整体特征;利用文字编辑处理功能和电子表格软件强大的计算、制表、分析、编辑功能实现制定审计工作计划、编制工作底稿、出具审计报告等一系列工作,以此提升审计效率。
四、结语
从现状来看,我国有关审计机构从事审计业务的工作人员普遍缺乏计算机、网络基础,大多数是审计、会计等专业出身,这些不足将会使审计业务在实际情况中面临很大的审计风险。所以,怎样采取措施应对审计将会面对的风险,规范新信息系统环境下的审计是重中之重。(作者单位为重庆财经职业学院)